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馆学概论”课程纲要(2024秋季)
授课教员:宋向光。
办公地点:北京高校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204室。
联系电话:62765711(办)
E-mail:songxiangguang@sina
教学目的
从服务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作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博物馆的发展规律及其性质、任
务和特点,介绍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博
物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的职业道德。
I,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2-3,世界博物馆发展史
4-5,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6,博物馆类型
7-8,博物馆藏品管理与藏品保存
9,博物馆陈设
10,博物馆观众
II,博物馆教化
12,博物馆管理
13,博物馆工作者及职业道德
14,博物馆营销
15,博物馆建筑
课程考查方法:
100分制,其中:出勤10%,参观作业及读书笔记30%,期末笔试60%。
学习参考书目:
基本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12月。
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化出版社,1998年9月。
甄朔南、沈永华主编:现代博物馆学基础学问问答。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00年。
国家文物局: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文物出版社,2024年。
协助书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网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年1月。
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纪事(上、下)。文物出版社,2024年9月。
吕济民主编: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
苏东海:博物馆的深思。文物出版社,1998年。
甄朔南:甄朔南博物馆学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4年12月。
国家文物主编:王冶秋文博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9月。
段勇:当代美国博物馆。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
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设艺术。文物出版社,1994年。
邹瑚莹、工路、祁斌: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4年9月。
(日〉伊藤寿郎、森田恒之主编,吉林省博物馆学会译:博物馆概论。1986年。
〈英〉肯尼斯•赫德森著,王殿明等译:八十年头的博物馆-世界趋势综览。紫禁城出版社,
1986年。
期刊:《中国博物馆》,《中国博物馆通讯》,《博物馆探讨》。
参考书检索:博物馆学:G260-269。
博物馆建筑:TU242.5。
文化理论:G0。
艺术理论与实践:J。
网站:
国际博协:://
国家文物局:
第1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
“Anationcanstayalivewhenitscultureandhistoryisalive"
“文化与历史的持续使民族生命力永存”
目的:了解博物馆的基本特点和社会作用
了解博物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探讨方法
要点:驾驭博物馆的定义,
理解博物馆的性质、目的、职能、构成要素。
理解博物馆的价值观念。
了解博物馆的社会作用。
理解博物馆学的性质、目的、探讨对象、主要概念、理论架构和探讨方法。
了解博物馆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主要概念:博物馆非营利机构博物馆功能保藏保存探讨展示传播欣赏
(物证)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构成要素
博物馆学博物馆化阅历博物馆学生态博物馆学社区博物馆学新博物馆学
阅读书目:
工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一、二、二章。
宋向光:博物馆定义与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中国博物馆,2024年4期,1.6页。
严建强,梁晓艳: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中国博物馆,2024年1期,18-24
页。
(美)RusselB.Nye,梁晓艳译:人文科学和博物馆:定义和联系。中国博物馆,2024年3
期,22-27Ko
(英)杰弗里•刘易斯。苑克健译:藏品、保藏家和博物馆。中国博物馆,1993年1期,
73-88页。
甄朔南:什么是新博物馆学?中国博物馆,2024年1期,25-28页。
甄朔南:社区博物馆与博物馆如何为社区服务。中国博物馆,2024年2期,8-11页。
宋向光:博物馆“非营利”机构性质谈。中国博物馆,2000年4期,51-56页。
一、博物馆
一、定义:
中国:国家文物局关于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保藏机构,宣扬教化机构和科学探讨机构,是我国社
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的定义:(museumis)anon-profitmaking,permanent
institution,intheserviceofsocietyanditsdevelopment,andopentothepublic,whichacquires,
conserves,researches,communicatesandexhibits,forthepurposesofstudy,educationand
enjoyment,materialevidenceofpeopleandtheirenvironrrenl.
国际博协: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常设性)机构,向
大众开放。它为探讨、教化、欣赏之目的征集、爱护、探讨、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
物证。
(1)博物馆之上述定义应不受任何主管机构、地方特征、职能机构或有关机构保藏方
针等因素的限制而予以适用。
(2)除被指定为“博物馆”的机构外,为本定义之目的,以下具有博物馆资格:
i从事征集、爱护并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具有博物馆性质的自然、考古及人
种学的历史古迹与遗址;
ii保藏并陈设动物、植物活标本的机构,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人工生态
园;
iii科学中心及天文馆;
iv由图书馆及档案中心的常设性爱护探讨所及展览厅;
V自然爱护区;
vi符合前述定义的国际、国家、区域性或地方性博物馆组织,以及负责博物馆事
务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
vii从事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的探讨、教化、培训、记录和其它事务的非赢利机构
或组织:
Viii爱护、持续和管理实物或非实物遗产资源[活遗产和数字模拟活动)的文化中
心或相关机构;
ix执行委员会经征求询问委员会看法后认为其具有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或
通过博物馆学探讨、教化或培训,支持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的此类其它机构。
二、博物馆的性质(基本使命,工作宗旨)
•为社会与社会发展服务:关注现实与将来发展:关注社会。
•非营利机构:运用社会供应的各种资源为公众福利服务,不向机构的拥有者、成员安
排经营利涧。非营利(赢利、盈利)的社会公益机构。
•向公众开放:博物馆是公共品,公众有权利用其设施、保藏和智力资源;向一切愿来
博物馆的观众开放,并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博物馆的使命、目的、职能、
1,组织使命、宗旨的详组体现,详细目的、任务,做具有博物馆特色的事。
2,职能(自觉),功能(自发)
•实现其工作目的、任务的主要途径、手段;为满意社会需求,与社会互动沟通的主要
途径。
四、博物馆构成要素
实现工作任务,发挥职能,体现特点的客观物质条件和组织保障条件
五、博物馆特点
1,实物性:实体性,真实性,唯一性
2,保藏性
3,开放性
七、博物馆社会作用
.基本作用:社会文化的继承、传播、传承;社会的综合记忆,种族、文化、智能、创
建力、价值观、历史、沟通;文化特性
•政治,经济,科研,文化,休闲。
八、博物馆价值观
公共利益;代际(子孙)利益;文化价值;文化多元性。
九、博物馆基本信念
二、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基础
Museology,多用于欧洲地区,强调学科、观念、规律。
MuseumStudy,多用于美国,侧重应用、实践、阅历。
1,定义
博物馆学是探讨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
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探讨、爱
护、教化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探讨。(ICOM)
2,学科性质:社会科学
3,博物馆学探讨对象:藏品;保戴行为;机构(组织);职能。
4,探讨目的:发觉规律,指导实践;规范,实现目标的程序、作业;总结阅历,理性升华;
建立学科体系。
5,博物馆学要【可答的基本问题;
二、博物馆学探讨简史
1,博物学。17-19世纪
2,“规范化”。19世纪后-20世纪初
3,博物馆学的构建。20世纪60年头
4,博物馆专业化。20世纪70年头
5,关注用户。20世纪90年头
•关注生存环境。
•关注相关利益群体。
・关注“人”的学习需求,建构学习。
•关注工作效益和效率。
•留意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领域,方式,人员,结构,管理。
・博物馆工作领域的拓展、深化:“产品链”的延长。
•分支:博物馆传播,博物馆教化,博物馆技术,博物馆营销。
三、博物馆学学科体系
1,理论博物馆学;应用博物馆学:特地博物馆学。
2,理性;知性;技术。
3,组织,管理博物馆学;藏品,物质文化探讨;业务,应用博物馆学。
四、博物馆学探讨方法和相关学科
1,博物馆学探讨方法
2,相关学科
五、博物馆学热点课题
博物馆学热点皆由博物馆与社会的互动产生。
•博物馆与社区
•博物馆与文化特性
•博物馆与信息
•博物馆发展
•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
•博物馆阐释
•博物馆观众探讨
•博物馆符号与博物馆话语
第2・3讲:世界博物馆发展史
目的:了解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动力。
理解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
要点:了解博物馆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理解个人保藏与社会性保藏的不同。
了解世界博物馆发展脉络及重要史实。
了解博物馆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其外因包括经济、科技、政治等因素,其内因包括
专业人员、藏品、发展实力等。
了解世界博物馆发呈现状和趋势。
主要概念:保藏。亚历山大博学院。阿什摩林博物馆。天英博物馆。卢浮宫。(水晶宫-万国
博览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斯坎森露天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旧金山
探究宫。邻里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博物馆数字化。
托勒密•索特。崔生父子。阿什摩林。汉斯•斯隆。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五、六章。
〈英)肯足斯•赫德森著,工殿明等译:八十年头的博物馆-世界趋势综览。紫禁城出版社,
1986年。
张文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私家保藏初论。中国博物馆,1999年4期,84-93页。
苏东海:
安来顺:二十世纪博物馆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2024年I期,5-17页
宋向光,崔波(译):博物饰:建设社区的一些范例。《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177-189
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
陈宏京:十谈数字化博物馆。《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229-248页。文物出版社,2024年。
一、个人保藏与社会化保藏.
1,保藏:非基本生活消费品,为满意情感、社会、愉悦需求的物品。
2,个人保藏与社会化保藏:
个人保藏与社会化保藏不仅有数量的差别,也有质的区分。
3,保藏对博物馆的影响
二、历史上的博物馆现象
I,早期教化科研保藏
前10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larsa古城。前6世纪,巴比伦的乌尔古城。
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在雅典讲学,派员到各地搜集自然标本.
2,亚历山大博学院
前284年,托勒密•索特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建亚历山大博学院
3,罗马城是一所博物馆
4,中世纪教会保藏
三、近现代公共博物馆产生
I,文艺复兴时期的公私保藏
•社会历史背景。
•梅迪奇家族保藏。劳伦索•梅迪奇(1449-1492)。其保藏时人称“博物馆”。
•王室保藏
•学者的个人保藏
•公共保藏
2,阿什摩林博物馆•近代第一所公共博物馆
约翰•崔生的保藏。“崔生方舟”。1678年,崔生的保藏遗赠给阿什摩林。
1683年5月21日阿什摩林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意义:近现代第一所公共博物馆。
3,大英博物馆
1759,建成开放.
汉斯・斯隆的保藏。哈利的古代手稿保藏。
意义:国立博物馆、保藏成为社会财宝、规模、影响。
4,卢浮宫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对公众开放。真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
意义:真正对公众开放,民族、政治意义,推动各国博物馆的发展。
四、世界范围的扩张与发展
1,18世纪末,各国博物馆的发展:殖民扩张。
2,“水晶宫”与工业技术博物馆
1851,英国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对博物馆的影响:展览形式。
3,斯坎森露天博物馆(瑞典)
海责琉斯(1833-1901)。1891年10月,斯坎森露天博物馆建成。
标记着博物馆工作观念的重大转折。“怀旧情结”。
4,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
1899年12月16口在纽约布鲁克林建成开放。
19世纪的博物馆:自然科学的进展,工业革命和工业社会,社会教化,社会财宝的积
累。
5,苏联博物馆
接收沙俄博物馆,建立革命博物馆,地方史志博物馆。宣扬教化。
五、专业化建设
20世纪初期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博物馆专业团体的建立:
2,阅历博物馆学的建立
六、再建与变革
2()世纪50-60年头。社会背景:民权运动,消退贫困。
1,再建: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坏的博物馆。
2,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民族国家博物馆的建设。
3,民权运动,对西方传统博物馆模式的批判。
4,邻里博物馆(美国),综合博物馆(墨西哥)。
5,旧金山”探究宫二
七、“其次次革命”-社会贵任
20世纪70年头。
社会历史背景:环境问题,公民社会,产业转型,旅游业发展,地球村,
1,生态博物馆:
2,“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博物馆社会化。
3,“轰动效应”陈设-精品展。
4,新博物馆学运动。
八、博物馆产业化
20世纪80年头。社会历史背景:政府资助体制改革,公共事业民营,
1,博物馆管理体制改革:法制化管理,博物馆登记。博物馆资质认证。
2,职业化:人员、专业团体、规范、学问、技能。
3,博物馆与观众关系的变更:同等沟通。发展博物馆教化。
4,计算机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藏品管理
九、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博物馆
20世纪90年头-至今c社会历史背景:学问经济,信息鸿沟,全球化
1,博物馆经营活动。博物馆市场营销。
2,博物馆民营化。
3,参与无形文化遗产爱护。
4,“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数字博物馆(90年头
6,博物馆作为地区发展的支柱行业。
十、当代博物馆的工作重点和发展趋势
•文化发动机:文化遗产(有形、无形),文化传承,文化特性,文化创新。
•开放型博物馆:观念:宽容、包涵。参与者:公众,义工。工作领域:走向社会。
•资源型博物馆:信息资源,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奥源,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社会文化资
源,
•管理自主:
第4・5讲: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人民相识自己的历史和创建的力气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目的:了解中国近现代公共博物馆发生的条件、特点和任务。
相识中国博物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相识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要点:了解中国历代保藏活动的特点。
了解近代中国博物谊发生发展的社会条件。
理解当代中国博物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理解当代中国博物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改革创新。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博物馆的发展道路。
理解博物馆与社会发展。
主要概念:金石学。上海博物院。南通博物苑。张睿。故宫博物院。苏区、解放区的博物馆
事业。地志博物馆。“三性二务”。历博模式。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五、六章。
吕济民主编:当代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
李耀申:当前中国博物馆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和战略构想。中国博物馆,2024年3期,27-31
页。
李耀申: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69-82页。文物出版社,
2024年。
一、古代保藏与金石学探讨
1,以物明等级尊卑:服渔、仪仗、祭器
2,历代保藏
3,金石学
一、近代公共博物馆在中国的出现
1,国人对西方博物馆的介绍
2,维新人士主动提倡开办博物馆:资本主义文化代表,富国强民,开启民智。
3,西人在华开设的博物馆:震旦博物馆(1868),上海博物院(1874),北疆博物院(1914)
4,商业博览会
三、中国公共博物馆的产生——南通博物苑
1,张骞主动兴办博物馆(1905-15)
2,南通博物苑:规模,保藏,陈设。
3,张骞的办馆思想:目的:爱护文物,教化,开启民智。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4,其他国人办的博物馆:
5,此时博物馆的特点:民间力气办馆,协助新式教化。
四、中华民国(1911-1949)时期的博物馆
1,国立历史博物馆(1912)。古物陈设所(1914)
2,故宫博物院(1925,10,10)
3,筹办南京中心博物院(1935)
4,抗战时期的博物馆:文博事业的破坏。故宫文物南迁。
五、苏区、解放区的博物馆事业
1,苏区:中心革命博物谊,
2,解放区:陈设室,展览会。筹办中心博物馆(1941)
3,特点:宣扬鼓动,形式敏捷,内容贴近民众、贴近现实
六、新中国博物馆事业
1,对旧馆的整顿、改造、提高,为民主政治、工农服务。
2,确定社会主义博物馆模式一一地志博物馆
1951年11月,“地方博物馆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看法”
地志博物馆:地方性,综合性,自然资源、历史发展、民主建设
1956年5月21日,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确定博物馆工作方针,“三性二务”。
3,新中国博物馆建设的第一次高潮一一“三大馆”建设
“人民相识自己的历史和创建的力气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历博模式:红线通史(内容、形式)、“三部一室”、建筑。
4,文革期间的博物馆工作
文革破坏;队伍、藏品、体制、干涉。
71年,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
5,“拨乱反正”和其次次发展高潮一一小型专题博物馆
76年后拨乱反正:博物馆工作条例,文物爱护,整顿纪念馆,工作重点转移,落实学
问分子政策。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爱护法颁布。中国博物宠学会成立。
1983,胡乔木关于博物馆工作的讲话。
小型专题博物馆,其次次发展高潮,数量型扩张。
6,与世界接轨一一陕西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90年头。
西藏博物馆:大陆地区省级博物馆全部建成。
博物馆办馆主体多元化,社会办馆。
博物馆精品展。
7,社会发展标记一一第三次发展高潮
世纪之交。
省级馆的新建和改扩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二
博物馆数字化。
8,中国博物馆的特点
文物色调深厚:2/3的博物馆是文物类
科研色调深厚:专业科研,
安排体制:政府办馆,经费、人员、任务、管理。
成果:文物爱护,宣教,文化沟通,
发展:文物爱护,文物资源的利用
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管理:资源保障、工作效率、发展活力。
七、博物馆与社会发展
1,博物馆要满意社会自我相识、持续、发展的须要
科学学问-文化遗产-集体记忆
保藏:真实的物,文化结晶,情感依托,需求物化。
保藏行为:藏品选择:标准与选择
对自然、社会、学问的相识,价值观的体现
社会需求,对前代的相识,对将来的构思。“后视镜”。
保藏的利用:探讨(历史历程)、教化(着眼发展)、保藏(子孙后代)
博物馆是联结过去、现在、将来的桥梁,立足现实,探究将来。
2,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确定博物馆的任务和特点
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博物馆的规模和资源。
博物馆受所处社会的社会、文化、历史、地理、经济、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博物馆依据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需求确定任务和工作重点。
3,社会需求确定博物馆发展趋向
博物馆是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产物。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工作重点,职能的内涵和外延
不同社会制度:工作重点
4,博物馆与社会互动
主动了解社会发展趋向,了解影响博物馆发展的社会因素的变更:面临问题,用户调
查,舆论扫描,工作人员创意。
在参与社会中发展。创建性工作。
5,博物馆的局限:藏品,关注学术,社会投入。
第6讲:博物馆类型
目的:了解历史、艺术、科技、综合、儿童等主要类型博物馆的特点。
理解博物馆类型是由人类学问与社会需求确定的。
理解博物馆类型对博物馆工作的影响。
要点:相识博物馆类型探讨的重要性。
理解历史、艺术、科技、综合、儿童博物馆的分类标准及其特点。
理解观众心理定势、行为模式、需求及体验对博物馆业务的影响。
明确博物馆类型是做好博物馆工作的基础。
主要概念:博物馆类型的标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综合
博物馆。儿童博物馆。国立博物馆。高校博物馆。小型博物馆。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四章。
黄丽萍:博物馆的类型划分浅议。南方文物,2024年1期。
一、博物馆类型探讨
具有共同特点的博物馆群体,这些特点对博物馆主要业务活动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博物馆类型探讨简史;分类标准,明确特点,完善业务,把握本质特征。
二、据单项标准的博物馆类型
•藏品:据藏品种类和所属学科门类,强化藏品特色和藏品学术探讨。
•隶属关系(资助者):反映相关公共权力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看法、价值观和社会责任。
・规模:小型博物馆,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对博物馆业务和观众行为的影响。
・观众:依据特定群体观众生理、体质、心理和爱好组织活动。
•职能:侧重某项博物馆基本职能,如探讨,保藏,教化等。
三、历史、艺术、科技、综合博物馆
复合标准:藏品门类(科学分类)+基本陈设倾向(展示和说明藏品的角度,博物馆通
过展览要达到的目的)。
1,历史类博物馆
目的:从历史角度保藏、探讨、展示和组织教化活动的博物馆。历史学探讨,古器物探
讨,通过历史遗留的实物阐释历史发展,使观众了解历史(学问、过程及发展规
律),了解历史与现实、将来的联系。
保藏:标准: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
探讨:揭示藏品的历史内涵,运用古代遗物探讨历史发展。证史,正史,补史。
藏品探讨,鉴别真伪,物质文化探讨。
陈设:精确表现历史:史学观点,史学探讨成果;从新的角度说明历史现象、事务、过
程。
展览的动身点和归宿都是历史,强调因果、过程。
陈设留意历史发展的持续性、逻辑性和历史事务的系统完整,留意历史氛围。
观众:观众与展览有距离感,时空、心理距离;旁观,了解,学习学问;多一次性。
教化:历史观,历史发展观,历史事务、人物评价。
以古鉴今,历史的阅历值得留意。
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凝合力,文化认同。
子类:历史:综合或专题性历史博物馆。
古建,遗址,历史复原村落。
民族:各民族,民族文化特性,特征,民族发展,民族沟通,特性与共性。
纪念:历史事务:
名人纪念馆,故居。
社区:社区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满意民众对自我和历史的了解需求。
2,艺术博物馆
目的:展示人类艺术创建力和审美情趣,供应欣赏、提高的条件,培育观众的审美情
趣,满意民众的文化需求和自我充溢、完善的愿望。
保藏:标准: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
探讨: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史,艺术指责(理解、评论)。
陈设:展示艺术表现力,了解艺术家,欣赏艺术品。
艺术特点的展示,艺术品与观众的沟通,环境烘托。散点式陈设。
观众:观众需调动艺术学问,视察发觉,内心体验,发觉和欣赏的愉悦,沟通互动;
成就感;多次参观。
教化:艺术史,艺术学问,审美愉悦,艺术创建力。
子类:古代艺术,现代艺术,工艺美术,日用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肖像血馆。
民族艺术。
视觉艺术,表演艺术。
3,科学技术博物馆(科学,技术,自然)
目的:传播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学问;人与科学,人与自然。
保藏:科学史料。
科学,技术,工业,手工业。
自然标本,动植物,矿物,
陈设:历史类展览:科技史,自然史;发觉类展览:科技馆。
科技成就,科学原理,技术应用,释疑解惑。
自然景象。
多展示过程,条件。情景再现,操作参与,演示。色调,形式多表现科学的客
观,严谨,创新。
观众:主动参与,新颖,探究。不要求基础,只要求操作、参与,在实践中、在意
外的惊喜中学习学问。
多感官学习,发觉中学习。
探讨:科技史,专题探讨,科普。
子类:科学:科学史,特地学科(天文、地质等)。科技中心。
技术:煤矿,纺织,造纸,印刷,计算机,航空等
自然:自然史,自然爱护区,自然专题等。
4,综合类博物馆
多门类藏品,多用途,多层面展示、利用藏品信息。
特点:多侧面展示藏品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子类:地志博物馆。
第7・8讲:博物馆藏品管理与藏品保存
目的:理解博物馆藏品的性质和特点。
理解博物馆藏品在博物馆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对博物馆工作的影响。
理解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目的、原则、任务、程序、标准和方法。
理解博物馆藏品管理人员通过工作协调和现代信息技术,激励公众利用藏品信息。
要点:理解博物馆藏品是实物、信息、环境、“语境”的综合。
相识博物馆藏品具有实物、典型、珍稀和不行替代(不行再生)的特点。
驾驭博物馆藏品征集的主要途径和要求。
理解制定博物馆藏品标准和管理制度的作用。
驾驭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主要程序和主要业务。
理解博物馆藏品档案的重要性。
了解博物馆藏品信息化管理。
理解博物馆藏品的“原状”及其对博物馆工作的影响。
理解博物馆藏品保存的工作原则。
了解影响藏品平安的环境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
主要概念:博物馆藏品。博物馆藏品管理。藏品搜集。收购藏品。藏品捐赠。藏品鉴定。藏
品入藏。入库排架。藏品利用。藏品档案。藏品编目。藏品核查。臧品注销。博物馆藏品保
存。博物馆藏品原状。博物馆藏品修复。相对湿度。紫外线。大气污染。霉变。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七、八、九章。
参见阅读文章。
一、博物馆藏品
1,博物馆藏品是详细的、有价值的文物标本;
2,博物馆藏品与博物饵保藏:博物馆藏品是个别的,域物馆保藏是博物馆据社会需求、学
问体系系统搜集、管理、利用的一组藏品。
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得以开展和相互协作、协调的基础。
3,博物馆藏品与文物:目的。标准。外延。
二、博物馆藏品管理
1,藏品搜集
•博物馆为实现其社会职能而不间断地发觉和搜集藏品的行为、活动。
•藏品搜集的目的:
•有目的、有安排地主动征集。要制定征集安排,确定藏品标准。
•途径:社会征集;田野征集:
2,藏品管理
•定义:为实现博物馆工作目的和满意社会需求,对博物馆藏品及藏品信息的搜集、贮
藏、整理、爱护和传播,对藏品的全部权、实物、相关信息和相关工作的综合管理。
•原则:妥当爱护,合理利用,如危及藏品平安,以爱护为主。
“爱护与利用,平安与效益二
•简史:对珍稀之物的保藏,到文物标本等实物的;呆管,到对博物馆工作资源和博物
馆工作的管理。
•主要工作:全部权管理。实物管理。信息管理。事务管理。
•基本要求:”制度健全,帐目清晰,鉴定准确,编目详明,保管妥当,查用便利。”
3,基本程序和主要业务环节
入馆接收:
•鉴选入藏:入藏,使一件物品成为博物馆正式藏品。通过规定的工作程序和填写具
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文件后,使物品为博物馆全部、所管理,成为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对该
藏品负有爱护、管理、运用的权利和义务。
•入库上架:
•平安搬运:思想重视,一次一件,双手捧托。相宜运输工具。
・库房管理:防火,防盗,防潮,防震,防尘,防霉,防鼠。人员管理。
•藏品利用管理:用途,场所,人员,责任。
•藏品档案:原始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有利于藏品的平安、探讨。
•藏品编目:藏品信息的整理利用。检索卡片,计算机检索,藏品图录。
•藏品核查:藏品实物,保存状况,信息核查。分级核查。
•统计:藏品存量、相关业务、爱护工作。
•藏品注销:因特定缘由,永久终止保藏,或永久性地从馆藏中去除。
三、博物馆藏品探讨
1>藏品鉴定
2,藏品学术探讨
3,藏品利用探讨:陈设,教化。出版。
四、博物馆藏品保存
博物馆藏品保存(conservation)
1,•定义:博物馆藏品保存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供应的学问和手段爱护博物馆藏品,延缓
或阻挡自然力对藏品的破坏。
•主要工作是维护,修复,探讨藏品保存原理、技术、工艺和材料。
•简史:
2,藏品原状
•定义:博物馆藏品原状是因博物馆工作须要,将物品固着于,或再现其历史过程中某
一时刻、某一阶段时的状况状态。包括该物品的材质、结构、造型、纹饰、色调、重量、声
响、尺寸、制作工艺、运用痕迹、历史痕迹等。因博物饵类型和工作须要的区分,对藏品原
状的理解、要求也不同。
•藏品生命周期:制作-运用-废弃-发觉-(进入博物馆)-修改-再运用-再废弃……
•各类博物馆对“原状”的详细理解:
3,“爱护原状”的工作原则:爱护原状,爱护健康的原状,稳定现状,预防性爱护。
4,影响藏品保存的主要因素及防护措施
•温度与相对湿度:影响藏品的结构、尺度、材质,化学反应,生物活动。
•光:红外线,加热物体表面温度。紫外线,高能量,破坏有机物。褪色,脆化。
•大气污染:氧化气体,酸性气体。灰尘:粉沙,微生物,碎屑。
•害虫:蛀食、污染文物。综合防治。
•霉害:高温,高湿,静止空气。脆化,变色,污染文物。
第9讲:博物馆陈设
目的:理解博物馆陈设的性质和特点
驾驭策划和组织博物馆陈设的原则和程序。
了解博物馆陈设实现社会教化作用的途径。
要点:理解博物馆陈设的目的与特点。
了解博物馆陈设的类型和特点。
理解“基本陈设”和“临时展览”的特点和作用。
驾驭博物馆陈设设计的主要阶段和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理解陈设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了解陈设大纲、陈设方案的编写方法和要求。
了解陈设形式设计各要素的特点。
理解博物馆观众在陈设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概念:博物馆陈设(展览)。“精品展工基本陈设。临时展览。总体设计。内容设计。
形式设计。目标观众。展线。展具。陈设语言。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第十、十一、十二章。
周筠:陈设内容设计的基本要素及其规则。中国博物馆,2024年2期,40-43页。
一、博物馆陈设
1,定义及特点
,定义:
博物馆展览是在肯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协作适当协助展品,依据肯定的主题、
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化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展示和说明展品的方式,通常包括设计、说明和图表。(IC0M)
在博物馆环境中,通过展品、空间和设计,表达信息和情感。
2,发展简史
3,基本陈设与临M展览
4,精品展:
5,博物馆陈设目的:
二、陈设工作程序
1,策划
2,设计
3,制作
4,开展
5,开放
6,结束撤展
三、陈设设计
设计:具有美学因素艺术造型特征的思维活动过程。有目的的加工。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是确定展览主题、展览基调和形式设计指导思想的,确定组织机构和日程。决
策,协调,保障。
•确定陈设主题、基调:
•明确目标观众:博物馆展览欲吸引、接触、影响,满意其特定需求的观众群体。
•确定风格:展览形式设计风格和设计的基本表现方式、类型。
•确定陈设类型:时艰:长期(基本陈设),临时;
•制定日程:主要工作起始时间。限制工作进度和监督工作质量的措施。
•确定人员和报告关系:主要人员:探讨、陈设、宣教;相关业务人员。
•保障资源(预算):设施,人员,费用,还应考虑宣扬、教化协助材料的费用。
2,内容设计
展览内容设计是对展览学术内容表述方式,以及主题、内容与展品有机结合的探讨、创
建和表述工作。要考虑内容表述及用陈设语言表现内容,影响观众。要关注展览的展示效果,
关注设计因素对展览主题、内容、观念表达的影响。
•学术探讨:
•主题切入:展览主题的阐释角度、阐释方式、表现方式和形式。
•主题发展:展览内容的先后依次和逻辑关系。
•主题表现(情节):“讲一个故事二内容结构。
・选择展品:标准:典型,欣赏,保存状况。
•撰写说明:类型;展品说明的主要内容;写作要求。
•陈设大纲:陈设主题和主要内容的构思,主要内容,框架结构,
・陈设方案:详细展览内容,层次,展品,说明,形式设计指导
•观众参与:参与工作:展览内容,内容表达,展品选择。参与形式。
3,形式设计
形式设计是运用艺术设计手法,将展品、空间和环境有机地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
力的形象展览,以影响观众的观念和行为。
•简史:美化(附属),设计(分别),观众(综合)。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原则:系统;吸引力与滞留力;简洁,烘托,不疥揉造作。
A,展厅平面及环境:
•展厅平面:
•环境:物理环境。视觉环境。心理环境。
•展线:展览逻辑依次和观众参观路途。
•标识:
•讲解设施,可操作器械,休息设施,服务设施,购物设施。
•平安:展品平安,观众平安。
B»展品:
•展品:重要性。陈设主线和关键概念的视觉表达。展品最佳展示位置和角度。
•展品组合:通过组合表现展品间的逻辑关系:内容联系,对比,烘托,营造氛围等。
•陈设语言:陈设语言:一种依靠三维物品排置的序列、情态及与其他必要的协助材料
协作而构成的视觉形象为媒介的传播手段或沟通方式。(严建强)
•展览说明:
,协助展品:
•音像设施:
•展具:种类。作用,
C,照明:
D,色调:
E,宣扬材料:
第10讲:博物馆观众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教化是博物馆的灵魂。
目的:理解当代博物馆“以人导向”的工作原则。
理解观众对博物馆实现工作H标的重要作用。
理解观众的多样性构成和特点。
要点:为什么博物馆各发展阶段对观众的相识会不同?
博物馆观众探讨简史和主要成果。
博物馆观众的特点,
博物馆观众的类型及特点。
博物馆观众怎样影响博物馆的工作。
休闲价值观对观众参观行为的影响。
博物馆观众的行为特点。
博物馆应如何依据观众特点组织活动。
主要概念:博物馆观众。休闲价值观。常常观众。偶然观众。“非观众”(不去博物馆的人)。
家庭观众。旅游观众。博物馆参观动机和期望。博物馆体验。博物馆疲惫。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第十三章。
(美)约翰•赫・福克,林恩•迪・戴尔金。宋向光译:博物馆体验。
(美)玛丽林•吉•胡德。宋向光译:“敬而远之”一人们为什么不去博物馆?博物馆探讨,
1995年4期。
一、博物馆观众
1,博物馆观众:
2,博物馆观众与博物馆:从观众到用户。
3,博物馆观众探讨:对观众构成、心理、行为、需求、影响方式的探讨。
4,博物馆观众的休闲学探讨:博物馆参观是休闲活动,受休闲价值观的制约。
,与其他人在一起,即社交。
•从事一些值得做的事。
•环境的舒适和轻松。
•尝试新体验。
•学习的机会。
•亲身参与。
参观活动还受到生活经验、社会-经济状况、教化程度、童年体验等社会和个人因素的
影响。
二、博物馆观众类型
1,我国博物馆常用的观众分类:
显在观众,潜在观众(是否参观);学生,学者,游客(身份,行为);团体,散客(组
织)。
2,一般观众:有稳定的工作,较好的收入,良好的教化,较年轻的社会群体,热心社
会活动。家庭群体。
3,常常观众:常常参观博物馆,通常每年3次以上。对休闲价值评价均高,对学习,
体验,值得做的事评价尤高。主动参与博物馆工作,熟识博物馆工作规则。人口学分析与
一般观众同。
4,偶然观众:不常常去博物馆,每年一、两次,且主要参与博物馆组织的具有重大社
会影响和社交色调深厚的活动。其休闲价值倾向是社交,参与,环境。愿与他人共同活动。
认为博物馆太拘谨,不是从事其宠爱活动的场所,不能实现其休闲目的。他们乐于参与社
会活动。
5,“非观众”:不去博物馆的人“知而不去。休闲价值倾向与偶然观众同,但对博物馆
抱否定看法。认为博物馆令人敬畏,是教化机构,为其休闲价值的实现设置障碍,博物馆
参观得不偿失。
6,家庭观众:以家庭为单位的观众群体。亲子关系,家庭角色及分工。
7,旅游观众:团体旅游,自助旅游。团体游客置身社会群体中,且受导游影响。
8,残障观众:在同等、敬重的前提下,在让残障人融入社会的前提下,为残障观众参
观供应便利。
三、博物馆观众参观行为
1,参观前:参观动机和期望
•动机:为实现需求而实行特定行为的意愿、动力。
•参观期望:参观活动欲实现的详细需求,准备,安排。
2,参观时:
进馆前的心理与行为,
参观行为:
•一般参观行为模式,
•典型参观行为模式(四阶段):
・博物馆疲惫:参观时发生的心理、生理疲惫综合现象,详细表现为爱好下降,留意力
涣散,心情低落,身体某些部位感觉不适。通常在1小时左右发生。且多不行避开。影响参
观行为和体验。
3,参观后:
第11讲:博物馆教化
Thelookofwonderonachild'sfacecanbetherewardforalifetimesworkinmuseum.
儿童脸上的惊异神情是对终生从事博物馆工作的最高奖赏
目的:理解博物馆教化的目的和特点。
了解博物馆要依据观众的学习特点组织教化活动。
了解博物馆怎样促进和帮助观众学习。
要点:了解当代博物馆教化的基础理论。
理解博物馆观众的学习特点。
驾驭博物馆如何为观众创建学习条件。
了解博物馆教化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了解博物馆教化的评估体系。
了解博物馆观众服务的目的和方式。
主要概念:博物馆教化。博物馆学习。学习心理。内驱力。多智能。灌输学习。发觉学习。
建构学习。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十四章。
一、博物馆观众学习
1,博物馆学习:
博物馆学习是最普遍意义的学习。
学习是有目的的,为变更自己的行为而变更自己的学问结构、体系,包括学问、方法、
看法、技能等。学习包括学习新东西,强化已有学问。
博物馆观众学习特点:
2,博物馆观众学习特点:
・内驱力:
•自主学习:
•建构学习:
•多智能:语言,数字运算,空间,音乐,动觉,人际交往,自省。
3,博物馆观众学习途径:
・实物:
•环境:
•引导:通过定位、指向,使观众的行为、学习、体验按其所期望的依次绽开并实现。
4,博物馆教化:由担当社会教化责任的社会文化机构一一博物馆一一为满意观众自我
教化、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而组织的非强制性教化。博物馆教化留意学习者多种
智能的综合发展,留意以非强制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化目的。
二、博物馆观众服务
博物馆观众服务:为实现博物馆使命、责任和工作目标,满意观众多方面需求,使其获
得主动的博物馆体验。观众服务是博物馆实现其基本任务的措施,而不是营利性”服务行业,
•参观服务:
•学习服务:
•休闲服务:
•博物馆观众服务不是营利行为。
第12讲:博物馆管理
管理,管理,还是管理
目的:理解博物馆组织的特点。
理解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特点。
了解博物馆管理的主要方法。
要点:了解博物馆“非营利性组织”的性质。
了解博物馆宏观管理的任务和主要措施。
了解我国博物馆宏观管理的现状。
了解博物馆组织管理的特点。
了解我国博物馆“三部一室”组织体制的特点。
了解博物馆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主要概念:非营利性组织。公共品。战略管理。“三部一室“一条龙”。管理人负责制。博
物馆协会(学会)。
阅读书目:
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版)。第十六、十七章。
一、博物馆组织特点
1,博物馆管理
博物馆管理:对博物馆资源和博物馆环境的管理。
2,博物馆组织特点:
•非营利性组织
•博物馆产出具有公共品与准公共品的性质
•服务性产品:
3,博物馆管理特点:
•宗旨导向,投入驱动。
•常设性(永久性)
•公关管理
•非量化管理
二、博物馆宏观管理
1,博物馆宏观管理
•博物馆宏观管理任务:协调发展,满意需求;协作政府的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
•管理体制:政府干施管理,政府调控,博物馆自律
外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法国的中心政府干脆管理,德国的地方政府管理,英国的“臂
距”管理,美国的政府宏观调控。
我国博物馆宏观管理体制:条块结合,分级管理。
2,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博物馆
3,博物馆协会
三、博物馆管理
1,博物馆管理简史:
2,博物馆组织体制:人员管理结构,保证决策执行,信息沟通,发挥人的主动性。
①管理体制:
②组织结构:
•三部一室制:我国博物馆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设置主要模式。按职能分工。
•“一条龙”:按藏品门类划分业务部门。
•“藏品管理人”负责制:
3,战略管理
4,建立促进博物馆发展的组织体制和机制
5,构建合理的工作队伍
6,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
第13讲:博物馆工作者及职业道德
目的:了解博物馆主要工作岗位的职责及其主要业务范围。
了解从事博物馆工作应具备的素养和条件。
理解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要点:了解博物馆主要职业的从业条件、责任、业务。
了解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学问、技能和实力。
熟识中国文博工作人员工作守则。
驾驭博物馆工作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定.
主要概念:藏品管理人(curator)。博物馆职业道德。
阅读书目:
国际博协,宋向光译: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2024版)。中国文物报,2024-2-25o
国际博协培训委员会,宋向光译:国际博协博物馆工作人员培训课程纲要。中国博物馆通讯,
2000年9期
一、博物馆工作岗位
1,博物馆馆长(director)
2,博物馆藏品管理人(curator)
3,藏品登录员(registrar)
4,藏品保存技术人员(conservator)
5,陈设设计师(designer)
6,教化工作者(museumeducator)
二、博物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胜任博物馆工作所必需的观念、学问、技能和实力。
L学问:博物馆学。相关学术学问:概念、理论、方法、发展。管理
技能:驾驭完成专业工作的方法、工具、规则、实力
实力:沟通:上级,同事,公众。团队合作
2,一般实力:全部博物馆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技能和学问:
3,博物馆学:驾驭博物谊工作学术基础学问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的实力
4,管理实力:博物馆业务的理论和实践的学问和技能
5,公共活动组织实力:博物馆为社区服务的学问和技能
6,信息与藏品的管理和爱护实力:创建、爱护和共享博物馆资源的学问和技能
三、博物馆职业道德
I,职业道德(伦理):
•从业人员认同并实践的价值观、道德义务、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作用:维护行业社会形象,协调行业内部关系,维护从业人员利益。
2,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守则
3,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个人行为:
•忠诚于博物馆。
-对藏品的职责:遵守保藏方针,以公允看法征集,妥当保管和保存藏品。爱护
动物的安康。慎重对待人类遗体及祭祀品,敬重各民族共有的人类尊严之感情。个人
保藏不应与机构发生利益冲突。
-对公众的职责:维护职业标准,并主动宣扬,使公众更好了解博物馆的目的与
职责。以有效、礼貌的方式随时与公众交往,与公众共享学问。留意保守博物馆与藏
品物主的保密信息和个人隐私。
•对同事及专业的职责:维护良好的工作关系,共享专.业学问。不参与与其服务
博物馆保藏物品相像或相关物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评估无人机驾驶员的能力试题及答案
-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要求与安装规范-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规范
- 垃圾焚烧发电-生物质燃料电池发电(新能源发电)
- 初级护师考试网络课程试题及答案
- 掌握2025中级会计试题及答案技巧
- 护士在灾后恢复中的角色试题及答案
- 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考试的有效工具与试题及答案汇编
- 无人机操控的基础知识与考试的联系试题及答案
- 中级会计学员必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消防工程师阶段试题及答案
- 网站联盟广告专题报告
- 广东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平安人寿代理合同协议
- 贵州烟草专卖局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诵读材料-13晨读材料
- 书画素养测试题及答案
- 钢琴艺术培训管理制度
- 校园广播设备维保合同
- 反诈宣传课件小学生版
-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期末冲刺卷-特训10 一次函数 压轴题(八大母题型归纳)(原卷版)
- 胰腺假性囊肿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