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买文具课时1-1

教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

特征。

学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目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一、情境导入。

二次备课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

教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

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

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

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

会小数的特征。

学(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

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

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

笔记本3.50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

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

几元几角几分。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

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

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

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

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程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

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

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

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

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

的单价。

(5)小组讨论:小数点重要

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

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

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

报。)

三、学中做

1.写一写。完成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

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

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

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第3题。

五、总结。

买文具

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课题货比三家课时1—2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

教1

伴交流的过程。

学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目发展数感。

3.提高每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一、情境导入。

二次备课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

教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

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

便宜。

二、玩中学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

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

学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豢究比较简单小数

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

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

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

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

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

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

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

程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

5……

课题买书课时1-3

教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掇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

学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一、旧知迁移导入。

二次备课

笑笑在书店买了一套《十万

教个为什么》,花了125元,还剩

下1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二、玩中学。

1.切入问题,立发学生探究的欲

望。

加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

《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

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

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

元?”这个问题,学生认真审题,

列出算式。

过2.独立探索,互相交流,分享算

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小数加法的算法。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

组交流。

(3),一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

程样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

一样?哪一种你没有想到?你

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

算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数

做竖式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

定要对齐”?

三、试一试。

1、完成第1题。

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小数

减法的问题,明晰小数减法的算

理。完成后全班进行交流,强调

算理及算法。

2、完成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

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完成第3题。

鼓励学生对两个简单小数

尽量用心算进行加减,要不失时

机地训练学生心算能力。

四、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2

题。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

练”第3题。

五、总结。

板买书

书3.2+11.5=14.7(元)

计答:一共花了14.7元.

课题寄书课时1一4

教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

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

学问题。

目2.体验只需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

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

一、情境导入。

二次备课

笑笑要到邮局去寄书,请同

教学们算算她的邮费是多少?

_—中

1、创设宿境,揭示问题。

学生独立观察,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

过2、结合情境进行估算,解

估算的过程。

(1)学生估算大约一共需要

程付多少元的邮费?在多少元和

多少元之间?

(2)同伴一起讨论刚才自己

思考的结果,解释估算的过程。

以往学生的估计没有太多

的限制,这次让学生说出估计的

结果在多少元至多少元之间,也

可以说一定不会多于多少元,一

定不会少于多少元,有个别学生

可能会有困难,要注重方法的指

导。

(3)全班交流估算的结果。

3、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

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自主选择算法,

独立计算L6元+12.4元。

(2)比一比计算与估算的

课题结果。轴对称图形课时3--1

(3)议一议计算小数进位

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4)完成“试一试”第1

题,再说一说计算小数退位减法

时应注意什么。

(5)完成“试一试”第2

题c

三、学中做。

1、完:“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先用心算写出结

果,再用竖式进行验算。

2、森林医生。完成“练一

练”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关注有多少学生自觉选择

估算来解决问题。

四、做中得。

1、完成“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

思路。

2、完成“练一练”第5题。

五、总结。

板寄书

书邮费分别是1.6元和12.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设1.6+12.8=14.4(元)

计答:一共需要14.4元

L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

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

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

标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

L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教具准备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一、提问导入二次备课

教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

观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

点?

二、学习新课

L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

形。(板书课题)

程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

称轴(画在图上)。

2.加深理解概念。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

可以无限的延长。

三、巩固练习

(-)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13页“看一看、

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

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

指出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

学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

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

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

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

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

看。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

称?

四、全课总结

板轴对称图形

对折,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学反思

课题对称图形练习课课时3—2

教1、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学2、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

分。

1、学会独立判断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2、能根据特点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按照图上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部分。

教具准备钉子板、方格纸、手工纸。

一、回忆导入

次备课

什么是对称图形?有什么特

教点?你能举例说明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对称图形?

二、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书第14页“试一

学试”第1至4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第2题:

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第3题:

学生先独立尝试画一画,说一

说怎样画对称图形。

程第4题:

学生独立创作,剪一个自己喜

欢的对称图形。

全班进行展览。

教2.认识对称图形的性质。

(1)结合第1至4题实例思考:

对称图形在沿着对称轴折叠

时,为什么两侧的图形能够完

学全重合?投影对称图形,边观

察边思考边讨论。

(2)测量并归纳性质。

打开书第14页第3题,看另一

过半的部分对称图形,用尺子量

一量图中的A,B,C,D各点到

对称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犀

米?

程认真观察,结果填在书上,你

发现什么?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

么?

课题镜子中的数学课时3——3

1、使学生了解镜子的反射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教2、能够根据镜子的反射画出对称图形。

学3、使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培养并

目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能力。

标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学生钻研数学的能力以及良

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镜子成像中,镜子中的图形与实际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镜子中图形的特点判断实际图形的特点。

教具准备一面小镜子、美术字“王,收集一些照片。

一、观察导入

二次备课

镜子能做什么?镜子里的

教图象和实际中的图象有什么关

系?镜子中也有很多的数学知

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揭示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学二、学习新课

老师演示:把镜子放在

“王”字的上面,你观察到了

什么?

过放在一半的蝴蝶图形上面,你

又看到了什么?

问:和原来的图有什么不同?

这是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

发言。

2、从镜子中看到的图象是一个

什么图形?哪一条线是它的对

称轴呢?

、是不是所有在镜子中形成的

教3

图象都是一个对称图形?观察

图3,你发现了什么?

4、运用这个原理,你能想到什

么?用镜子观察物体时需要注

意什么?

学归纳小结:在镜子中看到的数

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

但是形成的图形也是对称图

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8页第1题:

从镜子中看到的是哪一个图

形?。

第2题:

小组讨论,把镜子放在哪里合

适?为什么?

程实际上镜子放在对称图形的对

称轴上就可以了,想一想这是

什么道理?

四、全课总结

本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镜子中的数学

设计在镜子中看到的数字和实际中的数字是相反的,但是形成

的图形也是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课题平移和旋转课时3——4

教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

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

标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

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

的图形。

教具准备“看一看”的课件、方格纸。

教一、导入二次备课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

分分类吗?

二、学习新课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

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

过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

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

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

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

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

教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二、学习新课

1、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

象?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

第1题。

(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你

是怎么知道的?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

过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

自己说说看。

生活中的旋转: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

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三、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

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板平移和旋转

书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设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课题平移和旋转练习课课时4——1

学1、使学生能迅速直观区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目2、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

标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能正确、迅速画出水平、竖直移动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

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练习册、方格纸、硬币一枚。

一、谈话导入二次备课

教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

中哪两种常见的现象?你能做

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

试看

学二、巩固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让学生说

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程3、第3题。

要关注学生画图的过程,让学

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

定下来,再来画图。

(二)数学游戏:

1、游戏一:猜猜我在哪儿。

2、游戏二:猫捉老鼠。

学讲清游戏规则:

(1)两人一组游戏。

(2)每人充当情境中的一个动

物猫或老鼠。

如具硬币正面朝上,可以

过(3)

平移一格或两格。

(4)如昊硬币反面朝上,则原

地不动。

(5)每人轮流抛一次。

程学生做游戏。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出来

与大家一起分享。

课题欣赏与设计课时4——2

教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

平移、旋转等现象。

目2、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

美意识。

3、通过设计图案,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

几何图形的美。

4、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重点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教学难点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

一、情境导入

二次备课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23页四幅

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

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

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

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

受。

(二)说一说:完成第23页第(1)

(2)题。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

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边观察边给这个图形涂上颜

色。再进行全班交流。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

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3、这些图形可以用在什么地

方?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24页“画一画”第(1)

(2)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个图案是由什么

图形组成的?

(二)拓展练习:

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

作一个图案。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

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

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

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

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

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课题找规律课时4——3

1.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因数是整十熟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

积的变化规律。

目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卜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生这一知

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景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二次备课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

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27页算一算第一

组,由学生独立计算。提问:这道

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板书课

教题:找规律一一因数是整十数的乘

法计算。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50X10=500呢?你

学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

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2、出示第2、3组算式,学生口答,

思考30X20,12X40,120X40的计

过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

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

程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

教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

省略的0,

4、练习:30X40140X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

明确步骤。

、试一试,课本第页、

学52712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

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1.书上第28页1、2

第2题有多种答案,教师可以引导

过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

立完成。

2、书上第28页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也可

以写算式。

程第28页5

脱式计算,练习、巩固混合运算的

基本技能,并注意算式中括号的作

用。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

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教学

反思

课题找规律练习课课时4—4

1、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乘数是十位数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教具准备课件

一、游戏引入

二次备

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第一个

到达终点。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二、基础练习(脱式计算)

11X12+3630x23+86

教70x90-150800-22x21

(37+13)x2612x31-12

三、综合运算

1、看谁写得多。

学()X()=400

()x()=400

()x()=400

()x()=1200

过()x()=1200

()x()=1200

2、南瓜每筐22元,萝卜每筐1

8元,买了10筐南瓜和20筐萝

程卜。(1)两种蔬菜各付多少钱?

(2)一共应付多少钱?

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算法。

第2小题解法多样化,让学生尝试

教列四则混合运算,

3、根据下面的价格来计算。

品名单价

篮球6D元足球35元

排球40元羽毛球拍18元

书包30元

买20个足球,要付多少钱?

王老师要买35个书包,带上1000

元够吗?

黎明带匕200元,可以买哪些东

西?

4、王师傅一天工作8小时,每小

时能加共26个零件。

工作5天能加工多少各零件?(26

x8x5)

四、课堂小结

课题住新房课时5——1

1、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景,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

(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2、能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乘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景。二次备课

1、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给大家

带来了几道口算题,现在一

起来进行口算比赛。

2、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淘

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要

搬新家了,也邀请了咱们班

的同学,大家想去吗?咱们

一起去看看吧。

3、出示主题图,引导:从图

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程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1、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同学

们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应

该怎样列式?

2、观察算式,和我们以前学

习的有什么不同?

3、这就是今天我们来学习的

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4、这栋楼房到底能住多少户

呢?能住150户吗?

(1)先自己独立探索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方

过法。

6、列竖式计算需要注意些什

么?

三、练一练:

引导完成第1一5题。

板住新房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

12x14=168(户)

课题练习课时5---2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

多样化的过程。

标2、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3、能运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一、基础练习二次备课

1、直接说出的数。

6x40=17x4=18x50=45

x40=

60x40=17x40=60x60=76

x20=

2、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23x2112x2212x3235x

学22

(学生独立计算,指明说说

自己的算理。)

过3、用竖立计算。

3243422356

x23x12x22x21x

程25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学校礼堂有20排,每排

有28个座位,这个礼堂可以

坐多少人?(28x20)

2、李老师平均每分能走65

米路,1小时能走多远的路?

(65x60)

3、商场里每个足球卖23元,

学校买了12个这样的足球大

约需要多少钱?(23x12)

三、综合运用

课题1、三(2)健有2软女生院课时5——3

她11J令夕、J,余僻于布117

取月造锵笔触20的具侬懒i,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

过臻件都雌)的计算方法。

养期襁反而缄不着其检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

X31)

程卖裤子共花了多少元?(21

x20)

一共花了多少元?(21x

31+21x20)

2、“佳华商场”有男职工19

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

的13倍。请问:女职工多少

人?全商场多少职工?

四、课堂小结

日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二次备课

1、计算

16x1112x1432x21

教2、想想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

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

法计算方法,

2、教学例题:

过出示主题图:观察图,你找

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

是最后一个座位”,这句话是

f么意思?,他告诉我们什

么?

列出算式:

教板书:21x26或26x21

A、先估算结果

解决:这个电影院大概能坐

多少人?够500人坐吗?

学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B、探索笔算: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在上节课内

容基础上,只是多加了进位,

在全班汇报,教师把计算过

程展示于黑板。

比较书上3种算法哪一种简

单、方便。

四、习题巩固

程1、课本31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32页练一练1独立

计算,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

的?

电影院

板书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21x26=546(个)

答:电影院一共有546个座位。

教学

反思

课题电影院练习课时5--4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

学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目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

标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基础练习:

二次备课

1、口算:

教34x20=8x90=34x

30=

80x5=70x70=15x

20=

60x40=50x14=100

X10=

2、用竖式计算:

24x18=56x23=

76x12=45x28=

3、列式计算:

(1)两个最大两位数的积是

多少?

(2)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

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教4、解决问题:

(1)笫17届世界杯足球赛

有32支球皆参番,嫌队才3课时6——1

课题

名运动员,共有多少名运动

宇员参加?

教学1、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能进行,古算。

目标2、能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关际问题。

(2)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

过要白白流掉68克水,1时浪

费掉多少克水?

程5、思考题:

(1)计算:

2x25=100-4=

4x25=200・4=

6x25=300+4=

8x25=400-4=

(2)想一想,不计算能直接

得到16x25与600-4的结

果吗?

教学重点能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1、学校用涂料粉刷教室,每二次备课

间教室用涂料11千克,粉刷

14个教室大约要用涂料多少

教千克?

2、三年三班的老师带领36

学名学生去森林公园游玩,成

人票50元一张,儿童票25

元一张,他们购买门票大约

过需要准备多少钱?

3、中华剧场楼上有12排,

程每排有32个座位,现在有300

名观众,估算一下,能否坐

下?

教学

反思

课题练习一(一)课时6--2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

一、游戏引入

二次备课

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的小猪

跑得快。

27x1632x4454x26

27x1331x1243x26

二、习题

教第1题:熟练进行口算。

第2题:

“选数填空”是一道开放题。

结合这一具体情境,培养学

学生的策略意识。

第3题:

21x60=1260(千米)答:

每时飞行1260千米。

过此题中强调“时”和“分”

的单位换算。

第4题:28x60=2080(元)

答:应付2080元。

程第5题:18x42=756(人)

答:共有756人。

第6题:

教此为一道数学趣味题,解题

有两种方法:估算,只有28

x19的计算结果在500与

600之间,所以只有它能打开

学万宝箱。

看哪个算式的积的个位数是

课题2。练习一(二)课时6--3

第7题:

教不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

第为题应螂醐算法)

a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

南炎霜用霜啰灌解雪螂充;卬识和技能。

瓶?

b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

别有几瓶,再算一共有几

瓶?

两种算法殊途同归,不一定

要求学生一定要列综合算

式。

教学

反思

教学重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一、基础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