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现代文二散文解析《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_第1页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现代文二散文解析《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_第2页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现代文二散文解析《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_第3页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现代文二散文解析《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_第4页
2025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现代文二散文解析《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原文呈现: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韩浩月①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一切植物还没来得及绿。在这一小片天空下,是一座废弃工厂,厂地平整而荒凉,厂房高大而空旷,窗子失去了玻璃,春天的寒风从窗间钻过,发出时强时弱的啸叫声。这声音在春天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春暖正在从大地深处升起。

②这一切与风筝无关。当风筝升高到三米,它就只顾抬头上升,升高到三十米,地上的事情便完全失去与它的联系。现在它在几百米的高空,风在不停地鼓动它的翅膀,发出哗哗的声响。它已经懒得再飞高了,它想静静地漂流一会儿,就像小舟停泊于湖面那样,奈何有根线时不时地扯动它,催它再升高一些。③手握风筝握轮的,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穿着一件红色薄羽绒服。正午的阳光太耀眼,风筝成了她眼中的一小块阴影,鲜艳的颜色消失了,蝴蝶的形状消失了,天上的风筝就是一个小黑点,这让她失去了继续放线的兴致。她想在水泥地面上找一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来,可爸爸交代她,不要让风筝从天上掉下来。爸爸这样说话的时候,像是交代一件严肃的事情,此刻,他在不远处,用一只手遮住光线,另一只手滑动着手机屏幕。妈妈走到了更远一些的地方,用脚踢着菜园田埂上的泥土块。

④这是春天一个最普通的景象。在距离城郭方圆十来公里的地方,每一片空地都有这样的风筝在被放飞。有扎堆在公园一起放的,大人和孩子们都担心着风筝线会纠缠在一起,因为显得有些紧张;更多人还是开着车,寻找一块人迹罕至的空地,单独地放着风筝。这有些孤独,却不用忧心,也不用社交。这些年人们已经习惯孤独。常理中,孩子们总是喜欢放风筝的,你去问一百个孩子,可能只会有一个孩子说他并不喜欢,而之所以他也要和别的孩子一样出门放风筝,那是因为没有办法——他的爸妈觉得他喜欢。

⑤天色将晚,风渐弱,风筝从天上一头扎到了地上,女孩慢慢地回收着风筝线。她完成了放风筝的任务了,她喜欢真正的春天劈头盖脸地袭来,那会儿可以不用穿冬天的衣服放风筝,可以穿着裙子,无拘无束地奔跑在草地上、河流边。

⑥写过风筝的诗人有许多,其中我只对高鼎有特殊的情感。高鼎是浙江仁和人,生活在清代。我曾觉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得未免太直白,没什么深度和寓意。后来才明白,不是高鼎太直白,而是年少的我太无知。

⑦高鼎不仅相貌一般,而且说话做事总是显得怯懦。但幸运的是,高鼎有个外祖父叫孙麟,孙麟一辈子爱好写诗,高鼎受他影响很大。我猜,高鼎是跟随过孙麒去放过风筝的。这祖孙二人要么从家中出发,要么从私塾出发,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向田野中走去,其中的一个,手里紧紧捏着一只刚扎好的风筝。有说高鼎写这首《村居》时三十六岁,为躲避战乱在宁波乡村教书为生。俗话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当了一辈子教书先生的高鼎,从外祖父的身上,得到了用诗来支撑一生的能量。“忙趁东风放纸鸢”,“趁”这个词多好!从这个词可以看到那个行动敏捷的高鼎,那个满心欢喜的高鼎,那个望着天上风筝遐想的高鼎。有了这句诗,高鼎便永远以一个纯真孩子的形象留在了文学史里。

⑧宋代还有一个词人叫侯蒙,密州高密人,在他传世不多的词作中,有一首《临江仙》是写风筝的。和高鼎一辈子是乡村教师不同,侯蒙是官至宰相的人,他比高鼎大774岁,但在后世看来,两人还是有不少共同点的,比如都被评价为“其貌不扬”,都以写风筝被人记住。侯蒙的词明显带着不羁与洒脱,甚至不乏狂狷孤傲,比如这句“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再如这句“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⑨据记载,侯蒙那首借风筝抒怀的词,源自有人嘲笑他的相貌,把他的面庞画到了风筝上,放飞到了天上,借以讽刺他经常妄想一飞冲天。侯蒙不生气,在那只风筝上写了《临江仙》,词作虽有傲慢与自得的成分,但更多是自我激励。写完这首词后,侯蒙于三十一岁时考中举人,此后官运亨通。

⑩如果相会于时空会客厅,我想在一张小圆桌上满起三杯酒,然后拉高鼎、侯蒙坐下,三人一起聊聊。要聊的话题自然是风筝了,我会向他们介绍,眼下已经有了多个聚集了一两千万人的大都市,在大都市的周边,又环绕产生了一些卫星城,人们工作生活在摩天大厦当中,依据记忆和习惯,模模糊糊地从传统中寻找一些文化证据,来验证当下生活真实与虚无的比例。其中的一个做法是:挑选春天的某一个周末,人们倾巢出动,拥堵在出城高速公路上几十分钟,只为了到郊野,放上一会儿风筝。

⑪高鼎和侯蒙会听懂我说的这些吗?在他们的时代,风筝还带有古典的意味,而现在的风筝,几乎和文学没有关系了,它在高空中就那么孤零零地飘着,地上的人,就那么孤零零地看着。风筝和喧哗与热闹、野心与前途等,已经彻底无关了,它只单纯是风筝本身,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娱乐工具,这一点,很是贴合现代人孤独的精神世界。

⑫又是一年季春时节,买一只颜色鲜艳的风筝,带上刚刚脱下羽绒服的孩子,一起去放风筝吧!这次要久久地凝视它,看看会不会有一两句诗句脱口而出?(有删改)二、文本解剖:(一)写作背景探索社会背景:文章中提到“这些年人们已经习惯孤独”“人们工作生活在摩天大厦当中,依据记忆和习惯,模模糊糊地从传统中寻找一些文化证据”,反映出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人们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活,精神世界逐渐变得孤独、疏离。同时,现代社会中人们虽然渴望与传统文化建立联系,却又难以真正深入,放风筝这一传统活动在现代更多成为一种形式化的娱乐。

文化背景:风筝在古代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如高鼎笔下的风筝充满童真与生机,侯蒙的风筝词则展现出不羁与志向。而在现代社会,风筝的文化意味逐渐淡化,仅成为普通的娱乐工具。这种古今文化内涵的转变,折射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困境与发展变化。

(二)主题探究

孤独的现代精神世界:文章以放风筝的场景为切入点,描绘一家人放风筝时各自的状态,如女孩完成任务式的心态,父母的漫不经心,体现出现代人即使在休闲活动中也难以摆脱孤独。风筝孤零零地飘在高空,地上的人孤零零地看着,象征着人与人、人与外界之间缺乏深度的情感交流与联系,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们孤独的精神困境。

传统文化的变迁与失落:通过对比古代诗人笔下风筝的丰富文化内涵与现代风筝仅作为娱乐工具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逐渐失去其原有意义和价值的惋惜。人们放风筝更多是出于习惯和对传统的模糊追寻,而非真正理解和传承其中的文化精神,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和失落。

(三)素材选择和构思

素材选择

现实场景素材:选取现代一家人在废弃工厂放风筝的场景,以及城郭周边人们放风筝的普遍现象,生动展现了现代社会中放风筝这一活动的真实状态,贴近生活,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感和读者的代入感。

历史文化素材:引入高鼎和侯蒙写风筝的诗词及相关故事,高鼎通过风筝展现纯真童趣,侯蒙借风筝抒发豪情壮志,这些素材为文章增添了文化底蕴,同时与现代风筝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

构思

双线交织:明线是现代人们放风筝的场景和状态,暗线是古代风筝文化的内涵与传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在对比中凸显出时代的变迁和文化的变化。

虚实结合:先实写现代放风筝的现实场景,再通过想象与高鼎、侯蒙在时空会客厅共聊风筝,将现实与历史文化相融合,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构思更具层次感和独特性。

(四)语言运用

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描写风筝和放风筝场景时,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它已经懒得再飞高了,它想静静地漂流一会儿”将风筝拟人化,生动地表现出风筝的状态;“天上的风筝就是一个小黑点”则通过比喻,直观地描绘出风筝在阳光下的视觉效果,使读者如临其境。

简洁凝练的表达:在阐述观点和对比古今时,语言简洁有力,如“风筝和喧哗与热闹、野心与前途等,已经彻底无关了,它只单纯是风筝本身,是一个容易被遗忘的娱乐工具”,用简洁的语句点明现代风筝的特点和意义,引发读者思考。

富有诗意的语言:在提及古代诗词和想象与古人交流时,语言富有诗意,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如“我猜,高鼎是跟随过孙麒去放过风筝的。这祖孙二人要么从家中出发,要么从私塾出发,一高一矮两个身影向田野中走去”,使文章在表达观点的同时,具有文学美感。三、题目考点、答题思路8.第②段画线部分赋予风筝以人的思想感情,请赏析其妙处。(3分)挖掘考点:考查对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答题思路:首先指出赋予风筝人的思想感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如“懒得再飞高”“想静静地漂流”等描写,将风筝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风筝在高空飘荡时的状态,最后说明这样写能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风筝的“心境”,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参考答案:形象写出风筝持续攀升后渴望停滞和被迫继续高飞的状态,与人们拼搏后的倦怠感以及渴望不受束缚的自由的生活体验暗合,隐喻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更易引发读者的共鸣。9.分析第③段作者详细描写一家人放风筝场景的作用。(4分)考点挖掘:分析作品中场景描写的作用,涉及对文章结构、主题等方面的理解。

答题思路:从内容上看,详细描写一家人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一幅普通而真实的春日放风筝画面,刻画了女孩及父母的不同状态。从结构上,为下文引出对人们放风筝习惯及孤独状态的思考做铺垫。从主题上,通过这一场景反映出当代人放风筝时的一种孤独感和机械化,与过去放风筝蕴含的情感形成对比,有助于深化主题。参考答案:小女孩逐渐对放风筝产生倦怠无聊、爸爸心不在焉沉迷手机、妈妈游离踢土丧失兴趣,家庭成员彼此疏离。与后文传统诗中放风筝的赤诚欢愉形成对比,表现出放风筝这一传统项目在现代徒有其形式,为后文写现代人的孤独状态做了具象化的呈现。10.作者想象自己与高鼎、侯蒙在时空会客厅共聊风筝,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4分)考点挖掘:考查对文章构思技巧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涉及想象、对比等手法。

答题思路:先点明作者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构思了与高鼎、侯蒙在时空会客厅共聊风筝的场景。接着分析这样构思的作用,如通过对比古今放风筝的不同背景、目的和意义,突出了时代的变化以及风筝在人们心中意义的转变,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关系的思考。参考答案:作者将南宋高鼎、北宋侯蒙与现代人并置于超现实时空场域,展现时空纵深感,巧妙收束前文。高鼎对风筝展现出纯真与热爱、侯蒙借风筝抒发抱负与自信,而现代人却只把风筝当作排遣孤独的工具,这反衬出现代人生活的虚无、精神的荒芜,表现对现代人孤独的生存处境的深入思考,使这种反思更具感染力和思辨性。

11.这篇作品的原标题为《风筝吟》,作者修改为现标题后,意蕴更为丰富,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5分)考点挖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整体意蕴的把握。

答题思路:先分析原标题《风筝吟》,可能侧重于对风筝的赞美、吟唱,比较单一。再分析现标题“一只风筝在高空中飘荡”,“一只”强调了个体的孤独感,“在高空中飘荡”既写出了风筝的状态,又象征着现代人孤独的精神世界,与文中多次提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