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胜利一中学2025届第二学期初三第一次网上综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铭”、“歌”、“记”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B.语文让我们结识了诸多名家名篇:鲁迅·《故乡》(小说),司马迁·《史记》(史书),朱自清·《绿》(散文),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小说),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戏剧),雨果·《给巴特勒的信》(书信),诸葛亮·《出师表》(奏章)。C.与少年鲁迅曾经拥有“百草园”一样,作家萧红在那段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也曾经拥有一个屋后的“大花园”。她在散文《呼兰河传》中,写到了自己和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园生活,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鸟儿、虫儿、花儿都听“我”的。D.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写出了散文《林中小溪》;中科院院士侯学煜以森林和草原为例,向我们说明了维扩“生态系统”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下面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什么是他的不变的东西呢?战斗精神和悲天()人的情操。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的新生活。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A.闵pèitiāo矜B.悯fèitiāo今C.悯pèitiǎo矜D.闵fèitiǎo今3.根据句意,依次填人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工匠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2)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历史人物。(3)清晨,我漫步在桃花湖畔,听到阵阵的鸟鸣声,我的心情更加愉快。(4)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表现得。A.追求评判清脆淋漓尽致B.追赶判断清冽惟妙惟肖C.追赶评判清脆惟妙惟肖D.追求判断清冽淋濟尽致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古至今,正直的文人在他们的散文中,常常充斥着对历史、民族、社稷的强烈的责任感,渗透了浓郁的忧患意识,①可谓是“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尤其当国事艰难之秋,境遇坎坷之际,更能出现许多发自内心呼喊的佳作,②表现出刚强、刚直、刚健、刚烈的铮铮铁骨,掷地有声。虽然,它们一直与种种文字狱(如苏轼的“乌台诗案”)相终始。许多作者因此遭受厄运,从贬谪流放,以至罹难入狱,惨受酷刑。然而,作者的名字和作品,却千古流传。而那些施暴为虐者,③却都已化为尘立,灰飞烟灭了。直到如今,继承了这种传统而又有所突破和发展的好文章,常常洛阳纸贵。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充斥 B.掷地有声 C.以至 D.灰飞烟灭2.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③ B.② C.③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⑴_______,在河之洲,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⑵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突出孙权年少有位,武功盖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⑶_______,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⑷_______,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⑸请把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默写完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6.初中三年所读的名著中,总有些文字留在你的记忆中,总有些人物触动你的心弦,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感受,完成表格。序号书名人物主要情节人物点评①《骆驼祥子》虎妞____工于心计②《__》沈琼枝到南京卖文作诗,并以此为生特立独行③《简·爱》简·爱婚事受阻毅然离开所爱的人____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①。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②之,允对曰:“‘举尔所知’③,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若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④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注释)①遣虎贲收之:虎贲(bēn),武士。收:逮捕,拘押。②核问:查问。③举尔所知:推荐你所了解的人。④诏;皇帝的命令或文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于是乃释(2)寻还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3.请结合文章分析许允之妻有什么过人之处。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完成下列小题。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②成列:指摆好阵势。③既:尽,全部。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君的卫士。⑦重(chónɡ):重复,再次。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衣食所安______弗敢加也______公将驰之______公伤股______国人皆咎公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3.用文中原句回答下面问题。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4.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桃花源记(节选)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本文作者是晋朝的陶渊明,号______,他是中国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盛唐时期的______(人名)也是这一流派的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出了桃花源地理位置的神秘以及桃花源中环境的热闹非凡。B.第2段表现了渔人见到桃花源中人的惊讶以及对他们的身世的好奇。C.第3段中渔人“不复得路”的原因是他在返回的路上没有标注记号。D.选文中“得”、“舍”、“不复得”表明桃花源是诗人追求的理想社会。10.(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了解再生纸①再生纸是以废纸(又称二次纤维)为原料(或主要原料)而生产出来的纸张。目前,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②在1990年,日本就规定普通期刊纸、复印纸、报表用纸等一律使用再生纸,在这些纸品中,废纸浆的比例不得少于70%。美国则要求从1999年起白宫采购的所有办公用纸和生活用纸,其原料必须含有30%以上的废纸浆成分。之所以出现这种“众口不一”的情况,是因为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对再生纸中废纸浆使用比例的明确规定。③由于废纸的来源广,因此再生纸中的废纸浆应该是按规定的指标回收所的废纸,再经过清洁、脱墨等工序处理后的纸浆,而不应该是随意捡来的废纸。考虑到生产再生纸的技术水平,也为了促进再生纸产业的发展和环保纸的推广与使用,我国再生纸中含有的废纸浆比例一般以超过50%为宜。现在,一些造纸厂把含有不同比例的废纸浆制成的纸张统统称为环保纸。这是不准确的。生产厂应该在包装纸品上注明其中废纸浆的比例。④我国宋代便已开始利用废纸抄造再生纸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废纸去墨污,浸烂……再造……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名曰还魂纸”。显然,这里说的还魂纸就是再生纸。由此可知,。⑤再生纸好吗?一般人认为,废纸纤维在循环利用过程中会造成纤维结构损坏,反复回用会使废纸浆中的半纤维素流失,成纸强度势必减弱。其实,在废纸的循环过程中,由于原料中的木素被“胶质化”,使纤维的结合力和弹性增加,成纸强度反而增大。处理中如果再添加一点化学助剂,对改善再生纸的物性是有利的。所以,再生纸松厚度很好,印刷效果也佳。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消耗。据统计,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此外,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能源的消耗。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⑦一般制浆造纸过程中会产生黑液、中段水和白水,它们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而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再生纸制浆中可以节省60%的用水,还使废水的排放量减少50%,尤其是可以省去造纸前期的几道工序。废纸制浆比原木制浆降低了75%的空气污染、35%的水污染。⑧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众所周知,纸张的白度过高,光线反射过强,对阅读不利。据眼科调查研究,纸张白度在82度左右,对阅读是适宜的。因为再生纸的白度比较低,通常最高漂白到84度,所以大大减少了对眼睛的伤害。1.第②段举日本和美国例子的作用是。A.说明日本和美国要求利用再生纸的时间比较早。B.说明各个国家对废纸浆使用比例的标准并不同。C.突出了日本的环保要求比美国更严格。D.通过比较表明美国的环保意识较薄弱。2.第③段说“这是不准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第④段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4.有人认为第⑥段两处画线句语意重复,可删除其中一句。请谈谈你的看法。5.本文介绍了再生纸的优点有。(1)_______(2)_____(3)_____(4)_______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找回对汉字的热爱张颐武①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②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丰富丰厚。③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④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⑤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⑥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求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⑦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⑧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⑨作为一名学中文出身的学者,我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1.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请从“月”“休”这两个字中选择一个阐释汉字的形象之美或意之美。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现代人使用汉字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4.你的好友对学习汉语缺乏热情,看了这篇文章,你会怎样劝说他(她)?(50字左右)三、应用12.综合性学习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承习俗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吧,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对联的基本要求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C.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青春,充满着个性与张扬;青春,充满着智慧与力量。青春的我们,爱幻想,爱自由,爱探索,爱拼搏,爱快乐……请以《我的青春如此飞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C项中的《呼兰河传》不是散文,而是长篇小说。故选C。2、C【解析】
试题分析:(1)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辛,怜悯人民的疾苦。应该选用“悯”。(2)“颠沛”的正确读音是diānpèi。(3)“挑逗”的正确读音是tiǎodòu。(4)矜持:拘泥。拘谨。据此,正确的选项是C。3、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极致“是一个不固定的状态,所以“追赶”不合适,而“追求”则体现一种态度;“评判“是评价及判断的意思,符合司马迁对“人”的态度描述,并不仅仅是“判断”;“清冽”指清澈、清凉的意思,常用于描写溪水,“清脆”则体现了鸟鸣的美妙;“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符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非常逼真与语境无关。答案:A。4、1.A2.A【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和运用。A.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语境不对。故选A。2.此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的运用。A:引号前面有逗号,引文部分是非独立引用,句号就应放在引号外。故选A。5、(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3)欲济无舟楫(4)而山不加增(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解析】
“雎”“窈窕”“鍪”“楫”“箫”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6、在衣服下塞枕头欺骗祥子,假装怀孕。(或其他情节,意思对即可)《儒林外史》自尊坚强(独立自尊)【解析】
(1)关于虎妞的情节:虎妞掏钱买车;虎妞假装怀孕;虎妞下嫁祥子;虎妞和父亲彻底吵翻。其中表现虎妞工于心计的是虎妞假装怀孕。(2)沈琼枝,《儒林外史》人物,常州才女,善诗书、重名节。因不从盐商宋为富,父女遭迫害,只身流落金陵,以卖诗顾绣为生。后参殿试,中同进士。(3)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表现她倔强自尊的性格。二、阅读7、1.(1)放(2)随后,不久2.(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助。3.她明理识人、富有智慧、气度不凡。(1)她了解魏明帝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定能秉公办事;(2)她明白对于英明的君主,应以理服人,不能感情用事;(3)面对突发情况,她镇定从容,料事如神,显示了不凡的气度。【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古今异义词,寻:副词,随后,不久。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主:皇帝。理:道理。夺:取胜。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从许允之妻的言行来分析,“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看出允妇机智聪明;当初许允被捕,全家号哭,只有其妇自若,一点都不忧虑,表现许允妇的镇定和胸有成竹。译文:许允担任吏部郎的时候,大多任用他的同乡,魏明帝知道后,就派虎贲去逮捕他。许允的妻子跟出来劝诫他说:“对英明的君主只可以用道理去取胜,很难用感情去求告。”押到后,明帝审查追究他。许允回答说:“孔子说‘提拔你所了解的人’,臣的同乡,就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审查、核实他们是称职还是不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查验以后,知道各个职位都用人得当,于是就释放了他。许允穿的衣服破旧,明帝就叫赏赐新衣服。起初,许允被逮捕时,全家都号哭,他妻子阮氏却神态自若,说:“不要担心,不久就会回来。”并且煮好小米粥等着他。一会儿,许允就回来。8、1.(1)养生的东西(2)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3)驱车追赶(4)大腿(5)责备、责怪2.(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2)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楚人未既济(及其未既济)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解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加”:虚夸,虚报。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咎”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责备、责怪”之意。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孚”:信任。“福”:赐福,保佑。“馀”:后代。“鼓”:击鼓攻击。3.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可直接提取“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为答案。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可直接提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作为答案。(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可直接提取“楚人未既济”或“及其未既济”作为答案。4.比较阅读。题干要求答出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长勺之战鲁庄公用曹刿的计谋,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鲁军先不与齐军交战,等到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士气低落后,才发动反攻,打败齐军,取得胜利。而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刚愎自用,大谈仁义,不肯袭击半渡的楚军,结果大败,以致本人受伤,不久丧命。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二)翻译: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9、1.五柳先生王维2.(桃花源中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要说魏朝、晋朝了。3.D【解析】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与理解。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派的创始人,“诗佛”指唐代是田园派诗人王维。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3.A错误,第一段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B错误,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C错误,第三段渔人“不复得路”,写出桃花源是一处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是虚构的社会。故选D。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桃花源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要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情况)。”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述说了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10、1.B2.因为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業,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3.我国利用再生纸的历史是很早的4.不重复,两句都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一向说明利用再生纸能减少资源消耗,后一句说明能节省能源消耗,所以不能删除。5.再生纸松厚度很好,印刷效果也佳;利用再生纸能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能降低污染;能保护视力【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抓住关键句子分析。“日本就规定……,废纸浆的比例不得少于70%。”“美国则要求……,其原料必须含有30%以上的废纸浆成分”,结合本段的中心句“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对再生纸中废纸浆使用比例的明确规定”分析,说明各个国家对废纸浆使用比例的标准并不同。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这是不准确的”中“这”的指代内容,即上句“一些造纸厂把含有不同比例的废纸浆制成的纸张统统称为环保纸”。再分析去原因,结合第①段中“我国对再生纸环保标志产品的规定是:使用100%的废纸浆,否则就不能算作环保产品”分析,所以说“把含有不同比例的废纸浆制成的纸张统统称为环保纸”“是不准确的”。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由“由此可知”可知,要填写的句子应是对该段内容的概括。由“我国宋代便已开始利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写得更明白:……”可知,本段介绍的是:在历史上,我国很早就开始利用再生纸。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两处划线句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第一处,“每回收1吨废纸,可以用来制造再生纸0.85吨,相当于少用木材3立方米,化工原料0.3吨。”是为了说明它的上一句“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消耗”;第二处,“每利用1吨废纸,可节省电力600度,标准煤1.2吨,水100立方米。”是为了说明它的上一句“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能源的消耗”,作用不同,语意不重复,因此两句都不能删去。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找到相关答题区域,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定位到第⑤——⑧段,“再生纸松厚度很好,印刷效果也佳”“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在于减少资源消耗”“利用废纸为原料来制造纸浆,可以省去若干工序,大大地节省能源的消耗”“废纸制浆中没有黑液,故大大地降低了污染程度”“使用再生纸还能保护视力”,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11、1.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2.示例①:“月”字的一撇细细弯弯,形似一道弯月,令人联想到一弯挂在天幕上的美丽月牙,这正体现了汉字的形之美。示例②:“休”字由一个单人旁一个“木”字组成,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辛勤劳作之后倚靠大树悠闲自得的休憩画面,正体现了汉字的意之美。3.①技术的发展②求快的心态③学生课业重,压力大④人们的主观轻视。4.答案不唯一,结合汉字的优点劝说即可。【解析】1.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作为一名学中文出身的学者,我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来看,观点是: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2.要求学生了解“月”“休”的造字法。“月”属于象形文字。“休”是会意造字。然后结合造字法写出两字的形之美或意之美即可。如:“月”字的一撇细细弯弯,形似一道弯月,令人联想到一弯挂在天幕上的美丽月牙,这正体现了汉字的形之美;“休”字由一个单人旁一个“木”字组成,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在辛勤劳作之后倚靠大树悠闲自得的休憩画面,正体现了汉字的意之美。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找到答题区间,分析原因即可。结合“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概括得出:技术的发展;结合“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求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概括得出:求快的心态;结合“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概括得出:学生课业重,压力大;结合“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长沙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宠物外产科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大学计算机个人竞赛题库
- 2025年贝壳博学大考试题及答案
-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金属冶炼(中级)安全生产专业实务试卷与参考答案
-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考前预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起重机作业人员Q2证理论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 2025年财会人员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苏州市研究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客户服务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广东省高速公路优质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宣贯
- 辅警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2023
- 榴莲课件完整版
- GB/T 20910-2007热水系统用温度压力安全阀
- GB/T 1303.1-1998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1课时-倒数的认识课件
- 山东省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名录
- 六西格玛绿带培训-定义阶段课件
- 部编版高一语文《红烛》教案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大赛获奖课件
- 2022年下半年教资考试《综合素质》作文素材押题
- 初升高(入学考试)化学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