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18名校2025年高三第四次统考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为近代不同年份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对外贸易对象中,某一国家所占比重统计。图中①代表的贸易对象国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英国2.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召开由之前每年10余次增加到40余次,当大会涉及是否出兵征战等重要议题时,除平时参会的城内公民外,偏远地区的公民也会前来参加。这反映了该时期的雅典A.偏远地区公民参政意识淡薄 B.民主政治制度最终得以确立C.公民极为重视城邦公共利益 D.城邦安全危机主要来自海外3.如表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A.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 B.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C.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4.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在讨论军费预算议案时,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使预算议案未获通过。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于1862年9月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一斗争反映A.德意志帝国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国家主导权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5.出版于19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12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基于A.“富国强兵”的需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C.“史学革命”的需要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6.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 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变革7.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8.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9.汉代,土地买卖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刘邦相国萧何曾连续强买田亩数千颐;到武帝时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现象说明汉代A.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B.统治者“无为而治”C.君主权力严重衰退 D.重农抑商没有落实10.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从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C.海上运输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11.下边是1894年和1913年中国民族企业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A.民族资本成为在华资本主体 B.清廷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C.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异变 D.资产阶级改良必然走向革命12.“汲取古典文化的精华,创造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的文化体系和上层建筑”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 B.启蒙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科学社会主义13.“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句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1989年B.1991年C.1999年D.2001年14.下表是2006-2008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可以说明A.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国力衰退 B.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出多元化局面C.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 D.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15.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A.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C.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16.梭伦改革的措施包括: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这些措施A.提升了平民的经济地位 B.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C.扩大了雅典的民主范围 D.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7.关于雅典民主制的实质认识是A.雅典的民主,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B.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直接民主,使不同素养的人享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权利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18.“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段话①全面肯定秦朝的专制统治②认为秦朝实行专制统治是时势所需③肯定了秦统一全国的功绩④认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1965年3月,苏共中央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的刻不容缓的措施》的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1960—1980年,农业投资总额达3830亿卢布,比十月革命后的40多年的农业投入还高2.5倍。这体现了苏联A.改革重点转向农业 B.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农业经济持续滑坡 D.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20.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1.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列有关罗马法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罗马法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C.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罗马法体现了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22.1957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上海青浦县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被称为A.马家浜文化 B.崧泽文化 C.良渚文化 D.海派文化23.如表是1780—1851年,英国某项商品的进口数量统计曲线。该商品最可能是A.茶叶 B.煤炭 C.棉花 D.羊毛24.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 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 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25.郑观应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之时,目睹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区域的本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创办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财富大量外流 B.保护中国的自然经济C.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 D.抵制外国经济侵略26.1980年以来,中国茶叶消费端从需要使用“茶票”来控制消费,到各种营销广告刺激消费;自由的市场环境中,就需要营业人员首先在形象气质上能给消费者带来好感,同时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引导技能。茶叶营销的这些变化显示出A.经济体制的转轨 B.民众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C.经济结构的变迁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27.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8.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 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29.下表是15516—1168816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表格数据的变化可说明国家15516年11681616年1168316年1168616年1168816年中国116.812.33.811.155.5印度6.511.1515.68.612.8英国116.1211.312.511.121212.12美国16.11616.812.1115.1211611.15A.垄断推动英美制造业领先世界B.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30.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类别外交辞令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裝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 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1)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请结合史实说明实际原因又是什么?(2)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材料二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徐友珍《甘地传》(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你评价甘地。32.材料九一八事变时期,英国政府在分析日本动向时认为,日本军方不可能控制政府,日本最终会清除好战的将军们,转向自由派官员,从而放弃侵略中国的政策。当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继而染指华北时,张伯伦竟安抚日本,“我们不想作任何有损于你们对华贸易的事。”英国总参谋长米勒指出:“日本对满洲,控制的扩大比不可避免的另一种结果——苏维埃影响的扩大对英帝国的危害要小。”英国艾什尔爵士在上院公开表示,英国必须使日本的扩张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美国军事参谋部一直认为日苏之间的冲突大于日美之间的冲突,寄希望日本“北进”,这种“错觉”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珍珠港事件前夕。七七事变期间,苏联曾呼吁西方国家一道制裁日本,亦遭到英美的冷遇。日本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一步实施侵略步骤。直到1938年日本攻占海南岛时,英美都未能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中国抗战的地位问题。——据赵东喜《试论英美决策失误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关系》(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远东集体安全体系难以建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初期英美的对日政策及其影响。33.材料李善兰自幼就读于私塾,资禀颖异。9岁看到《九章算术》后,迷上数学,自学读懂了欧几里的《几何原本》前六卷。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说:“呜呼!今欧罗各国日益强盛,为中国边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学明也。”1852年李善兰到上海参加西方数学、天文学等的翻译工作,8年译书80多卷。曾国藩筹建安庆内军械所后,李善兰被”聘入戎幄,兼主书局”。1866年京师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广东巡抚郭蒿焘举荐李善兰为天文算学总教习,1868年北上就任,从此转向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审定了《同文馆算学课艺》等数学教材。李善兰对正反三角函数以及对数函数和幂级数展开式的研究,是19世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就,李善兰与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等人合作翻译出版了数学、天文学、力学和植物学的西方著作,为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摘编自杨自强《学贯中西:李善兰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善兰取得科学成就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李善兰的科学成就。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该国家自1919年到1927年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进出口比重不断下降,这主要和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受到压制有关;从1927年到1931年的出口比重有所回升,这主要和日本转移经济危机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2、C【解析】
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民大会召开次数以及重大事务决策时公民范围的扩大,都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而公民的参与程度也充分说明公民重视城邦公共利益,C正确;偏远地区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说明其参政意识浓厚,排除A;克里斯提尼时期民主政治确立,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3、C【解析】
仅凭唐宋时期美术家的分布南方逐渐多于北方,便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影响古代文化发展的因素不是只有经济一项,单从经济推理的做法并不严谨,也不是对唯物史观的准确理解,AB两项错误;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和宋代我国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并没有违背史实,D项错误。4、B【解析】
据材料可知,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的议案,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而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说明了以议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和与国王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围绕“国家主导权”进行了争夺,B正确;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是186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普鲁士邦内的争夺,而不是“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D与题意不符。1871年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诸邦分裂割据的局面,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是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5、A【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制度的阶段,史学所收录的西方制度、法律等,这是有利于国家“富国强兵”,故A正确。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向西方学习最主要是为了救亡图存而非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和中外交流,故BD错。C与材料无关,故错。6、B【解析】
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及“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的描述可知,该作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故选B。画中老人持有的是选民证,而非土地证,且土地改革在1952年已经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也不符合,故排除A;画中老人持有的是选民证,而非与教育相关的证书,排除C;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即1954年生产资料所有制还未实现根本变革,排除D。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画不是重点,对画背景的解读才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务必请关注括号内的解释信息。7、C【解析】
材料“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体现的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强化自身的权力,有利于集权国家的形成,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否定教会等级的问题,A选项错误,排除;新教改革主要矛头是天主教,因此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推行不利于新教改革运动的推进,B选项错误,排除;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排除。8、B【解析】试题分析: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9、A【解析】
西汉前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地主土地买卖、扩大地产的活动增多,使得汉武帝时期“富者田连阡陌”,说明汉代,A项正确;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能说明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买卖土地现象增多,不能说明君主权力衰退,C项错误;汉代前期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10、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主旨有以下两点:1.明朝时是漕运带动了天津的发展;2.清朝时解除了海运,这是关键词,还有就是“从海舶来”和“洋货街”,这可以体现出清朝解除海禁使海上运输贸易繁荣,这是清朝时天津商贸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是漕运还是海运,都是水运,正是天津处于水路交通的便利位置,所以水运便利,不管是漕运还是水运都可以较好的发展,从而带动天津发展。材料中既讲了明朝时的状况,又讲了清朝时的状况,所以在做答时,就要将这两个方面涵盖进去.所以,只有D是比较全面的,相比之下ABC虽然都是正确的,但都是片面的,都不能全面的概括出材料所给的内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天津商贸发展11、C【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企业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并未成为主体,A选项错误;此时期清政府只是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非极力推动近代企业发展,B选项错误;
D选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12、A【解析】
根据所学,文艺复兴运动是在借助复兴古曲文化基础之上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A项符合题意;BC项都没有“汲取古曲文化”,排除AC项;科学社会主义创造的不是资产阶级需要的文化,排除D项。13、B【解析】题文的“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指的是苏联的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苏联解体。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B【解析】
2006-2008年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美国下降幅度高于平均水平;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整体有所下降,但中国和拉美地区呈现上升趋势,印度有所下降,这说明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分化,由此可见,世界经济增长呈现多元化局面,故B正确;表中所示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然是正增长,不能说明发达国家国力衰退,故A错误;表中没有美国不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的信息,故C错误;表中信息反映的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经济增长率,无法得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的结论,D错误。15、D【解析】
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16、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梭伦的改革措施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体现了工商业奴隶主的要求,因此B选项正确;这些措施主要对工商业者有利,平民不等于工商业者,A选项错误;C选项并未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D选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影响,排除。故选B。17、A【解析】
雅典民主制的本质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民主制度。只是城邦公民内部之间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A正确;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属于雅典民主运作的方式,排除B;直接民主是民主的形式,不是实质,排除C;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并没有激化社会矛盾,排除D。故选A。18、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可知材料整体上肯定了秦始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策措施,但并没有全面肯定其专制主义统治,作者主要是从国家统一、社会进步的角度评价秦始皇的措施。故②③④正确,选B项。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9、D【解析】
1965年后,苏共中央认识到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农业投入,但农业总产值和人均实际收入却连年下降,体现出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D项正确;六七十年代苏联改革重点在工业而非农业,A项错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农业经济持续滑坡,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BC两项错误。20、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产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革命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B选项错误,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D选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C【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近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法体系的起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并未揭露和批判私有制的罪恶,故C错误,符合题意;罗马法的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理念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价值,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罗马法相关知识,学生应该从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内容特点、性质作用、历史影响出发,即可得出正确选项,再以逆向思维排除。22、B【解析】
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B正确;A是崧泽文化之前的文化遗址;C是崧泽文化之后的文化遗址;上海的文化被称为"海派文化"想,不是文化遗址,D错误。23、C【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780—1851年”可以联系此时间段为英国工业革命的时间,英国工业革命是以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而发明机器是从棉纺织业开始的,英国大量进口棉花,纺纱织布,再将布运到世界各地销售,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所必需的原料,排除。24、D【解析】
依据图片并结合先秦时期的商业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形状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钱。D正确;当时青铜器主要以乐器和兵器为主,A排除;钱文上篆刻的是小篆,而非隶书,B排除;古代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而非货币经济,C排除。故选D。25、A【解析】
郑观应认为外国商品倾销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同时口岸手工业者破产,有鉴于此,其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财富大量外流,A正确;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赞成发展民族工业,而非自然经济,排除B;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技术多源自外国,而且从郑观应目睹情况推断,其目的不在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排除C;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创办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但是这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D。26、A【解析】
材料信息是,1980年以来,中国茶叶消费经历了从需要使用“茶票”来控制消费,到各种营销广告刺激消费,再到各种营销手段的使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茶叶营销的这些变化显示出市场化的色彩越来越浓,这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故A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民众生活消费观念的变化,故B错误;材料和经济结构的变迁无关,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故D错误。27、A【解析】
据材料“19世纪中期开始,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一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并结合所学可知,自19世纪中期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不断地向西方学习,但一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使中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的本质,A正确;B与材料无关;新文化运动时期国人提倡西方民主科学,而不是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C与材料不符,C错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材料“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不符,D错误。28、D【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允许私有制、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等信息来看,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是为解决经济困难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答案为D项;人民公社体制的撤销是在1983年,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犯的“左”倾错误,排除C项;1960年冬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9、D【解析】
表格显示15516年中国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地位,11316年之后英美等国逐渐占据世界制造业主导,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开展工业革命导致,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制造业格局,故D项正确。垄断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物,不符合表格时间,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印两国已成为英美的原料产地,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不能涵盖表格信息,故C项错误。30、D【解析】
根据表中分类可知,清政府对西方国家采取蔑视态度,说明仍用传统的华夷观念来处理对外关系,故答案为D项;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均排除;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理由:是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惟一正确方法;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印度民族力量强大。实际原因:印度国力弱,与英国相差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屡遭失败。(2)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等。(3)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作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生物材料加工中的应用前景报告
- 统计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前景试题及答案
- 社交媒体对家具设计的影响研究试题及答案
- 智能物流在农村电商中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班组长履职报告
- 泰安英语考编试题及答案
- 水利工程与土木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25年申请与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矿洞游戏测试题及答案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 Django 3 Web应用开发实战(下篇)
- 学会感恩说课课件
-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试复习题库(笔试、面试题)
-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标准
- 箱涵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公路养护的高级工复习题
-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 doc 三人合伙经营协议书实用版(六篇)
- JJF 1793-2020海水营养盐测量仪校准规范
- GB/T 20080-2017液压滤芯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