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西游记》导读课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游记》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回目,了解故事情节。2.学习跳读、精读等方法,学会阅读名著。3.阅读精彩片段,感知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兴趣。导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有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说,它在书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它就是——《西游记》。这节课就让跟随我们唐僧师徒的脚步,去体验险境迭出的取经之旅。先来看一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学习有目标,努力就有方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书中的世界。读回目西游记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老师在目录中挑选了四个,同学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他们分别是哪个故事呢?(预设: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真假美猴王)说的没错。同学们只看回目就能回想起这么多的精彩故事,能不能来传授一下秘诀,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预设:回目有关键词)没错,原来目录中有奥秘,抓住这些关键词我们就能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在读整本书之前可以先关注回目,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走进古典小说大门的钥匙。二、读故事这节课呢我们就从回目开始,借助这把钥匙,来打开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快速来找一找它在目录中的位置。第59——61回,我们来齐读回目。同学们的很有节奏。通过读回目,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呢?(预设:1.遇难的地点——师徒四人来到了火焰山;2.借扇过程中与牛魔王发生打斗——有精彩的战斗场面;3.借扇中有猪八戒帮忙——不是孤军奋战,八借此次非常卖力。4.借了三次才借到扇子——困难重重)通过读回目我们就梳理出了这么多的关键信息,但是要想真正领略故事的精彩,我们还是要走进故事当中。一把扇子为什么借了三次呢?我们一起去文中寻找答案。老师给大家7分钟左右的时间,请大家快速浏览回看这几回所讲的内容,待会老师请三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这三次借扇的故事。这么长的文字,这么短的时间,我想同学们一定不是逐字逐句读的,能不能来说一说你们读书的方法?(读主要的信息,还记得老师的任务吗?我们要讲故事,所以那些与我们的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我们就可以暂时放过。预设:西游记和我们现在的语言很不一样,我觉得大家在读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不懂的地方你会怎么办呢?(1.猜读、2.跳读,如果不影响我们的阅读)同学们很会读书,自己就掌握了读书的方法,像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种有选择的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就叫做跳读。)那我们可以跳过哪些内容呢?齐读。所以说,掌握跳读的方法,我们的读书就能够事半功倍。接下来呢我相信,同学们运用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一定能够完整的把故事讲述出来。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别讲述这三次借扇的经历。看一看谁能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一调芭蕉扇你来讲。(预设:讲得不好:作为第一位讲的同学,勇气可嘉,但是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如果加上故事就更加完整了。补充的同学:你听的很认真,补充的很全面,待会其他同学再讲故事的时候,我希望其他同学也能认真地听。)你读书读的很仔细,讲得很流利。讲得也十分的清楚。一借芭蕉扇的故事就这么的精彩,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第二位同学。你读书很仔细,把细节记得非常清楚。把情节梳理的非常明白。这一次借到了扇子。但是故事会这么顺利吗?第三位同学。说的很流利。牛魔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如果不是最后神仙出手相助,这扇子说不定还要再借一次。这借扇的过程真是曲折,我们读者的心也随着故事情节上下起伏,但故事越是有波澜,越是扣人心弦。同学们把这一波三折的故事讲述非常精彩。三、读方法读名著呢不仅要读明白故事,还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作者吴承恩在写三借芭蕉扇之前呢,在前文埋下了很多伏笔。就像刚才同学们讲到一调芭蕉扇的时候,罗刹女不愿把扇子借给孙悟空的原因是和前文的哪个故事有关呢?没错,就是前文中的大战红孩儿的故事。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前文埋下的伏笔呢?(预设:1.火焰山——曾经自己犯下的错,如今也要自己来承担了;2.解阳山破儿洞如意真仙——熊孩子的叔叔来报仇了;3.孙悟空说自己和牛魔王是兄弟之亲——在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在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牛魔王自封为平天大圣——昔日的兄弟如今已成了仇敌。悟空在灵吉菩萨那里得到的定风丹,其实早在前面的故事中就有提及,这里给同学们一个留下一个小小的悬念,不过可以提示一下大家,那里的妖怪叫黄风怪,同学们课下可以浏览目录,找到故事读一读。)明确:同学们来看,从悟空与牛魔王结为兄弟,到蹬倒炼丹炉形成火焰山,再到牛魔王之子路上设伏,红孩儿叔叔刁难,最后来到借芭蕉扇,这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之间贯穿了一条若隐若现、时断时续的线索,这便是古典小说的结构技法之一——草蛇灰线法(如同蛇行草中时隐时现,灰漏地上点点相续)情节上的前后勾连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同学可以想一想,前面有铺垫,对故事情节起到什么作用呢?如果少了其中的一个环节会怎么样呢?——故事就不连贯了,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么曲折有趣的故事了。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情节当中,也会给人不同的印象,你觉得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什么作用呢?丰富人物形象,我们就会看到一个多样的人物。),所以说前有伏笔,后又照应,因果关系明显,来龙去脉清楚。作品故事情节自然又合乎逻辑,我们也在这跌宕起伏的故事中看到了更加立体的人物。所以,我们在读西游记时要前面、后面连起来读,这样会很有意思。四、读人物读到这里我们发现,红孩儿家族和取经团队之间渊源颇深,他们这一个家族在取经路上可以说是四处设伏,面对罗刹女一家的刁难,在三次借扇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悟空呢?请同学们精读与悟空相关的语句,分析批注。预设:行了个礼,借老孙一用——有礼貌,以礼相借。先礼后兵,讲究策略。在我们印象当中一只很调皮的猴子如今却变得彬彬有礼,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呢?——对人的称呼恭敬、动作躬身施礼、表情满脸陪笑。所以虽然罗刹咄咄逼人,但悟空是以礼相待。老师呢把这个片段给大家截取了出来,我觉得进入角色朗读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试读一下。好了,刚刚试读的时候呢,有些同学读得非常投入,哪两位同学愿意来试一下?我来读旁白。他们读得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吧。可以从他们读的感情上或者语气上来评价一下。罗刹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啊?我们来看看原著中罗刹女听到孙悟空三个字时的反应,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罗刹女听到仇人来了,不仅仅是生气,甚至是带着恨意。来,你再次化身罗刹女,拿出你的愤怒,读一读第一句。这一次不错。(读悟空的同学,我觉得你这只猴子太一本正经了,能不能读出悟空的一点调皮的感觉呢?读的活灵活现)虽然罗刹女是满腔愤怒,但孙悟空是一心想要借到扇子,所以还是毕恭毕敬(一心想要借到扇子,所以非常恭敬,半恭敬半嬉笑)变成虫子机智灵活,很会想办法。悟空借扇的过程顺利吗?——不顺利,虽然屡屡受挫,但仍然不放弃。三次借扇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每一次都用尽智慧,有种坚持,叫再试一次)悟空一开始知不知道此次借扇的困难呢?——不怕困难。明知铁扇对他有怨恨,但仍然出师芭蕉洞,尝试说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实悟空还有一些我们想不到的变化,你有没有发现悟空在最后扇灭火焰时候的一些表现呢?悟空求借芭蕉扇,一是为了过火焰山,二是为了百姓,让百姓能够春种秋收,过上安生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悟空虽然原本是一只石猴,但现在却有了人的慈悲之心。(当他的心里能够装下别人,装下众生的时候,他就成了佛)读到这我们发现悟空聪明、机智,彬彬有礼,做事总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好像和我们之前看到的悟空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那从前的悟空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看看同样是借东西,求助别人,孙悟空在水晶宫求取武器时的表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相关的句子。谁有发现,这时候的悟空是怎样的。预设:1.悟空学得一身本领,初得技艺神通后,风光无限,气焰嚣张,觉得所有人都应该认识他。——自傲自大悟空是来向人求武器的,他有没有求人的态度呢?如果你想别人求取东西会怎么做?挑三拣四。任性妄为。得了武器还要披挂。——得寸进尺,无赖得了武器非但没有感谢,还一路打出去。——桀骜不驯、蛮横无理原来悟空从当初的那个石猴成长到孙行者,变化的不仅是他的称呼,还有他的——性格,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悟空在他不断自我磨砺的过程中做到了,我们常说每一段经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那么你觉得悟空在借扇子的过程中收获的仅仅是芭蕉扇吗?(预设:收获了成长)每一次历练,都是成长,每一程风雨,都是收获。讲到这里呢,我们的课堂也要接近尾声了,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也收获了很多,能不能来说一说你收获了什么?可以说一说你这堂课收获了哪些阅读的方法,也可以说一说你收获了哪些让你得到成长的东西?1.关注目录,大体了解故事2.跳读故事,整体把握内容3.精读细节,在比较阅读中品析人物形象五、谈收获读名著不仅是要学习阅读方法,还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成长,有没有同学可以来分享一下,你收获了哪些可以帮助你在学习、生活上成长的感悟。(预设:做事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获得胜利;永不言败,是成功者的最佳品格。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加强大;逆境能够造就强者。;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只要内心足够坚定,路虽远,行必至)只要我们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到达心中的灵山,取得属于我们的真经。西游记是一篇长篇小说,要想领略它的魅力,在阅读中我们要读薄情节,读厚细节,读透语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这一个故事,书中还有更多有趣的故事、更深刻的内涵等着我们去挖掘,愿同学们怀着这份热情,去读西游记,你一定能欣赏到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更多的精彩。教学反思:部编新教材对名著阅读走进课堂做了明确的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区分不同文体,区分不同文本,区分不同课型,落实“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要通过教材来引导学生多读书,语文课就是要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包括课外阅读。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真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