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6情境化系列之基础知识目录导航思维导图(见压缩文件中1份pdf):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知识清单:题型分析常见考点知识梳理易错举例典例精析:对考点考法进行细致剖析和讲解,全面提升易错易混:学科融合题突破4大易错点,高效查漏补缺真题赏析:精选热点地区2024年真题,感受中考,知己知彼情境化系列之基础知识考查解题策略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情境化答题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字音辨析题情境应用: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多音字的读音。例如,“这次出差(chāi)任务很重,需要仔细差(chā)别每一个细节。”通过出差和差别的具体情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读音。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2.字形辨析题情境应用:结合词语的意义和语境判断字形。例如,“他在书店里漫无目的的地浏览(liúlǎn)着书架上的书籍,希望能找到一本心仪的。”通过浏览书籍的情境,可以判断“浏览”的正确字形。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3.词语运用题情境应用:在句子中使用不同的词语进行替换,判断哪个词语更符合语境。例如,“他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势在必得(胸有成竹)。”通过比赛的情境,可以判断“势在必得”更符合语境。技巧:语素分析、语境分析、善用排除、语感判断。4.成语辨析题情境应用:在具体情境中判断成语的适用性。例如,“他在演讲比赛中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通过演讲比赛的情境,可以判断“出口成章”更符合语境。技巧:根据成语意思判断、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注意成语使用范围、四个选项权衡比较、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5.病句辨析题情境应用:在具体语境中判断句子的正确性。例如,“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提高了专业技能。”在这个情境中,可以判断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技巧: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5.标点符号题情境应用:在具体语境中判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例如,“他问我:‘你今天去图书馆吗?’”通过对话的情境,可以判断问号的使用是正确的。技巧:特别注意该用句号却用了逗号、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等错误类型。一、题型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考语文命题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情境化命题作为一种新兴的题型,近年来在中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成为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情境化命题的特点情境化命题,顾名思义,就是将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这种命题方式打破了传统孤立考查知识点的模式,要求考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情境化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情境化命题所设置的情境往往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使考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运用语文知识。2.综合性:情境化命题通常将多个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将字音、字形、词语运用等基础知识与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结合起来。3.开放性:部分情境化命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给出个性化的答案。二、典型题型分析古诗情境运用古诗情境运用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例如,给出一副对联,要求考生根据对联的意境和古诗内容,填写合适的诗句。这种题型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还考查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能力。例题: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下联:________,人奚足算哉答案:会当凌绝顶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填写下联,与上联形成对仗。考生需要结合古诗《望岳》中的意境,选择合适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句与上联“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在意境上相呼应,形成了完美的对仗。2.文化常识情境化文化常识是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境化命题将文化常识与具体情境相结合,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例题: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要求你为节目写一副春联。请你根据以下提示,完成春联创作。上联:瑞雪辞旧春风暖下联:________横批:________答案:红梅贺岁喜气浓;春满人间解析:此题要求考生根据上联创作下联和横批。考生需要结合春节的节日氛围和传统文化知识,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对仗。“红梅贺岁喜气浓”与“瑞雪辞旧春风暖”在意境上相呼应,“春满人间”作为横批,寓意美好。3.语言表达情境化语言表达是中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情境化命题将语言表达置于具体情境之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题:学校组织了一次“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写一段话,劝说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同学。答案:亲爱的同学,参加“走进田间”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田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解析:此题要求考生在特定情境下进行语言表达。考生需要结合活动主题和目的,用恰当的语言劝说同学参加活动。劝说时,要注意语气诚恳,理由充分。三、应对策略1.注重积累:情境化命题虽然形式新颖,但考查的内容仍然是语文基础知识。因此,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古诗文、文化常识等方面的内容。2.提高语文素养:情境化命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考生要注重提高语文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3.加强实践:情境化命题要求考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因此,考生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总之,情境化命题是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考生要了解情境化命题的特点和题型,掌握应对策略,注重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加强实践,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二、常见考点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涵盖了字音、字形、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各个重要考点的详细提示,帮助考生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字音1.易读错字:重点关注初中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下注释中标注的字音,特别是那些易读错的字。2.
多音字:掌握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和意义,根据语境正确选择读音。3.常见误读:注意一些常见的误读现象,例如形近字的误读和音近字的误读。字形1.重点字词: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和课下标注的字词为主,特别注意课文中出现的四字短语或成语。2.
形近字:辨析形近字的细微差别,例如“己、已、巳”和“戍、戌、戊”。3.
同音字:区分同音不同形的字,例如“功攻公工”、“在再”。词汇1.实词与虚词:理解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如副词、介词、连词)的不同用法和意义。2.近义词与反义词: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例如“安静、宁静、寂静”;积累常用的反义词。3.成语:掌握成语的意义、使用范围、感情色彩和常见误用,例如“美轮美奂”、“首当其冲”。语法1.
短语类型:掌握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和介宾短语的结构和用法。2.句子成分: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的功能和位置。3.复句关系:掌握并列、因果、转折、假设等复句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关联词语。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了解初中教材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2.文体知识: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语言运用1.病句修改: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等,并能进行正确修改。2.标点符号:熟悉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逗号、句号、分号、冒号、引号等的使用。3.语言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准确,能在具体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词语和句式。三、知识梳理在中考语文的备考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然而,死记硬背往往效果不佳,将基础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进行理解和运用,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下是中考语文基础知识情境化常见的几个考点,帮助考生们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知识。1.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考对词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文章中,考生需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景色的美丽与宁静。了解词语的词义、词性、感情色彩、语义轻重及搭配习惯是正确运用的前提。如“静谧”与“安静”虽然都表示没有声音,但“静谧”更强调环境的宁静与美好,适用于描写自然景色。2.病句修改病句修改是中考语文的常见考点之一。考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识别并修改病句。例如,在一则通知中,发现句子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应及时修改以确保语意清晰。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词语误用、语序颠倒、句式杂糅、自相矛盾和不合逻辑等。修改时应遵循“对症下药”的原则,确保句子通顺且符合原意。3.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还要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例如,在一篇散文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夕阳比作熔金,考生需要理解这一比喻的妙处及其在文中的作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考生应通过大量阅读和练习,提高对修辞手法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4.古诗文的默写与运用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之一,但单纯的背诵是不够的,考生还需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古诗文。例如,在描写春天的美景时,可以引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增加文采。古诗文的考查形式多样,包括续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迁移型默写和运用型默写等。考生在备考时应注重理解诗文含义,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练习。5.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的实际运用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点之一,包括图文转换、对联、情境对话、编写手机短信等。例如,在一幅描绘环保主题的图片下,考生需要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并提出环保建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对。通过以上几个情境化考点的分析,考生们可以发现,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应注重将基础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中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四、易错举例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学生常常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或理解偏差而出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点举例,帮助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引起重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一、词语运用1.误用词语:例如,“巧夺天工”常被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而其本意是指人工技艺胜过天然。2.褒贬误用:如“处心积虑”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的语境中。3.近义词语辨析:如“映衬”和“烘托”虽然都有衬托的意思,但具体用法不同,需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二、成语运用1.望文生义:例如,“不刊之论”常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而其实际意思是不可更改的言论。2.对象误用:如“萍水相逢”只能用于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熟人之间。3.重复累赘:如“忍俊不禁”后面再加“地笑了”,造成语意重复。三、修改病句1.语序不当:例如,“王老师是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国家队排球教练。”这句话中语序不当,应改为“王老师是国家队的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排球教练。”2.指代不明:如“班会上,小明建议开展合唱比赛,小华建议开展诵读比赛,我同意他的意见。”这里的“他”指代不明,容易引起误解。3.句式杂糅:如“课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这句话杂糅了两种表达方式,应分开表述。四、基础知识1.错别字:例如,“口头蝉”应为“口头禅”,“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2.读音错误:如“炮制”的“炮”应读作“páo”,而不是“pào”。3.词语解释:如“触目伤怀”常被误解为看到某物感到悲伤,而其本意是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2024·海南)“寻东坡足迹”研学活动在海口苏公祠开展。听了李文同学对苏公祠的讲解,同学们提出了若干问题,请你参与解决。苏东坡,这位千百年来受人敬仰的北宋文豪,一生屡遭贬谪,却风起云涌,堪称传奇。早年眉山修身养志,弱冠出蜀入京,金榜题名,一举成名天下知。正值盛年被贬黄州,人到暮年又被贬至惠州、儋州。世人眼中的天涯海角,在他眼里却变得绚丽多姿、生机盎然。苏轼是千年一遇的
kuàng(
)世奇才,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方面无所不能。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宋代的诗、词、文在他手里达到了高峰。他还是一位美食家,东坡肉、龙井虾仁流传至今……苏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心态乐观豁达,他的诗词豪迈酒脱,_________。(1)关于字音同学1:“冠”字的音读错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冠”读guān音时,解释为帽子;读guàn音时,意思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指男子不到二十岁。(1)我来正音:加点字“冠”的读音是:(2)关于字形同学2:“kuàng世奇才”的“kuàng”不会写。(2)我来填字:kuàng()世奇才(3)关于成语同学3:画双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3)我来选词:()A.百折不挠B.跌宕起伏(4)关于句子①同学4:“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文学方面无所不能。这句话有语病。②)班级进行仿写接龙大赛:仿照画横线句再补写一个句子。(4)①我来改句:②我来接龙:(5)关于口语交际同学5:李文同学因为出现错误感到很难过,我们怎么安慰她?(5)我来安慰:guàn旷A示例: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无所不能。示例:他的书法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示例:李文同学,从错误中学习是最好的成长方式,我们都可以从中受益,别太在意了。①本题考查字音。弱冠指的是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的称谓。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结合“读guàn音时,意思是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弱冠’指男子不到二十岁”可知,“冠”应读作guàn。②本题考查字形。旷世奇才:kuàngshìqícái,意思是指当今世上少见的奇才。③本题考查成语运用。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A.百折不挠:虽然受到很多挫折,但仍不动摇、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B.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句子的意思是表达苏轼在逆境中仍然保持乐观,所以用“百折不挠”更能体现他的坚持与不屈不挠精神。故选A。④本题考查病句。“文学”一词在这里用得不准确,因为书法和绘画不属于文学范畴,应改为更广泛的“艺术领域”。⑤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句,要求有四,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四是写作手法或修辞方法相同。要先分析例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与原句同样表达一种赞美的语气,形式上,按照结构形式“他的……(名词)……(形容词)”仿写即可。示例:他的书画笔力遒劲,气势磅礴。⑥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他人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本题根据题意,可知是劝说李文同学不要因为出现错误感到很难过,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第三步注意语气要委婉,表达要得体。示例:李文同学,不要难过,错误是我们学习的一部分,从中吸取教训,下次表现会更好。在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中,学生常常因为一些细微的差别或理解偏差而出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点举例,帮助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引起重视,避免不必要的失分。一、词语运用1.误用词语:例如,“巧夺天工”常被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而其本意是指人工技艺胜过天然。2.
褒贬误用:如“处心积虑”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在褒义的语境中。3.近义词语辨析:如“映衬”和“烘托”虽然都有衬托的意思,但具体用法不同,需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二、成语运用1.望文生义:例如,“不刊之论”常被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而其实际意思是不可更改的言论。2.对象误用:如“萍水相逢”只能用于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不能用于熟人之间。3.重复累赘:如“忍俊不禁”后面再加“地笑了”,造成语意重复。三、修改病句1.语序不当:例如,“王老师是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国家队排球教练。”这句话中语序不当,应改为“王老师是国家队的一位有30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排球教练。”2.指代不明:如“班会上,小明建议开展合唱比赛,小华建议开展诵读比赛,我同意他的意见。”这里的“他”指代不明,容易引起误解。3.句式杂糅:如“课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现。”这句话杂糅了两种表达方式,应分开表述。四、基础知识1.错别字:例如,“口头蝉”应为“口头禅”,“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2.读音错误:如“炮制”的“炮”应读作“páo”,而不是“pào”。3.词语解释:如“触目伤怀”常被误解为看到某物感到悲伤,而其本意是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一、(2024·山东青岛)2024年是青岛市开展“挽留海鸥行动”30周年,同学们拍摄了主题为“山海鸥韵,和美青岛”的宣传短视频。作为文字编辑,请你对解说词进行修改完善。【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阳光和暖,碧水澄(chéng)净,海鸥翩然而至,在蔚蓝的天空下翱翔。它们时而展翅盘旋,轻莹地舞蹈;时而敛翼(yì)休憩,自由地浮潜(qián);时而徘徊(huí)沙滩,悠闲地散步。海鸥的到来,为青岛的冬天平添了几分灵动。【镜头二:①】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1.镜头一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澄(chéng) B.翼(yì) C.潜(qián) D.徊(huí)2.镜头一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翩然 B.盘旋 C.轻莹 D.悠闲3.镜头二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摩肩接踵 B.呼朋引伴 C.强聒不舍 D.心旷神怡【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30年来,爱鸟护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落日余晖下,渔民给海鸥投喂小鱼虾;漫天飞雪中,志愿者给它们抛撒爱心粮……这一幅幅有温度的画面,折射出人们的友善与城市的文明。【镜头四:②】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4.镜头三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恰当的一项是(
)A.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B.1994年,《青岛晚报》发起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C.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D.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回复。5.请结合解说词内容,仿照镜头一或镜头三的标题,给镜头二和镜头四拟写标题。1.D2.C3.C4.B5.示例:镜头二:人鸥同乐享和谐;镜头四:以鸥为媒展文化1.本题考查字音。D.徊(huí)——huái。故选D。2.本题考查字形。C.轻莹——轻盈。故选C。3.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A.摩肩接踵: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句中用于形容前来赏鸥的游人很多,符合语境,使用恰当;B.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常用于鸟类招呼同伴。句中用于形容海鸥招呼同伴,符合语境,使用恰当;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句中用于形容海鸥亲密地在人们身边发出声音,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D.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句中用于形容人与鸟和谐相处的图景使人心情愉快。符合语境,使用恰当。故选C。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结合“1994年,《青岛晚报》发出挽留海鸥的行动,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分析,句子搭配不当,可将“发出”改为“发起”,将“受到”改为“得到”。故选B。5.本题考查拟定标题。结合镜头一“鸥翔蓝天添灵动”与镜头三“爱鸟护鸟映文明”可知要拟写7个字的标题。结镜头二“栈桥边,前来赏鸥的游人摩肩接踵。这群‘小精灵’呼朋引伴,或争相啄食人们投喂的食物,或亲密地围在人们身边强聒不舍……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人鸥同乐,共享山海,这幅和谐的图景令人心旷神怡”可知,镜头二的主要内容是人鸥同乐,共享山海,和谐相处。据此拟写标题为:人鸥同乐享山海或人鸥和谐共欢乐等;结合镜头四“2024年1月20日,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举办海鸥主题音乐秀,组织海鸥科普公益宣讲,邀请青岛非遗传承人用剪纸、糖画等形式创作以海鸥为主题的作品……诸多活动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体现出青岛对文化的重视、传承与创新”可知,镜头四的主要内容是青岛市首届海鸥文化节开幕;青岛市以鸥为媒,展现岛城文化魅力。据此拟写标题为:以鸥为媒展文化或海鸥文化展魅力等。二、(2024·四川巴中)某校正在开展“诗意山水·大美巴中”探究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极目巴中山水,总会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震撼。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其中,临江丽峡匠心独运,林壑尤美。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临江丽峡峡深谷幽,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傲然耸峙,如同刀削斧切一般。从高处俯瞰,两岸古树繁茂,cāng(
)翠如盖。临江丽峡隐藏其间,隐约可见。(A)幽峡曲径,sù(
)水而上,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气势恢宏,声响雄浑。峡谷内有气势páng(
)礴的“珍珠瀑”,跌宕生姿的“青莲瀑”,还有活泼俏皮的“鱼跳瀑”。它们或引吭高歌,或浅吟低唱,妙不可言。峡谷内怪石lín(
)峋,有的如攀枝嬉戏的猴群;有的像亦步亦趋的大象;有的如龙似蛇,蜿蜒盘旋。岩石上密布色彩斑斓的苔藓,瀑布穿过青苔,倾泻而下,美不胜收。临江丽峡幽深静美,遗世独立。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胜景在前,大美有形。自信有这方山水的托举,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6.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耸峙(shì)
(沧)翠
(朔)水
素湍(tuǎn)B.耸峙(zhì)
(苍)翠
(溯)水
素湍(tuān)C.晶莹(yíng)
(滂)礴
(嶙)峋
斑斓(lán)D.晶莹(yín)
(磅)礴
(粼)峋
斑斓(nán)7.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匠心独运 B.气势恢宏 C.引吭高歌 D.美不胜收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成分残缺,在“用”字前添加“大自然”)B.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搭配不当,将“发展”改为“形成”)C.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D.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关联词不当,将“才”改为“就”)9.下列填入(A)处的语句(不考虑句末标点),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③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④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⑤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④③⑤ C.⑤②①④③ D.⑤①④②③10.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探讨了语法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练当空,猝然撕开峡谷的幽暗”中“猝然”“撕开”“幽暗”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B.“傲然耸峙”“声响雄浑”“如龙似蛇”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C.“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是并列关系的复句。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作宾语。11.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B.新闻广义上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C.“飞来峰上千寻塔”之“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石”是古代容量单位,“是日更定矣”之“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D.史书有不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属于国别体。12.探究活动后,同学们参观了书画展,下列书法作品按书体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C.②→③→④→① D.③→②→④→①13.“诗意山水·大美巴中”,临江丽峡别具一格却鲜为人知,请你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6.B7.A8.D9.B10.C11.B12.A13.①大美丽峡你我共赏②大美巴中诗意丽峡③景在心上过人在画中游④峡深谷幽清波漾山奇水秀景无边6.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A.耸峙(shì)——(zhì),(沧)翠——苍翠,(朔)水——溯水,素湍(tuǎn)——(tuān);C.滂礴——磅礴;D.晶莹(yín)——(yíng),(粼)峋——嶙峋,斑斓(nán)——(lán);故选B。7.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匠心独运:是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文中用来形容临江丽峡的形成,峡谷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并非人工创作,不能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所以该成语使用不正确;B.气势恢宏:意思是气势磅礴,场面大气。文中用来形容峡谷中白练当空撕开峡谷幽暗的景象,瀑布倾泻而下的气势非常壮观,符合“气势恢宏”的情境,该成语使用正确;C.引吭高歌:指放开嗓子大声歌唱。文中用来形容峡谷内瀑布的不同姿态,把瀑布拟人化,有些瀑布发出宏大的声音如同放声高歌,使用该成语生动形象,是正确的;D.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文中描写峡谷内怪石嶙峋、岩石上的苔藓以及瀑布穿过青苔的美景,让人感觉美好的景色应接不暇,使用该成语符合语境,是正确的;故选A。8.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该将“只要”改为“只有”,表示唯一的条件关系,而不是把“才”改为“就”;故选D。9.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此句作为开头,起到了总领全段的作用,它描述了在临江丽峡中的整体感受,引出了后面对于峡谷中景色的具体描述,因此②应放在最前面;①句承接②句描述潭的形状:“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这里的“其潭”紧承②句中的“奇潭”,开始具体介绍潭的形状,从整体的景观过渡到对潭的细节描写,因此①应放在②的后面;④句进一步描述潭水颜色:“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在介绍完潭的形状之后,接着描述潭水的颜色,“也”字表示一种顺承和递进关系,使描写更加深入,因此④应放在①的后面;③句补充说明潭水颜色与潭中生物:“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该句是对潭水颜色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同时也描绘了潭中的生物,丰富了潭水的景观画面,因此③应放在④的后面;⑤句总结:“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此句对前面所描述的潭的景色进行了总结,强调了潭水景色的绚烂以及给人带来的感受,让人沉浸其中,因此⑤应放在③的后面;故选B。10.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猝然”修饰动词“撕开”,是副词;“撕开”是表示动作的词汇,为动词;“幽暗”在这里是名词,指昏暗的环境,而不是形容词;B.“傲然耸峙”是偏正短语;“声响雄浑”是主谓短语;“如龙似蛇”是并列短语,而不是动宾短语;D.“巴中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舞动”是谓语动词,“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是对“舞动”状态的补充说明,作补语,而不是宾语;故选C。11.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B.新闻在广义上涵盖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而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的正文结构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标题不属于正文部分,它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12.本题考查了解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汉字书体的演变顺序,大致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②作品字体是篆书,篆书是汉字古代书体之一,线条较为规整,笔画粗细一致,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③作品字体是隶书,隶书是由篆书演变而来,它简化了篆书的结构,书写更加简便,字体略微扁平,笔画有明显的波折;①作品字体是楷书,楷书的笔画规整、结构严谨,是汉字书法中最为规范的字体之一;④作品字体是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的书写更加流畅,笔画之间有连贯和呼应,兼具楷书的规整和草书的灵动;按照书体演变顺序,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A。1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通读选段可知,临江丽峡的特点是峡深谷幽、山水景色优美等。宣传标语要简洁,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出临江丽峡的核心魅力,突出特点:结合前面分析的临江丽峡的特点,在标语中突出其独特之处,如峡谷的壮美、瀑布的多样、怪石的奇特、神秘的氛围等。可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例如:临江丽峡,大巴山中的梦幻画卷。又如:临江丽峡,一个遗世独立的自然精灵在等你。又如:深幽峡谷展奇景,多彩瀑布奏妙音。又如:临江丽峡,鬼斧神工的峡谷奇观。三、(2024·广西)班级举行“文物里的中国”导览活动,同学们现场作了文物介绍,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红山玉龙】我是一枚玉龙玦,来自五千年前的红山。我的造型古朴,线条粗犷。中华民族的先民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把我制成了蜷曲的龙形。五千年岁月悄然而过,我依然保持着腾空飞舞的轻jié(
)姿态,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何尊】①我是青铜器何尊,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造型凝重雄奇,纹饰______。②主人铸造我时,把“宅兹中国”等文字镌刻在我的内胆底部,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③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④如今虽然我光泽暗淡,但我身上的铭文将先人的荣光,展示在你们眼前。14.请为“红山玉龙”介绍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古朴()
(2)轻jié()15.请结合语境,解释两则介绍词中画波浪线的词语。(1)融合
(2)丰功伟绩16.填入“何尊”介绍词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 B.名副其实 C.多多益善 D.相得益彰17.“何尊”介绍词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18.请你根据以下资料夹信息,为铜镜作现场介绍。要求:使用铜镜的口吻介绍,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资料夹】西汉铜镜▶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表面整体鎏金。▶背面布满瑞兽、博局纹样。▶正面平滑光洁。14.pŭ捷15.(1)融合指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2)丰功伟绩指先辈的伟大功绩。16.A17.第③句有误。成分赘余,去掉“大概”或者“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18.示例:我是一件来自遥远西汉时期的铜镜。我的形状是圆形的,象征着圆满和完整。我的表面整体鎏金,光泽璀璨,这种工艺让我历经千年仍能保持如新的光彩。我的正面平滑光洁,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人的面庞。我的背面布满了瑞兽和博局纹样,栩栩如生,并且背面边缘一圈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52字铭文,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件西汉铜镜,我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繁荣。1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①古朴(pŭ):形容质朴而有古代的风格。②轻捷(jié):形容轻快敏捷。15.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融合:融合指将不同的事物或观念合并在一起,使它们相互交融、相互融洽。根据“在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的漫长时光中飞翔,起舞”可知,指的是中华多民族相互交融。(2)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根据“以铭记先辈的丰功伟绩”可知,这里指先辈的伟大的功绩。16.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B.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C.多多益善;越多越好。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文本介绍的是青铜器何尊的纹饰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应使用“巧妙绝伦”;故选A。17.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何尊】文段第③句“这大概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成分赘余。删去“大概”或“可能”。改为:(1)这大概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2)这可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18.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题干给出的西汉铜镜的资料,按照正确的顺序说明即可。示例:我是一件铜镜,来自遥远西汉时期,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繁华与梦想。我的表面通体鎏金,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更显尊贵。我的正面光滑平整,可以清晰地映照出你的容颜。我的背面装饰着各种祥瑞、博局纹样图案,并且我的背面边缘铸有包含“中国大宁”的铭文,一共52个字,彰显着那个时代的恢弘气象。四、(2024·北京)北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文化活动场所不断出现。通过广泛观察,你所在的学习小组撰写了“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现在你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完善。19.在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十个字。手记一北京坊位于天安门西南800米处的北京坊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典型。它的整体设计延续原有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和精髓,又融入了当代建筑美学的相关元素。北京坊“一主街、三广场、多胡同”的布局,旨在恢复历史建筑风貌,保存社区原驻民的文化生态,打造沉浸式体验的商业街区。北京坊既是北京核心地带文化生活的缩影,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20.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有代表性的事物或事件”的意思,所以“典型”一词中有错字。B.因为表达的是“最重要的、最好的部分”的意思,所以“精髓”一词中有错字。C.因为表达的是“世代居于此地的人”的意思,所以“原驻民”一词中有错字。D.因为表达的是“深入到某种氛围之中”的意思,所以“沉浸式”一词中有错字。手记二《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是《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在这里,《新青年》吹响思想启蒙的号角,振聋发聩。此后,各地进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文化运动波澜壮阔。如今,作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箭杆胡同20号一经开放就受到广泛关注,参观者车水马龙。大家重温历史,深刻认识《新青年》在新文化运动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突出作用。21.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使用的情况。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振聋发聩 B.雨后春笋 C.波澜壮阔 D.车水马龙手记三建国路75号数字艺术园区建国路75号北京第一热电厂对首都建设和发展有过历史性贡献。按照城市发展规划,老厂区被改造为数字艺术园区。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转型后的“热电厂”,,,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生活场所。22.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冲击”。你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触动 B.冲锋 C.干扰 D.打击23.根据小组意见,对应文段第①②③句,你将一组词语填在句中的横线处。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恢弘
新奇
多元 B.多元
恢弘
新奇C.恢弘
多元
新奇 D.多元
新奇
恢弘手记四北京城市图书馆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拥有世界最大的单体图书馆阅览室,设有2400个阅读坐席;建有国内藏书量最大的智能化立体书库,可存放715万册图书,从精准定位取书到由机器人配送至阅览区只需15分钟。北京城市图书馆促进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样本。24.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你修改。结语①融入当代建筑美学元素的北京坊,经过整体改造,成为北京的新景点。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③北京第一热电厂曾经的壮观与辉煌让人难以忘怀。④智能化立体书库是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准配置,堪称新时代的藏书楼。北京的文化生活场所建设,兼顾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推动红色文化的薪火相传,注重工业遗产的综合改造,重视公共文化空间的智能化升级……这些无不展现出首都北京的人文气象。25.文段中的第①~④句是小组成员对各个文化生活场所的描述。你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19.北京文化生活观察手记20.C21.D22.A23.B24.北京城市图书馆改善了北京的文化生活,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典范。25.B19.本题考查汉字书写。①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②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③不写繁体字。注意“察”等易错字的书写。20.本题考查字形辨析。C.根据意思“世代居于此地的人”,可知“原驻民”应该为“原住民”;其他三项中提到的词语都没有错误;故选C。21.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振聋发聩:指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言论文章唤起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此处形容《新青年》这本书唤醒了头脑糊涂的人,符合语境;B.雨后春笋:指春雨过后,竹笋长得又多又快。常比喻新事物大量涌现。这里形容各地进步报刊大量涌现,符合语境;C.波澜壮阔:指水势浩渺广阔。比喻声势浩大或规模宏伟。这里形容新文化运动规模宏伟,符合语境;D.车水马龙:指车辆像流水,马连成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繁华热闹。这里形容参观者很多,用错对象,可用“络绎不绝”;故选D。22.本题考查词义理解。触动:指碰动;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冲锋:指突入敌阵,以短兵冲杀;作战部队向近距离的目标敌人作迅猛进攻的战斗行动。干扰:扰乱;打扰。打击:本意是攻击;殴打;使受挫折。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老电厂“同框”从视觉上给人们带来震撼,这种震撼更是一种触动。故选A。23.本题考查词句衔接。恢弘:宽阔;博广。新奇:新颖奇妙、新鲜奇妙。多元:多样的;不单一的。结合手记三句①“园区以数字艺术为核心,工业遗产为载体,创意产业和低碳技术为保障,新潮消费为特色,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可知这里注意解释的是数字艺术园区的“多种功能”,故与“多元”对应;结合句②“粗细不等的供水、蒸汽管道凌空架起,6个40多米高的储煤罐并排而立,保留了老电厂曾经的壮观景象”可知这里介绍了“壮观的景象”,故与“恢弘”对应;结合句③“不远处的现代化摩天大楼与这些巨型设施‘同框’,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可知这些“热电厂”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这“同框”的景象是之前没有的,故非常“新奇”。故选B。2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搭配不当,“促进”和“生活”不搭配,“北京市图书馆”和“新样本”不搭配;可改为:……改善了/丰富了……文化生活;北京城市图书馆……是……新典范/新标杆。25.本题考查语法知识。B.结合句②“箭杆胡同20号是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记录了光辉历史,承载着红色记忆”可知把“箭杆胡同20号”比作“新文化运动的摇篮”,采用了暗喻的手法。故选B。五、(2024·山西)学校举办“说文解字·书写人生”主题宣传活动。请阅读下面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甲】见字剖意,焕文明之光。“字”的字形表现的是家中有孩子。描绘的是屋顶垂下来的家,在古文字中指庙堂,其中有先祖的灵魂居住。指的是举行仪式,让婴儿首次谒见祖灵,向祖灵询问孩子能否顺利成长,并接受祖灵的承认。“字”也有“养育”的意思,由此衍生出“滋养”的含义。源远流长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芳华永驻。【乙】最近,山西代县一位叫张福青的老人因一本特殊的“日记”,引起了不少关注。他将满腹心声写在院子的各个角落。“每年杏花落、打药一次”“每年剪一次树枝”……这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安装窗帘”“大门上安装灯笼架”……这是______。满院字迹中,我们看到一位栉风沐雨的农民,在大地上勤劳耕耘;看到一个热爱生活的老人,留心记录平凡日子里的幸福。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蕴含着这位老人的诗意人生。26.请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载”的词条,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释义。承载载zǎi①年:一年半~。②动,记载;刊登:登~。zài①动,装载:~客。②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卸~。③充满(道路):风雪~途。④〈书〉又;且:~歌~舞。27.请根据语境,在乙文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8.汉字传承中华文明,文字记录温暖生活。请用一句话记录今天的美好瞬间。26.zài
装载27.示例:这是一个老人对家的守护。28.示例一:早晨出门时,妈妈一个鼓励的眼神让我信心倍增。示例二:我看到美丽的鲜花摆成了“中考必胜”的字样。26.本题考查字音、释义。承载(chéngzài):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根据语境“源远流长的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芳华永驻”可知,指汉字托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载”应是动词,承担、装载的意思,根据“载”的词条,应选择“zài”读音,应选择“装载”的释义。27.本题考查补写内容。根据上文“这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深情;”中的“;”可知,横线处应与“这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深情”是并列关系,应填写与“这是一个农民对土地的深情”句式相同的句子;根据“‘安装窗帘’‘大门上安装灯笼架’……”可知,这是老人记录家庭变化的“日记”,因此,横线所填内容应是老人对家感情。示例:这是一个老人对家的关爱。2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干要求“请用一句话记录今天的美好瞬间”,下面的图片是2024年6月20日的日历,真是中考的时间,因此,写一句话记录一下中考的所见、所感,内容要体现“美好”。示例:试卷上一个个黑色的文字,仿佛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引领我插上梦想的翅膀。六、(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文学组以诗歌朗诵会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深情,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北疆之声,不是“隔篁竹,闻水声,①”(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清朗之声,而是“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风声、马嘶声、号角声构成的浑厚之声。北疆之色,不是“③,锦鳞游泳,④,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明丽之色,而是“⑤,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由风见雪,风猛雪早的壮美之色。南北之景,声色相宜,张弛有致,刚柔并济。美哉,中华锦绣山河!(1)请根据语境用正楷填写语段中空缺的古诗文。(2)同学们准备诵读现代诗歌《壮美北疆》,在讨论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时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朗读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请填写序号并说明理由。甲:这就是北疆
鸿雁和苍鹰遨游蓝天的北疆乙:这就是北疆
鸿雁和苍鹰遨游蓝天的北疆(3)诵读激发了同学们创作诗歌的热情,请完成诗歌《北疆的颜色》第二节的创作。北疆的颜色北疆的美是金色的是金秋时节里收获的田野是金色大漠里不朽的胡杨北疆的美是色的(1)①如鸣珮环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沙鸥翔集④岸芷汀兰⑤北风卷地白草折⑥胡天八月即飞雪(2)A.重读“这”“北疆”两词,强调了抒情对象“北疆”,表达了对北疆的赞颂与热爱之情。B.重读“就是”突出对北疆坚定自豪的热爱,“遨游”强调北疆的辽阔和北疆生灵的自由,表达了对北疆自然风物的赞颂。(3)示例:红是边疆哨所飘扬的那抹“中国红”是草原儿女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1)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珮环、角、鸥、翔、芷、汀。(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两种朗读意见赞同哪一种都可以,注意结合词语分析语句的情感。示例一:我赞同甲。“这”是代词。指距离比较近的人或事物。用在名词或数量词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