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科学实验内容第三部分(包括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
1选择颜色
[发表日期:2009年10月15日|编辑录入:皿|点击率261]字体颜色:।」【字
体:放大正常缩小】
实验内容:认识液体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3、认识液体
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认识液体性1、每组观察桌子上的一杯水、一杯油、一杯蜂蜜、一杯
质牛奶,用喜欢的方法观察,发现液体共同的特点,填写实
验表格。
2、观察三种液体,重在发现虽然每种液体从颜色、透明
度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有很多液体的共同特性。
3、交流,总结出液体的性质。
2.比较同体积1、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滤纸,调节平衡。
的不同液体的质2、在烧杯里倒上同样50ml的蜂蜜、水、牛奶和食用油,
量和流速放到已校准的天平上比较。
3、在流速比较演示板的凹槽里,滴上几滴牛奶、蜂蜜、
水和食用油,注意四种液体的量要差不多,然后慢慢将演
示板提起,一定要让液体“自己”流下来,不能借助外力,
观察、比较哪个流速快。
3.实验总结总结出液体既具有相同的性质,不同液体之间又有不同的
性质.
4.整理器材实验器材清理干净,天平放回包装盒内。
实验结论: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
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观察液体沉浮1、出示三个装有不同液体(水、食用油、蜂蜜)的杯子,
(教师演示实验)预测将蜂蜜和食用油分别倒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2、演示实验:将蜂蜜倒入装着水的杯子里,将食用油倒
入装着水的杯子里。
3、学生观察实验。
4、交流观察的实验现象。
5、小结:和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一样,有的液体浮于
水面,有的液体沉于水面。
2.探:究“鸡尾酒”k出示事先鸡尾酒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怎么调制出来
的调制的?
(学生分组实验)2、提供材料:染过色的红水(在清水里滴上几滴红墨水)、
蜂蜜、食用油,分组尝试调制一杯“鸡尾酒”。
3、学生分组尝试调制“鸡尾酒”,边实验边记录液体倾
倒的顺序和实验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展示调制的作品。
1、观察将热水倒1、在水槽中倒入一半的冷水。
入冷水2、将染过色的热水倒入一个密封的小玻璃瓶中。
(教师演示实脸)3、瓶口用瓶塞塞住,如果没有瓶寒,可以用一块小塑料
布遮盖,用橡皮筋扎进并打一个活结。
4、将小玻璃瓶置于水槽中,用手将瓶塞打开。
5、仔细观察水槽中所发生的现象。
6、交流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实验总结综合以上几个实验,总结将液体倒入水中所发生的现象。
6.整理器材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结论:
将液体倒入水中,有的会浮在上面,有的会沉在水下。
油会浮在水面、蜂蜜沉在水下。
冷水会沉到下面,热水浮在上面。
实验内容: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水、烧杯、酒精、天平、量筒
实验类型:先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测量质量的变1、放上一只空烧杯,在右盘放置祛码调节天平使之平衡。
化2、在右盘多放入100g的祛码,在左盘添加酒精使之正好
平衡,这时烧杯内的酒精正好为100g。
3、用同样方法量取100g的水。
4、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质量。
5、将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在一起。
6、用天平测量出总质量。可能会有少许误差,这也是很
正常的,因为酒精烧杯里可能有很少的残留,或者测量有
一些正常误差。
2.测量体积的1、用量筒量出100ml水。在使用量筒测量酒精时要注意:
变化量筒应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将酒精倒入量筒时,观察量筒
中的凹液面,快要接近100ml时,可以用滴管取酒精加满
至100mL
2、再用量筒量出100ml酒精。酒精易挥发,建议先量出
100ml的水。
3、让学生预测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4、将酒精倒入水中,观察混合后的溶液总体积。
3、比较总结实验观察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发现液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
的变化。
4.整理器材玻璃器皿清洗干净,整理收回实验室。
实验结论:
液体混合后,总质量没有变化;液体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
实验内容: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实验器材: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抹布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1、提出研究问题1、操作演示:把一块土豆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土豆沉
下去了。
2、提出研究问题:你有办法让沉在水底的土豆浮起来吗?
2、交流实验方法1、学生自由交流实验方法;
2、边交流边讨论实验方法:
▲在水中加盐
▲将土豆挖空
▲借助泡沫板等可以漂浮的东西
3、分组实验探究1、提供分组材料:食盐、泡沫板、调羹、土豆、水槽、
抹布
2、学生选择自己所需材料(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方案
进行实验操作)
3、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小组成员注意合作
等;
4、学生分组实验
5、交流实验现象1、学生交流实验现象,边交流边展示自己的作品;
2、归纳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在水中加盐
▲将土豆挖空
▲借助泡沫板等可以漂浮的东西
3、检测反馈: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浮起来?(边讲
解边演示)
6.整理器材清理实验使用的器材,清洁桌面。
方法二
1、改变自身形状1、教师放一块橡皮泥在水中,沉下去了,让学生思考用
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浮在水面上。
2、设计实验方案。
3、然后发给橡皮泥,学生自己实验。橡皮泥要购买质量
较好的,放入水中不容易融化的。
4、指导学生在捏橡皮泥时,要一次成型,放入水中以后
就不能再拿起来重新使用了。
5、学生展示实验成果,揭示方法一:改变物体本身的形
状。
2、借助漂浮物1、想想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果老师可以提供给你一些别
的辅助物,你能使它浮起来吗?
2、设计实验方案。
3、发给学生木筷、吸管、泡沫让学生借助这些物体实险。
4、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方法二:借助漂浮物
3、在水中加盐1、如果是一个土豆放在水里,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使他
浮起来吗?
2、可以引导学生先了解死海的有关知识。再设计实验。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发现还有第三个方法:在水
中加足够的盐。
3、比较总结实验总结实验中使用的三种方法。
4.整理器材清理实验使用的器材,清洁桌面。
实验结论:
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有三个方法:
1、改变物体的形状。2、借助漂浮物。3、往水里加足够的盐。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项目及技能要求(四年级)
1、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
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
操作要点・・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
套在瓶口上。
•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
1、套气球。・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
1、将气球放入空饮料瓶,气球口向外翻套在瓶口上。
2、气球要套牢瓶口。・・2、吹气球。・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2,吹气球。・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2、吹气球。・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1、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
2、吹瓶子里的气球时,手不要用力捏塑料瓶。
3、注意气球要卫生,不能多人重复使用。・・3、观察描述。・1、观察瓶子
里气球的变化。
・3、观察描述。・1、观察瓶子里气球的变化。
3、观察描述。・1、观察瓶子里气球的变化。
1、观察瓶子里气球的变化。
2、说说什么原因让气球不能被吹大。・・4、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
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
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4、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
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4、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
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5、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
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
间。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空气也要占据空间。
2、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
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
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操作要点・・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
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
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
透明胶带。・・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
端。
1、将两只气球充气。・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
明胶带。.•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2、将气球
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3、刺破其中一只。・1、要在无
风的环境下进行。
・3、刺破其中一只。・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3、刺破其中一只。・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4、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
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
里一O
•4、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5、
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4、观察现象。・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5、记
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
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5、记录。・用文字或
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
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
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3、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抽一针筒空气。・1、左手抓住针筒,右
手把活塞向后拉。
操作要点・・1、抽一针筒空气。*1、左手抓住针筒,右手把活塞向
后拉。
・1、抽一针筒空气。・1、左手抓住针筒,右手把活塞向后拉。
1、抽一针筒空气。・1、左手抓住针筒,右手把活塞向后拉。
1、左手抓住针筒,右手把活塞向后拉。
2、活塞的前端到达针筒的最大刻度即可。・・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1、
将橡皮平放在桌上。
・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1、将橡皮平放在桌上。
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1、将橡皮平放在桌上。
1、将橡皮平放在桌上。
2、将针筒注射器头用力顶在橡皮上。・・3、推活塞。・1、慢慢推动活塞。
・3、推活塞。・1、慢慢推动活塞。
3、推活塞。・1、慢慢推动活塞。
1、慢慢推动活塞。
2、要仔细体会手上的感觉。
3、推不动时停止。.・4、观察现象。.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5、重复3、
4步骤。.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
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
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观察现象。・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5、重复3、4步骤。・反复推
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0・・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
气有弹性。
4、观察现象。・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5、重复3、4步骤。・反复推动
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仔细观察活塞的运动。・・5、重复3、4步骤。•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
的运动。・・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重复3、4步骤。・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
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重复3、4步骤。・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
反复推动活塞,并观察活塞的运动。・・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
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
缩的空气有弹性。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
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5、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
有弹性。
6、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
弹性。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4、实验内容: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
其形状。・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圆底烧瓶里。
操作要点・・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圆底烧瓶里。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1、将水、空气分别
装入圆底烧瓶里。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1、将水、空气分别装
入圆底烧瓶里。
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圆底烧瓶里。
2、将水、空气分别装入烧杯里。
3、比较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
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
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
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
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3、
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
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
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
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3、分
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
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
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
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
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
动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
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
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
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
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
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
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
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
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
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
被压缩。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
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
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
被压缩。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
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
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
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注射器要顶紧橡皮。・・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
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
空气可以被压缩。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
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
缩。
5、实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
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
缩。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
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
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
气可以被压缩。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
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
可以被压缩。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
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
可以被压缩。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
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
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
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
压缩。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不能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
缩。
5、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
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
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
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
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
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
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操作要点•・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
变热或变冷。・・・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
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
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
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
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
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
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2、
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
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
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
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2、
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
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
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
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
子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
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
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
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
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
盖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
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
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
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
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
上。・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
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
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
观察现象。・・・6、记录0・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
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
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
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
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
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
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
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
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注意力集中
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
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
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
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
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5、观察现象。•••6、记录。•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
成对流。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
成对流。
••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
成对流。
•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
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
对流。
5、观察现象。・・・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
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
流。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
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
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
升,形成对流。
7、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
形成对流。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6、实验内容:空气的成分(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
槽中。・・・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
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
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
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
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
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
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的。
操作要点・・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
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
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
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
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
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
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
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2、点燃蜡烛。・
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2、点燃蜡烛。・火
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
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
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
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
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
・・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
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
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
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
人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
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
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
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
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
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
人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
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
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
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
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
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火柴梗放在铁盒或培养皿中。・・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
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
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
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
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
・・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
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
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
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
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
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
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
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险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
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
多种气体组成的。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
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
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
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
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
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
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
种气体组成的。
由右上方向下罩。・・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
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
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
会立刻熄灭。••8、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
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
玻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
出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
点即可。・・7、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伸入杯中就会立刻熄灭。・・8、记
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整理实验器材.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
化碳。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4、观察现象。・蜡烛燃烧时,红水会渗进玻璃杯中。・・5、将玻璃杯连同玻
璃一同取出。・取出玻璃杯时,玻璃片一定上要盖紧杯口,防止杯中的水漏出
来。・・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伸入火柴时,将玻璃片掀起一点
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工大免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齐鲁联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运营人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殡葬管理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血糖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汽车驾驶员-技师、高级技师)模拟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土中应力计算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制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科目模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综合应用c类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单独招生(机电类)考试题(附答案)
- 海康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 DB4403-T 67-2020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
- 2025年广东连州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工作(第三批)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题库(附含答案)
- 品牌联名管理制度内容
- 2024年宝鸡市中心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三年级脱式计算500题可直接打印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技术参数
- 2024至2030年海钓抄网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DB32-T 4289-2022 安全生产培训机构教学服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