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双鸭山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2.唐朝饮食,人们喜好的是庶民不易得之的大鱼大肉、珍馈佳馔。宋代的食风表现为,不必山珍海味,一些常见的食材原料,就能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种食风的变化A.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说明士族文化的普及C.是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 D.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3.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政府行为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B.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 D.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4.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得知他派出去寻访长生不死药的术士(韩众、徐巿、侯生、卢生等人)逃跑,命令抓捕这些术士,术士们互相揭发,又牵引出460多人。秦始皇盛怒之下将他们处死,史称“坑儒”。上述材料旨在说明A.“焚书”直接导致了“坑儒”事件的发生B.“坑儒”可能与历史史实之间存在差异C.秦朝中央政府内部斗争激烈D.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5.有人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垄断组织的大量出现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D.德意志统一的最终完成6.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7.梁启超主笔《时务报》期间,该报销量几个月间即达到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严复也评价“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这表明A.近代报业开始在中国兴起 B.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主流意识C.大众传媒助推了思想解放 D.维新思想受到社会普遍欢迎8.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周年的祝典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说坛,日日开讲论会”。梁启超主要目的是A.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 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C.旨在激发民众爱国精神 D.致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9.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10.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一大特点就是藐视命运,强烈谴责命运的无情捉弄,并奋起相抗。如俄狄浦斯与“弑父娶母”的神谕抗争,当最终神谕应验时,他悲愤之下刺瞎双眼,自我流放他乡。这说明古希腊A.神权始终控制人们的思想 B.公民非常重视个体权利的实现C.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 D.民主意识构成传统文化的精华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对此诗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客观真实,无需考证B.文学家言,尚待求证C.背离实际,不足为信D.溢美之辞,不足为信12.卡拉斯是法国一名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卡拉斯由此遭到一群狂热的天主教徒的谴责与围攻,信仰天主教的法官在没有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这说明法国A.宗教改革阻力重重B.启蒙运动深人开展的必要性C.君主专制势力强大D.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矛盾尖锐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百年共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在图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写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映”两个维度,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三的观点是否一致,概括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3)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败,百年来众说纷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14.(2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沿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现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摘编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试题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故C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D【解析】

通过材料唐宋时期食风的变化可以看出,宋朝时期人们不讲究吃,以平常饭食为主,这实际上体现了消除人的口舌之欲的思想,是理学“灭人欲”思想的表现,故D正确;食风的变化不能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排除A;食风变化与士族文化普及无关,排除B;食风变化不能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排除C。3、A【解析】

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4、B【解析】

材料中讲述的是“坑儒”事件,但历史上的坑儒事件说的是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可知材料与历史事实不符,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焚书”,更不能得出“焚书”是否导致“坑儒”事件的发生,故A排除;坑儒事件是秦始皇暴政的表现,并不是中央政府的内部斗争,故C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郡县制,故D排除。【点睛】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一位朝廷的高官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读书人)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称赞过去的而议论现在政策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这种措施引起许多读书人的不满。第二年,许多方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儒生攻击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调查,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挖大坑活埋。历史上称这些事情为“焚书坑儒”。5、D【解析】

德意志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使德国“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D正确;A是巨变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6、B【解析】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长子继承制”,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已经严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7、C【解析】

梁启超主笔使得《时务报》畅销,严复也夸赞其“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可见梁启超通过《时务报》积极宣传维新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业开始在中国兴起,A项错误;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而民主共和是革命派的主张,B项错误;维新思想受到社会普遍欢迎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故选C。8、B【解析】

材料信息主要表达中国维新50周年的成就。由此可知,梁启超此作品的主要目的是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故B正确;提倡平等的外交方式不是主要目的,故A错误;激发民众爱国精神、挽救民族的危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D错误。9、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C【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依据材料可知,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的特点是勇于同命运和神谕抗争,强调人的力量和尊严,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人文主义精神,而非神权对人类思想的控制.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民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民主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问题,故D项错误。1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学考证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诗证史,但是诗歌本身属于文学作品,真实性有待考证,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排除;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的,CD选项说法错误。12、B【解析】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正在进行,但人们的思想仍然被旧有的观念所束缚,急需进一步解放,B项正确;宗教改革是16世纪,A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辛亥革命—C;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外事之刺激”(国际背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定及民族危机严重等;“中国的反映”(国内背景):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等自救或反抗运动等。(2)不一致。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态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变革、社会思想变革乃至新旧社会转型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材料三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持否定态度,如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只是图有虚名的“共和政体”。(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纬度的解释。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1911年,因此是字母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至1880年正值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因此字母A是洋务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是戊戌变法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因此字母D是五四运动。“外事之刺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事刺激”指的是国际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是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等,由此引起中国人民反抗,随后八国联军侵华,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等;“中国的反映”:“中国的反映”指的是国内背景,这一时期国内政治改革有戊戌维新运动,农民阶级兴起了义和团运动,而清政府在20世纪初掀起了“新政”等自救或反抗运动等。(2)不一致。根据材料二“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知,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地位持肯定的态度,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变革、社会思想变革乃至新旧社会转型等方面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根据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