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芮城县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到80年代初,各类原料生产和出口国组织达到22个。这些组织和基金的设立A.消除了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B.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C.启动了新兴经济体的团结合作D.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2.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3.“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A.北京B.上海C.广州D.长安4.《十二铜表法》第二表第一条和第三条分别规定:“诉讼标的(即诉讼费)在一千阿斯以上的,交誓金500阿斯。标的不满千阿斯的,交誓金50阿斯,关于自由身份之诉,不论此人家产的多少元三律交50阿斯”,“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由此可见,罗马法A.诉讼金钱多少影响判案公正度 B.按照等级对私有财产进行管理C.自由人在法律的面前享有特权 D.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部分行业指标和完成数表上表反映了苏联A.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B.快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愿望C.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 D.斯大林模式受到严重冲击6.从1962年到1966年,我国同西方国家谈判成交签约的大小成套设备项目二十余项,合同金额约3亿美元,其中到1966年底前建成五至六项,较之前有显著增加。这种变化的背景是A.西方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变化C.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已被打破 D.中国外交发生了根本转变7.有学者指出,在希腊悲剧中,无论是王子和公主之悲剧,还是英雄儿女之悲剧,均过分重视生命个体自由的表达,如在悲剧《美狄亚》中,当美狄亚爱上伊阿宋时,不惜杀兄盗国宝,当伊阿宋背叛她时,她又不惜杀子报复。该学者意在说明A.要重视公民生命价值 B.应该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C.戏剧作品应表达德性 D.应尊重女性自主选择权利8.小岗村,从“乞丐村”变成“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其关键因素是A.村民吃苦耐劳、团结肯干B.人穷思变,借地度荒C.包干到户的尝试得到中央的支持D.邓小平等领导的特别拨款9.“他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历算,有一定的研究,对明末传入的‘西学’也有所评述……他对经学非常熟悉,在大量以经学笺注为形式的作品中阐发自己的新观点,并自称‘六经责我开生面’。”这里的“他”指的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康熙帝10.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表述正确的是A.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纲领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C.确定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D.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11.下表为1958~1963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变化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的卓有成效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型已基本完成C.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得以贯彻D.中苏关系破裂导致中国工业发展停滞12.以下是有关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部分示意图。决定该内涵发展的因素是A.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B.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化程度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状况1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是相对的;而以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这两派的争论A.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B.导致社会道德沦丧 C.引起城邦制度衰颓 D.推动民主政治确立14.中共中央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B.农民获得了土地买卖的自主权C.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D.推动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5.1930~1934年,国内主要农作物年收成大约相当于十足年份的60%左右,上海农产品价格指数在此期间下降28%(1930年=100),其中谷类价格下降38%,豆类下降40%,纺织原料类下降1.5%。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政局持续动荡 B.民族工业的发展受挫C.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D.国民政府推行统制政策16.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A.隶书的全面推广B.儒家思想的传播C.边患危机的解决D.大一统思想的宣传17.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18.公元8世纪下半期,中国沿岸的交州、广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雨后春笋般兴盛越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唐朝还设置“市舶司”。用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经济交流主导着中外关系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合时宜C.城市发展依赖对外贸易的繁荣 D.政府的外贸政策较为开明19.“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评价的是A.商鞅变法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王安石变法20.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力争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并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一举措A.扩大了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 B.未能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C.顺应了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D.是经济新模式的重要探索21.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300余人;1941年3月,边区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1942年,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A.阻止了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 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C.逐步建立起现代疫病防控机制 D.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方针22.粱启超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构想出一个“文学之盛,国力之富,冠绝全球”“黄白两种人权利平等、互相亲睦”的国家形象。据此可知,粱启超的小说A.回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主渠道C.带有明显的空想主义色彩 D.体现了国人对专制的反抗23.《司徒雷登回忆录》中写到:“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给取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给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了。”这体现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4.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 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25.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26.-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的历史事件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C.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D.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7.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1928年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以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 B.新经济政策造成负面后果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28.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29.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费城制宪会议的各邦代表(和他们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必须建立种高于各自利益的公共利益,并建立一种高于各自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由此,制完会议的各邦代表主张A.实施人民主权和共和原则B.建立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C.建立权力有限的联邦政府D.改变各邦自治的原则30.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在中央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事业,地方郡县设盐官或铁官经营盐铁产销,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处钛左趾刑罚,工具及产品没官。汉武帝这种做法A.加强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盐铁生产C.抑制了商人势力 D.削弱了封国力量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王清任,字勋臣,受祖上行医影响,到北京设立医馆“知一堂”,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在临床实践中,受西医影响,发现古人关于脏腑的论述有误,他不甘人云亦云,决心更正。他深入瘟疫之地的荒野乱坟中对破腹露脏的尸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又常临刑场研究剐刑罪犯,历经42年之久,将观察结果和研究心得,绘成二十五幅脏腑全图并配以文字说明,撰成《医林改错》一书(上部)。书中对许多内脏器官的描绘和说明与现代解剖学相对照,基本上是正确的。《医林改错》于1830年出版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译介绍到西方国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梁启超评论"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清任医学成就取得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清任医学成就的历史价值。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启蒙运动者坚信,科学技术将推动社会前进。孟德斯鸠认为,要是摒弃科学技术和工业,只靠小土地有限生息度日,那么“民生必日渐凋敞,国家也将削弱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小邦都可以征服它”。爱尔维修主张,为了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有知识,自然科学即是知识的一部分。霍尔巴赫则更为直接、更为具体地表白他对知识价值的见解:几何学可区分人们占有的土地,否则将陷于混乱,物理学可引导人们在自然中研究那有助于增进人类幸福的东西,而教授科学的人理应受到尊重、爱戴、得到报偿。启蒙运动者要求科学家参与启蒙运动,投身于社会进步之中。作为一位矿物学家,霍尔巴赫本人是这么做的。百科全书派,还有生物学家布丰等也是这样做的。——摘编自吕乃基《科学与文化的足迹》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科学传播,完成了科学精神的启蒙,使中国的科学传播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然,这场科学精神的传播,终究仅仅是一个启蒙,新文化运动对科学和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是有着诸多问题。科学传播者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主要并非出自自己的科研经历,而是通过西方著作间接获得的。中国科学传播者没有充分区分西方盛行的科学观中,哪些是依据于科学实践,哪些是唯科学主义的产物,为科学与人文的分裂与对立种下了隐患。新文化运动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形而.上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存在着偏颇,局限了对科学精神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过于极端,从长远看不利于科学在中国的移植与生长。——摘编自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者的科学观并加以简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者与启蒙运动者科学传播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3.中外史家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丰富的历史,提供了认识历史的角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光余主编《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从先秦到1949年(见如图。节选)材料二麦克.哈特所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节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光余将书划为“根源篇”、“创新篇”和“维新篇”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支出上述书籍的作者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趋势及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麦克.哈特评选人物排行榜的标准。对比材料一、二说明其选取的中国名人榜在时间分布上的特点及其成因。(3)综合上述材料,你发现中外史家的研究有哪规律?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由材料“不结盟国家决定建立原料生产出口机会理事会和资助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料和初级产品的特别基金”可知,不结盟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争取国际话语权,故成立了一些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和基金,而这显然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故选D。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故不结盟国家内部的摩擦不可能被消除,排除A;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排除B;欧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走向一体化,故C项中“启动”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2、C【解析】

依据题干“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绝对禁止粮食进口.只有在达到这种价格或超出这一价格的情况下,才许可从国外自由输入粮食”可以看出《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故C选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谷物法》是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废除《谷物法》才是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农民阶级利益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3、C【解析】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因此广州此时的对外贸易量最大,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4、D【解析】

根据材料“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在第三个集市日,到庭作证”可知,共和国时期传唤人证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案件判决,因此无法判断选项A所属内容,排除;材料未涉及私有财产管理,排除B;材料未体现出自由人在诉讼标的方面的特殊性,因此选项C排除。5、B【解析】

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煤炭、生铁和汽车的计划指标和追加指标来看,苏联的出发点是快速建设社会主义,故选B;从煤炭、生铁的指标数和完成数不能反映出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A错误;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B【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破裂,因此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呈现上升趋势,B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欧美对华封锁的关键是中美关系,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并未改善,故欧美对话经济封锁尚未打破,C排除;D中“根本”表述绝对,排除。7、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狄亚为爱杀兄盗宝,为恨杀子报复,说明美狄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出了问题,因此《美狄亚》的作者强调要完善人的德性修养,故选B;ACD表达的意思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明性,不符合题意,排除。8、C【解析】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率先在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C项正确;村民吃苦耐劳、团结肯干;人穷思变,借地度荒;邓小平等领导的特别拨款都与小岗村的闻名无关,故排除ABD三项。9、C【解析】

王夫之生活在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为器”的唯物观点和“动静结合”的朴素辩证法,主张利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并以经学笺注为形式的作品中阐发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六经责我开生面”,C正确;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和强调工商皆本,A排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B排除;康熙最大的功绩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10、A【解析】

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实现共产主义,选项符合题意,故A正确;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是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B错误;“确定建立独立、自由、富强新中国”是中共七大的内容,C错误;“确立了与国民党开展合作的方针政策”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D错误。11、A【解析】

本题以20世纪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调整方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表中20世纪60年代初数据显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增加,而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这是由于落实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解决“大跃进”以来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问题,A项正确,C项错误;60年代中国工业化转型并没有完成,B项错误;60年代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业发展并非停滞,D项错误。12、C【解析】

据图可知,人文精神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体现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越来越高。而人的价值需求主要取决于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故答案为C项。A项是对人文精神的变相重复,不是其决定因素,排除;BD两项是影响人文精神内涵的重要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13、A【解析】

相对主义的提出本身否定权威,而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相对主义的分歧引发争论,这种争论有助于推进思想的进步,A正确;与商品经济发展相比,争论本身不能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以及城邦制度衰退,排除B、C;民主政治建立于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苏格拉底生活的时期是民主政治走向衰落时期,排除D。14、A【解析】

根据材料“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可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农民只有经营权,B选项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取代,C选项排除。材料未反映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反映的是一种经营方式的改变,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15、C【解析】

1930~1934年,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导致农业生产遭破坏,故选C;在这一期间,国民政府已经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虽然在对根据地进行镇压和围剿,但不能因此说政局持续动荡,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1930~1934年,由于国民政府推行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并且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B;“统制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以所谓“非常时期”为由,实行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采取统购统销,专卖,限价等方法,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16、D【解析】

秦统一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巩固大一统王朝。材料中“县官”、“郡尉”、“郡司马”等称谓体现了秦朝加强大一统思想的宣传,故D正确。材料涉及称谓变化与隶书的推广无关,故A错。秦朝推崇法家思想,对儒家“焚书坑儒”,故B错。C项与材料无关。17、C【解析】

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18、D【解析】

唐代交州、广州、泉州、明州、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而兴盛越来,唐朝还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由此可知,唐代的对外政策较为开明和开放,故D正确;A项错在“主导着”,叙述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依然是国策,故B错误;对外贸易对沿海城市发展有较大影响,但不能说依赖,故C错误。19、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对青苗法的设计意图。结合所学,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青苗法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20、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利用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提出了在1961年前在肉类、牛奶、黄油的人均产量赶上和超过美国的目标,同时又要求各地党委书记向保证一年肉类增产两倍的梁赞州委书记拉里昂诺夫学习,这表明其未能摆脱传统的斯大林模式的体制的束缚,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对地方发展经济自主权的扩大,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提出的,C项错误;材料仍然未摆脱传统体制,不是经济新模式的探索,D项错误。故选B。21、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陕甘宁边区政府不但采购疫苗,还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规定,并且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表明陕甘宁边区的防疫措施已经达到了现代防疫的要求,故选C;AB说法绝对化,排除;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22、A【解析】

从材料可知,梁启超的小说中描绘的场景,彰显了当时国人救亡图存,希冀中华民族强大的愿望,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小说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故B不正确;梁启超的小说表达了对独立富强的追求,并非无法实现的空想主义,故C不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梁启超希冀民族独立、富强,没有体现对专制的反抗,故D不正确。23、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取消西方列强的侵略特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故选D;“一边倒”指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另起炉灶”指不承认国民党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AB不符合题意,排除;“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同”就是共用的利益,“异”就是意识形态的差异,不符合题意,排除C。24、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匠户逐渐摆脱了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获得了自由身份,为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A选项正确;明清时期依然坚持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情况,C选项错误;废除匠籍会冲击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D选项错误。故选A。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恢复西欧经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从稳固资本主义出发,故B项错误;根据“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看出美国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欧洲复兴计划【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6、A【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让一个在野党变成执政党,是指国民党,一个少数精英的年幼的党变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指共产党,故该事件为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以打倒帝国主义及铲除军阀势力为目标,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故A项正确。B项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排除。D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27、D【解析】

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出现的住房危机特别是城市住房紧张局面,反映出其工业化进行加速了人口流动,D项正确;为缓解城市住房紧张,明确“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必要性,不能说明苏联政府鼓励私营经济发展,A项错误;1928年新经济政策已经停止,B项错误;1920年代苏联出现住房危机,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项错误。28、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故选B。29、C【解析】

“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即各州获得解放战争胜利的的果实,代表们的共识是必须建立一种高于各自(即各州)权威的公共权威,来贯彻公共利益即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和国家秩序,所以这里强调的是联邦制原则,正确答案是C项;材料没有强调人民主权和反对特权,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制约和防范公共权威,分权制衡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这是的前提是要“为了保护已有的利益”,D项与材料矛盾。30、C【解析】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制度,由政府控制盐铁生产和销售,而“民私自煮盐和铸铁,处钛左趾刑罚,工具及产品没官”。这种做法强化了官营工商业,而抑制了民间商人势力的发展,故C正确;这一做法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权力,故A错误;盐铁官营推动了盐铁生产,但不是材料主旨,故B错误;材料主旨未强调削弱封国力量,故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原因:医学世家的传承;王清任具有科学精神,敢于冲破传统观念;长期的钻研实践;受西方医学的影响,王清任开阔了视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等(2)价值: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促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中医对世界的影响;其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解析】

(1)原因:根据“受祖上行医影响”得出医学世家的传承;根据“他医病不为前人所困”得出王清任具有科学精神,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根据“他深入瘟疫之地的荒野乱坟中对破腹露脏的尸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又常临刑场研究剐刑罪犯,历经42年之久,将观察结果和研究心得”得出长期的钻研实践;根据“受西医影响”得出受西方医学的影响,王清任开阔了视野;结合所学可从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传统价值观等角度概括。(2)价值:根据所学可从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是中国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促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扩大中医对世界的影响;其科学精神成为后世典范;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等角度概括。32、(1)科学观: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自然科学是知识的一部分,拥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科学家应受到尊重并积极投身于社会进步事业。简评: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及科学家的社会地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不同之处:启蒙运动者传播科学主要基于自身的科研经历,而新文化运动者则主要通过西方相关著作间接获得,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启蒙运动者的科学传播是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而新文化运动者对西方人文传统理解不全面,这使得在科学宣传上存在片面性,容易造成科学与人文的对立。主要原因: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西方资产阶级力量不同,中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中西方近代科学的发展不同,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相对滞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