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七宝高中2025届高考临考冲刺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2.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该民族是A.苏美尔人 B.雅利安人 C.达罗毗荼人 D.阿拉伯人3.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4.某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指出:“要从下述观点来进行经济建设……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包围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次会议是A.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B.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C.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D.1990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非常)大会5.“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 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 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们一起研讨儒学经典。下列文献,不可能列入他们研讨范围的是A.《诗经》B.《春秋》C.《礼记》D.《四书集注》7.清政府在1893年正式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之后十年又陆续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这些举措A.意在分化民主革命力量B.有利于近代工商业发展C.适应了近代化外交要求D.加强了清王朝统治基础8.据《元史百官志》记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是A.中书省 B.西藏地区 C.辽阳行省 D.岭北行省9.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认为当时的一位思想家“把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归结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从而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马克思还认为他的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奠定了一个新的哲学地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这位思想家是A.圣西门 B.亚当·斯密 C.黑格尔 D.费尔巴哈10.欧阳修认为,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A.赋税征收更公平合理 B.赋税制度因时因势调整C.土地兼并已不受限制 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11.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渡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体育项目以传统娱乐生产为主C.传统观念制约近代体育教育 D.竞技体育成为厂大民众的向往12.迈尔斯教授说:“伯里克利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薪水,以及大规模的向公民发放赠品和赏金制度……这些恶习使劳动变成一种不体面的行为。破坏了节俭,助长了懒惰”材料表明伯里克利的此项改革A.扩大了雅典公民参政的机遇 B.助长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C.影响了雅典城邦财富的积累 D.削弱了雅典民主的美徳和力量13.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14.汉文帝诏令:老百姓如果能缴纳六百石粮食并将其输送到边关,可以获得上造(二级爵)的爵位,如果缴纳“四千石为五大夫(九级爵),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十八级爵),各以多少级数有差错”。据此推知,上述政策①体现了察举制的深入实施②加剧土地兼并现象③建立了以财产为主的等级制④客观上利于提升商人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5.以下三幅图片选自《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美女标准变迁》,反映了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迹轨。从左到右分别为“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自由婚姻的女人”、“有身段的才女”。出现以上标准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C.西学东渐不断深化 D.妇女完全摆脱夫权束缚16.法国总统戴高乐曾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国出现了贸易赤字,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他所说的“美元特权”是基于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17.辛亥革命时,孙中山曾谈到“革命军骤起,有不可向迩之势,列强仓猝,无以为计,故只得守其向来局外中立之惯例,不事干涉。然若我方形势顿挫,则此事正未可深恃”。此忧虑和担心说明的现实问题是A.革命尚未有足够实力和绝对胜利的把握B.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速度过快C.列强“中立政策”暂时缓解了民族矛盾D.中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18.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大地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 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 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19.光绪二年(1876年),有位出使英国的大臣做了一部游记,其中写道:“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如果当时士大夫看到此言论大多会作何感想A.认同B.不屑C.欣赏D.无所谓20.英国学者马丁·埃斯林评论某艺术流派指出:“假如说,一部好戏靠的是机智的应答和犀利的对话,那么,这类戏往往只有语无伦次的梦呓。”该流派的诞生反映了A.欧洲大革命造成的动荡 B.工业革命加剧的阶级矛盾C.二战后人们的精神创伤 D.经济大萧条中人们的苦闷21.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 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22.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能证实这一观点的是A.九品中正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23.《回忆录》中写到,“苏格拉底说,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苏格拉底这一观点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强调以德治国C.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D.主张思想自由24.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2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事件发生在19世纪初英国伦敦普通低层妇女玛丽身上可能性最小的是A.每天要到附近的工厂上班 B.听说有一部已经实施的《工厂法》C.十岁的儿子找了一份工作 D.每天用电烤箱为家人准备面包等晚餐26.“……并无特出之首长,亦无权向各部及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盖……仍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文中省略的应该是A.中朝 B.政事堂 C.内阁 D.军机处27.清末有官员惊叹:国之典章莫重于章服,而今之章服之紊亦已甚矣。以职员所涉历,车于陆,舟于水,皆洋式也;酒于觥,肉于俎,皆洋食也;楼其冠,洋其履,德、法其衣裳,皆洋工也。这一惊叹表明当时A.西方生活方式影响深刻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C.欧风美雨挟来文明开化D.国人衣食住行全盘西化28.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电话)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是A.英国政府B.总理衙门C.上海知县D.工部局29.观察如图,该漫画所反映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的广州 B.洋务运动时的天津C.“新政”期间的北京 D.进入民国后的上海30.1931年11月,英国议会通过一项为期六个月的《禁止不正当进口法》,规定贸易部有权决定对某些商品征收100%的保护关税。同年又颁布《农产品法》,规定对水果、蔬菜和其他一些农产品征收进口税。1932年2月4日,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这些法案的出台A.维护了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中心地位B.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缓解了英国国内日益严重的供销矛盾D.违背了英国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尚书》主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侍统。——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材料二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中法战争中冯子材以七十高龄和法军拼杀;甲午战争时,邓世昌血染黄海。为改变中国现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把轮船、火车、手表、望远镜等西洋技术看成“正正堂堂之技”。郑观应主张“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康有为发表的《物质救国论》,界定了“物质学”即科学的概念。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以救治国人心理上、思想上的疾病……——摘编自缪克成主编《民族精神》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现代民族精神。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第五次反“国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成为中华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人民民主力量发展壮大。解放战争后期,在三大决战胜利之时,毛泽东向全党发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统一、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伟大号召,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方向。——摘编自俞祖华《中华民族精神新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传统社会保障措施进一步发展。如备荒仓储建设方面,地方有官府管理的常平仓和民间募集的义仓和社仓;救灾手段除蠲免赋税、开仓放贩之外,乡绅“粥厂”也被赋予辅助性作用。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还专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民。在养老方面,明代对孤贫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制度,清代对致仕官员实行“半俸”制度,即退职官员仍可领取原有俸禄的一半,以备养老之用。官府对于善堂、义庄等民间慈善事业和救助组织,也大加提倡。——摘编自王卫平《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事业述论)材料二随着鸦片战争之后“西潮东渐”的历史进程,清政府和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传统善堂只事收养的不足,主张改革,重视对所收贫民的技能教育,教、养并重。为此,从光绪二十六年开始,各地开始陆续推行工艺局,北京、直隶、河南、山东、江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湖北、新疆、热河等处皆有设立。工艺局的功能与栖流所有类似的一面,皆以流民为收容对象,但其与栖流所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注意收养,而且重视教给流民工艺,使之可自食其力。——摘编自王卫平等《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材料三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实现了社会保障内容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从城市到农村的延伸,社会保障质量从低水平到高层次的提升,初步建成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的社会保障体系。——摘编自向运华等《公平理念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社会保障事业回顾和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并分析其思想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社会保障的发展变化,并简析其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的意义。33.材料为适应“新政”需求,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对旧律进行大规模的变通修订。1911年,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是第一部与当代刑法有直接历史渊源的刑法典,体现了近代刑法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近代刑法理论。其中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在原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的区别。而新刑律则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上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新刑律还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废除,确立了文明的刑法体系。——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清新刑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政府的刑法改革。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
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通过多年征战,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整个恒河流域,故答案为B项;苏美尔人生活在两河流域,排除A项;达罗毗荼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生活在印度河流域,排除C项;阿拉伯人在8世纪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主要区域是阿拉伯半岛,排除D项。3、D【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4、C【解析】
“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苏联决定开始工业化建设,该会议应该是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5、A【解析】
由材料“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通德),附会汉朝法谭,作为审判的依据”可以得出,汉代审理案件的时候将儒家经义和法律融合,体现了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统一,故A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审判依据的变化,没有体现司法被破坏,故B不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儒家思想对法制的影响,没有涉及汉代立法以儒家为依据,故C不正确;由材料“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可以得出D不正确。6、D【解析】试题解析:从材料中“汉明帝”“太学”“研讨儒学经典”可分析出讲学的内容是以儒家经典为主。《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朱熹的,与时间不符,故选D。其它各项都是战国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7、B【解析】
从材料“1893年”“承认海外华人归国的自由权利”“出台措施给予华侨投资以国民待遇,对华侨富商授予一定官职功名”中可以看出,清政府采取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外加状况,故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加强”。8、B【解析】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于公元7~9世纪时建于青藏高原的古代藏族政权名,故由材料“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可知宣政院负责管辖西藏地区,故B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最高行政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均为元朝名称,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
费尔巴哈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因此D正确;圣西门思想反映了早期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的抗议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是人类文化中的宝贵遗产,A排除;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B排除;黑格尔的思想,标志着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排除。故选D。10、B【解析】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赋税制度在不断调整变化,故B正确;赋税制度征收是否合理题干不能体现,排除A;C项“不受限制”说法不合史实,排除;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11、C【解析】
根据同文馆总教习的记述,当时中国人以有失尊严,拒绝粗野等借口,不习近代体育,体现了中国的旧观念制约着近代体育教育的发展,C项正确;中国学生不愿意学近代体育项目,不能说明竞技项目少,A项错误;材料无关传统娱乐信息,B项错误;中国学生不愿意习体育,不能说明竞技体育是大众的向往,D项不符合题意。12、D【解析】
材料是对伯里克利的公职津贴制的批判,认为这种行为会主张懒惰,削弱了雅典民主的美德和力量,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13、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点睛:材料“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表明中央政府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14、B【解析】
上述材料表明汉代的老百姓可以通过缴纳粮食并输送到边关获得相应的爵位,商人的财力可以直接购买粮食或购买土地生产粮食来输送边关,从而获得相应的爵位来提高政治地位,其中,如果购买土地就会造成土地兼并问题,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①错误,AC排除;③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排除。故选B。15、D【解析】
材料的图片信息说明近代女子得到了解放,但并不能说明妇女完全摆脱了夫权的束缚,故D符合题意;题干“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导致这一时期美女标准变化的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五四运动促进妇女解放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民思想观念发生变迁的结果,ABC排除。故选D。16、B【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美元特权”和所学史实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A项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的计划;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的组织;D项关贸总协定是国际性的贸易组织。点睛:材料“美元特权”“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地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是解题的关键。17、A【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中提到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后列强态度的分析,认为列强中立态度的原因在于革命形势发展太快来不及进行干涉,如若革命派形势逆转,恐列强态度也会随之变化,这说明他认为中国革命未有足够实力和绝对胜利的把握,故A项正确;孙中山担心的问题是革命形势不稳没有绝对优势,而非革命形势发展过快,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列强“中立政策"对民族矛盾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民众对革命和民主共和的态度,故D项错误。18、C【解析】
根据孙中山逝世的时间推断可知文章应该发表于1949年,因此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故选C;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本质不同,排除B;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C。19、B【解析】
材料“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文明”是一种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外关系,反映作者冲破了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与洋务派宣扬“中体西用”思想不符合,必会遭到洋务派的口诛笔伐,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2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类戏往往只有语无伦次的梦呓”等是二战后出现的现代主义艺术特色,其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创伤,C项正确;反映欧洲大革命的动荡、工业革命后阶级矛盾加剧的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语无伦次的梦呓”的风格不符,AB两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中人们的苦闷不需要“语无伦次的梦呓”,D项错误。21、D【解析】
根据材料“1940年”“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等信息可知,美国在二战期间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宣传,促进了美国人民和拉美人民的相互理解,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而不是为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A项错误;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文化手段来展开外交,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国措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题干主旨,B项错误;1940年美国尚未参战,C项错误。22、C【解析】
科举制使贫寒子弟也能通过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参与到官僚集团,实现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定流动性,故C正确;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的是门第,促使社会阶层的固化,排除A;三省六部制和内阁制度属于中央中枢机构,不会促使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排除B和D。故选C。23、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智者学派的过分强调对人性放纵的弊端,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来进行修正,故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A选项排除。材料不单纯是强调美德,B选项排除。材料和思想自由无关,D选项排除。2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宗教改革的理解。“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材料反映了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世俗的权力应该高于教权。所以选D。25、D【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世纪初”“英国伦敦”可知是工业革命时期,由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时还没有电,不可能出现D项的情况,故D符合题意,选D。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工厂,故A可能出现;随着工厂的增多,政府颁布《工厂法》的可能性存在,故B可能出现;资本家为追求利润的更大化,利用童工,降低成本,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故C可能出现。26、D【解析】
据材料中“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的中枢机构特点,该机关应是军机处,故选D;西汉实行中外朝制度,排除A;政事堂是唐、宋时期宰相的总办公处,内阁不是清朝的御用机关,排除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不过清王室一御用机关,不得目之为政府中之最高枢机”,联系清朝军机处的特点分析解答。27、A【解析】
材料说的是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清末中国的社会生活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深刻,答案为A;材料没有体现BC项内容,排除;D项错在“全盘西化”。28、D【解析】材料“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845年英美法从《上海租界章程规定》中取得第一块租界,当时是三国共一个租界,委任外国领事成立上海“工部局“取代上海县政府管理租界,故D项正确,BC项错误;英国政府不可能具体管理每一个租界,故A项排除。点睛: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79年”“德律风(电话)”“租界”,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9、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在民国建立以后,上海等大城市开始流行中山装和旗袍,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时和“新政”时期,都不会出现售卖“中山装”和“新式旗袍”的现象,ABC三项错误。30、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英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这违背了其一贯坚持的自由贸易政策,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些措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持续发展,B选项错误;这些措施不能真正缓解供销矛盾,C选项错误。故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基本内涵:自强不息的精神;崇尚道德的精神;民为邦本的精神;以和为贵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作用:有利于激发国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新发展;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主要因素:中国近代以来民主革命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初心;中国共产党秉承践行历代爱国主义精神;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中国古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栽物”“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面对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奋起抗英”“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陈独秀、李大钊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开展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在当时对民族工业、实业救国思潮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3)促成中国现代民族精神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形成新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格”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钢化玻璃产业运行形势及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学校财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3篇)
- 江苏省扬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英语试题
- AI技术下的老年健康管理方案研究
- 2025至2031年中国天然金刚石修整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塑胶四合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我的少女时代观后心得总结(5篇)
- 广东省河源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部编版能力评测(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物业工程部工作总结范文(20篇)
- 北美供水设备行业的环保责任与市场机遇
- 2024年中国光大银行深圳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节目招商合同协议
- 甘肃酿皮子制作方法
- 达梦数据库培训
- 食堂节约管理制度规范
- 人工智能基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科技大学
- 美的空调制造工艺手册
- 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件-8.安全过马路|大连理工版 (共8张PPT)
- 美国西屋Ovation35培训(一)Ovation系统介绍及
- 毕业设计重型货车制动系统设计
- 土方清运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