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梅森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恐怖军力平衡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2.1956年以前,英国已基本撤出远东,但不打算放弃非洲。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中,美国在联合国谴责侵略,并要求以色列停火,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这一变化A.造成了英美盟友关系终结 B.加剧了东西方的冷战对峙C.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3.汉文帝诏令:老百姓如果能缴纳六百石粮食并将其输送到边关,可以获得上造(二级爵)的爵位,如果缴纳“四千石为五大夫(九级爵),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十八级爵),各以多少级数有差错”。据此推知,上述政策①体现了察举制的深入实施②加剧土地兼并现象③建立了以财产为主的等级制④客观上利于提升商人地位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有学者认为“保持天下风俗纯正的重要性更有甚于维护一姓政权的稳定”。为此,他提出了“有亡国,有亡天下”的著名论断。研究这一论断,可直接参阅A.《天下郡国利病书》 B.《日知录》 C.《明夷待访录》 D.《船山遗书》5.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和“下克上”之风盛行于世。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率弟子周游列国,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改,著成《春秋》。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说明孔子A.认为分封制已经崩溃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D.融治国思想于《春秋》6.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创举”是指A.辛亥革命爆发 B.清朝统治覆灭C.中华民国成立 D.颁布首部宪法7.1914年2月,农工商部公布了《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包括①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②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③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④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商人参与政治,出将入相的现象,如管仲有身为齐相的权势,子贡有与诸侯“分庭抗礼”的礼遇,乌氏保有位比封君的地位。这反映了A.商人阶层壮大瓦解宗法体系 B.专制王权形成依赖商业发展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等级秩序 D.农商并重思想得到广泛认可9.如表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人(单位:美元)。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1929—19301931—19321932—19331933—193450多收入人216100344169196576153116892130084022A.大学教学质量快速下降 B.经济发展状况急速恶化C.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 D.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10.据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的一次调查显示:“一般妇女讲话非常漂亮,如‘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不接受’等名词在谈话中时常流露。”这表明当时A.国民革命推进农村移风易俗B.抗战动员提高了民众的觉悟C.抨击封建礼教成为时代主流D.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不断扩大11.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条例。它规定:……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十二小时;在学徒的头四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该项条例通过的背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伴随着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逐步确立C.19世纪中期工人斗争的胜利D.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2.南宋时,一定数量的由士大夫、富户组成的富裕阶层因居于乡村看病吃药不大方便,生活饮食难以满足需要,“自村瞳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那者亦多矣”。材料所述“地主城居”这一现象A.导致了乡间土地的荒废B.推动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39~1640年,鼠疫在西欧曾爆发过60次之多,伦敦是当时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意大利各城市以及法国等先后通过官方法令形式实施了隔离、检疫、加强公共卫生、组建相关防控机构等防疫措施。笛福在《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中描述了1664~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在灾难面前,很多人沉湎于预言、占星以及古老巫婆的传说中;某些狂热分子冲向街头传播预言,假称自己是被上帝派来告诫这个城市的“先知’。”1665年初,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及时制定、实施了详细的防疫措施:组建相关领导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能;关于举报患者、实行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者、禁止公共集会等具体细节要求;对每天打扫街道、及时清理垃圾、流浪动物的捕杀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等等。——摘编自陈凯鹏、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材料二1902年,袁世凯用巨款收回了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又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天津卫生局总局设在天津。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等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各地卫生局的职责主要有:普及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饬;推广合乎防疫要求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4年初夏,营口、北塘等地瘟疫流行,震动京畿。清政府恐列强借故插手国内防疫事务进而要挟朝廷,故决定自主实施防疫,谕令袁世凯等立即组织疫区防疫工作。经数月努力,北洋地区“疫气渐消,全活众多,津郡亦未流行”,防疫取得成功。——摘编自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中叶英国防疫对策形成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世纪中叶的英国和20世纪初的中国防疫对策的异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防疫对策的意义。14.(20分)阅读下列几种史学观点,回答问题。①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②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③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④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⑤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请回答:案例一: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对孙中山的评价结论ZXXK]

选择对应的史学观点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推动者。”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填充说明:只需在答题纸上填写对应的史学观点的序号

案例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历史史实

评价较高

评价较低

示例:“圈地运动”

①③

A: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B:“扶清灭洋”口号

填充说明:运用不同的史学观点可能会对同一历史现象作出不同的评价,参考示例,请将对应的典型的史学观点序号填在答题纸上,可以单选或多选。

案例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请运用全球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中把冷战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强调的是冷战背景下,美苏之间的较量主要不是依靠武力的斗争,很好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故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与冷战时期长时间的和平无关,排除A;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是冷战期间直接的武装冲突,排除B;美苏两国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着冲突,排除C。故选D。2、D【解析】

据材料“英法失去干涉借口,不得不撤军,这成为英国殖民史的转折点”可知,体现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即加快了英殖民帝国的瓦解,D项正确;二战后英美盟友关系没有终结,A项错误;英国对殖民地控制力的下降与东西方的冷战对峙,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英国殖民地帝国的瓦解,不能推动经济全球化,C项错误。3、B【解析】

上述材料表明汉代的老百姓可以通过缴纳粮食并输送到边关获得相应的爵位,商人的财力可以直接购买粮食或购买土地生产粮食来输送边关,从而获得相应的爵位来提高政治地位,其中,如果购买土地就会造成土地兼并问题,②④正确,B符合题意;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①错误,AC排除;③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D排除。故选B。4、B【解析】

材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体现的是顾炎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收录在《日知录》,B正确;《天下郡国利病书》虽然是顾炎武的著作,但是未收录该思想,A排除;《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作品,C排除;《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作品,D排除。故选B。5、D【解析】针对春秋时期,臣弑君、子弑父现象,孔子“派弟子子夏访求周史,据此删削,著成《春秋》”说明融治国思想于《春秋》,D正确;A不符合材料孔子主张;B中全面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属于教育方面,不符合治国理念。6、C【解析】

1912年成立了中华民国,因此孙中山有此感慨,选项C正确;辛亥革命爆发时间是1911年,排除A;清朝覆灭与“创举”不符,排除B;颁布首部宪法和“变局”不符,排除D。7、B【解析】

从材料中的“农工商部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可以看出,北洋政府倡导使用国货,实行有利于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使得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掀起抵制洋货运动,排除含有③的A、C、D项。8、C【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理解和认识。依据材料中的“商人参与政治……位比封君的地位”等处可以看出商人地位的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是因为该时期的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等级观念和秩序,故C项说法正确;宗法体系遭到破坏与商人阶层壮大没有必然联系,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专制王权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而不是商业发展,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当时重农抑商的思想尚处在形成时期,不可能广泛认可农商并重思想,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9、B【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呈下降趋势,联系所学知识,这表明受1929—193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B项正确;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大学教学质量”在题干所给数据中没有涉及,A项错误;题干所给数据体现的是“1929—1934年美国197所高校的教育收入”,无法得出政府缩小大学教育规模的结论,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D项错误。10、D【解析】

材料中的“‘找对象’‘参加生产’‘无产阶级’‘土豪劣绅’‘资本家’”体现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特点,农村妇女也能在谈话中使用,说明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在农村不断扩大。故答案为D项。这一变化与国民革命无关,排除A项;“土豪劣绅”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用语,抗战时期为了巩固统一战线已不再使用,排除B项;C项“成为时代主流”说法绝对,材料反映的只是在中共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出现的变化,排除。11、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工业时代。根据题干可知是英国的工厂制度,细致分工,管理严格。故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厂制度12、D【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地主城居的原因是因为追求生活便利,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抛弃了在农村的土地,从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来看,地主在农村掌握了大量土地,因此,A选项“荒废”是错误的;“坊市界限的瓦解”也是对题干的曲解。,“坊市界限”是指城市里居民区和市场界限的消失,而且进入北宋以来,这一现象即已出现,与题干“南宋”时间不符合,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的繁荣是明朝的典型现象,在南宋时期,市镇经济还未到繁荣阶段,故C项错误;地主虽然进入城镇居住,促进了古代中国城市化的进城(尽管这一进程十分缓慢),而其土地又在乡间,地主生活的基本物资来源于乡村的供应,因此,“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经济联系,这是符合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背景:西欧瘟疫频发,一些国家防疫举措日益完备;英国疫情严重,防疫举措滞后;民众防疫知识匮乏;英国议会和政府权威增强。(2)相同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内容全面;防治结合。不同点:英国只关注国内疫情;中国兼顾抵制外来干涉。意义:增强了抵御瘟疫的能力;增强了民众的卫生健康意识;减轻了社会人员损失;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减轻了对列强的相关依赖。【解析】

(1)背景:根据“鼠疫在西欧曾爆发过60次之多”“防疫措施”得出西欧瘟疫频发,一些国家防疫举措日益完备;根据“《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及时制定、实施了详细的防疫措施”得出英国疫情严重,防疫举措滞后;根据“沉湎于预言、占星”“狂热分子”“传播预言”得出民众防疫知识匮乏;根据“组建相关领导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能”得出英国议会和政府权威增强。(2)相同点:根据“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领导机构”“具体细节要求”“详细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