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廉江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推动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开采与推广的机器是A.蒸汽机 B.轧棉机 C.电机 D.内燃机2.“年以后,“新帝国主义”使地球的很大一部分成为欧洲少数强国的附属物。殖民地可以作为数量日渐增多的制成品的市场。”引文空格处应填入A.1776 B.1840 C.1870 D.19143.如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B.两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冲击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4.一般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下列与此相关,阐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6世纪佛教创立 B.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C.三大宗教均起源于非洲 D.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5.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A.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6.汉初,半两虽仍延用,但不断减重,自二十铁而榆荚、而八铁、而五分、而四珠、而三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吕后曾亲自参与钱币设计,给方孔圆钱增加了围边,定五铁为计重单位,汉五铢从此诞生:至汉武帝时以强制方式行五铢。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A.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 B.通货膨胀非常严重C.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 D.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7.1941年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陆军医疗队却以身体素质问题为理由,拒绝了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这反映出A.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B.医疗科技取得重大进展C.分权制衡导致效率低下D.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8.陆九渊指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张官置吏,所以为民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这些思想主张A.是“心即理”主张的具体体现 B.是孟子“民贵君轻”的继承发展C.使儒学开始适应政治统治需要 D.已有初步反封建民主思想取向9.孙中山在《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中写道:“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10.1939年,《新中华报》刊文写到:在党校学员参加秋收突击的修整间隙,小队长从口袋里拿出教务主任为秋收突击而出的几道题,其中就有“你们在收割中可想到一条自然规律?”、“在你们秋收过程中可想到一条社会规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B.学术界重点关注农业生产C.民众普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D.唯物史观影响力逐渐扩大11.康熙帝曾下旨“凡西洋传教士不遵守利玛窦遗规,一律驱逐出境”。圣旨中“利玛窦遗规”的含义是A.入乡随俗,遵行中国礼仪 B.切磋学问,不得结交权贵C.立足边缘地区,勿入京畿重地 D.研究天文历算,不得涉猎儒学12.1962年,中日双方以民间形式签订发展长期贸易的备忘录,“备忘录贸易”成为当时中日贸易的主要形式。这种方式()A.实现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B.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C.解除了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灵活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各级官吏胥役皆视钱粮征收为利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浮收中饱集团。又因银贵钱贱,完纳钱粮须以米易钱,以钱折银,加上田赋负担的不均,农民苦不堪言。左宗棠对龚、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极为敬仰。他说:“道光朝讲经世之学者,推默深与定庵(龚自珍与魏源)。”左宗棠认为,钱粮的“致弊之原”在于“官吏之浮收与银价之翔贺”。为此他将“钱漕宿弊大加厘剔,严禁吏胥衿棍扰索把持”。1864年,他还奏请将绍兴、宁波等附属地区的“向来流摊各款逐细清查,分别裁减”。他指出:“向来州县收漕一切陋规极为繁杂”,应予“分别裁革”。他也提到:“孟子论治,以经界不正、井田不均、谷禄不平为深忧者,因此,他坚决主张“大小户一律完纳”“绅民一律均收”。在钱粮问题上,我们仍可清晰地窥见,左宗棠对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的深深思索。——摘编自徐卫岗《咸同时期左宗棠的钱粮改革思想》(1)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钱粮改革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钱粮改革的原因。14.(20分)材料张伯苓,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中国近代体育开拓者。幼年体弱,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对拳击、击剑、足球等西方体育项目均有系统学习,身体逐渐强壮。甲午战争中,作为一位实习军官,目睹了中国海军体质虚弱、萎靡不振的状态。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他选择脱离海军,矢志以教育来改造国家。从1904年开办私立中学敬业学堂起,便将诸多西方体育项目引进学校体育。他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改造国人的道德、知识、体魄。“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主张“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须先强身”“强我种族,体育为先”。1908年,前往伦敦第四届奥运会的比赛现场,回国后,积极传播奥运精神和理念。1924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正式成立,张伯苓任主要负责人。随后,全国各地体育活动大量开展并开始形成规模,得到国际奥委会认可,推动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参奥资格。1949年,婉拒蒋介石赴台邀请,选择留守大陆。——摘鹅自《张伯苓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的体育思想并指出其重视体育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伯等的体育实践活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作为一种新能源开采与推广,故D正确;蒸汽机推动了煤炭的开采和推广,故A错误;轧棉机的动力来自蒸汽机,故B错误;电机的动力来自电力,故C错误。2、C【解析】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因此与时时间相符的是1870年以后,故C项正确,排除AB项;D项的时间在之这后,不符合题意,排除。3、B【解析】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许多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不能说明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和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故A、D两项错误;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出现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故C项错误。4、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C符合题意,故选C;ABD表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5、C【解析】

“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体现了法治精神的匮乏,故选C;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信息,排除B;选项D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材料中“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得出政府法治精神的匮乏。6、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汉朝货币由最初的币制混乱到汉武帝时期大力推行五铢钱,这说明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货币铸造权趋于集中统一,C正确;成为古币重如其文的开端是秦朝的半两钱,A排除;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就是物价飞升,货币贬值,材料未涉及,B排除;秦朝的半两钱确立了圆形方孔的货市样式,D排除。故选C。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也称为经济危机,是空前严重的,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值都大幅度下降,比如美国直接下降了50%,失业人口超过了1500万,这也是在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前来应征但近半数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即大萧条的后续影响深远,故D选项正确;“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美国急需补充兵力”体现了美国面对二战的威胁而增兵,没有体现美国军队拒绝介入战争,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口过多而大量青年征兵被拒的现象,没有涉及到医疗科技进展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近半数召集来的应征青年被拒的原因是大萧条的深远影响,与分权制衡无关,故C选项错误。8、B【解析】

材料中陆九渊的思想,概括其大意是,君和吏都是为“民”服务的,民贵君轻,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戴,才能成为君主,因此,这些是孟子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B项正确;“心即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儒学自产生之初,即为政治统治服务,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排除C项;从材料看,陆九渊并不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排除D项9、C【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再结合所学,中国革命指的是应该是“辛亥革命”加上6年即可得出。故C正确。考点: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详解】10、D【解析】

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可知这几道题都与唯物史观有关,在秋收突击期间考查这几道问题体现了唯物史观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故选D;1939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材料反映的不是学术界的关注,排除B;“普遍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故选D。11、A【解析】

利玛窦遗规指的是遵行中国礼仪,故A正确;利玛窦在明朝时期结交明朝的官僚,排除B;C不符合利玛窦的实际,排除;D不符合史实,排除。12、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中日民间的贸易被称为“备忘录贸易”,主要是区别于政府间的贸易往来,中日“备忘录贸易”体现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灵活性,D正确;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排除B;C项错在“解除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依然实行对华经济封锁,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主要思想:去除浮收;裁减摊捐;裁革陋规;平均赋税。(2)原因:克服财政危机、维护封建统治(或缓和阶级矛盾);吏治腐败;原有税收制度不合理;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影响;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左宗棠的个人原因。【解析】

(1)主要思想:由材料“左宗棠认为,钱粮的‘致弊之原’在于‘官吏之浮收与银价之翔贺’”可归纳为去除浮收;由材料“向来流摊各款逐细清查,分别裁减”可归纳为裁减摊捐;由材料“‘向来州县收漕一切陋规极为繁杂’,应予‘分别裁革’”可归纳为裁革陋规;由材料“主张‘大小户一律完纳’‘绅民一律均收’”可归纳为平均赋税。(2)原因:由材料“左宗棠对当时严重的财政经济问题的深深思索”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克服财政危机、维护封建统治;由材料“各级官吏胥役皆视钱粮征收为利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浮收中饱集团”可知,其目的是为了整治吏治腐败;由材料“完纳钱粮须以米易钱,以钱折银,加上田赋负担的不均”可知,其目的是想要改变原有不合理的税收制度;由材料“对龚、林、魏等早期改革派人物极为敬仰”“道光朝讲经世之学者,推默深与定庵”可知,其思想的形成还受到了早期地主阶级改革派和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最后,结合所学可知,任何思想的形成必然离不开个人因素。14、(1)体育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重视学校体育;国家发展与体育发展相联系。原因:个人通过体有体质增强;甲午战争中的经历;民族危机立志教育救国。(2)评价:推动了近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促进了国民身体素质提高:推动了中国奥运的起步。【解析】

(1)体育思想:根据材料“在德智体三育之中,我国人最差的是体育”可归纳出三育并进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