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定远育才实验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下列史书与之相符的是A. B.C. D.2.如图漫画所体现的矛盾最终激化导致了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3.下面是某学者对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合理的解释是A.抑商政策阻碍了农业商品化发展B.耕地增多推动人口增长C.明清时南北方经济发展严重失衡D.人地矛盾逐渐得以缓解4.1946年9月19日,丘吉尔在苏黎士大学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欧洲国家为此进行最初的实践是A.建立北约B.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C.组建欧洲联盟D.成立欧共体5.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作是A.《论法的精神》 B.《社会契约论》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6.这种文学“是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潮流”。它在唯物反映论的指导下科形成了一整套以“真实地摹写现实”和使文学成为“生活的教科书”的唯物主义创作原则网。下列作品属于“这种文学”的是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7.有学者评论:“其(太平天国)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文中的宗教是指A.儒家学说 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9.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0.如图所示现象在明代大量出现,该图反映出明代“一田二主制”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注:一田二主,即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田底)和使用权(田面),分别为两个主人所拥有。A.政府抑制土地兼并有限 B.重农政策进一步的细化C.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增强 D.土地经营效率大为提高11.19世纪中后期,某国最高统治者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但他同时在国务会议上宣布:“诸位请相信,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该行动是A.法国颁布《民法典》B.德意志实现统一C.俄国废除农奴制D.日本明治维新12.商代出土的甲骨文无疑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之一。它的美术性格也带有诗意,使书写者和观察者同一的运用某种想象力。因而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这表明,此种书写的方式A.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团结 B.促进了官方文字的统一C.得益于青铜技术的进步 D.符合了士的阶层的审美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饭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腹),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明]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出现哪些新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材料三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入侵的破坏,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同归于尽。但这一点,常是被夸大了。据我们考察,这种破坏,主要是在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农民家庭手工业方面,尤其是手工棉纺业,而不是在独立手工业方面。有人考察了32个传统手工行业,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1个。……近代纱厂,是另起炉灶,面粉厂就不完全如此,机器厂大部分是继承来的,轮船业也有原来沙船业的资本。——摘编自吴承明《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几个问题》(1981.05)(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传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材料四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在中国由来已久,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30年前后爆发的社会性质的大论战。马克思主义学者邓拓在1930年代撰文指出,在西方列强侵入以前,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内部已经产生“新的社会经济系统的苗芽”。吕振羽、傅衣凌、侯外庐、吴承明等许多史学大家都对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进行了严肃的史学研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作了经典性的阐述:“中国封建社会内……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毛泽东的阐述奠定了今后讨论的基调。吴承明指出:“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国外,曾流行一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理论。这种理论,多是基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偏见”。“其结果,都是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开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摘编自仲伟民《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等(3)根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研究的因素有哪些?(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所说“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研究的开展就具有了一定的政治意义”?14.(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早在殷商之时,中国就有了禁止在街道上倾倒垃圾的规定,并视其为犯罪;管仲则明确提出以法律手段保护生物资源,设置相应官吏;秦墓出土的《田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北宋甚至以皇帝下诏的方式重申环境保护禁令,命令基层官吏捕拿违反禁令的人。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北宋对矿课控制较松,但仍禁止民间私自交易。这种做法,不仅保证了国家收入,也抑制了私人盲目开采。中国在史前,已设立治水官吏——司空;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成为“天府”的富庶源泉;汉以来,“朔方、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灌田”。材料二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中,经历了三次人口资源环境恶化:一是1958年,二是“文化大革命”,三是改革开放之初。——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历史教学参考资料》材料四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现代化及环境污染问题》(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并指出影响古代环境的不利因素。(3)依据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8年和“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人口资源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三与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与日本两国环境污染的不同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指的是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故A正确;《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的司马光,《史通》是唐代刘知几著作的中国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文史通义》是清代学者章学诚创作的一部史学理论作品,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CD错误。2、B【解析】
漫画中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图中涉及到的国家有奥匈帝国可以看出,矛盾激化后最终爆发了一战,故B项正确;普法战争主要是普鲁士与法国的矛盾,二战爆发时以及战后的冷战时期,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了,故排除ACD项。3、B【解析】题干中的表格是关于“古代中国主要朝代耕地、粮食及人口的信息统计表”的内容,与农业商品化无关,故A项排除;结合表格中全国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以及全国总人口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随着全国土地面积的不断增多,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人口也在不断增多,据此可以得出耕地增多推动了人口的不断增长,故B项正确;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北方与南方耕地面积有差距,但也不至于严重失衡,故C项排除;材料中数据无法得出人地矛盾的缓解,故D项排除。4、B【解析】题干叙述了欧洲联合的史实,对比B、C、D三项,B项最早。A项是美国主导下的军事组织。5、D【解析】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故选D项;《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的著作,与该口号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6、C【解析】
材料“真实地摹写现实”、“生活的教科书”突出的是写实风格,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特征,《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C正确;《唐璜》和《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作品,AB排除;《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D排除。故选C。7、C【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贡献C。A项是传统文化,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是反对儒家信条的;B项错误,黄老思想在西汉初年曾经实行过,往往是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实行;D项错误,单纯的基督教在中国并未有多大的市场,不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8、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体现不出参与政府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故D项错误;“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等体现出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的认识9、A【解析】
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10、C【解析】
明代大量出现“一田二主”现象,土地权益分配结构图表明了土地所有权裂变为占有权和使用权两部分,佃农要对国家之外的所有者和占有者交纳地租,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流动性在增强,C项正确;土地权益分配由国家、田底主、田面主再到佃户不能说明“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有限性,也不能说明“重农政策”的细化,更不能说明土地经营“效率”的提高,ABD三项错误。11、C【解析】
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凡是为保障地主利益能够做的一切,都做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和特点,故C正确;法国颁布《民法典》在1804年,故A排除;德意志实现统一并不是“面临国内严峻形势,被迫有所行动”,故B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并不是“保障地主利益”,故D排除。12、A【解析】
根据“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可知,材料认为上海和广东虽然语音有所差别,但使用同一文字可以互相会意,这种书写的方式促成中国人文化上的团结,故A正确;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与青铜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同一文字的意义,并非强调士的阶层的审美,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上海人的沪语发音软如法语,广东人的粤语发音硬如德语,也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现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被雇佣者按日领取工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发展情况:鸦片战争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坏,有些行业走向衰落,有些继续维持,有些则走向近代工业。(3)因素:特殊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领袖人物的理论论述等。(4)理解: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并非长期停滞,有助于打破带有殖民主义论调的西方中心论,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解析】
(1)现象:根据材料“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可知,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可知,手工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生产;根据材料“日取分金为饔飧(饭食)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空腹)”可知被雇佣者按日领取工资。根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的根源。(2)发展情况:根据材料“我国的传统手工业,在鸦片战争后,受到帝国主义商品入侵的破坏,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同归于尽”可知,鸦片战争后因西方侵略而受到破坏;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衰落的有7个,继续维持的有10个,发展并向机器工业过渡的有15个,另外还有新兴的手工行业11个”可知,有些行业走向衰落,有些继续维持,有些则走向近代工业。(3)因素:根据材料“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讨论开始于1930年前后爆发的社会性质的大论战”、“马克思主义学者邓拓在1930年代撰文指出”、“毛泽东的阐述奠定了今后讨论的基调”可知,影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研究的因素有特殊的时代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领袖人物的理论论述等。(4)理解:根据材料“二次世界大战前,在国外,曾流行一种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理论。这种理论……其结果,都是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中国的近代化,寄望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内……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有力证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并非长期停滞,有助于打破带有殖民主义论调的西方中心论,提升民族自信心,也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14、(1)措施:严格立法,加强行政管理;对重要资源加强国家垄断;兴修水利。(2)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为统治需要,大兴土木,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环境。唐朝后期安史之乱,战乱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安定。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不利因素:大兴土木,乱砍滥伐;农业中的过度垦殖;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战乱;自然灾害等。(3)1958年原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文革:文革时期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左倾错误思想严重。(4)原因:中国主要是政策性因素导致的人口资源环境恶化;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足球启蒙教育介绍
- 学前教育专业宣传手册
- 粘土砖瓦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导尿管及造瘘管的护理
- 2025企业班车租赁合同书
- 2025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上肢骨解剖课件
- 2025健身房转让合同2
- 手汗症病人的护理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实践报告3000字
- 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
- 山东省大教育联盟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DB43T-稻-再-油生产技术规程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2024版解读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五章
- DB36∕T 1720-2022 牧草裹包青贮技术规程
-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应用与探讨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营销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南昌大学
- 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导学案)(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