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北京市西城区鲁迅中学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2.第五十六届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于2020年2月14日至16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主办方发布的《2020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将“西方缺失”设定为会议主题。按照主办方的说法,“西方缺失”是指一种被广泛感受的不安,这种不安源于“西方”持久目标的不确定性和“西方”共同立场的缺失。导致“西方缺失”的内部因素是A.“反自由主义”浪潮兴起 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C.西方国家实力差距的缩小 D.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崛起3.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新上任的郑庄公不仅不为平王奔丧,还命人入侵王室疆土,抢夺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统治名存实亡B.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C.官僚政治建立的必要性D.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4.1969年冬,联邦德国领导人勃兰特主动提出“新东方政策”,主要包括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这反映出A.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 B.德国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C.冷战在欧洲开始走向缓和 D.东西欧间的矛盾得到化解5.下表是抗日战争胜利后组建的新政党。这表明当时名称成立时间成立地点领导人中国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16日重庆胡厥文、章乃器等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上海马叙伦、周建人等九三学社1945年9月3日改名,1946年5月6日成立重庆许德珩等A.各党派已达成政治共识 B.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形成C.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 D.国民党结束了一党独裁6.明代李贽坦言“人皆有私”,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知,李贽A.具有小农的私有观念B.反对“存天理、灭人欲”C.认为天理就是“本心”D.对社会现实进行大胆批评7.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的宣传画,该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8.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9.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0.文艺复兴以来,把人作为“万物灵长”的观念,首先受到了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打击,进而又受到尼采(1844-1900)“重估一切价值”观念的冲击。由于遭受科学的、社会的、思想的种种冲击,从而带来了文化上的全新变革。“全新变革”是指文化领域A.人文主义的兴起 B.理性主义的崇尚C.现代主义的流行 D.个性情感的表达11.《诗经》中有记载:“载芟除草”载柞(砍树),其耕泽泽。干耦其耘,徂隰哇地)徂畛(坡田)。…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自昔何为,我艺黍稷。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简单落后的耕作方式②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③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④南方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2.中共在南方八省建立的苏维埃地方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后来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则采取了参议会的形式,组成人员包括根据地内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这一变化A.标志着中共摆脱了教条主义 B.遭到了国民党政府明确反对C.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 D.适应了土地改革的形势需要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子”字中的历史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如微子、箕子之类。春秋初期只有少数诸侯所属的卿称“子”;到春秋中期以后,诸侯的卿就普遍称“子”;到春秋、战国之际,“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如孔子、墨子之类。到战国时代,“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摘自杨宽《战国史》问题:(1)从春秋以前到战国,“子”的含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2)从“子”的含义变化中可透视出哪些历史信息?14.(20分)材料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它不是像张伯伦所吹嘘的那样,带来“我们时代的和平”,而是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英法只图苟安一时,以为借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便可缓和它们自己与德国的矛盾,英国甚至妄想在德奥合并、苏台德区割让和但泽问题解决后,即可实现英德之间的“总谅解”,保住大英帝国的既得利益。但是,英法越是退让,希特勒越是看不起它们,轻蔑地把他的对手叫做“一批可怜虫”,越是敢于放手发动侵略战争。慕尼黑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便灭亡了捷克斯洛伐克。——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慕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慕尼黑协定》签订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不是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A;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2、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缺失”反映了弥漫在西方内部的一种焦虑情绪——担心西方在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中失去主导地位、关注欧美统一立场因正在生成的不同理念和利益取向而受到侵蚀、担心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被所谓“威权国家”势力“修正”,等等,故“西方缺失”的内部因素在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对欧美主导体系的冲击,B项正确;“反自由主义”浪潮反映的是各种民粹主义和国家主义,现“西方缺失”无关,排除A项;西方国家内部实力差距变化与“西方缺失”无关,排除C项;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增强了“西方”共同立场,不利于“西方缺失”出现,排除D项。故选B。3、B【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周初期,郑国对内、对外进行势力的扩张,还乘机霸占王室的权力,使得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公元前720年,郑庄公同王室的斗争转向公开化,反映了周王室的权威受到挑战,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720年,郑国侵犯东周的国境,与周天子交恶的情形。不能仅根据一则事例就盲目推断出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且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东周初期,周天子尚具有一定威信,选项有所夸大,A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而官僚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强调皇帝的专制权力,与材料关系不大,C选项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东周初期周郑交恶,表明了周天子“共主”地位的逐渐丧失,不能仅根据郑庄公一人的行为就推断出东周时期宗法观念淡薄,D选项排除。4、A【解析】
根据材料“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可知,联邦德国承认民主德国,并且希望与它改善关系,谋求统一,这是建立在联邦德国经济实力壮大的基础上,在政治上提出统一要求,表明西德积极谋求政治影响力,A项正确;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可知,德国的分裂早于材料,B项错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之间的冷战形势并没有真正缓和,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联邦德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表现,东西欧的矛盾化解问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5、C【解析】
材料信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纷纷成立。这表明抗战胜利后,追求和平民主成为社会潮流,故C正确;各党派是否达成政治共识没有体现,故A错误;政治协商还没有成为一种制度,故B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国民党没有结束一党独裁,故错误。6、B【解析】
由题干信息“人皆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等信息可知,李贽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而“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压抑人的私欲,故答案为B项。李贽所说的私心是指人的真实想法,和小农的私有观念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认为天理就是“本心”的是陆王心学,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对现实的批评,排除D项。【点睛】李贽主张“童心说”,认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是“一念之本心”,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7、D【解析】
图中人物是斯大林,关键信息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结合所学,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从法律上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成果,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故D符合题意;德国、英国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8、A【解析】由材料来看,我国西北大致是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华北大致是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而江南是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故选A;文化分区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不同文化区的发展程度,排除D。9、C【解析】
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体现的是礼法并治的思想,属于荀子的主张,C正确;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A排除;孟子主张民贵君轻,B排除;韩非子主张严刑酷法和变革,D排除。故选C。10、C【解析】
“《物种起源》”“重估一切价值”“科学的、社会的、思想的种种冲击”不断地冲击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观念,促进了20世纪现代主义文化的流行,故选C项;在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兴起,排除A项;十七八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备受推崇,排除B项;19世纪前半期,浪漫主义成为文化主流,强调表达个性情感,排除D项。11、C【解析】
材料信息“千耦其耘”体现了简单落后的耕作方式和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体现了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由此可知,①②③正确;“楚辞”具有南方地域特色和神话色彩,故④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12、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的参议会形式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通过吸引拥护抗日和民主政治的各阶级、阶层人士进入参议会,可以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抗战积极性,扩大了抗日政权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国民政府对参议会形式的态度,排除B项;抗战时期敌后实行“双减双交”政策,并未进行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A。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答案1:由对统治者(或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学者的尊称;由对少数学者的尊称转变为对一般学者的尊称。(回答子的含义是“卿”不得分)答案2:从政治称呼转变为文化称呼。(2)从“子”含义变化中可以看出周王权威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坐大;教育与学术逐步向下层转移(平民转移),“士”阶层兴起并日趋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解析】
(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到战国时代,‘子’便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了”等,概括、归纳出“子”的含义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即:由对统治者(或贵族)的尊称,转变为对学者的尊称,再转变为对一般学者的尊称。(2)中国古代关于“子”含义的变化,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大背景密不可分,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展的体现,可以从周王权威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坐大,教育与学术逐步向下层转移,“士”阶层兴起并日趋活跃,西周的封邦建国制度和礼乐制度走向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等方面分析回答。14、(1)德国法西斯加紧在欧洲的扩张;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德国觊觎捷克斯洛伐克发达的军事工业;德国武装吞并奧地利的成功:德国以苏台德问题作为突破口。(2)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加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巩固了法西斯对德国的统治;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权益。【解析】
(1)背景:依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娃哈哈的供应链管理
- 白板课件设计规范
- UI界面设计规范
- 塑料模具设计案例
- 校园反诈课课件
- 小学六年级尊重品格教育课程大纲
- 氯离子的检验方法与技术
- 大数据与数据湖解决方案重点基础知识点
- 思辨产品设计效果图接单指南
- 2025年审计审查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试题及答案
- 城市管理文明执法规范(试行)
-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及答案(二)高三试卷(佛山二模)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石油政工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二建-水利-简答200问
-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内容
- 2025天津市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2024年第四季度)
- 大客户营销技巧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