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2.19世纪50年代,咸丰帝不得已采取依靠地方的做法:下令各省兴办团练,允许地方征收厘金、办理捐输以补军费不足。上述做法直接导致了A.军阀割据局面形成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3.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据此可知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4.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变化: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B.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5.有人说,是哥伦布给美洲带来了今天的繁荣;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却说,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先锋。上述评价的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A.客观性B.随意性C.相对性D.时代性6.社会消费基金是除给职工支付工资外,国家用于居民的公共福利基金。阅读下面“1933年和1937年苏联社会消费基金状况”表,该表反映出这一时期苏联年份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人均从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卢布)1933年22.161.731937年29.1234A.新经济政策推行按劳分配 B.工业生产以消费品为主C.国家收入分配关注到民生 D.斯大林体制的活力衰退7.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A.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 B.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C.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 D.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8.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A.分化为不同的派别 B.正统地位开始确立C.理论体系丰富完善 D.紧密结合现实政治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可能用到的(技术)是A.蒸汽机船 B.飞机 C.原子能 D.互联网10.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B.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D.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11.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宪政制度的完善B.征税程序严格化C.否定了议会至上D.税收立法民主化12.西方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唐代科举制是作为中国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作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给予肯定是因为它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考试选拔官员更为公正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为《女通鉴》……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作用。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2)结合所学,为拿破仑的观点提供依据。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认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3)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经济主张的区别,并分别说明这两种经济主张的背景。1915~1923年1938~1945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4)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申报》评论:“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材料二: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2、D【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政局变动和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50年代,面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八旗兵和绿营兵不堪一击,咸丰帝被迫倚重汉族官僚,导致地方拥有军事和财政大权,使得中央集权体制出现严重危机,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A项错误;地方势力发展,并不意味着其能与朝廷分庭抗礼,B项错误;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发生在武昌起义之后,十几个省脱离清朝统治而独立,C项错误。3、A【解析】由材料来看,我国西北大致是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华北大致是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而江南是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故选A;文化分区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材料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不同文化区的发展程度,排除D。4、C【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的职责地位有所调整,说明君权和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动,C正确;门下省负责的是审核政令,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政府效率提高无关,D排除。故选C。5、C【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有人认为哥伦布给美洲带来的繁荣,有人认为,他是美洲种族灭绝的先锋,对哥伦布的评价具有相对性,主要看从什么角度站在谁的立场上来进行分析,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形成的两种认识,观点正好相反,并不是反应了历史评价的客观性,排除A;材料中的观点都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并不是随意评价,排除B;材料对哥伦布的两种评价没有时间上的比对,无法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后,对欧洲和对美洲产生的影响分析材料.6、C【解析】

据材料中社会消费基金“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和“人均消费基金获得的收入”呈现上升趋势可知,当时苏联在国家收入分配上关注到民生,故选C项;1928年新经济政策就已经废止,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故排除D项。【点睛】数据图表型选择题解题秘诀:(1)“看一看”:看图表名称及出处、时间、项目、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2)“减一减”:将表格中数据相减,看数据升降等信息,读出表格中所蕴含的变化、态势等。(3)“比一比”:横比找差异,纵比看趋势,类比辨种类。注意表格数据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进而通过其量变及相互关系,归纳出其所反映的现象及规律。(4)“联一联”: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7、D【解析】

材料反映出周朝的“郊庙之礼”不再专为朝廷服务,而影响着民间,体现出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出“郊庙之礼”并未失传,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出“郊庙之礼”的传承情况,不能说明学术氛围宽松,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其他诸侯国对周礼的传承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C项。8、D【解析】

西汉建国后,儒家经典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在积极适应社会现实,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学的不同的派别,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学理论体系,故C错误。9、D【解析】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二战中都有可能出现,排除ABC项。10、B【解析】皇位继承制度应该是非常固定的,即“嫡长子继承制”,但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其实也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危机已经严重,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而非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是“主要反映”,不是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混乱反映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机。11、A【解析】

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12、B【解析】

根据题干“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可知学者费正清强调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体现人才选拔公平公正性,故B项正确;题干未强调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科举制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及打破贵族特权垄断的影响,排除CD两项。故选B。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现象:小说流行,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欢。作用:促进了印刷业和出版业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下层群众起道德教诲的作用。(2)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认为如果统治者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这些理论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强调自由、民主、平等,其思想基础之一就是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3)区别: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第一种经济主张的背景:18世纪晚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解放出巨大的生产力,客观上要求摆脱经济发展的人为束缚。第二种经济思想的背景: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陷入长期萧条,自由放任政策对此束手无策。(4)1915~1923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号召“打倒孔家店”,引发了否定和怀疑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一些思想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1938-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一些史学家为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国历史中挖掘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发挥历史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解析】

(1)现象:依据材料一“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可以得出小说流行,受到各阶层人们的喜欢。作用:依据材料一“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可知促进了印刷业和出版业的繁荣;依据材料“尤所酷好”可知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依据材料“以为警世之为”可知对下层群众起道德教诲的作用。(2)依据材料二“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的信息和所学从卢梭提出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的理论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以及法国大革命中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人权宣言》体现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等回答。(3)区别:依据材料二“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可知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依据材料二“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可知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第一种经济主张的背景: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客观上要求摆脱经济发展的人为束缚回答。第二种经济思想的背景:依据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大危机以及自由放任政策对此束手无策回答。(4)第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