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4届河北省唐山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二次模拟演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发现:冀南赵窑遗址的晚商遗存与殷墟文化基本一致;冀中地区周家庄、西木佛遗址晚商遗存中既有典型的殷墟风格器物,也有富含本地特色和北方风格的器物;冀中北地区的张家洼遗址晚商遗存仅包括少量商文化因素。据此可知,晚商时期()A.文化影响随空间距离而变化 B.国家机构因治理体系而调整C.王畿之地随社会进步而北移 D.区域文化因频繁互动而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冀南赵窑遗址的晚商遗存与殷墟文化基本一致;冀中地区周家庄、西木佛遗址晚商遗存中既有典型的殷墟风格器物,也有富含本地特色和北方风格的器物;冀中北地区的张家洼遗址晚商遗存仅包括少量商文化因素”可知,晚商时期,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文化影响逐渐减弱,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国家机构的调整,排除B项;商代的王畿之地在今河南安阳一带,排除C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区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2.据兔子山遗址出土的秦简记载,公元前215年,一位名叫“尊”的益阳县女子,因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被当地县令、县丞与令史集体判处弃市之刑(在闹市处死,并暴尸于众)。这说明秦朝()A.亡于暴政 B.货币体系混乱 C.刑法严苛 D.百姓赋役繁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要信息可知,因女子在交易活动中拒收法定货币半两钱,就被当地县官判处死刑并暴尸于众,由此可见秦朝刑罚制度的严苛,C项正确;材料并未在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排除A项;由材料“法定货币半两钱”可知当时秦朝货币已经统一,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秦朝的赋役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3.匈奴建立的汉赵政权皇帝刘曜曾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北魏孝文帝曾诏“六月庚午,禁杀牛马”,孝明帝亦重申“杀牛禁”。这能够反映该时期这些少数民族()A.牛耕技术的发展 B.统治思想的异变 C.政权更迭的频繁 D.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六月庚午,禁杀牛马”“杀牛禁”可知,北魏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了禁杀牛马的措施,体现了中原汉族农耕经济的生产模式对游牧经济的影响,说明少数民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材料未直接表明少数民族牛耕技术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思想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魏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属于政治方面的特征,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仁宗庆历八年下诏:“闻士庶仿效契丹衣装,裹番样头巾,着青绿及乘骑番鞍辔,妇人多以铜绿兔褐之类为衣。宜令开封府限一月内止绝;如违,并行重断。仍仰御史台、閤门弹纠以闻”。这反映了()A.政权关系影响民族交融 B.生活方式改变服饰选择C.正统思想决定习俗观念 D.统治政策维护社会发展【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概况可知:宋时民间仿效契丹服饰的较多,而政府对这种现象是禁止的,说明政权的紧张关系影响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B项;正统思想决定习俗观念,叙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政府政策实行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A项。5.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这主要是因为()A.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 B.政治格局变动C.运河改道降低交流成本 D.经济重心南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和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政治重心在长安、洛阳,而元朝将大运河“截弯取直”后,南方的物资可以不必再绕道洛阳而直接运至政治重心大都,所以,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的主要原因与政治格局变动有关,B项正确;材料旨在强调河北段大运河的发展,与运河周边商业城市崛起无关,排除A项;运河改道确实降低交流成本,但不是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得到极大提升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就已经完成,这与元朝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提升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6.近代中国,华北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逐渐由北京、济南等主导向天津、青岛等主导的体系嬗替,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北方经济区和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经济区。这一变化是因为()A.农民运动的影响 B.通商口岸的开放 C.晚清自救的变革 D.区域中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近代中国,华北的区域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由北京、济南等内地城市向天津、青岛等沿海城市转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因为天津、青海等城市都被迫成为通商口岸,促进了城市区域的转移,B项正确;城市区域的转移主要和通商口岸的开放有关,并不是因为农民运动的影响和晚清自救的变革,排除AC项;区域中心的转移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7.梁启超曾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据此可以认定,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A.可以还原戊戌政变的历史真实 B.能对戊戌政变形成正确认识C.是研究戊戌政变的第一手史料 D.有意隐瞒戊戌政变客观事实【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和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作为戊戌变法的亲历者,承认自己所著的书存在个人感情色彩,但《戊戌政变记》属于历史见证者梁启超所记,是研究戊戌政变的第一手史料,尽管主观因素较大,但史料价值也较高,C项正确;梁启超自己承认《戊戌政变记》并非信史,所以不能还原历史真实,排除A项;梁启超承认自己所著的书存在个人感情色彩,《戊戌政变记》不能对戊戌政变形成正确认识,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文献史料具有主观性,未涉及梁启超是否有意隐瞒戊戌政变客观事实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1945年,瑞典、荷兰与中国签订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事件的条约;1946年,法国与中国签署互换了《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可以印证中国()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大贡献 B.实现了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改变C.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1945年和1946年,瑞典、荷兰和法国等国都与中国签署条约放弃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主要是中国在二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使这些国家放弃在华的特权,A项正确;“根本改变”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B项;欧洲国家放弃在华特权是因为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不能体现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排除C项;此时中国尚未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9.如图为邓澍在1950年的作品《保卫和平》,描绘了当时在农村开展和平签名活动的场景。该作品可以体现()A.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C.农业合作化运动顺利进行 D.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当时在农村开展的和平签名活动中,有着众多女性的参与,由此可见,女性在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当时在农村进行的是和平签名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表为1950年至1979年《人民日报》广告报道常用词及词频,据如表可知,该时期的广告报道()词语词频词语词频美国4848日本1135中国1989生活1119广告1655革命1094苏联1649工人1078报纸1628社会主义1946生产1156资本主义1026A.凸显政治认同的构建 B.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念C.强化商业利益的追求 D.形成了健全的市场机制【答案】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50—1976年,《人民日报》上的高频词汇多与意识形态、生产和革命有关,这凸显了当时国家对于政治认同的构建,A项正确;这些高频词汇能够体现对政治认同的构建,无法说明塑造了正确的价值观念,排除B项;这些高频词汇和商业利益基本无关,不能体现强化商业利益的追求,排除C项;“健全”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是出土的五千年前古埃及莎草纸,其制作过程是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一片片薄片,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而成,曾在欧洲和西亚流行,并因发明久远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以下对莎草纸判断合理的是()A.撼动了中国造纸技术地位 B.地域文明特色的有利证据C.实物证据确保其纪录长存 D.原料因素影响其长期流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由此可见,莎草纸是古埃及地域文明的实物史料,B项正确;此时中国的造纸术还未产生,“撼动中国造纸技术地位”的说法有误,排除A项;莎草纸作为实物证据容易遭到损害,并不能确保记录得到长期的保存,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莎草茎的原料对长期流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部落文化使人轻松自在、没有紧张感,……税吏、祭司和地主强征的税收、地租是繁重的,但也有力地促进了产量的提高”。这说明()A.文明到来破坏平等 B.历史进步容纳不公C.经济发展伴随剥削 D.前行道路蕴含辩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普通的部落成员的生活也许比一般的农民或城市工人的生活更完美、更令人满意;但是,正因为部落文化使人轻松自在、没有紧张感,所以那时的生产率也比较低。税吏、祭司和地主强征的税收、地租是繁重的,但也有力地促进了产量的提高。由此可见,文明的到来,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不过,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使人类取得很多成就。这说明要辩证的看待人类前行的道路,D项正确;“文明到来破坏平等”属于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历史进步与社会不公平的关系,排除B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文艺复兴运动在德国不是以文艺作品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是探讨哲学、道德和宗教问题。这种现象()A.阐释了其宗教改革的重要动因 B.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深入发展C.切中了其思想解放的社会环境 D.凝聚了国家统一的精神力量【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文艺复兴在德国主要表现为探讨哲学、道德和宗教问题,是因为德国被称为“教皇的奶牛”,罗马教会对德国的压榨最严重,因此切中了其思想解放的社会环境,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艺复兴而不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文主义的深入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列材料是某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若冠以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1.发现自己的无知2.科学与帝国的联姻3.资本主义教条4.工业的巨轮5.一场永远的革命6.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A.科学革命 B.意识觉醒 C.走向整体 D.硝烟尽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发现自己的无知、科学与帝国的联姻、工业的巨轮、一场永远的革命”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领域的革命,也是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改造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把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并提出种种新的认识客观世界的原则,A项正确;意识觉醒是指人们意识到自己拥有自主意识的过程,从而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想法和成长,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排除C项;硝烟尽散表示战争、冲突或分离的烟云已经散去,暗示着曾经面对困难和隔阂的情况已经过去,排除D项。故选A项。15.美国外贸政策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总统有权反对“非公平贸易”,甚至对贸易逆差等问题,可以进行报复性贸易制裁。据此推知()A.滞胀危机因此化解 B.国际竞争异常激烈C.世界贸易极其混乱 D.两极格局面临解体【答案】B【解析】据材料“美国外贸政策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由‘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总统有权反对‘非公平贸易’,甚至对贸易逆差等问题,可以进行报复性贸易制裁”,可得出,美国外贸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国际竞争的激烈,B项正确;材料强调国际竞争激烈,美国外贸政策调整,与滞胀危机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混乱,排除C项;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表为诺贝尔和平奖颁发情况表(部分),据如表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获奖时间获奖人获奖理由1935卡尔·冯·奥西埃茨基反对法西斯主义1964马丁·路德·金争取平等人权2006穆罕默德·尤诺斯为贫困人民找到一条对抗贫困的方法2007阿尔·戈尔唤醒人们对地球暖化问题的重视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B.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深入人心C.评选标准公正获得了世界尊重 D.奖项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反对法西斯主义”“争取平等人权”“为贫困人民找到一条对抗贫困的方法”“奖项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和所学知识可知,诺贝尔和平奖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丰富,D项正确;和平与发展是20世纪下半期的时代主题,1936年“反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排除A项;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B项与本题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评选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天下之势方倒县。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足反居上,首顾居下,倒县如此,英之能解,犹为国有人乎?……德可远施,威可远加,而直数百里外威令不信,可为流涕者此也。——摘自贾谊《治安策》(1)根据材料,概括贾谊“痛哭”“流涕”的原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贾谊“痛哭”“流涕”的措施。【答案】(1)痛哭:地方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流涕:匈奴为代表的边境少数民族与汉王朝之间的矛盾。(2)解决“痛哭”举措:推恩令;刺史制度;铸币权收归中央。解决“流涕”的举措:任用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解析】【小问1】由材料“夫树国固,必相疑之势也,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可得出地方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由材料“今匈奴嫚姆侵掠,至不敬也,为天下患,至亡已也,而汉岁金絮采缯以奉之。”可得出匈奴为代表的边境少数民族与汉王朝之间的矛盾。【小问2】由材料“……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及所学可得出实行推恩令;结合所学可得出设立了刺史制度;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材料“夷狄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及所学可知,汉武帝解决匈奴问题的措施包括:任用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不同文明的国家处于相对平等的世界秩序之中,但随着以追求无限积累为目标的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包容性、多中心的世界市场被等级制、单中心的世界体系所取代,战争、剥削与压迫成为世界秩序近五百年来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作为世界市场重要中心之一的中国,凭借其文明传统为世界秩序提供了新的蓝图。世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经济基础。——摘编自释启鹏《作为世界秩序“底层逻辑”的世界市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与世界秩序”拟定一个论题,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论证充分);【答案】示例1论题:世界市场主导权影响世界秩序的构建阐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孤立世界的和谐与平静,欧洲凭借资本主义发展(如:两次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在新航线背景下,取得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从而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出现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平等世界格局。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出现两个彼此对立的经济体系,由此诞生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格局,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进而演化成美苏争霸的局面,两极相争中虽然世界也有一定的发展,但也带来不安宁的局面。随着全球力量的此消彼长,两极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市场多中心形态日渐浮现,特别是中国经济力量的增长,及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和谐世界秩序成为可能。总之,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国家内部如此,全球社会生态依然符合这个逻辑。示例2论题: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影响世界秩序的演变阐述:18世纪中后期,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世界市场,伴随工业的开展,为满足工业发展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工业国家加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将更多的亚洲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附庸,由此世界秩序也发展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同时引发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市场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第一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秩序因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再次发展改变。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横扫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德国和日本为转嫁危机,急于冲破凡——华体系对其束缚而获取世界市场,逐渐激化了与其他大国矛盾,从而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美苏二分世界的两极格局。总之,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围绕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国际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必然会形成新的国际秩序。【解析】首先据本题材料“1500年之前,世界市场有着多个中心”“在21世纪之后,世界市场浮现多中心趋势”“在这一体系中,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可得出世界市场主导权影响世界秩序的构建。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欧洲凭借资本主义发展(如:两次工业革命)和对外扩张,取得了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使世界秩序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不平等的世界格局;但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两强相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世界市场的主导权由欧洲转移到美苏;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市场多中心形态日渐浮现,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和谐世界秩序成为可能。最后进行总结,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论证经济对政治的影响。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500年前后的世界。首先据材料“霸权转移的基础源自世界市场主导权的转移”,可得出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影响世界秩序的演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世界市场,伴随工业的开展,为满足工业发展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工业国家加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将更多的亚洲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附庸,由此世界秩序也发展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老殖民主义国家展开对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的争夺,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秩序因列强争夺世界市场再次发展改变。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矛盾,二战爆发,战后形成了美苏二分世界的两极格局。最后进行概括,围绕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国际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必然会形成新的国际秩序。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例如,巴基斯坦向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派遣的劳工由1975年的1.9万人增至1980年代初期的12万人。印度劳工数量也由1976年的4200人跃至1980年的23万人,韩国输送了8万多劳工,印尼有10万,泰国为8万多。值得关注的是,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材料二美国的技术移民来源及其百分比统计表(亚洲局部)(单位:%)国家1965年之前1965-19791980-19891999-2000印度1.57.79.216.6韩国104.53.52.7日本4.62.11.228——据《美国的技术移民与土生劳工:经济竞争的辩论及其之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内部移民流向的变化,概述亚洲内部移民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国家对美技术移民趋势进行阐释。【答案】(1)变化:移民方向由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到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影响:促进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推动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亚洲地区稳定;提升亚洲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2)阐释示例:印度:趋势:增长显著。原因: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增长;国内教育发展;美国的移民政策吸引;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美国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影响: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本国人才流失;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解析】【小问1】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区域内劳工跨国流动的主要方向是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可得出移民方向由西亚石油输出国家到某些东亚国家和地区。影响:根据材料“劳工多数是集中在采矿、建筑、交通等领域的非熟练劳工”,可得出促进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中国、日本、韩国、香港等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人口在持续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因为非熟练岗位的增多而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劳工”,可得出推动亚洲内部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移民有利于亚洲地区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升亚洲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小问2】阐释示例:依据表格选择国家印度。趋势:根据图表,可得出增长显著。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向美国移民增多的主要原因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教育、政策,美国需求等关系进行论述,如: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内人口增长;国内教育发展;美国的移民政策吸引;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美国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技术移民促进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技术移民造成本国人才流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技术移民促进经济文化交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30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思想演进表1949—1956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这个时期,我国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从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从属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城市的发展速度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决定”,大量重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兴建,带动了一大批重工业城市的建设,形成了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1957—1977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在“二五”计划期间,大搞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盲目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停止,甚至还提出在一段时期内不搞城市规划的主张。在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腈纶扁平丝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铝材购销合同
- 2025共同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儿童成长仪项目建议书
- 2025咨询服务合同变更协议书
- 2025年商业专用设备:条码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玻纤网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草坪栅栏施工方案
- 2025年不孕不育医院项目合作计划书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A)含答案
- 海关AEO培训法律法规
- 2025年的共同借款担保合同范本
- 冲压模具制作合同范例
- 学校会计岗位试题及答案
- 上海市金山区2025届高三高考二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期中测试(范围:第1-4章)(A卷·夯实基础)-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解析版)
- 木制品幼儿园课程
- 2024年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5套)
- 垃圾焚烧飞灰处理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