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士拥有一定财产,无须生产劳作,必须小心谨慎地为卿大夫效劳。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则不同,孔子公然竖起“学而优则仕”的旗帜,墨家派遣弟子拿起武器帮助宋国守城,法家导演了众多的变法活动。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制度的形成 B.思想流派的对立 C.社会活力的增强 D.政治权力的集中【答案】C【解析】据题干“西周士依附卿大夫,春秋战国士则通过学术、军事、变法活动积极参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角色从西周依附贵族转变为主动参与政治实践和思想争鸣,体现了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和各领域人才的活跃,反映出社会变革中的活力提升,C项正确;官僚制度以选拔官员为核心,题干未直接体现制度性变革,排除A项;思想对立仅是士活跃的表现之一,材料更强调多元实践而非对立本身,排除B项;政治权力集中是战国变法的结果,但题干侧重士阶层主动性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2.如表是史籍中关于“贾谊之死”的记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史记》“(怀)王堕马薨。(贾)谊自伤为傅无状,旦暮哭泣,岁余亦卒。”《汉纪》“傅梁怀王,王堕马毙,(贾)谊不食死”《读通鉴论》A.贾谊之死应与怀王堕马有关 B.《读通鉴论》成书较晚更为客观C.文献史料记载详实价值最高 D.综合诸多史料即可还原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史记》《汉纪》提到贾谊因自责“哭泣岁馀”而死,《读通鉴论》称其“不食死”,尽管死因细节不同,但三则史料核心逻辑一致:贾谊因对怀王堕马负疚而亡,A项正确;《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王夫之的史论著作,反而可能因后世观念或信息失真而降低可信度,排除B项;文献史料(《史记》《汉纪》)的记载相对详实,“价值最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历史研究具有复杂性,“综合诸多史料即可还原历史事实”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3.十六国时期,前燕奠基者慕容廆“著《家令》数千言”,要求子孙慎刑狱、敬贤人、务稼穑;西凉建立者李暠亲作手令诫其诸子,希望他们克己修身,识治乱之本,明安危之机。这些举措()A.巩固了宗法制度 B.向基层渗透了儒家伦理C.促进了文化认同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答案】C【解析】据题干“慕容廆著《家令》要求子孙慎刑敬贤务农,李暠诫子明治国安邦之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位统治者通过儒家伦理规范家族成员行为,强调修身治国,反映出对儒家文化的推崇与践行。这种举措在少数民族政权中传播了儒家价值观,推动了不同族群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融合,C项正确;宗法制度的核心是血缘继承与等级秩序,题干未涉及家族宗法结构的强化,排除A项;材料仅限统治者家族内部训诫,未体现向基层社会的伦理渗透,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具体经济措施或效果,无法说明经济恢复,排除D项。故选C项。4.据《通典》记载:“九品及中正,至隋开皇中方罢。”《唐会要》又载:“武德七年正月敕,每州置大中正一人,掌知州内人物,以本州人闻望者兼领,无品秩。至贞观初废。”这反映了()A.科举制度的初步完善 B.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C.唐初政治的复古取向 D.士族衰落是大势所趋【答案】D【解析】据题干“隋废九品中正,唐初短暂复设后终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存废反复反映了士族门阀势力的衰落趋势。隋朝废除该制度以削弱士族特权,唐初短暂恢复仅为权宜之计,最终彻底废除,表明士族政治基础瓦解,科举制逐步成为选官主流,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科举制的具体完善过程,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在唐代无法延续,短暂恢复后即废,排除B项;唐初恢复中正制仅为临时举措,整体政策仍以革新为主,排除C项。故选D项。5.1272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大运河两岸要用石头筑牢堤坝,以免泥土落入;以石块铺设路面,以免道路泥泞;道路两旁栽植柳树等树木。这()A.维持了自然生态平衡 B.体现了水陆交通体系的完备C.促进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D.说明了政府重视运河的治理【答案】D【解析】元世祖下令治理运河相关工程(筑堤、铺路、栽树),直接体现政府对运河治理的重视,D项正确;措施目的是治理运河,非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属过度引申,排除A项;仅大运河局部治理,无法体现“水陆交通体系完备”,范围夸大,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完成,元朝举措与经济重心转移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6.如表是明代中后期赋役折色(指将原本应缴纳的实物或劳役,折算成其他物品征收)变化表。据此可知,该时期()年号折色物品成化绢、布、丝、银弘治绢、布、丝、钞、银嘉靖绢、丝、银万历—崇祯银A赋役征发呈货币化趋势 B.纺织行业转型受挫C.财产是征税的主要标准 D.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解析】分析表格可知,从成化年间到万历年间赋役折色物品主要由绢、布、丝、银转向了银,由实物为主转向货币为主,可见赋役征发呈货币化趋势,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纺织行业转型,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赋役征收的变化趋势,与征税的主要标准无关,排除C项;以银代役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7.19世纪后期,一位英国人在参观了福州船政局后感叹:“这个船厂和外国任何其他造船厂并没有多少区别”。该厂制造的“平远”号“船式之精良、轮机之灵巧、钢甲之紧密、炮位之整严”与当时外购的“致、靖、经、来式不甚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大力支持洋务事业 B.早期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突破C.实业救国主张得以践行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福州船政局生产的“平远”号舰艇在技术、工艺和性能上接近同期外购军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州船政局是洋务运动的代表性军事工业,它的成就反映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突破,属于洋务运动“自强”目标的体现,说明我国早期现代化取得了一定突破,B项正确;英国作为列强之一,更倾向于维持中国的技术依赖,而非“大力支持”其自主发展,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主导者是清政府官僚阶层,其核心是维护封建统治,与“实业救国”的民间资本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这时期的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制,“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8.20世纪20年代前后。各种“主义”出现在中国,既有对传统君权思想和封建专制进行抨击的无政府主义,也有主张约束政府的自由主义,还有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据此可知,当时()A.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B.新文化运动存在局限性C.新旧思想趋于调和 D.国人积极探索国家出路【答案】D【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各种主义,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当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不断加强。民族资产阶级旨在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以各种主义作为行动指导,广泛开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出资本主义的弊端,十月革命则引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各种主义的流行,反映出近代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D项正确;1921年成立后,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人运动,而材料强调的是各种主义在中国传播,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近代中国救亡思想存在冲突,而不是调和,排除C项。故选D项。9.抗战时期,陕西地区广为流传的童谣《拉大锯》唱道:“拉大锯,扯大锯,县城里,唱大戏。爹不去,妈不去,小宝宝,也不去。爹爹忙,栽树秧,妈妈忙,去采桑,宝宝忙着上学堂。树长大,作房梁,蚕长大,吐丝长,宝宝长大打东洋。”这说明()A.歌谣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B.文艺作品彰显了时代精神C.农村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巩固 D.沦陷区群众反抗日伪压迫【答案】B【解析】据题干“童谣内容强调生产、学习与抗日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童谣通过通俗文艺形式传递了全民抗战、生产自救的时代主题,反映了文艺作品与民族救亡运动的紧密结合,彰显了抗战时期团结御侮、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其它教育手段,无法得出强歌谣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材料未直接涉及根据地巩固的具体措施或成效,排除C项;陕西为抗日根据地,非沦陷区,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6年的春节大联欢是新中国最早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包括:工人合唱《我们为你们歌唱》、苏联舞蹈《红梅花儿开》、越剧《春香传》、相声《劳动号子》、新疆歌舞《丰收的葡萄架》等。钱学森、华罗庚、巴金等人应邀参加晚会。这次春节大联欢()A.展现了团结奋斗的社会风貌 B.贯彻了“双百”方针的要求C.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影响 D.庆祝了“一五”计划的完成【答案】A【解析】据题干“节目涵盖工人、苏联舞蹈、越剧、相声、新疆歌舞,并邀请科学家、作家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正值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起步阶段,晚会通过多元艺术形式和各界代表参与,展现了新中国社会各阶层团结奋斗、共同建设国家的精神面貌,A项正确;“双百”方针于1956年4月提出,而春节晚会举办时间在方针提出之前,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无关,排除C项;“一五”计划完成于1957年,排除D项。故选A项。11.如图为1978—2018年中国国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和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的变化趋势图。由此可见,中国()A.科研经费的支出已居于世界首位 B.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C.技术引进与研发的经费同步增长 D.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内科研经费持续增长表明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加大,而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减少则暗示对外技术依赖度降低,二者共同指向自主创新能力提升,D项正确;题干仅提及中国国内科研经费支出增加,未提供与其他国家的对比数据,因此不能得出“居于世界首位”的结论,排除A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如20世纪80-90年代),题干时间跨度至2018年,排除B项;技术引进金额减少,而研发支出增加,两者不同步,排除C项。故选D项。12.902年,日本朝廷发布命令,禁止宫廷贵族私占新开垦的田地,禁止“百姓以田地舍宅卖寄权贵”,同时申明“原来相传为庄家,券契分明,无妨国务者,不在此限”。该命令意在()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维护朝廷经济基础 C.取缔封建庄园经济 D.规范民间商贸行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日本朝廷规定禁止新庄园的私占和土地买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的扩张导致大量土地脱离朝廷控制,贵族和寺院享有免税特权,严重削弱了朝廷的税收和徭役来源,该法令反映了在庄园扩张背景下,试图通过土地政策调整来保障财政收入,维护经济根基,B项正确;法令目的是通过限制土地流失来维护现有朝廷权威,而非重构集权制度,排除A项;法令并未全面取缔庄园经济,而是限制新庄园的建立和土地兼并,允许符合条件的旧庄园存续,排除C项;法令内容仅涉及土地和庄园管理,未提及商贸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13.18世纪,某荷兰科学家认为,人脸有两条线,一条从嘴唇相交点到前额最突出的部位,一条从耳朵开口到鼻子底部。这两条线相交角度越大,就拥有更大的脑容量以及更高的智力。按照这一标准,他认为古希腊人是模范,当代白种人次之。这一观点()A.发扬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 B.表明近代科学重视实证研究C.适应了西欧殖民扩张的需要 D.有利于荷兰殖民霸权的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理论将欧洲白种人(尤其是古希腊“模范”)置于种族等级顶端,暗示其统治“劣等种族”的合理性。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是西欧殖民扩张的高峰期,殖民者需要“科学依据”来合理化对被殖民者的压迫和掠夺,这一理论通过虚构种族优劣,符合殖民扩张时期的需求,C项正确;古希腊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理性,尊重个体的发展,但这个理论显然是在划分人种的优劣,与人文主义精神相悖,排除A项;虽然18世纪科学方法逐渐强调实证,但这个理论更多是基于主观测量和种族偏见,排除B项;荷兰的殖民霸权在17世纪达到顶峰,18世纪已逐渐被英、法取代,排除D项。故选C项。14.1869年,在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过程中,华工和爱尔兰工人进行了一场施工比赛。爱尔兰工人在一天内铺设了6英里铁路,华工则在一天内铺设了7英里铁路并赢得了比赛。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美国繁重劳动主要依赖华工 B.爱尔兰工人与华工矛盾尖锐C.铁路建设加快南北战争进程 D.移民对北美的开发贡献突出【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爱尔兰工人和华工进行施工比赛,加快了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可知移民促进了北美的开发,D项正确;美国繁重的工作主要依赖华工说法太绝对,除了华工还有爱尔兰工人,排除A项;进行施工比赛并不能说明爱尔兰工人和华工矛盾尖锐,排除B项;美国南北战争1865年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15.如图为1941年英国的一幅时政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维护正义的力量有所增强 B.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C.意识形态的对立基本消除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建立【答案】A【解析】1941年时值二战期间。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也即1941年时,英国和苏联实际上成为共同对法西斯作战的盟友。漫画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坐在并行的坦克上,相互挥帽致意,坦克车身写有反希特勒联盟的字样,反映随着苏联卷入战争,英国和苏联联合抗击法西斯,维护正义的力量有所增强,A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是在1943年2月,时间不符,排除B项;英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对立在二战期间仍然存在,只是相比于联合抗击法西斯重要性下降,而非意识形态对立基本消除,排除C项;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排除D项。故选A项。16.1988年,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在一次发言中说道,印尼是亚非会议的发起国和东道主,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东盟、七十七国集团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现在是印尼在世界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自信角色的时候了”。这可用于说明()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确立 B.印尼成为新兴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第三世界国家谋求国际话语权 D.不结盟运动为亚非会议奠定基础【答案】C【解析】据题干“印尼强调自身参与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等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事务中更积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尼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成员,其表态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争取提升国际话语权、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的共同诉求,C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完全确立,排除A项;印尼并未明确成为新兴国家的“领导者”,材料仅体现其主动性,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晚于亚非会议,且两者是并列的第三世界合作机制,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养老院的肇始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在都城建康创办的“孤独园”。宋代朝廷命各地州府建立“福田院”,以收养50岁以上的孤独老人,后改名“居养院”并普及至县城。苏轼任职杭州时,曾创设“安乐坊”,帮助过不少老人。元世祖忽必烈听从汉臣建议,在当时各路均设“众济院”,用以救助和收养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之人。明初,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救济贫病老者。明清时期,人口数量大增,官办养老院在资金、人力上都已力不从心,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摘编自孙津华《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启示》材料二晚清时期,由于国家多难,清政府已无暇顾及敬老养老的公益活动,早年的一些优待老人的政策也不能正常执行。地方上所设的养老院如普济堂、孤贫院、广仁堂等,均由地方官募款建立。每个堂院收养人数有定额,每人每月所发生活费亦有定额。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地养老院基本上维持着一种低下的水平。——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养老院的服务项目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活保障,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内容逐渐融为一体。20世纪90年代,《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摘编自于建明《政策视角下新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历程》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养老机构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养老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简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养老机构发展的新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覆盖区域逐渐扩大;政府重视并推广,民间力量参与;救助对象多样。(2)问题:政府政策执行不力;资金短缺;受助群体有限;总体水平不高。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3)变化: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服务项目更加多元;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速度快,数量增多。意义: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析】【小问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养老院的肇始可追溯至南朝梁武帝”可知,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一“宋代……普及至县城”“元世祖……各路均设”“明初……全国各地建立”可知,覆盖区域逐渐扩大;根据材料一“梁武帝创办”“宋代朝廷命各地建立”“朱元璋下令”“明清时期……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可知,政府重视并推广,民间力量参与;根据材料一“孤独老人”“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可知,救助对象多样。【小问2】问题: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已无暇顾及”“优待政策不能正常执行”可知,政府政策执行不力;根据材料二“地方官募款建立”“经济条件限制”可知,资金短缺;根据材料二“收养人数有定额”可知,受助群体有限;根据材料二“各地养老院基本上维持着一种低下的水平”可知,总体水平不高。原因:根据材料二材料中“国家多难”“无暇顾及”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根据材料二材料中“募款建立”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落后;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晚清政府腐败无能和社会动荡不安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3】新变化:根据材料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建设步伐大大加快”可知,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根据材料三“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融为一体”可知,服务项目更加多元;根据材料三“《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可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根据材料三“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到41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9万个”可知,发展速度快,数量增多。意义:根据材料三提及“生活保障”到“精神慰藉”的提升,结合所学可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材料三提及由单一救助到体系化服务,结合所学可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根据材料三提及十八大后快速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所学可知,养老体系发展契合传统孝道文化传承。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遗址,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内城,630万平方米的外城,有大规模水利设施。城中有大型宫殿式建筑,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古城周围分布着多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王陵区大墓,出土的随葬玉器多达600多件,其中有用以沟通天地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距今约5000年,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化走向兴盛。乌鲁克城建有9千米长的城墙,城内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拥有众多宏大的神庙。该城的贵族区出土了青铜器、印章等象征权力的器物,平民区仅见粗陶等生活用具。——摘编自韩建业《早期中华与西亚、埃及文明化进程比较》等(1)根据材料,分析良渚文化与乌鲁克文化的共同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与西亚早期文明发展的原因。【答案】(1)共同特征:位于大河流域;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出现大型工程;社会阶级分化,出现公共权力;重视祭祀。(2)原因:适宜的自然环境;早期农业的出现与发展;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早期的文化交流。【解析】【小问1】特征:依据材料“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两河流域的乌鲁克文化走向兴盛”可知,位于大河流域;依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可知,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依据材料“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出土的随葬玉器多达600多件”和“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该城的贵族区出土了青铜器、印章等象征权力的器物”并结合良渚文化和两河流域的相关知识分析可知,农业与手工业有一定发展;依据材料“城中有大型宫殿式建筑”“乌鲁克城建有9千米长的城墙,城内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拥有众多宏大的神庙”可知,出现大型工程;依据材料“王陵区大墓,出土的随葬玉器多达600多件,其中有用以沟通天地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和“该城的贵族区出土了青铜器、印章等象征权力的器物,平民区仅见粗陶等生活用具”可知,社会阶级分化,出现公共权力;依据材料“古城周围分布着多处祭坛”“拥有众多宏大的神庙”可知,重视祭祀。【小问2】原因: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国良渚:依据材料“炭化稻谷”和“大规模水利设施”并结合所学可知,长江下游水网密布,气候湿润,为稻作农业提供了天然条件。西亚乌鲁克:依据材料中“灌溉农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但降水不均,灌溉农业依赖人工疏导。早期农业的出现与发展:良渚:依据材料“20万千克炭化稻谷”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稻作农业支撑了人口增长与社会分工,为城市、宫殿等非生产性建筑提供物质基础。乌鲁克:依据材料“出土了青铜器、印章等象征权力的器物”、“乌鲁克城建有9千米长的城墙,城内面积达400多万平方米”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灌溉农业促使粮食增产,推动手工业专业化(如青铜器、印章制造)和城市规模扩大(“400多万平方米”的城区)。
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良渚:依据材料“300万平方米内城”“630万平方米外城”及水利工程可知,庞大的工程需大量人力协作可知,体现集体劳动能力。乌鲁克:依据材料“9千米长的城墙”“宏大神庙”的修建,反映社会动员能力与组织效率。
早期的文化交流:良渚:玉琮、玉璧等礼器的跨区域传播(如与中原、江汉地区的互动),可能促进技术与宗教观念的扩散。乌鲁克:青铜器、印章等权力象征物的出现,可能受两河流域其他文明(如苏美尔)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教育发展大事记中世纪早期,学校多由教会创办,学生多系贵族子弟。12世纪,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开始重视知识的学习,在伦敦等城市出现多所公共学校。13世纪中叶开始,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各自校长的带领下与教会进行斗争,逐渐获得自主权。15世纪下半叶,由城镇和富商创办的世俗学校数量大增,许多学校用英语和拉丁文教授文法,并设有地理、自然史、希腊学等新课程。牛津大学等学校出现研究希腊学的热潮。18世纪初,一些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腈纶扁平丝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铝材购销合同
- 2025共同经营合同范本
- 2025年智能儿童成长仪项目建议书
- 2025咨询服务合同变更协议书
- 2025年商业专用设备:条码设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玻纤网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草坪栅栏施工方案
- 2025年不孕不育医院项目合作计划书
- GB/T 17872-1999江海直达货船船型系列
- GB/T 12027-2004塑料薄膜和薄片加热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
- 中医手诊培训资料课件
- 消防主机运行记录表(标准范本)
- DB2110T 0004-2020 辽阳地区主要树种一元、二元立木材积表
- 应急处置措施交底
- 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链讲座课件(44张PPT)
- Q∕GDW 12154-2021 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检测中心建设规范
- 第四章 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管理-复旦大学)
- 中波发射台搬迁建设及地网铺设、机房设备的安装与调整实践
-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