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2025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省级联测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甘肃秦安大地湾、陕西姜寨、河南偃师灰嘴等仰韶文化遗址均发现有粟、黍、稻等作物遗存以及粮食堆积的窖穴。这表明,仰韶文化时期()A.五谷种植受到重视 B.贫富分化现象明显 C.先民生活渐趋稳定 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粟、黍、稻等作物遗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经出现,还发现有粮食堆积的窖穴,说明粮食产量已能满足日常粮食所需,这表明当时先民的生活渐趋稳定,C项正确;题干中仅提到粟、黍、稻遗存,未明确包含“五谷”全部种类(如麦、豆),且仰韶文化以粟作农业为主,排除A项;贫富分化的现象需要墓葬等级差异或奢侈品遗存等证据支持,材料未涉及不同群体间财富差异的信息,排除B项;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2.公元前599年,周定王在王畿内册立了新的姬姓封国——刘国,刘国开国君主刘康公为周顷王的小儿子。而整个春秋时期的“霸主”都没有在自己的疆土内册立过封国。这最能说明,当时()A.周天子政治影响力犹存 B.分封制度不断完善C.中央集权符合历史趋势 D.宗法秩序得到重建【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只有周天子能册立新的封国,而整个春秋时期的“霸主”都没有册立封国,由此可见,册立封国是天子独有的权力,并得到广泛承认,这说明周天子政治影响力犹存,A项正确;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周天子册立封国这一行为,与中央集权的趋势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秩序遭到破坏,材料仅表明周天子册立封国,不能说明宗法秩序得到重建,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是3—7世纪西域龟兹国发行的钱币——汉龟二体钱。其可用于探讨,这一时期()A.内地与西域形成统一市场 B.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C.中原政权加强对边疆控制 D.汉币流通范围的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域少数民族政权发行的货币,采用中原五铢钱的形制,并用汉文和龟兹文两种文体,说明这一时期西域与中原各地联系较多,体现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B项正确;虽然汉龟二体钱体现了文化交流,但仅从一种钱币难以得出内地与西域形成统一市场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的钱币不是中原政权发行的,无法体现中原对边疆的经济控制,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西域龟兹国发行的钱币,而非汉币,排除D项。故选B项。4.史载,“唐文德戊申岁,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曝纸,忽有旋风自西来,卷壁纸略尽,直上穿云,望之如飞雪焉。”唐后期开设于州县城中的中小规模织锦坊、纸坊、染坊、冶成坊(冶铸手工业)很多。这反映了,当时()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官营作坊规模扩大 C.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州县城中的手工业作坊多、类别多,这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得到发展,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坊市分区制度,材料没有反映这种制度瓦解,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中小规模的作坊,主要是民营手工业,排除B项;城市功能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等变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类作坊的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5.下表为元代部分杂剧的情节概要。这反映出,当时()杂剧名情节概要《单刀会》关羽坚信作为皇叔的刘备是汉家正统,占据荆州合情合理,是守“汉家节”《虎头牌》女真族高级将领山寿马面对违反军纪的叔父(将他抚养长大),选择秉公执法《赵氏孤儿》程婴等义士为坚守正义,或杀身成仁或舍生取义或忍辱负重A.士人借助杂剧抨击政治 B.理学渗入艺术创作C.政府重视杂剧教化功能 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关羽坚信作为皇叔的刘备是汉家正统、山寿马秉公执法、程婴等义士舍生取义”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理学的忠义思想,说明理学渗入艺术创作,B项正确;材料中的元曲宣扬理学思想,并没有对当时的政治加以抨击,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政府对元杂剧的管理和控制,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蒙古族与其他民族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6.清朝康雍乾时期,经济繁荣、国土开发、人口急剧增长,但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不明显。如康熙朝末期,清廷财政岁入平均约为白银4000万两;而在乾隆朝时期,财政岁入在4300万两~4800万两。据此推知,当时()A.地方财政出现了困难 B.社会治理危机显现C.国家注重征收实物税 D.人口赋税负担较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所以从康熙朝末期(1712—1722年)到乾隆朝(1736—1795年),虽然清朝人口经历了巨大的增长,但财政岁入增长并不明显,这体现出人口赋税负担较轻,D项正确。材料没有地方财政支出方面的信息,不能推出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治理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明中后期以后,税收逐渐以征收货币为主,注重征收“实物税”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7.1840年夏,嘉兴县丞龚振麟在宁波仿英轮,“造巨舰,越月而成,驶海甚便”。1841年,刑部郎中潘仕成“捐造船一只,仿照夷船作法,雇觅米利坚国(美国)夷官壬雷斯,在僻静寺观配合火药,制造水雷”。这表明()A.洋务派积极应对英军的侵略 B.朝廷着手建立近代海军C.部分官员主动学习西方技术 D.士人群体思想观念革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造巨舰,越月而成,驶海甚便;捐造船一只,仿照夷船作法;觅米利坚国(美国)夷官壬雷斯,在僻静寺观配合火药,制造水雷”结合所学可知,嘉兴县丞龚振麟仿英轮,刑部郎中潘仕成仿照夷船作法“捐造”船只等,这些行为表明部分官员主动学习西方的造船等技术,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体现的是官员仿造西方船只、制造相关武器等行为,未涉及洋务派及应对英军侵略的策略等内容,并且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排除A项;近代海军的建立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题干所提及的时间是1840-1841年,此时还未着手建立近代海军,排除B项;题干主要说的是部分官员的行为,没有体现士人群体思想观念革新,排除D项。故选C项。8.下图为1933年6月刊登在《红色中华》上的漫画作品。该作品所示体现了()A.土地革命政策的转变 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苏区政治影响力扩大 D.民主革命任务的艰巨【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两只铁拳主要是义勇军和红军,联系材料时间“1933年”,当时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日本加紧侵略中国,这说明东北义勇军和红军这两支革命军队不仅要反对帝国主义,还要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民主革命任务十分艰巨,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革命的具体政策,无法得知政策是否转变,排除A项;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B项;漫画主要体现的是义勇军和工农红军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斗争,没有直接信息表明苏区政治影响力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9.1948年9月,毛泽东提出“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专政”“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毛泽东上述论断()A.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 B.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使命C.旨在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9月,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毛泽东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打倒反动专政以及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什么样的政权、走什么样的政治道路提供了明确方向,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后的发展前途,D项正确;当时中国革命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中共一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使命,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1950年4月,中共中央除发党内指示外,还特意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对于人民政权来说,有条件地吸引外资参加经营企业,以便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不但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而且是有利和必要的事情。”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我国()A.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调整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试图突破西方国家经济封锁 D.利用外资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1950年4月,中共中央强调有条件地吸引外资参与经营企业,这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恢复与发展经济,C项正确;1953年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吸引外资并不矛盾,排除B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1953—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11.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国家和三分之一的国际组织。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世纪工程”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反映了,中国()A.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B.综合国力显著提升C.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D.积极参与区域合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世纪工程’给各国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可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让其他国家民众从中受益,体现了中国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C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一系列外交成就,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而材料强调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成果,并非强调打开外交新局面,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情况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没有直接体现出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材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排除B项;“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世界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倡议,不仅仅局限于区域合作,其范围更加广泛,所以“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不能准确概括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12.苏美尔文学作品《恩美卡和阿拉塔之王》,讲述了大约公元前2700年的乌鲁克之王恩美卡用粮食来交易阿拉塔(今伊朗东南部)的青金石和金银,为城邦中的伊南娜女神建造神庙。记述内容可用于佐证,这一时期两河流域()A.农耕文明获得发展 B.君权神授观念受到推崇C.商品贸易交往频繁 D.文学艺术创作水平很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南部地区农业灌溉条件较好,是最早的农耕地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乌鲁克国王用粮食来交换青金石和金银,也说明这里农业获得发展,粮食产量较高,有更多的剩余粮食用来对外交换其他物品,A项正确;材料仅提及为伊南娜女神建造神庙,没有体现出君权与神授之间的关联,无法得出君权神授观念受到推崇的结论,排除B项;虽然记载了一次用粮食交易青金石和金银的事件,但仅这一个例子难以证明当时商品贸易交往频繁,排除C项;题干只是阐述了文学作品的记述内容,未对其文学艺术创作水平方面进行描述,不能由此得出文学艺术创作水平很高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3.13世纪中期,英国一些大贵族与国王签署文件,组成了一个大贵族委员会,再由其与另外选出来的12名贵族组成国会,定期召开,讨论并决策国家大政。对此,以伯爵孟福尔为代表的骑士和市民表示坚决支持。这()A.有利于捍卫《至尊法案》 B.推动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C.延续了《大宪章》的精神 D.说明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初英国颁布《大宪章》,限制了王权,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强调贵族和教会的权力。13世纪中期大贵族组成委员会与国会,讨论并决策国家大政,这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以及贵族参与国家治理的传统,与《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权利的精神相延续,C项正确。《至尊法案》是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时期的法案,与13世纪中期的事件时间相隔久远,且内容上没有直接关联,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排除B项;英国民族国家初步形成于15—16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14.有西方学者认为,16世纪某国“在远东开展的生丝、白银贸易并非孤立的经济活动,而是南中国海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据点。他们对中、日贸易的开发意味着世界贸易网络的初步形成。”材料所述的国家是()A.葡萄牙 B.法国 C.荷兰 D.英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世纪葡萄牙参与中日之间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以澳门为据点,涉及“南中国海”,葡萄牙当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在亚洲建立据点,推动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发展,A项正确;16世纪时,法国并没有参与中日丝银贸易,排除B项;荷兰、英国不是中日丝银贸易的主要参与国,排除C、D项。故选A项。15.一战爆发前,加拿大英裔掌权者同法裔精英围绕海外出兵、海军防务等多次论战。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宣布派遣士兵出海作战,政府的征兵海报运用法国元素、民族英雄等符号吸引法裔参军,但效果不理想。这体现了()A.和平思潮受到法裔推崇 B.移民社会的国家认同困境C.战争对加拿大影响较小 D.协约国阵营呈现分裂趋势【答案】B【解析】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英裔和法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战前英裔掌权者同法裔精英围绕海外出兵、海军防务等问题论战,反映出不同族裔在国家政策上存在分歧。战争爆发后,加拿大政府试图用法国元素、民族英雄等吸引法裔参军却效果不理想,这表明法裔对以英裔为主导的加拿大政府的认同感不强,体现了移民社会中不同族裔对国家认同存在困境,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明确体现出法裔推崇和平思潮,政府征兵效果不理想更多是因为法裔对国家认同的问题,而非他们普遍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排除A项;一战对加拿大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包括人员伤亡、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在国际上地位的变化等。并且从加拿大政府积极征兵的行为也可以看出,加拿大重视这场战争,并非战争对其影响小,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述的是加拿大国内英裔和法裔之间的问题,没有涉及协约国阵营整体的分裂情况,属于过度引申,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6.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1年全球研发支出超过1.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1%,高出2000—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达4个百分点。美国以全球4.4%的人口占据了全球28.1%的研发支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A.科技竞争日益激烈 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各国间依存度增强 D.高新技术由美国垄断【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11年全球研发支出大幅增长,且美国以较少人口占据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研发支出,这表明各国都在高度重视科技研发,投入大量资金以提升自身科技实力,反映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主要体现在政治格局中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相互制衡,材料中关于全球研发支出和美国研发投入的内容,没有直接涉及到政治格局中多极化趋势的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全球研发支出的情况以及美国在其中的占比,没有体现出各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排除C项;美国在研发支出上占据较大比例,但不能据此就得出高新技术由美国垄断的结论。其他国家也在进行研发投入,在高新技术领域也有各自的发展和突破,不能简单地认为美国垄断了高新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概况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右司谏范仲淹率领御史蒋堂、郭劝等11人“诣垂拱殿伏奏”,谏责宋仁宗不应该废去郭皇后,并请求赐对“以尽其言”皇祐三年(1051年)外戚张尧佐授淮康军节度使等四职,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陈旭等人谏责宋仁宗,王举正说:“人君御天下,维爵赏为大公,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淳熙九年(1182年)宋孝宗“诏侍从、台谏举官堪充监司者各一、二名”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诏侍从、两省、台谏各举任湖广及四川总领者一人”嘉定十一年(1218年)宋宁宗“诏侍从、两省、台谏官集议平戎、御戎、和戎三策”——摘编自贾玉英《宋代台谏合一之势探析》(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御史和谏官的共同职能。(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宋代御史和谏官的共同职能,并简要评价宋代御史和谏官的主要职能。【答案】(1)共同职能:劝谏皇帝;举荐官员;参议朝政。(2)补充:监察百官。简评:加强了监察机制,有利于整顿吏治;制约了相权,加强了君权;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君主执政,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但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无法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现象。【解析】【小问1】共同职能:根据材料“御史中丞孔道辅、右司谏范仲淹率领御史蒋堂、郭劝等”“诣垂拱殿伏奏”“谏责宋仁宗”“御史中丞王举正、谏官包拯、陈旭等人谏责宋仁宗”可知,劝谏皇帝;根据材料“诏侍从、台谏举官堪充监司者各一、二名”“诏侍从、两省、台谏各举任湖广及四川总领者一人”可知,举荐官员;根据材料“诏侍从、两省、台谏官集议平戎、御戎、和戎三策”可知,参议朝政。【小问2】共同职能补充:联系所学,台谏合一,谏官有御史的监察权。评价:根据材料“宋仁宗废郭皇后”“宋仁宗不应该废去郭皇后,并请求赐对‘以尽其言’”“人君御天下,维爵赏为大公,授受非当,则天下窃议”可知,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君主执政,有利于防止决策失误;联系所学知识,从监察权的作用来看,加强了监察机制;有利于整顿吏治;制约了相权,加强了君权;结合所学从其本质固有的弊端来看,可知,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也无法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现象。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变在政治,变在道德学术而人人思想不便。故欲以新政治,以新道德,以新学术而造新思想者,其势逆;以新思想而造新政治,而造新政治,而造新道德,而造新学术者,其势顺……人人以造新中国自任,我同仁所愿执鞭负弩,为之前驰者也。——李髯《新中国(发刊词)》第1卷第1期(1919年初)围绕“探索建立‘新中国’之路”这一主题,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努力探索建立“新中国”之路。阐述: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戊戌变法,试图“变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由于顽固派的强大及其社会启蒙的不足,最终失败;辛亥革命革命后,再次“变政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努力没有成功。中国社会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1915年,袁世凯称帝,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虽经历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旧没有多大的改变。袁世凯死后,又陷入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中华民国的政治实践和社会现实,迫使先进知识分子深入思想文化的深层去找寻革新中国的出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开,思想界为之一新,一大批刊物出版,《新中国》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创刊。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革新思想,才能革新政治,革新道德,才能造就新中国。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塑造“新中国”的理想道路。总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思考,体现他们渴望改变现实,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奠定了一定基础。【解析】根据材料“故欲以新政治,以新道德,以新学术而造新思想者,其势逆”“以新思想而造新政治,而造新政治,而造新道德,而造新学术者,其势顺”,联系“《新中国(发刊词)》第1卷第1期(1919年初)”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等知识,可拟定论题“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努力探索建立‘新中国’之路”等,结合所学可从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护国战争、新文化运动等事件的内容和影响等角度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概括即可,如,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戊戌变法,试图“变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但由于顽固派的强大及其社会启蒙的不足,最终失败;辛亥革命革命后,再次“变政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努力没有成功。中国社会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1915年,袁世凯称帝,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虽经历护国战争,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仍旧没有多大的改变。袁世凯死后,又陷入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中华民国的政治实践和社会现实,迫使先进知识分子深入思想文化的深层去找寻革新中国的出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开,思想界为之一新,一大批刊物出版,《新中国》杂志也在这一时期创刊。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革新思想,才能革新政治,革新道德,才能造就新中国。这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塑造“新中国”的理想道路。总之,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思考,体现他们渴望改变现实,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启奠定了一定基础。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初,高句丽不断地向辽西营州等地侵扰。隋炀帝急切需要一条运渠为前线转送军资器械以征伐高句丽。而当时“国之资储,唯籍河北”,于是,大业四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北通涿郡。”自隋代修永济渠,将汉末以来的河北各运河加深、拓宽并连接在一起,全长两千余里。——摘编自雒晓辉《永济渠的兴衰对唐代河北道水利建设的影响》材料二晚清以来,河北土布一般通过专门经营运输业的脚户、脚行、货栈等使用骡、骆驼等方式,通过陆路进行运输。在铁路兴起后,土布开始通过铁路进行流通,还有将河北土布运往天津再通过水路出口的情况。自京汉铁路1906年通车,京张、正太等铁路也都经过河北,石家庄、定州等地由于火车运输的便利,商业贸易发展起来,成为土布外销的集散地。——摘编自徐嘉晨《清代民国时期河北土布长途贩运研究》材料三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沧州市新能源汽车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很好地承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全域与京津的协同发展,在通道布局上要考虑区域的全面发展,只有河北发展,补齐短板,缩小与京津的差距,才能实现对北京有效的功能疏解,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摘编自井国龙《站在河北视角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开挖永济渠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河北地区土布贸易体现出的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启示。【答案】(1)历史背景:隋朝征伐高句丽需要转运物资;河北地区成为国家赋税重地;大一统王朝建立,国家组织力量强大;汉以来河北地区运河体系的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2)特点:运输方式种类多;传统与近代运输方式并存;交通发展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交通发展与商贸活动紧密联系。(3)启示: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整合原有交通资源;区域交通一体化要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区域整体协调全面发展。【解析】【小问1】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高句丽不断地向辽西营州等地侵扰”“隋炀帝急切需要一条运渠为前线转送军资器械以征伐高句丽”可知,隋朝征伐高句丽需要转运物资;根据“国之资储,唯籍河北”可知,河北是国家赋税重地;根据“大业四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并结合所学可知,大一统王朝建立,国家组织力量强大;根据“将汉末以来的河北各运河加深、拓宽并连接在一起”可知,汉代以来河北地区的运河开发提供了良好基础。【小问2】特点:根据材料二“脚户、脚行、货栈等使用骡、骆驼等方式”“陆路运输、铁路”等可知,运输方式种类多,并且传统与近代运输方式并存;根据“石家庄、定州等地由于火车运输的便利,商业贸易发展起来”可知,交通发展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格局;根据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为土布等商品可知,交通发展与商贸活动紧密联系。【小问3】启示:根据材料一隋代“将汉末以来的河北各运河加深、拓宽并连接在一起”可知,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整合原有交通资源;根据材料二河北交通运输发展与土布销售的关系和材料三京津冀一体化与河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知,区域交通一体化要服务于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根据材料三“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可知,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京津冀地区发展的规划,可推知区域交通一体化需要区域整体协调全面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传统的服饰颜色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一般的大众不能穿紫色、深红色和蓝色的服饰。只有贵族才有能力和特权购买、穿戴丝绸、天鹅绒、貂皮等质地很好、色彩艳丽的服饰。17世纪末以来,英国扩大了亚麻布的进口,普通大众才有机会穿亚麻布。由此,大众不再总是穿一成不变的土褐色、黑色的羊毛制品。白色的衬衣、帽子、头巾和系在脖子上的小方巾成为大众的典型服饰。进口的印度印花棉布色彩绚丽,图案样式多样,有各种花、草、建筑、静物等,加之印花棉布的实用、柔软舒适和异国情调,逐渐风行英国。18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的夹克,其质地通常是由粗斜纹棉布或者厚粗棉布制成。18世纪中叶,毛绒袜子和棉袜的比例是6:1,到了18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几乎颠倒过来,围巾、马甲质地的变化也是如此。在报纸刊登的寻人启事中,只有少于5%的服饰被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