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所谓“春秋”本指古人对西周、春秋时期史书的一般称呼。而“春秋笔法”,也称“春秋笔削”或“春秋书法”,又称“微言大义”。顾名思义,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相传是孔子在修订鲁国史书《春秋》记述历史时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行文中面对当时那些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欲言又止,采取讳而不言的态度,即不明记其事,只以三言两语,作蜻蜓点水的提示,然后让读者自己体味;文章暗含褒贬,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或对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思想倾向和看法。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并撰写了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的一些细节。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这种作法一直被沿用到了现在。(刘知生《什么是春秋笔法》)材料二《左传》成公十四年谓:“《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即谓《春秋》一书用词精微而含义明显,情感鲜明而有所回避,叙述委婉而章法有致,记载详备而不枝蔓,以此发挥历史惩治罪恶而劝勉善良的警戒作用。其中,前四者为《春秋》修辞原则与方法,是审美价值表现,是方法是手段;最后者为思想原则与法度,是社会功利价值,是目的是功用。而这也就最终达成了“微言大义”。《左传》作者对《春秋》的称颂,正体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学一贯的审美追求,是中国古典“中和”美学的集中呈现。“微”与“显”、“志”与“晦”、“婉”与“成章”、“尽”与“纡”、“善”与“恶”之间,看似两极对立,实则通过《春秋》笔法的艺术处理,实现了对立中的和谐。中国古代思想家在面对矛盾时,既不强化冲突,亦不消灭差异,而是找到相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书写中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微而显”的笔触传递深意,以“婉而成章”的叙述化解锋芒,最终在史册上熔铸出含蓄蕴藉的美学境界。这种审美追求,本质上是对礼乐文明“致中和”精神的创造性转化。“春秋笔法”的美学呈现,根植于周代礼乐文化的哲学传统。礼乐文明的核心在于协调天人、群己关系,通过《周易》的阴阳辩证与《尚书》的道德实践,构建起“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和谐世界,最终形成阴阳之间、天人之间、男女之间、君臣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融合的和谐有机的世界秩序。《周易》以阴阳为宇宙法则,揭示对立事物的互根性——“一阴一阳之谓道”,而《尚书·尧典》主张“直而温,宽而栗”,《皋陶谟》倡导“柔而立,刚而塞”,皆强调在道德与艺术领域调和矛盾、规避极端。周代礼制更通过具体仪轨将这一哲学具象化:如《仪礼》中“揖让而升”的宾主之仪,以谦敬动作消弭等级对立;《周礼》设“大司乐”以“乐德”教化民心,使“中和祗庸”成为社会共识。正是这种浸润于制度与思想的调和智慧,为《春秋》在历史书写中实现“惩恶劝善而不失其婉”提供了文化基因,将丰富复杂甚至彼此对立的方面化为一炉,熔铸成从政治到道德、从哲学到艺术广阔而统一的世界,表现出古典美学万川归海丰富多彩的美学气象。这种熔铸于文明基因的调和智慧,在遭遇春秋时代的历史巨变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春秋笔法”是属于春秋时代的。只有理解春秋时代的文化精神,才能理解“春秋笔法”的历史成因。简单地把春秋时代描绘成礼崩乐坏是不对的,准确地说春秋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文化时代,一方面是礼乐的被僭越被破坏,另一方面是礼乐文化精神的被坚持被建设。僭越的是制度层面,建设的是精神层面的。随着王官解体,史官散在四方,宫廷正德持重的西周文明风范也走出宫廷散入民间,经过新的城邦精神的洗礼与滋养,使得在政治高压下的史馆仍坚持如实记录历史,承担“为后世立鉴”的责任,生成出以礼乐道德为尺度的历史批判的史官精神。在“中和”美学与礼乐精神的土壤上诞生的“春秋笔法”恰似一面棱镜,在这片土壤上折射出具体的文学光谱——春秋辞令。其言辞表达独特而有魅力:一方面要委婉其词,讲求含蓄之美;一方面又要准确地表达情志,讲求立场之明。《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率领诸侯之师讨伐尚在崛起中的楚国,楚人明知齐人兵临城下,兴师问罪,却佯装不知其故,谓“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委婉其词中,一个“不虞”,显得不经意没准备,将精心策划的大张旗鼓的讨伐行为变成了无意间的“涉吾地”,同时暗含对对方以强凌弱行为的批判。而管仲千里兴兵,以报楚人侵伐郑国蔑视齐国霸权的罪过,意在讨伐的征战,却因楚人的辞令,而闪烁其词,故意大事化小,举重若轻,仅以“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仿佛只是催交周室祭祀的一点礼品,或者是追问一段历史的旧账,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顷刻间变成了似乎无关轻重的误解,避免了直接冲突,为矛盾的化解提供了可能。既要表达情志,又要收敛锋芒,没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是很难完成的。春秋辞令是对“春秋笔法”的生动诠释,而春秋辞令“婉而成章”的表达方式,又直接促成中国文学委婉含蓄的“隐秀”风格的形成。“春秋笔法”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其冷静准确的叙述方式与委婉蕴藉的审美风格,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论影响。“春秋学”是中国古代经学的重要分支,而在“春秋学”中对于《春秋》“笔法”“书法”“义例”的研究是其重要的内容。钱钟书先生认为所谓“春秋笔法”,“实即文章之修词”,将“春秋笔法”从“微言大义”的传统经学领域带入“史蕴诗心”的文学世界,于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文学和审美角度研究“春秋笔法”渐渐成为古典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节选自傅道彬《<春秋笔法>序》)1.根据材料,以下关于“春秋笔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3分)A.孔子编纂《春秋》时,讳而不言,暗含褒贬,委婉地表达他的主观思想倾向和看法。B.《左传》认为《春秋》的社会功用是“惩恶劝善”,而这也是“微言大义”的“大义”所在。C.周代礼乐文化主张协调天人、群己关系,构建礼乐文化中君臣、男女的和谐秩序。D.“春秋笔法”促成了春秋辞令,也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委婉含蓄的“隐秀”风格的形成。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传》认为《春秋》通过“微而显,志而晦”的笔法实现“惩恶劝善”,本质上是对礼乐文明“致中和”精神的直接继承。B.《左传》对《春秋》“惩恶劝善”的评价,既强调其道德引导功能,又暗含对史官主观干预历史真实性的批判。C.材料二以《仪礼》“揖让而升”为例,说明周代礼乐文化通过具体仪轨调和等级对立,为“春秋笔法”提供了制度层面的实践基础。D.钱钟书将“春秋笔法”视为文学修辞,否定了传统经学对其“微言大义”的解读,体现了现代学术研究的局限性。3.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笔法”也称“春秋笔削”或“春秋书法”,春秋时期的史书都采用“春秋笔法”。B.《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以“浴乎沂,风乎舞雩”描述理想,因其语言含蓄,属于“春秋笔法”。C.《史记》中“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的描写,因直白记录破釜沉舟的细节,违背了“春秋笔法”的原则。D.唐代史书若记载玄武门之变时称“秦王戡乱于玄武门”,则可推断其继承了“春秋笔法”通过修辞淡化政变血腥性的传统。4.请结合材料,概括“春秋笔法”形成的基础。(4分)5.在今年外交场合的发言中,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多次引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回应美国单边施压行为。请结合材料二中“春秋辞令”,分析此发言的语言策略及现实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沈从文迎春节,凡属于北溪村的男子,全为家酿烧酒醉倒了。据说在某城,痛饮是已成为有干禁例的事了,因为那里有官,有了官,凡是近于荒唐的事是全不许可了。迎春节的痛饮禁止,倒是小事中的小事,算不得怎样可惜,一切都得不同了!将来的北溪,也许有设官的一天吧“醉了的,你们睡吧,还有那不曾醉倒的,你们把葫芦中的酒向肚中灌吧。”这个歌,近来唱时是变成凄凉的丧歌,失去当年的意思了。照这办法把自己灌醉的是太多了。只有一个地方的一群男子不会醉倒,他们面前没有酒也没有酒葫芦,只是一堆焚得通红的火。他们人一共是七个,六个年纪轻轻的,只有一个约莫有四十五岁。房中无一盏灯,但熊熊的火光已照出这七个朴质的脸孔。那年长的汉子,拨了一阵火,忽然又把那铁箸捏紧向地面用力筑,愤愤地说道:“一切是完了!这一个迎春节应当是最后一个了!喝呀,醉呀,多少人还是这样想!他们愿意醉死,也不问明天的事!”全屋默然无声音,老人的话说完这屋中又只有火星爆裂的微声了。静寂中,听得出邻居划拳的嚷声与唱歌声音。许许多人是在一杯两杯情形中伏到桌上打鼾了。许许多人是喝得头脑发晕伏在儿子肩上回家了。这些人,在平时,却完完全全是有业知分的正派人,一年之中的今日,历来为神核准的放纵,仅有的荒唐,把这些人变成另外一个种族了。在诸人的沉默中,可以把这屋子为读者一述。屋为土窑屋,屋顶高耸为泄烟窗。屋之三面为大土砖封合,壁上全是军器与兽皮。一新剥虎皮挂在壁当中,虎头已达屋顶,尾则拖到地上。尚有野鸡与兔,一大堆,悬在从屋顶垂下的大藤钩上。从一切的陈设上看来,则这人家是猎户无疑了。这土屋主人,即火堆旁年长的一位。他以打猎为业,其余六人则全是这人的徒弟。徒弟把这年长人当作父亲,把同伴当作兄弟,遵守一切的约束,和睦无所猜忌,在欢喜中过着日子。他们上山打猎,下山与人做公平的交易。他们做工吃饭,在世界上自由地生活,全无一切苦楚。这属于另一世界的人。到此年长的人又说话了,他说,“我们这里要一个官同一队兵有什么用处我们要他们保护什么老虎来时,蝗虫来时,官是管不了的。地方起了火,或涨了水,官也是不能负责的。”官是没有用处的一种东西,这意见是大家一致了。他们约定下来,若果是北溪也有人来设官时,一致否认这种荒唐的改革。几个年轻人不自量力,把反抗的责任放到肩上了。他们一同当天发誓,必将最后一滴的血流到这反抗上。若果有人能在北溪各处调查,便可以明白这一个迎春节所消耗的酒量真特别多,超过过去任何一个迎春节,这里的人原是这样肆无忌惮地行乐了一日。不久过年了。不久春来了。当春天还只是二月,山坡全发了绿,树木出了芽,鸟雀孵了卵,新雨一过随即是温暖的太阳。这样时节从边县里派人来调查设官的事了。来人是两个,会过了地方当事人,由当事人领导往各处察看。来人问了无数情形,量丈了社坛的地,录下了井灶,看了两天就走了。第二次来人是五个,这一次正式来布置了。师傅把六个年轻人聚在一处,商量反对方法。七个人故意阻碍调查人进行,不许乡中人引路,不许一切人与调查人来往,又分布各处,假扮引导人将调查人诱往深山,结果还是不行。一切反抗归于无效,在三月底税局与衙门全布置妥了。这七个人一切计划无效,一同搬到山洞中去了。照例住山洞的可以作为野人论,不纳粮税,不派公债,不为地保管辖。地方官忙于征税与别的吃喝事上去了,所以这几个野人的行为,也不会引起这些国家官吏注意。他们几个人自从搬到山洞以后,生活仍然是打猎。猎得的一切,也不拿到市上去卖,凡是想要野味的人,就拿了油盐布匹衣服烟草来换。他们很公道地同一切人在洞前做着交易,还用自酿的烧酒款待来此的人。他们日里或坐在洞中磨刀练习武艺,或在洞旁种菜浇水,或者又出到山坡头湾里坳里去唱歌。他们是快快乐乐活下来了,至于北溪其余的人呢北溪改了司,一切地方是皇上的土地,一切人民是皇上的子民了,的确很快的便与以前不同了。迎春节醉酒的事真为官方禁止了,别的集社也禁止了。平时信仰天的,如今却勒令一律信仰大王,因为天的报应不可靠,大王却带了无数做官当兵的人,坐在极高大极阔气的皇城里,所以不信仰大王也不行了。还有不同的,是这里渐渐同别地方一个样子,不久就有种不必做工也可以吃饭的人了。又有靠说谎话骗人的大绅士了。地方的确兴隆得极快,第二年就几乎完全不像第一年的北溪了。第二年迎春节一转眼又到了,荒唐的沉湎野宴,是不许举行的,凡不服从国家法令的则有严罚,决无宽纵。到迎春节那日,凡是对那旧俗怀恋,觉得有设法荒唐一次必要的,人人皆想起了山洞中的野人。于是无数的人全跑到山洞聚会去了。做主人的就把所猎得的果狸、山猪、白绵、野鸡等等,熏烧炖炒办成了六盆佳肴,要年轻人到另一地窖去抬出四五缸陈烧酒,把人分成数堆,各人就用木碗同瓜瓢舀酒喝,用手抓菜吃。众人一旁喝酒一旁唱歌,喝醉了酒的就用木碗覆到头上,说是做皇帝的也不过是一顶帽子搁到头上。他们忘形笑闹跳掷,全不知道明天将有些什么事情发生。第二天无事。第三天,北溪的人还在梦中,有七十个持枪带刀的军人,由一个统兵官用指挥刀调度,把野人洞一围。于是将七个尸身留在洞中,七颗头领就被带回北溪,挂到税关门前大树上了。出告示是图谋倾覆政府,有造反心,所以杀了。凡到吃酒的,自首则酌量罚款,自首不速查出者,抄家,本人充军,儿女发官媒卖作奴隶。这故事北溪人不久就忘了,因为地方进步了。一九二九年三月作于上海(有删改)【注】本文根据苗族传说而写。湘西地区自秦汉已纳入中央王朝版籍,设置郡县。唐五代以后,湘西豪门废除郡县制,实施土司制。清康雍年间,中央王朝武力废除湘西土司统治,委派流官治理,史称“改土归流”。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前四段中当北溪村其他村民还沉浸在迎春节的狂欢时,唯独师徒七人并未如此,他们担忧这很可能是北溪村的最后一个迎春节,师徒几人已然成为了觉醒者。B.设官使得北溪村的信仰遭到改变,出现了不劳而获、谎话骗人的现象,但客观上也带来了北溪村的发展兴隆,作者对设官的褒贬态度并不鲜明。C.边县派人前来调查设官时,七人不是以刀枪相对,更没有血腥的杀戮,而是一种温和的不彻底的没有武力的改良派作风,结局注定是失败的。D.小说结尾交代“这故事北溪人不久就忘了,因为地方进步了。”可见北溪村民众的麻木健忘,他们很快被政府同化了,忘记了反抗者为之献出的宝贵生命。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五段写全屋默然无声音,紧接着又写到屋中只有火星爆裂的微声,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房子的静寂无声,渲染了凝重的气氛。B.小说对年长者的土窑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提到的新剥的虎皮、硕大的老虎、一大堆的野鸡野兔等烘托了房主人的英勇、高超的狩猎技艺。C.小说中多次出现北溪村人迎春节饮酒的习俗,意图之一为以节日饮酒狂欢的氛围反衬七个野人的痛苦,强化其悲剧性。D.本文以小见大,讲述的是湘西某村七个村民为躲官而钻山洞做野人,最后被砍头的小故事,表现的却是“改土归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8.小说以“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结合文本分析。(4分)9.小说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周勃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眛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眛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眛等。四月,汉王请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材料二:太史公曰:陈丞相平少时,本好黄帝、老子之术。方其割肉俎上之时,其意固已远矣。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高帝。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及吕后时,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庙,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乎(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3分)大王一日得楚A之亡B卒C未知D其高下E而即与同F载G反H使监护长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乘,指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相同。B.属,指类,和《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中的“族”,《庖丁解牛》中“每至于族”中的“族”意思相近。C.诚,果真、(如果)确实,和《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中的“诚”意思相同。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平奔汉王而来,在和汉王交谈后,得到了汉王认可,但是却受到了汉王部下的怀疑,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B.魏无知更看重陈平的能力,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极力举荐陈平给汉王,觉得他对汉王取胜有益。C.汉王善于识人用人,听从了陈平的建议,调拨重金,听凭陈平用度,让陈平在楚军中巧施妙计,致使楚臣离心。D.项羽有刚正忠直的部下,可惜生性猜忌多疑,被陈平抓住这个弱点,致使他怀疑辅佐自己的部下,失去了有力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太史公评价陈平“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非知谋孰能当此者”,请简要说明陈平的智慧谋略在材料一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此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②貔虎,貔和虎。亦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名阿瞒。15.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虽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以朴素的叙述入题,却也自然轻快。B.“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写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C.“今如许”三字陡然转折发问,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表现了词人对朝廷偏安一隅、腐败无能的失望和对功名事业的淡漠。D.全词以“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结尾,词人将满腔的伤感融入到向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含蓄蕴藉,意味深长。16.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赤壁之战,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2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2)《登岳阳楼》中,体现前人评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的句子是“(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脁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两句是(4)“月”与“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古诗文中同时用到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乙巳蛇年春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在饱含喜庆美满的家国祝福中与全球华人见面。看到2025年总台春晚主标识和主题.除了感受到扑面的年味.你有没有被中式美学狠狠惊艳一把“巳巳如意”中的“巳”,象征着阳气已出,阴气巳藏。主标识将甲骨文中的“巳”字巧妙变化为“灵蛇吐信”造型,再对称反转拼合,形成“已巳”并肩之态。①设计者大胆运用了方形和圆形的线条,对主标识进行了图案化的处理,以中国书法最原始的“已”字造形设计,将蛇灵动飞舞的元素运用其中,反应出中国文字再创造的审美精神。(甲),将两个“巳”字对称摆放也暗合了如意的形象特征。如此“纹创”,让人眼前一亮。利用传统文字与如意纹样演变成的现代标识设计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乙)。春晚“巳巳如意”的主题,蕴含着美好祝福的“谐音梗”。“巳巳如意”谐音“事事如意”。②主标识从“已”到“事事如意”这种巧妙的创意链接,渲染出“欢乐吉祥、喜气洋洋”这一独县中国年味儿的佳节底色。另外,主标识的线条巧妙地融入了“”符号,通过设计中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延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无限循环,象征着生生不息。在疫情后时代,全球都在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共存”。从“个体如意”到“生命循环”“万物共生”,这个主题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祝福,更是一种对时代的回应:只有在与自然的A中,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与繁荣。总台春晚主标识和主题,既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汉字的深厚魅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B,也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饱含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家国祝福,值得点赞。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①有两处错别字,句②有一处表述不当,请修改使书写正确,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1.文中加点的词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表示数量,但表意上有区别。请简要分析。(4分)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大堰河,我的保姆》22.“巳巳如意”表达对新年事事如意的美好祝福,谐音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谐音在话剧中也有着妙用,请分析下列句中谐音的表达效果。(4分)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雷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预制菜”以标准化流程满足快节奏生活的需求,有人将类似现象延伸至人生领域——父母提前规划升学路径,社会推崇“成功模板”,个体在既定轨道中重复相似的生活。在追求个性与创新的时代,“预制人生”是否消解了生命的独特价值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解析1.D解析:D促成“隐秀”风格直接形成的是春秋辞令,而非“春秋笔法”。2.C解析:A材料二指出“中和”美学是礼乐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而非“直接继承”;B项曲解文意:材料二强调《左传》对《春秋》“惩恶劝善”的肯定,认为其符合“中和美学”,全文未提及对史官主观性的批判;D项绝对化:材料二末段仅说明钱锺书“转向文学视角”,未否定经学传统,“否定”与原文矛盾;C项正确:材料二第三段提到《仪礼》通过“揖让而升”等仪轨调和等级对立,体现礼乐制度对“春秋笔法”的实践支持。3.D解析:A“都”太过绝对。B《论语·侍坐》中曾皙的表述虽含蓄,但属于个人理想的情景描绘,而“春秋笔法”特指历史书写中的褒贬表达。材料二明确“春秋笔法”适用于史书(如《左传》),与语录体散文的文学风格无关。C错误原因:《史记》直白记录破釜沉舟,符合“尽而不纡”原则,材料二未否定直白叙述的价值。“婉而成章”是春秋辞令特点之一,但非唯一标准。D材料二以楚人外交辞令(如“不虞君之涉吾地”)为例,说明“春秋笔法”通过修辞(如“戡乱”)淡化矛盾冲突,形成含蓄风格。唐代史书用“戡乱”代指玄武门之变,既隐含对秦王行为的肯定,又弱化政变血腥性,完全符合“婉而成章”原则。4.(1)周代礼乐文化的哲学传统主张在矛盾中追求和谐,形成了其含蓄蕴藉的“中和”美学风格。(2)春秋礼乐文化精神的被坚持被建设,生成出以礼乐道德为尺度的历史批判的史官精神。(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计4分。)5.(1)语言策略:①委婉其词,通过引用和比喻等文学化的表达,讲求含蓄之美;(1分)②准确地表达情志,(1分)用“他强”、“他横”直接表明对美国单边施压的霸权主义行为的批判,(1分)以“清风明月”的自然意象隐喻中国面临压力时从容姿态和反制智慧,同时表明“奉陪到底”立场。(1分)(2)现实意义:①“刚柔并济”的外交智慧:既淡化对抗性,为复杂国际局势的斡旋留有余地;又以隐晦方式传递核心观点,确保信息有效传递;(1分)②采用中国传统外交辞令,维护外交礼仪和大国风范,体现文化自信、民族自信。(1分)6.B解析:文中提到设官后北溪出现了不劳而食和骗人的绅士,且“地方的确兴隆得极快”实为反讽,暗示表面的“兴隆”伴随道德沦丧与社会异化。作者通过对比改土归流前后的变化,明确表达了对官方强权统治的批判态度,而非“褒贬不鲜明”。选项B错误。7.A解析:第五段中“全屋默然无声音”与“火星爆裂的微声”并非对比,而是以细微声响反衬寂静,属于以动衬静的手法,渲染凝重氛围。选项A将“默然无声”与“火星声”误判为对比,实为衬托,因此错误。8.(1)交代了人物——七个野人、社会环境——迎春节及故事的基本情节梗概;(2)野人过迎春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一个”及“野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任答出一点可得1分)(3)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所谓的野人本不野蛮,所谓的文明政府却并不文明,引人深思。(4)抨击了政府的野蛮镇压、剥夺村民信仰文化,宰制一切的野蛮荒诞行径。(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计4分。)9.(1)(环境对比)七个野人前后居住环境的对比:先前住的是土窑屋,后来退居山洞,前后居住环境的对比表明野人反抗失败,失去了自由和信仰。(2)北溪村官化前后的对比:设官之前的北溪村是原始、质朴、人际关系和谐的乡村理想社会;政府统治后的北溪村是充斥着欺骗、懒惰、堕落的所谓“现代文明社会”。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乌托邦式(原始)生活理想幻灭的哀悼。(3)(人物对比)北溪村村民的妥协、麻木、愚昧、同化和七个野人的觉醒、反抗、牺牲形成鲜明对比,既讽刺批判其他村民的愚昧无知,也表达了对反抗者、牺牲者的叹惜。(4)(反抗方式对比)被称为“野人”的师徒用“温柔”的方式进行改良、反抗;自诩为“文明”的官府却用野蛮、血腥方式武力镇压村民,丰富了文章主旨,引发读者深刻思考。(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给6分。)10.CEG解析:"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中“大王”是主语,“得”是谓语,“楚之亡卒”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应在“卒”后停顿:“未知其高下”中,“未知”是谓语,其高下”是宾语,宾语后停顿,即“下”后断开,“而即与同载”是“而即与(之)同载”的省略,其中“与(之)”是“同载”的状语,二者联系紧密,且“反”是“反而"之意,表转折,与下文联系紧密,应在“反前停顿。11.B解析:“每至于族”的“族”,“筋骨交错聚集的地方”12.B解析:“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错,魏无知表示只看重能力,不看重品行,文中并无魏无知认为陈平品行有问题的表述。13.(1)(陈平)就脱身从小路逃跑,到修武投奔汉王,通过魏无知求见汉王。(“挺身”,脱身;“间行”从小路逃跑;“归汉王于修武”,状语后置,到修武投奔汉王;“因”,通过。)(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大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金求的土地呢(有何厌,宾语前置;“封”,使……成为封地;肆:扩张;阙:侵损;焉:从哪里)14.(1)听闻项羽准备杀掉参与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暗度陈仓,使计脱身从小路逃跑。(2)以”魏王不用”“项王不信”解释离开旧主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首钢股份电商协议书
- 船舶主机买卖协议书
- 俱乐部会长转让协议书
- 风水布局转让协议书
- 车辆质押免责协议书
- 企业公众号转让协议书
- 金融贸易合伙协议书
- 项目收益分红协议书
- 高中作业安全协议书
- 餐厅股权激励协议书
- 维修基金申请表格
- DST培训教学课件
- 2023年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学信息技术课下学期听课记录全集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个案护理体会(论文)3500字》
- 成都地铁介绍课件
- DB31T 1151-2019 高架桥绿化技术规范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 DB37-T 4465-2021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本规范
- 2022年湘潭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外科无菌术及基本操作精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