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其次节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学习目标理解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分布格局及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1.交通运输线路走向(1)确定应的运输须要。(2)地形eq\b\lc\{\rc\(\a\vs4\al\co1(山地:弯曲度大,总长度长。,平原、丘陵:弯曲度小,总长度短。))2.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交通线路往往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如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和山口等处。3.交通运输方式自然条件运输方式河流、海洋水上运输陆地铁路运输和马路运输探究点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读“盘山马路景观图”,探究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该交通运输方式的缘由。答案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马路。因为山区地表坎坷,地质构造困难,限制因素多,为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优先选择建立成本相对较低、难度相对较小的马路。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山区交通线选址的原则。答案在山区,通常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图中盘山马路交通线呈“之”字形,分析该交通线采纳这种形式的缘由。答案迂回前进的线路坡度较小,利于施工,便于车辆的行驶。地形对交通的影响影响原则缘由运输方式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马路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优先发展水运河网密集的地区,自然河道较多,开挖运输河便利线路走向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坡度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节约建设成本,保证运输平安,节约用地,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避开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多发的地区保证运输平安,减小灾难损失线网密度山地、丘陵地区密度较小自然条件不利,且人口密度较小;经济相对落后,对运输的需求量较小;修建线路成本高平原地区密度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且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量较大;发展交通的自然障碍少点的区位飞机场应建在地势平坦开阔、稍有坡度的地方,地质条件要好利于飞机的升降且便于排水,地基较稳定港口宜建在地势平坦且近岸水深的地区便于筑港、建仓库、连接交通线,便于船舶的进出阅读下表,完成1~2题。表1修建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马路7%~9%铁路3%表2在山地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一般铁路的工程量与造价比项目土石方桥梁与隧道总长度造价山地/平原1.5~27~112.2~3山地/丘陵1以上2~31.51.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马路的缘由的是()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马路要求高B.山地相对高度大,地表坎坷,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山区修建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2.关于山区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区的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马路为了削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马路要避开陡坡和悬崖⑥山间谷地的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C.①③⑤ D.③④⑤答案1.C2.C解析第1题,铁路相比马路最大限制坡度要求高;山地由于相对高度大,地表坎坷,修建铁路远比马路难度大。第2题,山区的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在山坡上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但是必需避开陡坡和悬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便利人们出行,山间谷地的马路应靠近聚落分布。读下图,回答1~2题。1.综合图中信息,制约a地区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河流C.地形 D.资源2.为发展a城镇及旁边地区的经济,安排修建由a城镇至b港口城市的马路。图中最合理的选线方案是()A.①线路 B.②线路C.③线路 D.④线路答案1.C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地区处于山区,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2题,①线路所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工程量小,技术难度较低。②③④线路工程量大,投资大,平安性差。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的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舂压、夯筑而成。它们是几次中国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读图,回答3~4题。3.土楼主要分布在()A.黄土高原 B.西北地区C.东南沿海 D.青藏高原4.关于土楼的建设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依山就势-取水②坐北朝南-防风③人字形屋顶-排水④墙体厚实-防风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C4.D解析第3题,由土楼材料中掺糯米饭可推想出土楼主要分布在以水稻为粮食作物的东南沿海地区,C正确。第4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易受台风影响,墙体厚实为了防风,D正确;依山就势主要是为了军事防卫;坐北朝南主要考虑采光。5.下图为“浙江省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地理探讨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综合考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沿A—E线进行地质调查,发觉岩层形成年头A、E两处最晚,C处最早。推断此处地形为________;地质构造为________。(2)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或山前,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特征。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3)图中虚线是规划在几个村庄之间修建的马路。乙村到甲村的线路比较平直,乙村到丙村的线路比较弯曲,呈“之”字形。分别说明这样修建的缘由。答案(1)河谷(或谷地、山谷)背斜(2)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势较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比较相宜聚落的发展。(3)乙村到甲村地势平坦;乙村到丙村地势起伏较大,马路大部分路段与等高线平行修建,可减小马路的坡度。解析第(1)题,图示A-E之间有河流经过,故推断地形为河谷或山谷、谷地;岩层形成年头A、E两处最晚,C处最早,即两边岩层年龄较新,中间较老,推断为背斜构造。第(2)题,主要从该处河谷地区的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甲、乙之间地形平坦,故线路较平直;而乙、丙之间位于山区,马路沿等高线呈“之”字形分布。(2024·广西南宁第三中学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地马路途分布示意图”,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读图,完成1~2题。1.图中马路呈“之”字形的主要目的是()A.避开河流 B.削减成本C.降低坡度 D.爱护植被2.图中四地,城市最可能分布在()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答案1.C2.A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起伏较大,故山区修建马路应呈“之”字形,降低坡度,减小工程的难度,C项正确。第2题,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形成城市,A项正确。万达高速马路是连接重庆万州和四川达州的一条高速马路,全长139公里。读“万达高速马路穿过川东山区的景观图”,回答3~4题。3.该路穿越山区时不呈“之”字形,而是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其缘由主要是()①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②削减所经聚落,削减拆迁量③缩短马路里程④减轻生态破坏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②④4.影响万达高速马路施工的最大障碍是()A.资金 B.地形C.技术 D.移民答案3.A4.B解析第3题,宁愿“逢山开隧,遇沟建桥”增加成本,也不选择“之”字形道路,很明显是为了缩短马路里程,节约运输时间。第4题,万达高速马路施工须要建设众多的桥隧以保证路面平坦,可见影响马路施工的主要障碍是地形坎坷。(2024·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期末)过去,山区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马路。现在,兴建高速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5~6题。5.现在山区兴建高速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缘由有()①经济实力的增加②科技水平的提高③汽车性能的改善④节约投资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6.山区马路建设尽量“少走弯路”,主要是为了()①缩短里程②少占土地③削减污染④节约投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答案5.A6.A解析第5题,“之”字形盘山马路减缓了坡度,降低了施工难度,而现在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很明显加大了建设成本,同时工程难度大,须要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作为保障,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第6题,“少走弯路”可以缩短里程,少占土地。读“我国部分高速客运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7.郑西高铁和京沪高铁很多路段均采纳“以桥代路”方式,其主要缘由分别是()①沿线多沼泽湿地②沿线地形困难③沿线河湖众多④沿线耕地面积广阔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8.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 B.地质C.气候 D.水文答案7.B8.A解析第7题,郑西高铁穿过的地区地形困难,为减小坡度,所以“以桥代路”;京沪高铁穿过平原地区,“以桥代路”是为了少占用耕地。第8题,平坦的地形是保证列车高速运行的前提。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示意图”,完成9~10题。9.西南地区自然条件比较困难,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缘由是()A.气候条件恶劣B.人口稀有,经济落后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D.地形、地质条件困难10.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河流B.气候C.资源D.地形答案9.D10.D解析第9题,西南地区发展交通的最大自然障碍是地形、地质条件困难。第10题,图中所示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川西高原、横断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困难,交通发展极为不便,因此交通线路密度西部稀疏、东部稠密。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规划图”(比例尺为1∶100000)。读图,完成11~13题。11.为了加强甲镇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A.a B.bC.c D.d12.图中铁路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是()①穿越河流②接近港湾③穿越城区④坡度太大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13.甲镇安排修建一小港口,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答案11.C12.D13.B解析第11题,由图可知,c线路基本与等高线平行且线路较短,工程量较小,是最合理的选择。第12题,图中铁路穿越城区,对城区环境造成污染;左端与等高线近乎垂直,工程量大,明显不合理。第13题,②处地形平坦,且有一海湾,距城市较近,筑港条件最好。14.读“现阶段重点开发的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丙地区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区__________(大或小),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假如把乙、丙两地的矿产运到甲地发展钢铁工业,首先须要解决的是________(甲、乙或甲、丙)间的交通问题,这须要以________条件为保证。(3)在选择乙、丙之间的交通干线时,人们选择了乙丁丙线路而没有选择乙丙直达线路,简述其缘由。答案(1)小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密度小(2)甲、丙科学技术(3)乙、丙间的直线线路需经山地,地面起伏大,工程难度大,投资高且平安性差。解析第(1)题,丙地属山地地区,甲地属平原地区,丙地交通线路密度比甲地小。第(2)题,图示甲、丙间缺少干脆的交通联系。第(3)题,乙、丙间直达线路需经山地,施工难度大、投资大。15.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马路干线在建设时多采纳高架形式(如图中右侧上图),主要目的是()A.保证行车平安B.节约土地C.为其他交通线预留空间D.削减建设费用(2)该地区为发展乙、丙两聚居地的经济,安排建设与马路干线相连的马路,图中Ⅰ、Ⅱ、Ⅲ三种方案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方案,试比较说明理由。(3)山区的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是马路,建设多采纳如图中右侧下图的形式,试分析其建设分布特点和缘由并填写在下表中。线路建设分布特点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计算机二级MySQL专题总结试题及答案
- 法律两类考试题及答案
- 法律考试题目视频教学及答案
-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知识补充2025年Msoffice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物种植合同样本:某地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物种植合同
- 答题技巧在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公共基础知识详尽试题及答案
- 2025装饰设计合同范本版
- 如何快速识记计算机二级试题及答案
- 隧道工程隧道洞口临建施工方案
- 心理咨询的面谈技术
- DBJ∕T13-374-2021 福建省钢筋桁架叠合楼板技术标准
- 事故池管理的有关规定
- (word完整版)污水处理厂安全评价报告
- DB50∕T 867.6-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 新产品开发流程课件
-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单元学习导航 课件 (8张PPT)
- 化妆品原料-PPT课件
- 重庆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退休审批表
-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24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