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4月冲刺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54年6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海军独立潜水艇大队正式成立。6月28日,两艘从苏联接收的潜艇“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由中国海军官兵驾驶,驶出旅顺口,前往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第一批潜艇学习队成员罗治淮回忆,当时的学习过程既紧张又兴奋。罗治淮:苏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帮助中国建一支潜艇部队,大家都高兴极了,但是我们这个队伍文化程度偏低一点,当时决心大得很,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克服。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晚上深夜才睡。三年零两个月以后,我们的学员自己开着船(潜艇),自己把这个船(潜艇)开到我们自己的基地。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毛泽东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说,他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调查研究,开讨论会,大家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我们一定要搞,一定要自己搞!一万年也得搞出来!作为我们科技人员,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程文兆:船像鲸鱼一样徐徐驶出那个平台,有上万人自发地或有组织地走到现场,欢声雷动。船上前面挂着毛主席像,下面就是大红花。潜艇艇员都站在船舷旁边,非常非常激动,感到非常自豪。1969年,正在东海舰队服役的程文兆接到命令,自己将被抽调到一支特殊的部队。来到北海舰队,程文兆才知道,自己即将加入的是中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他将与另外35名战士一起,担任首艘核潜艇的试航员。程文兆和战友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试航200多次,最终圆满完成任务。1970年12月26日,中国人自行研制设计的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1988年9月,中国海军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圆满成功,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并具备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捷编自央视新闻《百年瞬间·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材料二:“谨小慎微,精益求精”,这是写在某潜艇基地技术监测室大门上的字。核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必须确保万无一失。基地官兵用细节上的苛刻,破解了核盾牌上的“安全密码”。核潜艇的“保健医生”——高级工程师吴水海手持专业仪器,穿梭于各种电气设备之间。突然,监测仪发出了“嘟、嘟”的报警声。他小心地一寸一寸地移动着仪器,报警信号的频率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信号频率最高的地方,经仔细检查,确认是冷凝器传热管出了问题。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这样的监测巡查每天都在进行,在基地大家称吴水海他们是“核潜艇保健医生”。近年来,基地已经建立了基地、大队、艇上三级监测体系,装备了一系列检测维修的先进设备,配备了便携式检测设备,使用这批装备的专业队伍和他们的执着精神,极大地增强了装备故障的预测预报能力,防患于未然。攻克世界性核退难题——核潜艇退役处置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目前世界上对反应堆大多是海上处理法、浅土掩埋法等简易处理法,后续会带来一系列安全问题。而基地某核退大队,提出了“安全彻底处置法”。“核退”处置技术在我国属空白,国际上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借鉴。大队长孔劲松是位核专家,面对如此技术空白,他和他的团队踏上了不分白天黑夜的探索之路。通过不懈努力,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与其他部门一起先后突破12项关键性技术,攻克了这一难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具备成功实施核潜艇安全退役的国家之一。一根头发丝和一颗螺丝钉——核潜艇基地组建以来,在核潜艇装备使用和管理上树起一条铁规:第一细,第二实,第三不能有说不清的问题。官兵始终坚持“慎之又慎、万无一失”的安全理念和“零容忍、零借口、零差错”的工作标准,以万分的努力做到万无一失。精细化管理在某导弹技术总站显得尤为突出。一次,身着全封闭服装的官兵,正在对某新型战略导弹进行“体检”,就在各单位上报导弹准备完成情况时,阵地指挥员卢明章突然把所有官兵集中起来,手里夹着一根头发丝,严厉地说:“一根不起眼的头发丝,如果掉进导弹的重要部位,就可能影响导弹的技术参数,成为战场失利的罪魁祸首。”他亲自监督,全线“返工”。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核安全。某核潜艇一次小修后,技术保障大队士官刘辉在对调节空压机等设备抽检时,发现一台机器少装了一个螺丝。大队领导大动干戈,安排技术骨干力量进舱开展地毯式检查。整整忙碌了16天,最终找到了那枚丢失的螺丝。打那以后,他们又多了一条“铁规”:新安装设备必须进行全面安全排查。日月更迭,“大洋黑鲨”犁浪蹈海;时光流转,“水下蛟龙”仗剑待命。近半个世纪以来,核潜艇安全航行百万海里,出色地完成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在走向远海大洋的征程中留下了一道道闪亮的航迹。(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纵观世界海军大国间的核潜艇发展不难发现,如今针对新一代核潜艇的比拼已然开始,各国也有各国自己的打算。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变革,除核动力技术、艇体材料、低噪音之外,未来下一代战略核潜艇还将会在武器装备、自主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等方面取得更加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大洋的“静默杀手”会更加犀利。(摘编自光明网《“静默杀手”核潜艇是海军硬实力的象征,未来将如何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54年,中国海军接收了苏联提供的两艘潜艇,并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潜艇部队的建设与学习,直接标志着中国核潜艇研发事业起步。B.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中国决定自力更生研制核潜艇,彭士禄等科技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困难,最终成功。C.中国核潜艇基地官兵以“谨小慎微,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了核潜艇的安全运行,体现出了中国海军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D.核潜艇的退役处置是世界性难题,中国核潜艇基地通过自主创新,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晚上深夜才睡”与材料二中“不分白天黑夜的探索之路”等语句,突出强调了核潜艇事业需要时刻待命。B.材料一使用“第一支”“第一任”“第一艘”等词语,表明中国核潜艇的发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核讹诈,使中国成为具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能力的国家。C.材料二列举吴水海排查冷凝器传热管问题、孔劲松团队攻克“核退”处置技术难题,证明了我国核潜艇技术领先世界。D.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历史发展、技术保障的角度介绍了我国核潜艇事业,材料三则展望了世界核潜艇事业的未来发展前景。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核潜艇事业“慎之又慎”理念的一项是(
)A.在核潜艇关键设备的选材上,科研团队广泛调研,对多种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对比再选择。B.为确保核潜艇的安全性能,团队反复计算潜艇的结构强度,进行多轮模拟实验和压力测试。C.为加快核潜艇研发进程,在部分系统的研发中,跳过一些常规测试环节直接进入下一阶段。D.在核潜艇的武器系统装配前,技术人员对每一件武器装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功能计算。4.请简要分析材料中将核潜艇比作“大洋黑鲨”“水下蛟龙”“静默杀手”等的效果。5.请结合材料,简述我国在核潜艇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宝水乔叶出门再看,余晖已尽。周围的山林已经有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靛蓝。没有路灯,只有家家户户露出的微光,映衬出暖调暮色。也不敢走远,便又到了村委会门口,这块地方并不宽展,此时却有了些空旷意味。在老槐树下看了好一会儿。我爬的最早的树就是槐树,自家院子里就有一棵。爬它只在五月,因上面有槐花。“槐花香,好嘴尝。”奶奶一说这话,就预兆着她想要开始蒸槐花了。常常等不及她老人家慢工出细活,我只管三下两下蹿爬到树上,用手捋着槐花,一把一把地吃。柔嫩的花瓣就被我这么粗粗糙糙地吞到了肚子里。槐花的香并不顺溜,刚入口时是轻微的涩,然后才会泛起淡淡的甜。这甜是个慢性子,来得不烈,走得不急,我从树上下来好一会儿,用舌尖儿舔一圈儿唇,还有余味儿。张开胳膊趴到槐树上,真粗。树皮微凉。一疙瘩一疙瘩的凸起,像脚蹬子引诱着我往上爬,小时候的我爬树是把好手。现在还能爬吗?有多少年都没有爬过了,这老胳膊老腿。鞋是耐克跑鞋,轻便,防滑。左右看看,没一个人影儿。我抬起左脚,搭上一个树疙瘩,往上提劲儿,再把右脚搭上另一个树疙瘩,两手一高一低抱住树,涌动身体,一下,一下,终于够住了最低的枝丫,再提一把大劲儿,上到树上。稍微高了这么一点儿,看到眼里的景致也没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我。谁能想到我会在这夜里爬到这棵树上呢。我想着另外一个人,他远远地看见这树,看见夜色中树杈上黑黑的蠕动的一团,他会以为这是什么?漆桃花这几天开得正好。其实就是野桃花,宝水人却叫它漆桃花。它的粉是极淡的粉,阳光下远看时竟像是雪白的,近看才会察觉到它的粉,粉中还含红。五瓣,细长的花蕊,稍稍往里扣着,有些羞涩。开得最饱满时,一阵风吹来,就落成了桃花雪。几乎是同时,花柄和花托之间就萌出了小小的绿芽,叶子出来了。每次散步我都会折几枝插瓶。雪梅也有这个爱好,却比我插得讲究,每一瓶都能看得出轻重高低,疏密有序,俯仰得宜,如画一般,且定要白瓶子和玻璃瓶,越发衬着野野嫩嫩的好看。我夸她审美有天分,她腼腆一笑,说是网上学的。秀梅却只看重这漆桃花的果子。说到五六月份时就能长成,跟个小青枣子似的,就再也长不大。吃是不能吃的,以前这叫不中用,近些年却中了用,因为能成钱了。果子虽没果肉,那果核却好。秀梅还说,剥了皮,留着核,穿成手串,卖给游客,可不就成了钱?自从摸着了这个门路村里人一到时节就都去摘这野桃子穿手串,往云里村和云下村送货。野杏花跟着漆桃花的脚,开起来也是轻薄明艳,只是花期也短,风吹一阵子就散落了。和它一起开的山茱萸花期却长,乍一看跟黄蜡梅似的,只是比蜡梅的气势要大。它是树,开出来便是花树,不管大花树还是小花树都披着一身黄花,黄金甲似的,每个枝条每朵花都向上支棱着,十分硬气。云里景区有个景点就叫茱萸台,听说原来叫磨石坡的,后来发现有很多茱萸,就改叫茱萸台了。导游词里说是王维来过。来没来过谁知道呢?孟胡子说,要想吃旅游饭,在地名上咱也得随行就市,这叫文化提升。白蒿也蓬蓬茏茏地长了起来。幼时我爱吃蒸白蒿。奶奶把白蒿一把把地掐回来,洗净后裹上面蒸熟,再浇上蒜汁,便满口鲜腴。其他也罢了,最能显手艺的是怎么裹那一层面,这层面需得匀匀的,还需得不厚不薄,厚了黏糊,薄了不够提香。奶奶裹的那层面,又润又糯,如雪下透出的春草色。抱着几枝漆桃花从坡上下来,碰到张大包正在房后看他的香椿树,树不少,却还瘦小,问他啥时候能来掰芽吃,他说还早。路过九奶家,老安正和九奶在院子里坐着,远远地跟我打了招呼。我便过去。问安嫂子呢,老安说刚挖了点儿荠菜,正在收拾。便高声喊了安嫂子手脚快点儿,先收拾一袋子出来呀。我也只好等着。说话间安嫂子到了跟前,拎了个塑料袋子,满当当的翠色,不容分说就塞过来。我也只好接着。回去包了一顿饺子,比以往吃过的荠菜饺子都鲜美。接下来就迷上了挖荠菜,一直挖到了三月三。这时节,山下的荠菜早就花开成了片,起了硬莲,就吃这一口来说已经算是老了,可山里的荠菜却还正是蓬勃壮嫩。三月三这天,荠菜是主角。和福田庄一样,宝水也是要拿荠菜煮鸡蛋的,“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胜过仙灵丹”。这边还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荠菜花生日。这还是头一回听说。福田庄的说法是“二月二,龙头抬。三月三,生轩辕”。这么看来,黄帝和荠菜花原是同一天的生日?老安说,老规矩也是要戴荠菜花的。“戴了粮仓满,不戴少银钱”。戴自然是没人戴,却要放在灶边,说是防一年的虫蚁。那天我便冷水坐锅,放了几颗鸡蛋,又将荠菜连枝带叶地整棵盘进去,开火煮了几分钟,放了些盐,把鸡蛋皮儿挨个敲了缝,又小火煮了两分钟,过了凉水,剥了蛋壳,摆在青瓷盘里,又放了几枝带花的荠菜棵。白的雪白,青的淡青,绿的鲜绿,煞是好看,便拍了图发了朋友圈,顿时点赞纷纷。有几个朋友私信问在哪里忙什么,便干脆统一回复了,说在宝水村小住。有留言道,你这也是“升来升去升到农村”。这是豫剧《朝阳沟》里的唱词。我回复道,嗯,是升到底儿了。(有删改)文本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认为,“《宝水》应该是目前为止,书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它的出色就在于它没有从概念、观念出发,而是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我个人也把《宝水》看成一部中国七零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宝水》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上达到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重燃对七零后长篇小说写作的信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了蒸槐花、蒸白蒿、掰香椿、挖荠菜等乡村时令野味儿,说明宝水村仍保留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B.对漆桃花,“我”和雪梅喜欢插花,秀梅却只想着穿手串卖钱,流露出作者对新时代下人们追逐利益的批评。C.茱萸台名字的由来,除了当地茱萸花多,还用了王维“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的典故,增添文化气息,易于吸引游客。D.小说写了“我”在宝水的所见所闻,借植物生长的时序叙说了节气背后对应的极具乡土气息的风俗文化。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作者运用插叙的叙述手法,写了“我”小时候爬树吃槐花的场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物质生活的匮乏。B.第六段对“漆桃花”描写细致,“桃花雪”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呼应花色粉红以及太阳下的雪白,充满诗情画意。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多处运用俗语,如“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胜过仙灵丹”,使作品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D.本文和《哦,香雪》一样,没有设置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动情诉说乡村的日常生活,细腻真实地再现时代风貌。8.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文本二指出,《宝水》的出色就在于它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请从“人情之美”“劳动之美”“风情之美”的角度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梁王(彭越)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①。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太史公曰:魏豹、彭越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中材已上且羞其行,况王者乎!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材料二:余爱司马迁论魏豹、彭越之不耻囚虏以至刑戮也。呜呼!何其论之之至也。汉自高祖之后,其将在者,皆常才中人,而其名将皆已诛死放灭,彭越以疑死,韩信、黥布相继以反诛。余尝疑汉之于功臣少恩如是,推迁所论,而后知其故。而世之论高祖不善驭功臣如光武,故相继族诛,皆妄论,不推原当世之故。尝试论之曰:秦之亡,豪杰并起,世之英雄才过十人者,无不兴起。而士大夫去战国未远,其人皆有六国豪杰之余风,故其用兵行师有可称述。方此时,人人皆有帝王之心,如韩信之徒,其屈体为臣者,其初心岂将屈体委身而已乎?高祖岂不知其然,而收之者,何也?夫操白挺驱市人而争天下非得如斯人者则谁肯为吾使?彼亦将有所寄以求所欲。彼之视高祖,犹高祖之用三人。何则?两各有所私利也,而非君臣之分故也。且彼之所以臣我者,非有至诚之心,而不厌其所欲,则反顾而去耳。故非裂天下而王之,其势不可使。故固陵之败,子房劝高祖并王韩信、彭越。且是时,天下之地分于二人者,何啻十五?而子房不敢爱者,不如是不足以留二人故也。夫以英雄好乱之姿,无君臣至亲之分,而据万乘之强国,此其势非得天下则不厌。何则?如韩信、彭越之徒,束手为虏而不耻者,其心犹冀,万一有不死,而庶几得尺寸之柄以施其智。而况南面称王,据有甲兵士民之众,肯帖然而为人之下哉?呜呼!高祖安得高枕而卧也?故余悲高祖于此有不获已焉。(节选自张耒《魏豹彭越论》)【注】①青衣:县名。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操A白挺B驱C市人而争D天下E非得F如斯人者G则谁肯H为吾使?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族”,灭族,与《五石之瓠》“聚族而谋之曰”的“族”用法不相同。B.“推”,推究,与《屈原列传》“推此志也”的“推”意思不相同。C.“去”,距离,与《归去来兮辞并序》“彭泽去家百里”的“去”意思相同。D.“安”,哪里,与《鸿门宴》“沛公安在”的“安”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后担心不诛杀彭越可能留下后患,于是让太仆告发彭越谋反,使他最终被灭族。B.世人认为刘邦和光武帝一样都不善于驾驭功臣,张耒认为这种评价是不正确的。C.彭越、韩信、黥布、刘邦合作是为了追求私利,他们之间没有深厚的君臣情分。D.固陵战败后子房劝刘邦封韩、彭为王,是因为不满足二人欲望他们会背弃刘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魏豹、彭越怀畔逆之意,及败,不死而虏囚,身被刑戮,何哉?(2)秦之亡,豪杰并起,世之英雄才过十人者,无不兴起。14.张耒对刘邦诛杀彭越等人这一行为的认识有何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贫居自警(其三)刘克庄客过吾庐语至晡,旋营盐酪刈薪刍。酒兼麟脯不时有,饭与鱼羹何处无。力穑勿忘家世俭,堆金能使子孙愚。俗儿未识贫中乐,妄议书生骨相臞①。【注】①臞: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晡”从时间的角度体现诗人与客人关系的密切,也以此引出要招待朋友吃饭的内容。B.“旋”“营”“刈”体现出诗人急忙准备简陋饭菜的情景,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况。C.面对俗世的“妄议”,诗人虽表达了对他们的不认可,但并不以为意,突出了诗人心胸宽大。D.本诗叙议结合,富有哲理意味,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于贫富、子孙教育的看法。16.诗歌的中间两联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简要分析。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2)苏轼《赤壁赋》中,“”和“”两句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随波漂荡的自由畅快之感。(3)在礼乐之邦,乐器与人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密切相关,古诗文中,我们随处可见乐器与情感相生相伴的身影,如“,”。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真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生存的办法是与其他生物建立有机联系,然后从中汲取养分。有些真菌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里,在地下不断扩张自己的菌丝网络,亦即菌丝体。例如,瑞士有一株蜜环菌,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竟扩展出了一个大约半平方千米大的菌丝网络,真是令人惊异。树木则可以在一种与自己兼容的菌丝体的协助下,让根部的表面积扩增好几倍,借此吸收更多的水分与养分。比起①的“独行侠”,科学家在与真菌建立合作关系的植物身上,发现了两倍以上的嶙与氮。而这两者,都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为了与几千种真菌中的某一种结成盟友关系,树木必须保持非常开放的状态。这里的“开放”是真正的开放,因为它们必须让真菌的菌丝穿透自己柔软纤细的根部组织。没有人研究过这会不会疼,不过这既然是满足树木期待的行为,它们的总体感受应该是比较好的。当菌丝穿透树木的根部组织后,这两个伙伴就会②,长期合作。当然,真菌不只会穿透、包复一棵树木的整个根部。它的网络还会遍及这棵树四周的土地,进而扩张到其他树木的领域。它会与其他树木的根部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强大的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交换养分,甚至交换信息,例如即将来袭的虫害。真菌是森林里的“因特网”,树木对于铺设这样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网络也必须付出代价。如我们所知,真菌依赖其他物种提供的养分为生,在很多方面它更像动物,没有养分的输入就会饿死。它对树木要求的回报,就是共享糖分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养分。它对自己提供服务索取的报酬,最多可达树木糖分及其他碳水化合物养分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可谓“毫不客气”。18.下列词语与文中加点的“汲取”构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
)A.风浪 B.京剧 C.牵头 D.搞活19.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文中画波浪线的“光合作用”是“光能合成作用”的简称,日常语言运用中有大量这样的简称。请简要概括使用简称的利弊。22.文中第三段开头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教室里的挂钟”为本体写一个包含明喻和一个包含暗喻的复句,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论诗·其三清·赵翼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这首古诗引起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2.D3.C4.①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核潜艇的强大威力和重要地位。“大洋黑鲨”“水下蛟龙”突出了核潜艇在海洋中行动迅速、威力巨大的特点;“静默杀手”强调了核潜艇隐蔽性强、杀伤力大的特性。②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核潜艇的强大力量和隐蔽特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①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表明了国家的重视及决心。②科研人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我国科研人员不畏艰难,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坚持自主研发核潜艇,展现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和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促进核潜艇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③维护和管理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在核潜艇的维护和管理中,官兵们坚持“谨小慎微,精益求精”、防微杜渐的原则,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严格把控,保障了核潜艇的安全运行,提升了核潜艇的作战效能。④技术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核潜艇退役处置等世界性难题面前,我国科研人员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技术空白,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6.B7.A8.①“我”作为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乡村生活的亲历者,使故事真实可信,叙说了乡村寻常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工厂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必刷】
- 2025年公司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完整
- 2025年饲料营养型添加剂合作协议书
- 墙面石材干挂施工工艺流程的创新技术应用
- 2024-2025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真题汇编
- 2025各个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培优】
- 25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黄金题型)
-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资源整合方案
- 2025年企业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全套课件
- 护理管理学练习题题库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8.生发项目ppt课件(66页PPT)
- 手榴弹使用教案
- 《新农技推广法解读》ppt课件
- 车载式轮椅升降装置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文本汇总
- 剑桥BEC中级真题第四辑TEST1
- 毕业设计(论文)-CK6150总体及纵向进给和尾座部件的设计
- 施工项目人员任命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