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一、积累与运用(17分)班级开展以“笔墨颂中华”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完成1~5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折腰(shé)宿营(sù)谷穗(suì)断张取义(zhāng)B.鲜妍(yán)摇曳(yè)瞥见(piě)富丽堂黄(huáng)C.箴言(zhēn)濡养(rú)灰烬(jìn)歇斯底里(xiē)D.愕然(è)拮据(jù)阔绰(chuò)矫糅造作(róu)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________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________,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多年来________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________。A.却气象不依不饶逼近B.却气质不屈不挠逼近C.也气象不屈不挠迈进D.也气质不依不饶迈进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欣赏传统艺术是有门槛的,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审美水平,这也促使青少年更加注重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少孩子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②“东方美学”激发出青少年心中强烈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也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自信。③与“国风”“国潮”的兴起一样,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④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A.“这”是代词,“接受”是动词,“欣赏传统艺术”是偏正短语。B.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谓语是“爱上”。C.画横线句子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序是④②①③。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庆历三年,出任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B.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半夜三更”中的“三更”就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零点。C.《艾青诗选》中,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的意象是“土地”,“太阳”则表现了诗人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2)名著阅读。(3分)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照耀人性光辉。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述其中有关“火”的情节,并简单分析相关人物形象。5.古诗文默写。(6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2)___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岳阳楼早晚阴晴多变的壮丽景象。二、古诗文阅读(17分)班级开展“品古诗意象·探古文情趣”专题学习活动,请完成6~10题。(一)【月中之情】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第6题。(3分)【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6.下面对这两首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词“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两句,写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但高寒难耐。B.乙诗“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两句,写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C.乙诗“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两句,表达了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的哲思。D.甲词和乙诗都是咏月名篇,结尾都蕴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美好祝愿和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生活态度。(二)【出游之趣】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14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有删改)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独往湖心亭看雪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C.得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D.是日剧饮而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2)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3分)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10.甲文中张岱与痴人“强饮”,乙文中苏轼与异人“剧饮”,都流露出微妙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用自己的话分别加以概括。(4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游目骋怀,抒发抱负。班级开展“博物揽胜:风物之美映照智慧人生”梳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一)【活动一:博物馆研学】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1~13题。(8分)材料一:2024年7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重点场馆、热门场馆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更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近年来,热门博物馆一票难求,游客为一睹珍贵馆藏大排长龙。尤其到暑假,有的下午场还没逛完就到闭馆时间。“博物馆能不能晚点下班”的呼声,反映出百姓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优质服务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为破解这一矛盾,一些地方已开始想办法回应呼声。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热门博物馆延时开放;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从去年开始增加预约限额,开辟新的入馆通道。(摘自新华网《为博物馆“延时开放”点赞》2024年7月16日,有删改)材料二:自然博物馆集标本收藏、展览展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于一身,是传播自然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场所,也是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郑州市黄河中下游分界地的地质博物馆内:“这好像一块姜”“应该是一块石头”……在黄土厅,几个小朋友正对着一个标本讨论。“其实都不是,它是咱们邙山的黄土,学名叫钙质结核。”看到小朋友们兴致不减,讲解员接着介绍黄土的成因、分布和作用,“黄土看似普通,却是一本记录气候变化的史书。大家看这块桃花峪的地质剖面,我们可以通过黄土颜色、粒度、厚度等信息,研究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气候变化。”黑龙江黑河市五大连池中心地带的火山博物馆内:火山寂寂,熔岩沉沉,峰峦叠秀,五池相连。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展示了在210多万年前至300多年前曾喷发过的14座新老期火山,这里被称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博物馆馆长介绍:“博物馆内5个主展厅展示世界火山、五大连池火山以及由火山地质运动衍生的矿泉资源、生态系统等内容。”四川成都市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作为一家地学类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标本6万余件,包括30余件恐龙化石,以及剑齿象、猛犸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等。一幅《千里江山图》,使用了多少种颜料?在科普课“国画里的矿物”中,博物馆科普团队成员站在台上,指着照片,将国画使用的朱砂、孔雀石等矿物颜料娓娓道来。“矿物颜料由天然矿石研磨、提炼而成,有丰富的色彩、独特的质感和遮瑕性……”(摘自《人民日报》2024年5月16日,有删改)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能印证书本知识,更能提供书本上没有的体验。文献浩如烟海,诉说着文明的故事,我们可以靠阅读去获取。博物馆却是不同的话语体系,人们只要放飞想象力,便可以将一柄简单的手斧、一个古朴的陶罐、一枚温润的玉器和悠久的年代、遥远的情境结合起来。而正是这样的“阅读”,让人们与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产生真实的连接,收获心灵的感动,接受历经岁月沉淀的精神滋养。越来越多年轻人爱逛博物馆,就是被这使人思接千载的力量所吸引,由此唤醒对文化的认同、对世界的好奇,焕发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信仰。(摘自人民网2024年5月18日,有删改)11.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2024年7月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要求重点场馆、热门场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更大限度满足观众参观需求。B.材料二以郑州市、黑河市、成都市三地的自然博物馆为例,向我们展现了自然博物馆的科普魅力和生态之美。C.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内的主展厅展示了世界火山等内容,以及300多年前喷发的14座新老期火山的历史。D.博物馆具有书本阅读无法替代的独特教育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12.(跨学科·地理)材料二中提到“我们可以通过黄土颜色、粒度、厚度等信息,研究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气候变化”,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链接材料,分析下面地质剖面图中隐藏的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的秘密。(3分)链接材料:土壤红度的差异主要与铁氧化物的含量变化有关。古土壤发育期气候相对温湿,土壤中铁被氧化,形成磁铁矿和部分赤铁矿,导致红度偏高;反之,黄土堆积期气候相对冷干,铁氧化物含量低,红度偏低。13.请你结合材料,给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撰写一段推荐语,向老师和同学推荐这座博物馆。(不少于100字)(3分)(二)【活动二:风物之美探究】下面是小语推荐的文章,请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8题。(17分)葫芦江旺明①既当菜吃又当物使的蔬菜,我知道的,只有葫芦。正因如此,我母亲喜欢种葫芦。②清明一过,母亲便在我家院墙旁、院内树下种葫芦。葫芦开始伸藤放蔓时,母亲砍来树枝给葫芦搭架。一根根毛茸茸的葫芦藤,伸长曲爪,抓住架枝,向上攀爬。不多久,院墙下的葫芦藤爬上了院墙,渐渐给院墙披上一张绿网;树下的葫芦藤爬上了树干枝丫,渐渐给树穿上了绿色长袍。③立夏一过,葫芦开花。葫芦花雌雄同株,清白无瑕,或呈喇叭形,或呈五角形。青青的花萼、金黄的花蕊、雪白的花瓣,似团团冰雪,藏在枝叶之间。④葫芦花黄了、蔫了,藤叶丛中,一只只小葫芦像珍珠般闪闪发光。院墙上的葫芦长大了,将树枝压得弯弯的,清风徐来,葫芦摇晃不定。⑤葫芦的美,母亲无闲心欣赏。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葫芦一出产,便充当“瓜菜代”的主角。一日三餐都是葫芦“当家”。早餐,母亲用葫芦煮粥。炖好的葫芦粥,葫芦块煮碎了、炖化了,与米汤浑然一色,洁白黏稠。中餐,母亲用葫芦焖饭。一半葫芦,一半饭粒,混成一团。晚餐,母亲用葫芦煮疙瘩粑,多的是葫芦,少的是疙瘩粑。⑥随着光景一天天变好,葫芦做的菜也越来越丰富。端午时节,母亲用葫芦炒腊肉。块块葫芦,冰清玉润,片片腊肉,色泽暗红。绿的葱、黄的姜、白的蒜点缀其间,简直就是一幅秋景图。母亲还用葫芦炖肉。先将葫芦块与肉块小炒一会儿,然后将其盛进陶罐,放进灶膛中煨炖。陶罐在灶火中咕咕地叫,罐盖像蟾蜍嘴巴不停张合,灶房里弥漫着一股香气。⑦采摘葫芦时,母亲很留意蓄葫芦做瓢。任那又大又圆、有模有样且饱经风雨的葫芦,从容变老、变结实。立秋之后,母亲才将其摘下来。用指甲掐几下,不见痕迹,用小棍敲一敲,咚咚作响,如敲小鼓。接着,母亲将其挂在屋檐下晾晒,与晾晒的红高粱、红辣椒、黄色的老丝瓜、紫色的种茄等一起,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⑧葫芦晾干了,母亲请木匠师傅将其锯成葫芦瓢。家里尽管铁舀胶瓢不少,但母亲习惯用葫芦瓢。母亲说,用葫芦瓢浇园润地轻便好使,用葫芦瓢舀谷盛麦、铲糠打水都方便,还容易把握多与少。葫芦瓢经久耐用,水浸不糜,暴晒不裂,碰撞不缺,跌摔不破。⑨退休之后,我将老屋老院整修一新,常回乡居住。年年春日,不忘学着母亲种葫芦。⑩前年,我在院门前红柿树下种了一墩葫芦。到了秋日,树枝头挂着红柿子和白葫芦。红柿子像红灿灿的灯笼,白葫芦像亮闪闪的银灯,彼此辉映。小鸟常登枝头,啾啾吟唱。去年和今年,我又在院墙脚下种了葫芦。葫芦开花,院墙上像一只只白蝴蝶起舞;花落结实,不多久,院墙上或躺或吊着一只只葫芦。躺着的葫芦如玉兔趴着睡觉,吊着的葫芦像明灯闪耀。⑪一天清早,我从院墙上摘下两只“玉兔”。那“玉兔”白嫩嫩的,浑身长满细细的茸毛。我将其装进袋里,搭公交回县城。车上,我小心翼翼伺候口袋内的“玉兔”,生怕伤其皮毛。回家之后,做了葫芦炖排骨的美食。全家吃着我种的葫芦,都赞不绝口。⑫在民间,葫芦被视为吉祥物。平民百姓喜爱葫芦,历代文人墨客也偏爱葫芦。宋末元初李道纯赞葫芦诗曰:“花开白玉光而莹,子结黄金圆且坚……”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描绘葫芦的画作很多。他以生动活泼的笔触,赋予画中葫芦吉祥、福禄等文化内涵。如此葫芦画,广受赞誉和欢迎。⑬葫芦是良肴美食,饱我口福食囊;葫芦为瓢,给母亲带来便利。我种葫芦、写葫芦、颂葫芦,同时仿学先贤,挑选一只葫芦,悬挂于老屋门楼之下,让其像熠熠发光的门灯一样,闪烁吉祥光芒,照耀家人乡邻。(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9月7日,有改动)14.文章围绕“葫芦”回忆了“母亲”及“我”和“葫芦”之间的许多往事,请根据行文脉络,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15.(中考新趋势·新考法)仿照示例,根据本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为“葫芦”撰写一则词条。(3分)示例:【菱角】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浮在水上,表面深亮绿色,背面为绿色或紫红色;果实为弯牛角形,果壳坚硬;嫩果可生食,老嫩皆可做菜煮食,并可加工做出菱粉。16.请根据要求赏析句子。(4分)(1)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2分)(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2分)17.为推广葫芦种植,电视台《舌尖上的家乡》栏目组准备介绍家乡菜“葫芦炒腊肉”,向社会征集推介语,请你帮助作者写一则。(3分)18.木心先生说:“哲学、文学属于极少数智慧而多情的人,是幸福,是享受。”在作者笔下,普通葫芦亦有情。请探究本文结尾段的丰富情感。(4分)(三)【活动三:智慧人生思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9~22题。(11分)①人活于世,当懂得光华内敛、含蓄精神。过度的炫耀,不过是空虚的表现,唯有藏而不露,方可长长久久。会“藏”的人,才是真正有着大智慧的人。②藏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做人如同写字,若是锋芒太露,必然会招致失败。低调内敛,则事事顺遂;张扬夸耀,必处处难行。巴金作为文学界的前辈,小说《家》《春》《秋》早成了经典,出版、翻译作品无数,还被誉为五四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可每次文艺名流的会议上,他最不起眼。别人高谈阔论,他就缩在角落里,不得已出来要说,也就简单一两句。俯下身来,藏点锋芒,付出过的努力,不同于人的能力,都会成为以后的惊喜。③藏巧:大智若愚,厚道处世。老人们常说“吃亏是福”,有很多吃亏之人并非愚蠢,而是他们懂得厚道处世、藏巧于拙的道理。三国时期的荀攸,算得上是曹操身边最懂得藏巧的谋士了。此人本是个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的智者,可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厚道木讷的老实人。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荀攸担任了总参谋,奇谋妙计层出不穷。可战争结束后,他便又恢复到了老实人的状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朝堂上,荀攸从不以智谋压人,他看上去总是一副淳朴温厚的样子。会抖机灵,不算本事,懂得守拙,才是智慧。聪明机巧本是我们可贵的财富,但若用之不当,只会为自己徒增隐患。④藏言:言多必失,谨言慎行。孔子在参观太庙时,曾看到一座嘴上被扎了好几道封条的铜像。铜像的后背上,赫然刻着六个大字:“古之慎言人也。”此后,他便常以“三缄其口”教诲学生。人生的诸多烦恼祸端,很多时候都缘于两片薄唇。高山不语,流水不言,人生,其实是场无声的修行。逞一时心直口快,只会得烦恼羁绊万千。藏言,是极高的做人智慧,亦是顺遂人生的密码。⑤藏器:待时而动,顺势立业。《周易》曾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再好的剑,锋芒露得多了,也会随风钝化。只有平日里悉心藏匿,时机到了适时出手,才是一把利刃。所谓“待时而动”,就是让我们避免不合时宜、盲目行动的损耗,为自己提升实力、观察形势攒下资本。等待就像是一个极富耐心的猎人,在合适的时机到来之前,他会慢慢累积,慢慢观察,直到时机成熟,方可一击得胜。⑥藏心:荣辱不惊,从容以对。人生从来是高低交错,苦乐交织,藏匿的最高境界,是藏心。年轻时的王维曾是风光一时的状元郎。步入中年以后,他的生活却陡然从山巅坠入低谷。然而,种种大起大落,都未曾拖垮这位诗人。看淡了一切的他没有丝毫抱怨,而是静下心来,隐身山水,修养身心。在最低的境遇里,反而活出了至高的境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似平静,却有力量。人生路上,山穷水尽的失落谁都会遇到。决定日后道路的,不是当前的境遇,而是你当下的心态。无论当下的境遇如何,静下心来,从容以对。⑦冬季万物伏藏,是为躲避寒风侵袭,亦是为来年积蓄力量。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人生在世,当有所藏。藏而后露、蓄而后发,才能把事做成、做好。(有删改)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20.选文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1.阅读选文第⑥段,理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3分)首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引用他的诗句证明“藏匿的最高境界,是藏心”;最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学习本文之后,语文老师要求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藏”的理解。请你根据提示,将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不能①___________________,要懂得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50分)23.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50分)(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是颜回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精神;“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是赵一曼的精神;“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是叶剑英元帅提倡的精神……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做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2)在生活中,一个场景、一处风景、一种境遇……往往可以让你触“境”生情。那“境”那“情”,常常可以引发你的联想和思考。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情感》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如选择半命题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引用、套用、抄袭本试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答案一、1.C解析:A.“折”应读作zhé,“张”应为“章”。B.“瞥”应读作piē,“黄”应为“皇”。D.“据”应读作jū,“糅”应为“揉”。2.C解析:“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新时代文学的主题”是并列关系,第一空选“也”。“气象”的意思是气派、气势。“气质”的意思是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根据“新时代新征程”的提示,第二空选“气象”恰当。“不依不饶”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完。“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根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提示,第三空选“不屈不挠”恰当。“逼近”指靠近,接近。“迈进”指大踏步地前进。根据“目标”的提示,第四空选“迈进”恰当。3.C解析:A.“欣赏传统艺术”是动宾短语;B.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谓语是“折射”;D.④句为总起句,③句紧承④句,阐述年轻人爱上传统艺术的意义;②句说明“东方美学”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①句点明欣赏传统艺术需要门槛。因此正确排序为:④③②①。4.(1)B解析:“三更”约为现在深夜十一时至次日一时,是一个时间段。(2)示例一:我选《西游记》。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炼就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这样设置,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孙悟空获得了新本领,让他后来凭借此本领可以辨别妖魔鬼怪。示例二:我选《水浒传》。陆谦三人放火烧了草料场,欲杀害林冲。林冲发现后报了仇,最终被逼上梁山。这样设置,推动了情节发展,火烧草料场催生了林冲性格突变,使林冲丢掉幻想,毅然走上反抗的道路。5.(1)玉盘珍羞直万钱(2)今日听君歌一曲(3)岸芷汀兰(4)云归而岩穴暝(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二、(一)6.D解析:两首诗词结尾情感不同,《水调歌头》寄托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把酒问月》表达了及时行乐、把握当下的生活态度。(二)7.D解析:A.独自/老而无子;B.怎么/语气词;C.患上/与“无”连用,表推测;D.都是“回去”的意思。8.(1)(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重点词:焉得,哪能;更,还。)(2)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重点词:以……为……,把……当作……;一时,当代的。)9.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10.甲文:亭上遇人的快乐;高雅脱俗的情致;怀念故国的感伤。乙文:遇人遇事的诙谐;旷达乐观的情怀;对人生境遇的感叹。【乙参考译文】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看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字,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甘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歌:“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三、(一)11.C解析:材料二中提到的是“展示了在210多万年前至300多年前曾喷发过的14座新老期火山”,而不是说主展厅展示了“300多年前喷发的14座新老期火山的历史”。12.通过地质剖面图中黄土的颜色,我们可以推断出黄土高原在过去经历了温暖湿润与干燥寒冷气候的交替变化,(2分)这为我们研究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1分)13.示例: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一座自然与科学的殿堂,等待着每一位热爱探索的你。这里馆藏标本6万余件,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宝藏库”。在这里,你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些珍贵标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可以通过科普讲解和互动体验,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生命的演化。快来开启这场奇妙的自然之旅吧!(3分,合理即可)(二)14.①物资匮乏年代,母亲用葫芦做三餐②立秋后,母亲选葫芦晾干,请木匠师傅锯成瓢③一天清晨,“我”摘嫩葫芦回城做菜得称赞((每空1分。))15.示例:【葫芦】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长在院墙边或树下,花为白色,呈喇叭或五角形;(1分)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1分)嫩果可食用,老果可做瓢。(1分)16.(1)句式整齐,节奏明快,(1分)写出了葫芦瓢的结实、耐用。(1分)(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葫芦花的美丽、灵动和葫芦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葫芦花及葫芦的喜爱。(1分)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租房合同协议样本参考
- 2025租赁合同撤销协议书
- 2025股票交易委托合同范本模板
- 2025微博平台委托开发合同
- 2025中学新风系统安装施工合同书
- 2025租房合同简化版
- 2025租房合同简化版样本
- 2025标准化的煤炭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知识产权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
- 《养殖用药及安全》课件
- 美国加征关税从多个角度全方位解读关税课件
- 期中(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精通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一例脂肪液化切口的护理
- 2025-2030中国煤焦油杂酚油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嘉兴市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解析:智慧不会感到孤独
-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知识培训
- 2020-2025年中国辽宁省风力发电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GB 15269-2025雪茄烟
- 规模养殖场十项管理制度
- 2025中考英语热点话题阅读《哪吒2魔童闹海》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