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学古代诗词鉴赏题库_第1页
历史文学古代诗词鉴赏题库_第2页
历史文学古代诗词鉴赏题库_第3页
历史文学古代诗词鉴赏题库_第4页
历史文学古代诗词鉴赏题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试卷第=PAGE1*2-11页(共=NUMPAGES1*22页) 综合试卷第=PAGE1*22页(共=NUMPAGES1*22页)PAGE①姓名所在地区姓名所在地区身份证号密封线1.请首先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身份证号和所在地区名称。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3.不要在试卷上乱涂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内填写无关内容。一、选择题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代诗词的分类?

A.诗

B.词

C.曲

D.小说

1.2.古代诗词中,以抒情为主的诗体是:

A.古体诗

B.近体诗

C.抒情诗

D.记叙诗

2.古代诗词的创作手法与技巧

2.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2.2.古代诗词中,运用“以景衬情”手法的是:

A.《登鹳雀楼》

B.《江雪》

C.《静夜思》

D.《春晓》

3.古代诗词的代表人物与流派

3.1.下列哪一位诗人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

A.王维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

3.2.下列哪一位词人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周邦彦

4.古代诗词的韵律与平仄

4.1.古代诗词中,每句诗的平仄格式是:

A.平仄平平仄仄平

B.仄仄平平仄仄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平平仄仄平平

4.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

A.押韵

B.对仗

C.平仄

D.句式

5.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5.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A.月亮

B.雪花

C.花朵

D.风筝

5.2.古代诗词中,以“山水”为主题的意境作品是:

A.《登鹳雀楼》

B.《江雪》

C.《静夜思》

D.《春晓》

6.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6.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

A.艺术价值

B.思想价值

C.历史价值

D.经济价值

6.2.古代诗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诗歌形式

B.表现手法

C.诗歌题材

D.以上都是

7.古代诗词的传承与传播

7.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诗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

A.诗歌朗诵

B.诗歌比赛

C.诗歌翻译

D.诗歌创作

7.2.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途径有:

A.互联网

B.电视

C.报纸

D.以上都是

8.古代诗词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的层级输出

8.1.下列哪一项不是古代诗词在现代的运用?

A.诗歌朗诵

B.诗歌比赛

C.诗歌翻译

D.诗歌创作

8.2.古代诗词在现代的发展趋势有:

A.诗歌形式创新

B.表现手法多样化

C.诗歌题材拓展

D.以上都是

答案及解题思路:

1.1D;1.2C;2.1D;2.2B;3.1C;3.2A;4.1B;4.2D;5.1D;5.2B;6.1D;6.2D;7.1B;7.2D;8.1D;8.2D。

解题思路:

1.1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古代诗词分类的选项,小说不属于诗词范畴,故选D。

1.2抒情诗是以抒情为主的诗体,故选C。

2.1比喻、拟人、对比均为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排比不属于表现手法,故选C。

2.2“以景衬情”手法在《江雪》中运用得较为明显,故选B。

3.1杜甫属于“现实主义诗派”,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故选C。

3.2李清照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故选A。

4.1古代诗词中,每句诗的平仄格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故选B。

4.2古代诗词的韵律特点包括押韵、对仗、平仄,句式不属于韵律特点,故选D。

5.1风筝不属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故选D。

5.2《江雪》以“山水”为主题,故选B。

6.1经济价值不属于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故选D。

6.2古代诗词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诗歌形式、表现手法、诗歌题材等方面,故选D。

7.1诗歌创作不属于古代诗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故选B。

7.2互联网、电视、报纸均为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途径,故选D。

8.1诗歌创作不属于古代诗词在现代的运用,故选D。

8.2古代诗词在现代的发展趋势包括诗歌形式创新、表现手法多样化、诗歌题材拓展,故选D。二、填空题1.古代诗词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代什么?

答案:风:指古代民间诗歌,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雅:指古代宫廷诗歌,内容多表现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颂:指古代赞颂帝王功德的诗歌。

2.古代诗词中的“对仗”是指什么?

答案:对仗是指诗词中相对应的字句在结构、意义、音韵等方面相互呼应、相对称的修辞手法。

3.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有何区别?

答案:意象是指诗词中具体的形象和符号,是作者表达情感的载体;意境则是指作者通过意象所营造的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艺术空间。

4.古代诗词中的“平仄”与“韵脚”有何关系?

答案:平仄是指诗词中字音的声调,平仄的搭配影响着诗词的韵律美;韵脚是指诗词中押韵的音节,平仄与韵脚共同构成了诗词的音乐性。

5.古代诗词中的“赋”“比”“兴”是哪位诗人提出的?

答案:赋、比、兴是《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由汉代学者郑玄提出。

6.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派以哪两位诗人为代表?

答案: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

7.古代诗词中的“边塞”诗派以哪两位诗人为代表?

答案:唐代诗人岑参和杜甫。

8.古代诗词中的“婉约”诗派以哪两位诗人为代表?

答案:宋代词人晏殊和柳永。

答案及解题思路:

1.解题思路:根据对古代诗词中“风”“雅”“颂”概念的理解,回答其分别指代的含义。

2.解题思路:理解对仗的修辞手法,解释其在诗词中的作用。

3.解题思路:区分意象和意境两个概念,阐述其区别。

4.解题思路:了解平仄和韵脚的定义,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5.解题思路:回顾相关文学史知识,找出提出赋、比、兴的学者。

6.解题思路:结合“山水田园”诗派的特点,确定代表诗人。

7.解题思路:分析“边塞”诗派的特色,找出代表诗人。

8.解题思路:回顾“婉约”诗派的风格,确定代表诗人。三、判断题1.古代诗词只包括诗歌,不包括词、赋、曲等文学形式。(×)

解题思路:古代诗词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包括诗歌,还包括词、赋、曲等多种文学形式。诗歌只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2.古代诗词的韵律以七言诗最为普遍。(×)

解题思路:古代诗词的韵律形式多样,五言诗、七言诗都有,但并不以七言诗最为普遍。五言诗在唐代尤为盛行。

3.古代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诗歌中的具象描写。(×)

解题思路:“意象”在古代诗词中指的是诗歌中通过具体物象所寄托的情感或思想,不仅仅是具象描写,还包括抽象的意境。

4.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思想。(√)

解题思路:“意境”确实是指诗歌通过形象和情感所达到的深层表现,包括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5.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

解题思路:“山水田园”诗派的确以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为主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6.古代诗词中的“边塞”诗派主要描写边塞战争和将士英勇事迹。(√)

解题思路:“边塞”诗派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边塞战争的环境和将士们的英勇事迹,是古代诗词中的一大流派。

7.古代诗词中的“婉约”诗派主要描写女性的爱情与愁思。(√)

解题思路:“婉约”诗派的特点是情感细腻、语言委婉,多描写女性的爱情与愁思,体现了女性的情感世界。

8.古代诗词的韵脚以平仄对仗最为常见。(×)

解题思路:古代诗词的韵脚形式多样,平仄对仗只是其中一种,还有许多其他韵律形式,如押韵、对仗等。四、简答题1.简述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

答案: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几个阶段: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唐代诗歌的繁荣,宋代的词与诗,元明清时期的诗歌创作。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解题思路:首先概述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特点,最后总结整个古代诗词的发展趋势。

2.简述古代诗词的创作手法。

答案:古代诗词的创作手法包括:赋、比、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手法,对比手法,夸张手法等。

解题思路:列举常见的创作手法,并对每种手法进行简要解释,说明其在诗词创作中的运用。

3.简述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

答案:古代诗词的意象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出的具体形象,意境则是通过意象组合形成的深远、独特的艺术空间。意象与意境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诗词的艺术美感。

解题思路:解释意象和意境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在古代诗词中的具体应用。

4.简述古代诗词的韵律与平仄。

答案:古代诗词的韵律包括平仄、押韵、节奏等。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押韵是指诗词中相同位置的字押相同的韵。节奏是指诗词中字音的强弱、长短和停顿。

解题思路:介绍平仄、押韵、节奏的概念,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5.简述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答案:古代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包括诗歌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思路:分析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具体影响。

6.简述古代诗词的传承与传播。

答案:古代诗词的传承与传播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文献记载、科举制度、文学创作等方式进行。其中,科举制度对古代诗词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解题思路:介绍古代诗词传承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分析各种途径的作用。

7.简述古代诗词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

答案:古代诗词在现代的运用与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歌创作、学术研究、教育普及、文化交流等。现代诗歌创作中,古代诗词的元素被广泛借鉴和运用。

解题思路:列举现代运用与发展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背景和原因。

8.简述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诗派的特点。

答案:“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边塞”诗派以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主题,表现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敬意和对战争的思考;“婉约”诗派以抒情、细腻、柔美为特点,表现诗人对爱情、生活的感慨。

解题思路:分别介绍三种诗派的主题和特点,并结合具体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五、论述题1.试论古代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

古代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不仅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风貌,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思路:

(1)阐述古代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包括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2)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

(3)探讨古代诗词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传承和现实意义。

2.试论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关联与区别。

答案:

“意象”与“意境”是古代诗词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赋予其情感和寓意;意境则是诗人通过意象的组合,构建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具有感染力的审美空间。

解题思路:

(1)解释“意象”与“意境”的概念;

(2)分析“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联;

(3)探讨“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3.试论古代诗词的韵律与平仄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答案:

古代诗词的韵律与平仄是诗歌创作中的基本要素,对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具有重要作用。韵律是指诗歌的节奏和韵脚,平仄是指诗句中声调的高低。在诗歌创作中,韵律与平仄的运用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解题思路:

(1)阐述古代诗词的韵律与平仄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2)分析韵律与平仄对诗歌音乐性和节奏感的影响;

(3)探讨韵律与平仄在古代诗词中的运用实例。

4.试论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答案:

古代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古代诗词通过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描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思路:

(1)分析古代诗词的文学价值;

(2)探讨古代诗词对社会的影响;

(3)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古代诗词在历史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5.试论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答案:

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传承与发展价值。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古代诗词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解题思路:

(1)分析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2)探讨古代诗词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手段;

(3)展望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6.试论古代诗词中的“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诗派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答案: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诗派是古代诗词中的三大流派,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题思路:

(1)介绍“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诗派的艺术特色;

(2)分析这三个流派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3)探讨这三个流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7.试论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与教育意义。

答案:

古代诗词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解题思路:

(1)阐述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

(2)分析古代诗词的教育意义;

(3)探讨古代诗词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传承。

8.试论古代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与变化。

答案:

古代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变化,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风貌。

解题思路:

(1)梳理古代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分析这些特点与变化的原因;

(3)探讨古代诗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六、古诗词鉴赏题1.鉴赏《登鹳雀楼》

试题内容:

请结合《登鹳雀楼》这首诗,分析诗人王之涣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鹳雀楼高耸入云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王之涣的胸怀壮志。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白日西沉、黄河东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对壮阔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解题思路:

1.首先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

3.探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动静结合、对比等修辞手法。

2.鉴赏《静夜思》

试题内容:

请分析《静夜思》这首诗中,诗人李白如何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思乡之情。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静夜思》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情景交融,将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明月、地上霜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的氛围,与诗人思乡的孤寂心情相呼应。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景。

3.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情景交融表达情感。

4.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对比、象征等手法。

3.鉴赏《望岳》

试题内容:

请结合《望岳》这首诗,探讨杜甫如何通过描绘泰山景象,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雄伟壮丽,展现了杜甫的豪情壮志。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攀登高峰、超越众人的渴望,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

3.探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夸张、对比等手法。

4.鉴赏《江雪》

试题内容:

请分析《江雪》这首诗中,柳宗元如何运用孤独的意象,表达自己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江雪》通过描绘江上雪景和渔翁的孤独形象,表达了柳宗元被贬谪后的悲凉心境。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营造出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孤独相呼应。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景。

3.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表达情感。

4.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象征、对比等手法。

5.鉴赏《鹿柴》

试题内容:

请分析《鹿柴》这首诗中,王维如何运用自然景物描写,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鹿柴》通过描绘鹿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王维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句,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与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相契合。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

3.探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对比、象征等手法。

6.鉴赏《夜泊牛渚怀古》

试题内容:

请分析《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中,杨万里如何通过怀古之情,表达自己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怀古之情,表达了杨万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牛渚西江夜泊船,客行虽远思依然”两句,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故土的眷恋。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景。

3.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怀古之情表达感慨。

4.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如对比、象征等手法。

7.鉴赏《题都城南庄》

试题内容:

请分析《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中,王之涣如何通过描绘春景,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题都城南庄》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王之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两句,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诗人的愉悦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

3.探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对比、象征等手法。

8.鉴赏《送元二使安西》

试题内容:

请分析《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王维如何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

答案及解题思路:

答案: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描绘边塞风光,表达了王维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将边塞的荒凉和孤寂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解题思路:

1.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景物描写。

3.探讨诗人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如象征、对比等手法。七、填词题1.以“江水”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