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调查研究—以L幼儿园为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幼儿购买各种电子设备,导致如今的幼儿所到之处都能看到电子设备的身影。那么在家长为幼儿选择电子设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电子设备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在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和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及指导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对幼儿身体以及心理方面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幼儿易模仿电子设备内容中对幼儿成长不利的画面;成人不能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并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议,主要有成人应把握好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家长应加入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提高成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对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关键词:幼儿;电子设备;现状研究目录TOC\o"1-3"\h\u2004073393摘要 I1327996603Abstract II841363350目录 III1761491602一、问题提出 1179797272(一)研究背景 1343259175(二)研究意义 110158783831.理论意义 113729894312.实践意义 11121579802(三)文献综述 119277624951.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影响的相关研究电子设备使用状况研究 214122959973.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33220712884.研究述评 31393346976(四)研究方法 418209387441.文献法 47280170112.问卷法 415675669183.访谈法 4767809430二、幼儿使用电子设备调查结果分析 5343855187(一)基本信息 52956338321.幼儿基本信息 515881389132.家长基本信息 5776462228(二)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 518900268241.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61027245442.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和种类 72062042467(三)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 96566475831.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 93574655482.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 101411704577(四)成人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的问题 111119493583(五)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情况 121224418114三、使用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 141606936444(一)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 1410264696361.身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1390359012.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41107158749(二)幼儿易模仿电子设备内容中不利的画面 1571293188(三)成人缺乏对电子设备的正确认识 152076219337(四)成人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方法有误 16556616856四、针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弱二)家长方面 1717546367621.成人缺乏对电子设备的正确认识 179346183302.教养方式不同 1714348781523.家长缺乏时间陪伴幼儿 181903228501五、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建议 19792494242(一)家长应把握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19757146600(二)家长应加入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 1915222977251.家长应起到筛选内容的作用 191376937172.家长应起到监督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作用 191378413800(三)提高成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 202094636411结语 21854734406参考文献 221003046859附录 24一、问题提出(一)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给幼儿购买各种电子设备,导致如今的幼儿所到之处都能看到电子设备的身影。那么在家长为幼儿选择电子设备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电子设备对幼儿产生的影响。相比较于书和玩具,电子设备中丰富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等其他内容,对于身心尚未发育完善的幼儿来说会更具有吸引力。家长对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一方面表示支持,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会担心幼儿沉迷于电子设备。由于幼儿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在独自使用电子设备时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当幼儿玩手机或平板电脑一个多小时,或者连续看好几个小时的电视,并且看电子设备的距离小于2-3米时,会导致孩子屈光不正,可能近视。[1]同时还有研究表明,长期看电视会影响儿童创造性想象的发展。[2]但是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语言镜头和生动的卡通形象,电子设备既可以促进儿童阅读和儿童文学的发展,又可以丰富幼儿的内部价值观和外部形象。[3]由此可见电子设备对于幼儿来说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认识电子设备给幼儿带来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从电子设备的使用概况看,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进行研究,更加科学的解释相关问题、原因以及对策,丰富电子设备在学前教育中运用的相关理论。2.实践意义电子设备对幼儿的影响有利也有弊,故本研究通过调查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以及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和指导,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幼儿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三)文献综述1.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影响的相关研究通过对现有的关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相关研究进行调查后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种认为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具有消极的影响。(1)积极影响在电子设备对儿童的影响中,以电视为例,甘甜[4]觉得视频能够充裕幼儿的主观世界,提高幼儿掌握语言的能力、以及在调节儿童情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卜卫[5]在对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其影响的研究中表示,幼儿在看到电视里的亲社会行为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次数就会明显增多。吴永和[6]对学习电子书籍的研究表明,幼儿使用交互式电子书籍学习,可以大大提高词汇的习得、发音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布莱恩特小组[7]进行实验,将实验的幼儿分为两组,一组幼儿看“蓝色斑点狗”节目,而另外一组幼儿不能看任何电视节目。起初并没有发现两组幼儿有什么区别,但是后期分别对两组幼儿进行了对比调查,发现与未观看电视的一组幼儿相比,看电视的一组幼儿思维和动手能力会较突出一些。安德森[8]认为让孩子通过观看教育类节目来培养孩子的入学前准备,这可以增加孩子们在小学取得成功的机会,并为他们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消极影响美国儿科学会呼吁二岁以下孩子尽量不使用电子设备,而2岁以上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导致孩子出现暴力倾向、近视、肥胖等问题。Zimmerman、Christakis通过对跟踪数据的分析,1岁半到3岁半的孩子看电视与7岁时的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之间存在显然的正面关系。Christakis[9]等人通过介入的统计研究表明,幼儿应减少与暴力性视频的接触,增加亲社会性教育行为。刘桂琴、张大均[10]认为电视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传达信息、声音以及情感,满足孩子具体形象事物的特点。但是电视中传达的许多信息都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例如暴力、恐怖视频等都不适合幼儿。2.电子设备使用状况研究(1)幼儿电子设备使用的时间频率研究李敏谊、王泉[11]通过对北京市三岁到六岁孩子电子设备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每天看电视的孩子占56%,并分析了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发现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刘吴越[12]采用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对幼儿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孩子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半小时、半小时至一小时、一小时至二小时,使用手机的所占比分别为38.6%、50%和2.4%。杨晓辉、王振宏、朱莉琪[13](2016)指出在“使用电子设备促进幼儿发育”中,影响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主要因素有使用时间、电子设备形态特性和电子设备内容。(2)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种类的研究戴文静[14]调查了上海市幼儿使用平板电脑的情况,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会使用平板电脑,档次越高的幼儿园里的幼儿使用平板电脑的比例越大,市级示范幼儿园里的孩子使用平板电脑的所占比例最高。陈建峰[15]根据2015年8月20日日本教育信息网络的呈现,手机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幼儿信息处理的范围。根据总务省的调查,有10%的孩子在1岁以下使用手机,40%的孩子在4岁至6岁使用手机。不同时间、年龄、性别的儿童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也不同。龙苗[16]使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在上海对100名3-6岁的幼儿使用iPhone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学龄前的孩子对iPad、iPhone等智能电子设备抱有很高的兴趣。3.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于敏[17]通过对父母如何看待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有的父母会把电子设备变成一种激励幼儿的方法,而有的父母则会担心幼儿使用电子设备会有不好的影响。何磊[18]通过研究上海幼儿对平板电脑的使用情况以及父母的态度时,发现大部分孩子在使用平板电脑时喜欢运用娱乐功能,而大部分父母会直接或间接控制孩子使用平板电脑。(Barr,Zack,Garcia,&Muentener,2008)[19]父母与12到18个月的孩子一起观看视频,可以提高孩子对视频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加深对视频的理解,幼儿也会根据父母的提问做出回应。从Vygotsky的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点来看,父母参与电子设备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认知思考水平、社会感情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家长可以根据媒体的特性和特定内容,将特定的指导方向和特定的内容与孩子们的需求与新颖的事物相结合,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Clark,2011)。4.研究述评通过使用电子设备对幼儿的影响、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状况、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影响因素,这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会对幼儿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在选择内容上也多以动画片和游戏为主,幼儿看动画片玩游戏一方面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另一方面会影响幼儿的注意力下降;在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影响因素中,父母所占的影响最多。不可否认的是幼儿接触电子设备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是电子设备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环境,电子设备所包含的功能对幼儿各方面经验的形成也有帮助。但是幼儿需要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家长也应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并附之非参与式观察补充了相关资料。1.文献法文献法是最基本、最广泛的使用方法。本文参考了很多有关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资料以及文献,对国内外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问卷法本研究参照了樊丽娜《0-6岁幼儿使用新媒体现状》中的问卷,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形成《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卷。并将此问卷向梁园区第二幼儿园的家长发放,本次发放调查问卷的总数为100份,回收98份问卷,其中有效的问卷95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5%。根据家长填写的问卷情况来了解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3.访谈法为了能够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调查者将会列出访谈提纲,并随机挑选幼儿园内的幼儿家长作为访谈对象,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访谈的方式分为微信访谈、电话访谈、面谈等方式进行。
二、幼儿使用电子设备调查结果分析(一)基本信息1.幼儿基本信息本研究中关于幼儿年龄的基本信息如图1表1幼儿年龄信息孩子年龄0-3岁3-4岁4-5岁5-6岁所占比例14.29%42.86%14.29%28.57%通过表1可知,本次调查的幼儿年龄在3岁-4岁的幼儿所占比最高,占42.86%,其次为5岁-6岁的幼儿占28.57%,3岁以下和4岁-5岁的幼儿所占比例相同,同为14.29%。2.家长基本信息本研究中关于家长的基本信息如表2表3表2家长学历信息学历父亲母亲专科以下56.9%50.86%本科33.62%44.83%硕士4.31%0%博士及以上5.17%4.31%根据表2可知,父母学历都是在专科以下的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56.9%和50.86%,其次才是本科学历,而硕士以上学历的家长相对较少。表3家长职业信息职业父亲母亲个体经营36.84%2.63%企业高管28.95%2.63%自由职业13.16%5.26%公务员10.53%5.26%企业职员7.89%34.21%教师2.63%31.58%无业待业0%18.42%通过表2表3可知,父亲的职业个体经营的所占比例最多占36.84%,其次为企业高管占总比的28.95%。母亲的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企业职员占34.21%,教师职业紧随其后占31.58%。(二)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1.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本研究通过把幼儿连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划分为:少于1小时、1-2小时、2-3小时、3小时以上四个时间段,来调查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平均时长。具体情况如下图:图1幼儿周一至周五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表通过调查结果可知,在本次调查中的幼儿每周一到周五使用电子设备少于1小时的占40.35%,1-2小时的占39.47%,2-3小时的占11.4%,3小时以上的占8.77%。图2幼儿周末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表每周末使用电子设备的幼儿低于1小时的占35.09%,1-2小时的占37.72%,2-3小时的占14.91%,3小时以上的占12.28%。使用电子设备时间低于1小时的幼儿,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最多。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在1个小时到2个小时的幼儿,在周末的最多。通过向家长的访谈可知,星期一到星期五幼儿放学回家后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就会较少。还有的家长会限制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大部分为半小时。而到了周末,时间比较宽裕,家长的管制也会放松,就导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变长。家长A:“孩子平常哪有时间啊,也就周末时间长能多玩会儿。”家长B:“哎呀,她写作业可慢,老墨迹,平常写完作业都晚了,更别说玩什么了,什么时候放假她什么时候才能多玩会。”家长C:“周一到周五从幼儿园回家后,他就写写作业,和楼下小朋友玩一会,玩手机看电视什么的时间会少一点。但是周末作业完成之后,我和他爸要忙店里的生意,看他的时间少,他就会玩手机看电视比较多一点。”2.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和种类(1)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本研究中包含电子设备的内容有学习、看动画片、刷视频、打游戏等,具体情况如下图:图3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内容图表通过图表可知,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最多的用途为看动画片80.7%和学习58.77%,其次是与同伴亲人聊天43.86%、刷视频40.35%、打游戏32.46%。案例1“你知道闹钟为什么会打鸣吗?”“为什么啊?”“闹钟里会有发条,时针转动到闹钟响铃的时候闹钟里的小齿轮就像小锤子一样敲打钟罩就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这样闹钟就会打鸣啦!”洋洋才3岁半怎么会知道呢?“洋洋你是怎么知道的啊?”“老师,是螺爸爸告诉我的。”“螺爸爸?”“是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螺丝钉》里面的螺爸爸。”家长B:“学习机一买回来百合就很开心,说终于有好玩的了。这个学习机的操作也很简单,我教给她几次,她就记住了。而且这学习机上有很多东西,有三字经、儿歌、诗词、故事、益智游戏等。东西太多了,之前她老是缠着我和她爸爸讲故事,现在也不用了,直接打开学习机上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故事,百合现在还觉得我们讲的故事不好听没有感情。”家长B:“哎,自从百合会自己玩学习机以后,她就一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玩学习机,虽然学习机上能学到东西,但是她这一直玩也不是个好事啊,有的时候叫她她都不理我。”通过访谈和案例可知,现如今幼儿学习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能够更加吸引幼儿,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幼儿每天回到家之后就是对着没有温度的机器,没有父母的陪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少,就会造成亲子关系疏远。家长C:“自从跟他哥哥学会玩手机上的游戏,一到周末天天给我要手机玩游戏。”家长D:“我们家孩子原来写完作业后都是到小区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自从会玩手机游戏以后,写完作业就光玩手机游戏,也不说出去玩了,有时候出去玩和别的小朋友说的话题也都是关于手机游戏的。”在如今这个智能时代,手机已经是人手一部,而幼儿使用手机一大部分原因是玩游戏,更多的游戏是针对幼儿开发,越来越多的幼儿不断参与到电子游戏中,由此可见,电子游戏逐渐取代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传统游戏。案例2“妈妈,我想玩会儿手机。”“20分钟哦”妈妈说道,随后洋洋拿着手机熟练的解了锁,打开了《宝宝巴士》,找到了“做汉堡”的游戏,熟练的找到“做汉堡”的所需要的材料,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操作着。玩了一会“做汉堡”,洋洋退出了,打开了另一款拼图游戏“找一找,分一分”,这款游戏就是让幼儿找到同一类的物品,把他们划分出来,是儿童分类练习。幼儿喜欢好玩、有趣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幼儿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宝宝巴士》里的小游戏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习到知识,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边玩边学”,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家长E:“我们孩子可喜欢看那个《奥特曼》还有《铠甲勇士》,动不动就在家里学动画片里边话,什么怪兽别跑,吃我一脚,还有受死吧,怪兽我要代表正义消灭你。我有点担心学这种话会不会有什么不好啊,他会不会有暴力倾向啊?”孩子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孩子看到以上这种动画片时,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引导的话,就容易导致幼儿攻击行为的出现。(2)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种类本研究中涉及到的电子设备的种类包含有手机、电脑、电视机、iPad、电话手表、智能机器人等,具体情况如下图:图4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种类分布图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家庭中幼儿使用的最多的依次为手机80.7%、电视机71.93%、ipad41.23%、电脑33.33%、电话手表22.81%、智能机器人16.67%。由此可知,幼儿使用最多的电子设备为手机和电视机。通过对家长们的访谈可知,家长认为,电视、手机、iPad不仅能玩还能学习,只要把握好使用时间家长就不会制止。家长A:“洋洋会在无聊的时候找我玩一会儿电子设备,有的时候玩手机有的时候看电视。我觉得他可以从电子设备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还可以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以及记忆能力等,我一般都会满足他。比如他在玩宝宝巴士里的益智游戏‘做汉堡’时,知道了汉堡怎么做。看动画片‘螺丝钉’,能够从中了解到各种科学技术难题,还能学习到各种家用电器、生活设备的基本原理、生活常识以及做人的道理。”(三)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1.成人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本研究从家长对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持赞同、中立、反对三种态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图5家长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根据问卷结果可知,家长态度保持中立的最多占46.55%,其次为反对的态度占28。45%,最后为赞同的态度占25%。家长C:“我觉得这种东西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她能在上面听故事什么的也挺好。”家长A:“我支持他接触这些电子设备,我认为他可以在电子设备中学到很多知识,能比较直观的学习一些内容。”家长D:“我不太想让孩子过多接触电子设备,我怕他会上瘾,养成不好的习惯。”家长E:“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玩,你不让他玩也不现实,所以我保持中立吧。”通过访谈可知,家长持中立态度的最多,主要认为电子设备一方面对幼儿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认为电子设备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影响。2.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本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了解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分别是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为了哄孩子开心、作为一种奖励机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就让孩子玩以及为了让孩子学习,具体情况如下:图6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从图6可知成人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所占比最高的是为了让孩子使用电子学习,占总比的40.63%,然后是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占总比的31.25%,接着是为了哄孩子开心占21.88%,最后是作为一种奖励机制占6.25%。家长D:“天天回到家都累死了,孩子还老缠着我,不想陪他玩了,就让他去看动画片。”家长E:“有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孩子觉得无聊就会闹人,我也想和客人多聊会天,就让他自己去玩平板。”家长F:“有的时候孩子不听话,我就会给孩子说,你要是乖乖听话,我等会就让你玩手机。”家长C:“他只要一哭,我爸妈就不行了,就让我把手机拿出来让他玩。”根据访谈可知,家长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部分都是不想让孩子打扰自己。”(四)成人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的问题本研究将从四个问题进行研究,分别是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时不知道怎么引导、不知道给幼儿选择哪些好的电子设备内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好控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不容易控制,具体数据如下:图7成人管理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的问题根据图7可知,成人在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最多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引导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占总比的43。75%,其次为不知道给孩子选择哪些好的电子设备内容,占31.25%,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不容易控制和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好控制的所占比,分别为15.63%和9.38%。家长C:“他只要一开始玩手机,就啥都听不见,跟他说话也不理,让吃饭也不吃,没办法就只能给他抢过来,不知道该怎么和他沟通这种事情。”家长E:“我都发愁,他玩ipad,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趴着,想给他讲一些规则,但是又不知道制定什么样的规则合适,害。“家长B:”我自己也没起到一个好的榜样,微商这个工作天天就是拿着手机,孩子看我天天拿着手机以为我在玩,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引导她。“根据访谈可知,家长们在管理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五)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情况本研究通过对1岁至2岁、2岁至3岁、3岁至4岁、4岁至5岁、5岁至6岁的幼儿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情况。图8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年龄表根据问卷结果可知,1-2岁接触电子产品的幼儿占19.3%,2-3岁的幼儿占25.44%,3-4岁的幼儿占24.56%,4-5岁的幼儿占11.4%,5-6岁的幼儿占19.3%。从结果可以看出2-3岁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的幼儿最多,而5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的幼儿已经非常少了。总的来说幼儿接触电子设备的最初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从向家长的访谈可知,1-3岁的幼儿需要家长的帮助才能使用电子设备,而3岁以后,幼儿便可以独立使用电子设备了。家长A:“洋洋大概在2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接触手机还有iPad了,但是他是在快3岁的时候,一些他自己经常玩的就不需要我再去帮他打开了。”家长B:“百合原来2岁多的时候,想看动画片,会让我帮她找,差不多在3岁以后她就可以自己用手机找动画片看了。”家长C:“我们孩子3岁多才开始玩手机啥的,太小我都不让他玩,他学的可快,教给他几遍,他自己都会玩了。”通过访谈得知,在幼儿还不会使用电子设备时,父母会加以引导陪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但是等幼儿能够独立操作电子设备之后,家长就不再陪伴幼儿,就会出现家长和幼儿各自玩各自电子设备的现象。随着幼儿单独使用电子设备时间的增加,幼儿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亲子关系就会越来越冷淡。
三、使用电子设备存在的问题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和种类、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最初年龄这几个方面,了解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现状,同时也发现了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幼儿和家长分别存在问题。(一)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1.身体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图1图2可知,周一至周五连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在1小时以下的幼儿较多,占40.35%的幼儿。周六周日连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在1至2小时的幼儿较多,占37.72%的幼儿。又通过对家长的访谈整理可知,幼儿每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至少都有30分钟,而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幼儿连续使用电子设备不宜超过15分钟”。由此可见,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普遍过长。幼儿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将会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从家长的访谈中得知,有些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习惯不太好,有的时候会坐着玩、趴着玩、躺着玩、有的时候还会跑进被子里玩。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身体常常是一种静止的状态,但是幼儿的身体正在成长,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久而久之就会对幼儿的脊椎或腰椎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样由于长时间不动,幼儿的身体无法得到锻炼,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肥胖、身体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幼儿也不会区分光线的强弱,有的时候会在太阳下玩电子设备,有的时候会躲进被子里玩电子设备,幼儿的年龄较小,眼睛还没有完全发育,在较强或者较弱的光线下长时间看电子设备就会对幼儿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2.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会发现:幼儿如果长时间地使用电子设备对其社会行为和人际交往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幼儿阶段对自我认识处于萌芽阶段,当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去看电视或者玩游戏时,不能很好地把现实和虚拟世界区分开,因此就会出现模仿或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果孩子长期沉迷于扮演动画片或者游戏中的角色,就会导致孩子分不清现实与动画片、游戏中的情景,进而导致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反社会行为。[20]幼儿只有通过参与现实中的活动,在活动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获得正确的交流经验。电子设备带给幼儿的都是感官上的刺激,幼儿通过虚拟场景来获取信息,幼儿在电子设备中积累到的经验远不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真实。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同伴、老师等进行沟通交往,通过对语气、眼神、肢体动作等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加工,将会为幼儿以后的人际交往形成积淀,而电子设备形成的虚拟交往则不能代替。这个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从表面看,幼儿的发展和认知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而电子设备给幼儿提供的是直观的信息,绚丽的色彩、不断变化的画面和大量的信息,让幼儿不需要去想象,不需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以直接获得,这样都不利于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的发展。[21](二)幼儿易模仿电子设备内容中不利的画面根据图3可知,动画片是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内容中的首要选择。喜欢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当幼儿看到动画片中感兴趣的一些内容、听到一些感兴趣的语言时,他们便会对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语言进行模仿[22]。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画片都适合幼儿观看,如果内容中包含暴力成份,这对于充满好奇又善于模仿的幼儿来说,就会出现暴力行为。在对幼儿A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后,发现这名幼儿特别痴迷奥特曼,在休息时间就会模仿动画片中的情景,“奥特合体!我是艾斯奥特曼。”喊完口号就会和扮演怪兽的小朋友打起来,还会破坏旁边的道具。还有家长反应在《熊出没》这个动画片中,熊大被设定为非常爱他弟弟的熊二,但是平常熊大教训熊二时却完全看不出这一点,熊大教训熊二不是打脑袋就是扇后背,有的时候熊大为了教训熊二还会用棍子打他,这样危险的动作却被轻描淡写,一旦被幼儿模仿,后果是很严重的。这些例子表明,幼儿在接触不良信息后的模仿行为是非常严重的。(三)成人缺乏对电子设备的正确认识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只能请孩子的祖父母照看孩子,只有在晚上才能有时间陪伴孩子。还有一部分是外出务工人员,将幼儿留给家中的老人照看。在这些现象背后的主角是被迫离开父母,缺少亲情关爱的幼儿。为了弥补自身对幼儿家庭教育的不足,很多家长将目光投向了市面上强推的各种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家长依赖电子设备,希望幼儿可以在各种APP、公众号之类的教育下能够代替家长的角色。相对于其他孩子而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缺位,祖父母年龄过大,仅能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孩子只要不哭闹,祖父母一般都不会阻止幼儿使用各种电子设备,他们认为使用电子设备至少是一种安全的且孩子喜欢的娱乐方式。父母长期不在幼儿身边,仅靠每天的视频和打电话来与幼儿进行沟通,或者即使父母与幼儿生活在一起,也经常是工作了一天又忙于家务,疲惫得不愿与幼儿进行互动。家长F:“笑笑的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了,我和他爷爷就在家照顾他。”家长C:“白天早早的就和老公一起去开店,晚上天黑了才回家,只能请孩子的爷爷奶奶送孩子,照顾孩子的吃喝。”家长B:“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大宝上小学了,我需要陪她写作业,二宝才上中班,我陪她姐姐写作业的时候,二宝总是来打扰,没办法我就让她玩手机或者看电视,要不然我实在顾不过来。”二胎政策开放,一个家长在照看两个孩子的时候会感到应顾不暇,就会选择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此时的电子设备也就变成了“电子保姆”。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陪伴较少,导致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不能很好的控制使用时间、使用内容以及使用的频率,长时间如此就会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四)成人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方法有误成人知道幼儿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影响幼儿健康成长,但是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管理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大部分家长也感到惆怅。家长C:“他只要开始玩游戏,那就没完没了的,我喊他关上,他还不搭理我,那我火就一下都上来了,都是直接给他抢过来。”家长D:“我不反对他玩手机什么的,我们玩手机之前都会说好是看视频还是玩游戏,也会说好看多长时间,但是他老是不遵守我们约定的时间,我一生气就会冲他吼,直接没收。”家长F:“哎呀,我就不能看见她抱个iPad往那一坐一上午,动都不动,我看见她一次我都吵她一次,我还把她iPad给她藏起来。”通过访谈可知,大部分家长在不想让孩子玩电子设备的时候都是会吵孩子或者强制性的关上、收走幼儿的电子设备。这种强迫性行为不仅不能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而且还会影响亲子之间和谐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会比较宠孩子,抵不过孩子的哭闹,孩子一哭就无条件的服从,导致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时毫无节制。家长C:“我和孩他爸经常不在家,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他爷爷奶奶比较惯他,他一哭,爷爷奶奶就拿他没办法,什么都答应他,一玩手机都能玩一天。”家长F:“她爷爷奶奶老惯着她,每次一去爷爷奶奶家,那她都能玩一天的iPad,我一吵她,她就往爷爷奶奶身后跑,她爷爷奶奶就护着她。”另外,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家长经常是手机24小时不离手,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幼儿便会对手机产生好奇,再加上电子设备给幼儿带来的视觉冲击,就会更加吸引幼儿,使幼儿沉迷于其中。在成人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首先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起到了一个榜样的作用,能否做到以身作则。家长B:“我是干微商的嘛,所以肯定是离不开手机的,我得确保能第一时间回复我的客户。”家长F:“孩子他爸每天回到家就说累,天天抱着个手机,看个没完。”
四、针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年龄偏小,自控能力弱通过图5可知,幼儿最初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在2岁到3岁的最多,1岁到2岁开始接触电子设备的幼儿所占比例也有19.3%。根据数据可知,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年龄普遍较小。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就会相对较弱,从而导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过长,最终就会对幼儿的身体以及心理造成影响。根据图3可知,在幼儿选择电子设备的使用功能中,选择看动画片的幼儿最多。幼儿会被动画片中斑斓的色彩、夸大无形的构图所吸引,通过对这些色彩、图形的感知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能力[23]。幼儿天性喜欢模仿,在看到电子设备中感兴趣的画面时,就会不由自主的进行模仿,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成熟,不能分辨模仿内容的好坏,就会很容易模仿电子设备中不利的画面。同样也正是因为幼儿年龄小,身体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弱,才更加需要家长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二)家长方面1.成人缺乏对电子设备的正确认识从图6中可知,大多数家长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是认为电子设备中有很多可以促进孩子成长的教育内容,但也有部分家长会把电子设备当做一种奖励的手段或者把电子设备当成“保姆”。“00后”被人们称为"屏幕儿童",他们是伴随着电子设备成长的一代,他们的父母大多是“80”后“90”后,正处于事业拼搏期,常常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等因素而忽视了陪伴孩子。家长工作一天,非常劳累,回到家中还需要做家务,经常会感觉力不从心,没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于是就会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这样家长就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由于家长对幼儿照顾较少,让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目的也不同,就会导致在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方式中,幼儿独自使用电子设备的比例较大。没有了家长的监督和指导,幼儿在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长、使用电子设备的频次、使用电子设备的内容上都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长时间如此就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在图7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表示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没有方向,比较迷茫。成人不知道如何指导或者没有方法,究其根源是因为成人没有电子设备教育相关的知识储备。2.教养方式不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础[24]。在不同的家庭中每个人的受教育水平、职业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父母对待幼儿的教养方式也大有不同。从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专制型,在幼儿沉迷于电子设备时,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直接没收。这么做的后果是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大哭大闹或者沉默不语两种现象。长期如此的话,孩子就有可能变得懦弱没有主见,什么都需要家长做决定。有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宠溺型,只要幼儿提出要求就毫无任何原则通通答应,这种情况一般是三代同居的家庭较多。如果家长长期宠溺孩子的话,在以后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不能满足时,孩子就有可能变的霸道、蛮横、不讲道理。还有的家庭教养方式属于放任型,幼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对幼儿不管不问,把电子设备当成是电子保姆。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变得毫无规矩可言,不懂得遵守任何规则。由于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问题也就有所差异,这对孩子的成长也会造成不同的影响[25]。3.家长缺乏时间陪伴幼儿家长C:我们是自己开的店,平常孩子上幼儿园,我们在门市部,接孩子都是家里老人的,我们为了多挣些钱关门就会晚一些,有的时候到家孩子都睡了,能多陪孩子的时候也就是周末了,周末能把孩子带到店里,带孩子的时候关门就会早一些,带孩子出去玩会。家长D:“平常公司里的事特别多,有时候回家早,有时候回家晚,这都没准,也就周末或者节假日时间多点能多陪陪孩子。”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可知,工作日幼儿需要上幼儿园,家长要工作,陪伴幼儿的时间自然就会少一些。但是周末,幼儿不用上学,家长能把幼儿带在身边,工作量相应减少了一些,便有陪伴幼儿的时间了。幼儿A:“我不喜欢爸爸妈妈的手机,爸爸妈妈老是拿着手机玩不停,我觉得无聊就只能去玩学习机了。”幼儿B:“我不喜欢爸爸,爸爸下班回家都不陪我玩,光看手机,讨厌爸爸。”家长E:“我要是没时间看孩子就把他送到我爸妈那,我爸妈比较惯他,他一去看动画片都能看一天。”家长F:“他爸爸妈妈不在家,他又爱跑,我和他爷爷又追不上他,想让他安静一会儿的时候就让他看电视”通过访谈可知,在父母长期沉迷于电子设备从而忽视幼儿的时候,幼儿也就不愿再与父母有过多的交流,导致亲子关系越来越差。还有的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缺乏时间照顾幼儿,只能由祖父母照看幼儿。在祖父母照看孩子时,有的祖父母是为了哄孩子开心,当幼儿要求的时候,便会直接答应。但是有的祖父母是由于年纪大,腿脚不方便,怕带着孩子出去追不上孩子有危险,才选择了这种即能让孩子开心又能让孩子安全的方法。五、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建议(一)家长应把握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关于把握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间方面,教育部建议孩子们不要一次性使用15分钟以上的电子设备,也不要一天连续使用1小时以上的电子设备。在使用电子设备学习半小时到40分钟后,孩子们需要让眼睛放松10分钟。年纪越小的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应该越短[26]。”3岁至4岁的幼儿年龄较小,其生活大部分是需要依赖成人的,因此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应该严格把控时间,把单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每天一共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帮助幼儿制定合理的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表,并在使用时陪伴监督幼儿严格执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4岁至5岁的幼儿逐渐了解什么是规则,在自我意识方面,能够根据他人的要求控制自己行动,自我控制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可以把单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控制在12分钟内,一天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超过50分钟,帮助幼儿制定规范使用电子设备的规则。在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家长最初应起到监督和陪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作用,提醒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后期可以让幼儿自己尝试遵守时间,到达使用时间之后就自觉关闭电子设备。长期如此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制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规则意识。5岁至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懂得体会他人的感受,因此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可以先与幼儿讲清楚使用电子设备的好与坏,然后再与幼儿一起制订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将单次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把握在15分钟内,一天中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在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家长应监督幼儿自觉遵守使用时间。家长也应该继续鼓励孩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幼儿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自由、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并帮助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让幼儿成为电子设备的主人[27]。(二)家长应加入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1.家长应起到筛选内容的作用在幼儿选择电子设备的使用内容时,家长应该起到筛选的作用。幼儿年龄尚小,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在选择电子设备使用内容时,只会选自己喜欢的而不会分辨内容的好坏,家长应在孩子使用电子设备之前提前帮助孩子过滤掉那些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软件或视频,然后寻找一些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软件或视频;帮助孩子多了解一些电子设备的相关知识;教孩子如何辨别电子设备内容的好坏;提高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能力[28]。2.家长应起到监督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作用在幼儿使用电子设备姿势不正确时,家长应及时提醒幼儿调整自己的姿势,并向幼儿告知如果姿势不正确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理解为什么要用正确的姿势,而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或直接收走幼儿的电子设备。在幼儿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蹲下来”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依赖电子设备,如果是因为电子设备里的内容吸引了孩子,那么家长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去野外钓鱼,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同时也能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如果是由于家长没时间陪伴孩子,导致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只能通过电子设备来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么家长就应反思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时间,把留给孩子的时间多一些,多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度。家长在陪伴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如看动画片‘螺丝钉’时,“闹钟不响了,你会怎么办?”“会和吉姆的爸爸一样直接扔了它吗?”等问题,可以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并不只是看动画片。其次家长与幼儿共同使用电子设备时,也能够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三)提高成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家庭是幼儿接触电子设备最多的场所,同样也是对幼儿进行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教育的主要阵地,而家长是阵地中的主要成员。在访谈中了解到,成人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出较迷茫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提高成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养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才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29]。通过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家长会把电子设备当成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电子保姆,当想让孩子安静下来或者没有时间陪伴幼儿时就会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很明显这部分家长对电子设备的认识是不对的。学无止尽,家长可以通过看书,或者借助在网上学习相关课程等,形成对电子设备的正确认知,明白电子设备只是辅助幼儿生活的替代品,并非必需品。同时家长还应该学习一些可以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方法。例如:在孩子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查阅资料时,家长可以正向引导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查阅资料,告知孩子在电子设备中查阅到的资料会更加直观、全面。“预治其家者先修其身”。假如成人每天都是24小时手机不离手或者每天晚上打游戏打到凌晨,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受其影响。在生活中,父母必须严格自律、增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意识,客观对待电子设备,多学习有关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知识,对使用电子设备有理性的分析能力和辨识能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结语随着人们使用电子设备的最初年龄越来越小,接触电子设备的幼儿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真正意义是找出幼儿在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如何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相关建议。本研究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长、使用了哪些电子设备、使用电子设备的最初年龄以及家长对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态度等方面,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进行下一步研究。经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对幼儿身体以及心理方面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幼儿易模仿电子设备内容中对幼儿成长不利的画面;成人不能正确引导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根据以上问题,主要的原因分为幼儿与家长两个方面。与之对应的策略包括:成人应把握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家长应加入到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提高成人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的认识。在本研究中由于知识能力和时间等因素还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仅以商丘市一所幼儿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具有一些局限性。关于幼儿使用电子设备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1]孟艳玲.青州市学齡前儿童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2]左志宏,席居哲,李冰清.电视、书刊对儿童创造性想象影响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41-44.[3]陈明.动画片对儿童文学的秉承与发展[D].上海师范大学,2006.[4]甘甜.影视传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0(06):273-277.[5]巴人.卜卫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出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42.[6]吴永和,雷云鹤,杨飞,马晓玲.构筑数字化教育生态新环境——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与发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3-13.[7]Bryant,J.Mullikin,L.Maxwell,M.etal.Effectsoftwoyears’viewingofBlue’sClues[M].Tuscaloosa,AL:InstituteforCommunicationResearch,UniversityofAlabama,1999.[8]Anderson,D.R.Huston,A.C.Schmitt,I,L.etal.Earlychildhoodtelevisionviewingandadolescentbehavior:therecontactstudy[J].Monographsofthesocietyforresearchinchilddevelopment,.2001,66(1):1-147.[9]CarlsonSM,MandellDJ,WilliamsL.Executivefunctionandtheoryofmind:Stabilityandpredictionfromages2to3[J].DevPsychol.2004,40(6):1105-22.[10]刘桂芹,张大均.电视暴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J].教育探索,2012(11):145-147.[11]李敏谊,王泉.3~6岁幼儿在家中使用多媒体情况的调查研究——来自北京市的案例[J].教育学报,2014,10(06):95-102.[12]刘吴越.信阳市学前儿童智能手机使用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13]杨晓辉,王振宏,朱莉琪.促进低龄儿童发展的电子媒体使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24-37.[14]戴文静.学前儿童使用iPad情况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15]陈建锋.N市两园大班幼儿手机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16]龙苗.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使用iPad情况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4.[17]于敏.南昌市学前儿童触控新媒体使用情况调查研究[J].视听,2016(02):131-132.[18]何磊,王满华,杨薇薇.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09):58-61.[19]Barr,R.,Zack,E,Garcia,A.,&Muentener,P.(2008).Infants’attentionandresponsivenesstotelevisionincreaseswithpriorexposureandparentalinteraction.Infancy,13(1),30-56.[20]方建移.家庭传媒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3):8-11.[21]赵奕.学龄前儿童使用新媒体的影响与建议[J].新闻研究导刊.2015(2).[22]巴人.卜卫著《大众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出版[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01):42.[23]徐珊珊.少儿电视节目对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D].扬州大学,2016.[24]王丽,傅金芝.国内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婚纱摄影工作室合作合同范本
- 2025水果销售居间合同
- 2025工程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聘请家庭保姆合同范本
- 2025写字楼租赁合同书范文
- 2025年进出口贸易合同范本
- 2025成都市土地流转合同
-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电子书下载流程》课件
- 《胃癌内科治疗》课件
- 森林病虫害防治自测练习试题与答案
- GB/T 3728-1991工业乙酸乙酯
- GB/T 34949-2017实时数据库C语言接口规范
- GB/T 3452.1-2005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1部分:尺寸系列及公差
- GB/T 23641-2018电气用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模塑料(SMC/BMC)
- 2023年国际焊接工程师考试IWE结构试题
- 精华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课件
- 《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样题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及答案
- 高三(5)高考冲刺家长会课件
- 顶板安全管理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