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医经络腧穴学总论_第1页
临床中医经络腧穴学总论_第2页
临床中医经络腧穴学总论_第3页
临床中医经络腧穴学总论_第4页
临床中医经络腧穴学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络腧穴学总论目的和要求(一)经络学总论1、

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2、了解经络的发现及形成发展。3、熟悉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分布规律、表里络属。4、熟悉十二经脉的走向及相接规律。5、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及作用,掌握任、督二脉循行规律,了解奇经八脉中其他六经循行特点。6、掌握经络的生理作用,熟悉经络学说的应用。7、了解经络学说的现代研究。2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目的和要求(二)腧穴学总论1、

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及腧穴的分类。2、

了解腧穴的命名。3、

了解特定穴的含义和用法。4、

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5、

了解腧穴的主治规律。3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一)经络学总论1、经

络(The

Channels

and

Collaterals)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4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2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把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

。5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使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

.

经脉》云:

“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6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4、经络的发现A、体表反应点和针刺感应现象的归纳B、

穴位主治性能的总结C、

解剖生理知识的综合D、气功锻炼中

“行气”现象的总结E、病候诊断和治疗的综合7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体表反应点指前人在临床实践中诊察到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有病时,有时会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出现压痛等感觉,或在皮肤上出现结节以及色泽变化等表现。8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肩髃针刺感应现象臂膘手五里肘能一上廉●当针刺一定部位时,会有酸胀的感觉沿着一定的径路放散,温灸时也会有热感由施灸部位向远处扩散,推拿时也会产生温热、酸麻等感觉沿一定的经路传导。曲池手三里一下廉温溜偏历阳溪“得气”、

“行气”、

“针感”“为针之要,气至而有效。

”合谷三间二间商阳9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气功●古称“导引”按跷、行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

”“

”1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5、经络学说形成和发展A

、关于经脉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

——《内经》十二经脉

—《难经》奇经八脉B、经脉与腧穴的关系《内经》记载160

个——

《针灸甲乙经》发展到349个—_—《针灸大成》

359

个——现代361

个C、病候学方面:经脉辨证1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6、经络系统的组成经

统经络连属部经脉络脉o内部脏腑外部浮络脉孙络脉十二皮部十二经脉

十二经别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十二经筋12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经

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13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1)十二经脉

(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三阴经手三阳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14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15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A、

十二经脉命名原则1

内为阴,外为阳2

阴,腑为阳3上为手,下为足16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B、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循行部位(

阴经行

于内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侧,阳经行)于外侧太阴肺经

阳明

大肠经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阳

三焦经少阴心经

太阳小肠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中部后部上肢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足

厥阴肝经下肢少阴肾经

太阳膀胱经17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十二经脉分布规律-----四肢部阴经(脏)阳经(腑)循行部位手足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肢肢前线中线后线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前线中线后线18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十二经脉分布规律——躯干部手三阴经均起与胸部,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胸腹部第一侧线……足少阴肾经胸腹部第二侧线……足阳明胃经胸腹部第三侧线……足太阴脾经胁、腰侧面………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19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十二经脉分布规律一—头面部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手足阳明经脉……头面部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足太阳经脉…头顶部,手太阳经脉……头颊部2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C、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

,足

,足之三阴,从足走腹。2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头手胸腹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D、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足大趾端食指端手阳明大肠经鼻孔旁_→足阳明胃经心中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一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

足少阴肾经足小趾端手少阴心经小指端目内眦一

胸中—

→足少阳胆经

-

经手厥阴心包经

-

经无名指端目外眦足大趾肺中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E、十二经脉表里关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2)十二经别合太阳②●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起于四肢,循行体内脏腑深部

,上出颈项浅部。手少明经别●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表里联系的两经之间的联系,并能通过达到某些正经未能达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来补充正经之不足。图3

-

2

手少阴经别线路图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奇经八脉阳

阴●●跷

维脉

脉藤26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奇经八脉的作用●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1

)

脉●

:起于胞中,下百会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人中一陶道身柱●

基本功能: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与脑,脊髓,肾关系密切。腰命长强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2)任脉●

循行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承浆天突行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腔中心中脘脐中●

基本功能石门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冲脉●

行: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步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至目眶下。●

: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冲为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3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4)

带脉⑨●循行

起于季(侧胸部11,12肋

)

,

,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到少腹

。●

基本功能带脉-五枢维道一约束纵行诸脉3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5

)

脉睛明承泣巨卵基本功能:⑨风池地仓…E肩

髀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之功。居“分主一身之阴

”附阳仆

参申脉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6

)

脉基

:阴维脉

“维络诸阴”,主一身之里。阳维脉

“维络诸阳”,主一身之表。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4)

络脉●概

: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十

: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加之躯干部的任脉(身前)督脉(身后)各

条络脉,及脾之大络(身侧),

总称十五络脉。●功

用: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十五络穴手太阴肺经之络手少阴心经之络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之络

偏历通里

手太阳小肠经之络

支正手厥阴心包经之络

内关

手少阳三焦之络外关丰隆足太阴脾经之络足少阴肾经公孙

足阳明胃经之络大钟

足太阳膀胱经之络

飞扬蠡沟

足少阳胆经之络

光明足厥阴肝经之络任脉之络鸠尾

督脉之络

长强

脾之大络

大包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5)经筋与皮部●

:是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作用是约束骨骼,维护关节的运动的功能。·

: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皮肤的一定部位的分区,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经络的生理功能1、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3、感应传导作用4、调节机能平衡37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经络学说的应用1、阐释病理变化2、指导疾病的诊断3、指导疾病的治疗4、用于疾病的预防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经络的现代研究●

1、经络与生物电●

2、经络与脉管●

3、经络与神经节段●

4、经络与神经…体液系统●

5、经络与中枢神经●

6、经络与控制论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二)腧穴学总论1、腧穴●腧

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所在,也是针灸推拿及其它一些外治法的部位。4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和命名腧穴的发展○无定位,又无定名阶段。○定位、定名阶段。○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腧穴的分类○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4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

腧穴的命名●根据所在部位命名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利用天体地貌命名●参照动植物命名●借助建筑物命名●

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一

、腧穴的主治特点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均具有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邻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

一切腧穴主治作用的共同特点。远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十四经脸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特殊作用:特殊作用,是指有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43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二

、经穴的主治规律分经主治规律: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经脉及其相表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是对这一规律的概括。分部主治规律

是指处于身体某一部位的腧穴均可治疗该部位的病证。腧穴的分部主治与腧穴的局部治疗作用有相关性。44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第三节

穴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特定穴的分类五输穴络穴●

原穴○oo

郄穴背俞穴●●●o

下合穴●

募穴八会穴交会穴八脉交会穴○45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一、

穴用自然界水流现象,比喻人体内概

经气流注,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说明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Jing-Well

point)、荥(Ying-Spring

point)、输(Shu-Streampoint)、

经(Jing-River

point)、合(He-Sea

point)”

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46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概“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47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及内容阴经五输穴表经脉名称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少

商鱼

际劳

宫少

府大

都然

谷行

间太

渊大

陵神

门太

白太

溪太

冲经

渠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中

冲少

冲隐

白涌

泉大

敦间

使灵

道商

丘复

溜中

封尺

泽曲

泽少

海阴陵泉阴

谷曲

泉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阳经五输穴表井(金)荥(木)输(水)经(火)合(土)经脉名称阳

溪商

阳关

冲少

泽厉

兑足窍阴至

阴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液

间三

间中

渚后

溪陷

谷足临泣束

骨支

沟阳

谷解

溪阳

辅昆

仑曲

池天

井小

海足三里阳陵泉委

中前

谷内

庭侠

溪足通谷49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大

历少商鱼际与太渊商兑

阳内

二庭

三陷

间谷

合胃

谷敦

阴白大都太白脾’泽

冲通

少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侠

然溪临泣胆门中渚焦宫心包络’谷

府与

属太

于溪

心五输穴歌丘

冲经渠尺泽肺相连阳墟

溪阳

曲辅

使

池阳

大陵泉井

肠索

牵5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灵枢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病在脏者,取之输穴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生胃及以饮的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临《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

“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床应用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

、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难经

·六十八难》: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5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一—子母补泻“生我”、“我生”的母子关五输穴子母补泻系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1.本经子母补泻2.它经补泻按时选用《难经

·七十四难》云:

“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输,秋刺经,冬刺合。”

这实质上是根据手足三阴经的五输穴均以井木为始,与一年季节顺序相应而提出的季节选穴法。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一日之中十二经脉气血盛衰开合的时间,而取不同的五输穴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原穴、络穴一)

穴1.概念:十二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部位,称为原穴(Yuan-Primary

point),

又称“十二原

”。2.内容:12个

阳经有独立原穴,阴经无原以输代之手太阴肺经——太渊手阳明大肠经一一合谷手少阳三焦经——阳池手太阳小肠经——腕骨足阳明胃经一—冲阳足少阳胆经——丘墟足太阳膀胱经一—京骨手厥阴心包经—一大陵手少阴心经一一神门足太阴脾经——太白足厥阴肝经——太冲足少阴肾经一—太溪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原穴、

络穴一)

穴3.

应用1)治疗有关脏腑病证《灵枢

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2)协助诊断《灵枢

·九针十二原》:

“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3)原络配穴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原穴、络穴二、络穴1.概念: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一腧穴,称之为络穴(Luo-Connectingpoint),

又称“十五络穴”。2.内容:15个手太阴肺经——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偏历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手少阴心经—一通里足太阴脾经——公孙足厥阴肝经——蠡沟足少阴肾经——大钟任脉之络-——鸠尾手太阳小肠经——支正足阳明胃经一—丰隆足少阳胆经——光明足太阳膀胱经——飞扬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55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二

原穴、络穴3.应

用:1)

络穴即可治疗其络脉和本经的病证,

又可治疗相表里经脉的病证。2)原络配穴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

原络配穴”。先病者为主,取本经原穴(主穴),主客配穴后

病者

客,

相表

经脉

穴(

穴)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三

郄穴1.概念:“郄”有空隙之意。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Xi-Cleftpoint)。2.

:手太阴肺经孔最足少阴肾经水泉梁丘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阴维脉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郄门阴郄外丘金门筑宾阳交交信跗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温溜会宗养老地机中都阳维脉阴

脉足厥阴肝经阳

脉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

:1)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2)脏腑疾患也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有助于诊断。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四

背俞穴、募穴1.概俞”,有转输、输注之意。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称为“背俞穴”

(back

Shu

point),又称为“俞穴”。俞穴均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并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募”,有聚集、汇合之意。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

(front

Mu

point),

又称为“腹募穴”。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2.内

:十二脏腑各有一个背俞穴和募穴。背俞穴肺

俞募穴中府膻中六腑大肠三焦募穴天枢石门关元中脘日月中

极六脏背俞穴大肠俞三焦俞肺心包厥阴俞巨阙期门章

门京门小肠胃小肠俞胃俞心

俞脾

俞肝

俞肾

俞脾肝胆胆俞肾膀胱膀胱俞6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

用:1)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阳部)相关。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2)俞募配穴法临床上常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墓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61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五

穴1.

概念: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

(lowerHe-Sea

point),又称“六腑下合穴”。2.内

容:6个。胃大肠胆膀胱委中三焦委阳六

:小肠下合穴: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阳陵泉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

用:《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合治内腑”,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

。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六

八1.

: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会穴(eight

influential

points)。2.

内容:8个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章门中脘

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

杼绝骨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3.应用:治疗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

的病

。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七、

穴1.概念: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称为“八脉交会points),

又称“交经八穴”。穴

(eightconfluent2.内容、应用:主治冲脉病证相配合主治穴名公孙关心、胸、胃疾病内阴维脉病证后申溪脉督脉病证阳驕脉病证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足

泣带脉病证口

广4.锐

、耳

病外关P口继小内让寸L列照缺海任脉病证阴

脉病证肺系、咽喉、

胸膈疾病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八、

穴1.

概念: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称为“交会穴”

(crossingpoint)。2.

:见书上交会穴表。3.

:交会穴具有治疗交会经脉疾病的特点。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第四节、腧穴的定位(1

)体表标志法(2

)骨度分寸法(3)手指比量法(4)简便取穴法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1

)体表标志法A

固定标志人体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骨骼等皆有一定的位置,可以作为取穴的标志。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B

活动标志指

、肌

随患

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70经络腧穴学总论2021/9/6(2)骨度分寸法(骨度折量定位法)9寸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签寸12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