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北宋的政治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统治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0课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2课活动课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传承(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统一与灭亡隋朝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大趋势。大运河的开通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影响:积极方面,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南方控制);消极方面,给人民带来沉重苦难,加速了隋朝灭亡。3.科举制的创立过程:隋文帝时,开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背景:科举制诞生前,选官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优秀人才,且选官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中央集权。影响:积极方面,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等;消极方面,明清时科举制走向僵化,禁锢思想,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4.隋朝灭亡: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618年,隋朝灭亡。隋朝与秦朝的相同点: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统治时间短暂;因暴政而亡;开创了一系列影响后世的制度。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李世民(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贞观之治”治国思想:吸取隋朝速亡教训,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从善如流;戒奢从简,与民休息;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治国措施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重视对地方官考核。经济方面:减轻百姓田租和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方面:重视教育。军事方面:巩固边疆,反击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3.武则天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鼓励举荐与自荐,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经济上实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巩固并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4.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代明君,杰出的政治家。他统治时期,居安思危,任用贤能,虚心纳谏,实行轻徭薄赋、慎用刑罚政策和文德治国思想,完善科举制等,使唐王朝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第3课“开元盛世”时代特征与鼎盛时期: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唐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唐玄宗在位前期。“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杜甫曾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玄宗改革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姚崇和宋璟为相,实施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经济繁荣表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制成曲辕犁(用于耕地)和筒车(灌溉工具)。手工业:制瓷业发展,越窑青瓷“类玉”“类冰”,邢窑白瓷“类雪”“类银”,还有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是艺术珍品)。商业:贸易频繁,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长安城分为坊(居民区)和市(商业区)。5.国际大都市长安结构: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特点: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实行坊市制度。地位: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6.三位君主治理国家的相同措施: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完善发展了科举制。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原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边疆形势日益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局面。概况:755-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影响:极大破坏社会经济;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2.黄巢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4.五代十国特征:武将专权,政权林立;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认识:五代十国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文成公主入藏背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渴望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中原文化和技术,如书籍、种子、工匠等。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唐朝学习中原文化。结果: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文化交流。2.突厥背景:6世纪中期,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控制西域。概况: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过程: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统一西域。影响:突厥后裔西迁,促进了民族融合。3.回纥背景:唐玄宗时,回纥在漠北兴起。概况: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过程:回纥曾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改名为回鹘。结果: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离散。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尤其是维吾尔族先民的发展。4.渤海和南诏背景: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对各族地区的统辖。概况:靺鞨分支粟末靺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在云南建立政权,后统一六诏。过程:唐朝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结果: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5.唐朝民族政策及启示政策: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少数民族首领尊为“天可汗”。方式:主要方式有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设置机构(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西域设置机构)、册封(如册封渤海郡王、云南王等)、战争(如对东突厥用兵)等。启示: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交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民族平等、友好相处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鉴真东渡概况: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3.玄奘西行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贡献:他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4.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国家强盛: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开放政策: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交通便利:海陆交通发达,为中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1.科技成就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唐都长安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印刷术:唐朝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医学: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千金方》,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2.文学成就——唐诗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3.艺术成就书法: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欧阳询的字笔力险峻,结构精妙。绘画: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他被誉为“画圣”。音乐、舞蹈: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乐舞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裳羽衣曲》等。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北宋的政治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中央政治方面: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地方政治方面: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重文轻武政策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表现:重视文官,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影响:积极方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方面,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辽的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就是辽太祖。西夏的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辽与北宋的和战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和: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4.西夏与北宋的和战: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金的建立:11世纪末,女真族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金灭辽及北宋:1125年,辽被金灭亡。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岳飞抗金: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宋金对峙: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蒙古统一: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灭西夏与金: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此后,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全国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边疆管理: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政府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第12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的繁荣农业发展南方农业发展: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经济作物种植:茶树和棉花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2.手工业兴盛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制瓷业: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3.商业繁荣城市商业:宋代商业城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城市中店铺林立,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海外贸易: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纸币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4.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陆路交通: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宋朝驿站发达,元朝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湾、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路交通:宋代由于航海技术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定期往返,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对外交流影响: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阿拉伯数字等也传到中国。第14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科技成就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指南针: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到宋代,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元朝发明了火铳。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2.文学成就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杰出词人有苏轼,他的词豪迈飘逸;李清照的词委婉、细腻、清秀;辛弃疾的词豪放,报国情怀浓厚。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3.史学成就:北宋的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统治明朝建立: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元朝统治。强化皇权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分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厂卫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负责监视官民,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科举考试的变化: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被称为“八股文”。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经济发展农业:引进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还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第16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概况: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2.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倭寇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那里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体现了戚继光的爱国情怀。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第17课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明朝灭亡原因: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发动起义。过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发展迅速。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随后,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2.清朝建立满洲兴起: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后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清军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第18课清朝的边疆治理对台湾的管辖: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度化、法律化的程度。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文字狱: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文字狱”。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专制政策: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3.闭关锁国政策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荒地承包土地合同协议
- 装修房合同协议书范本
- 融资设备租赁合同协议
- 船舶发动机购买合同协议
- 西安药品零售合同协议
- 西安物业项目合同协议
- 装修费用合同协议模板
- 茶饮原料供货合同协议
- 蔬菜水果购销合同协议
- 装修行业供货合同协议
- 苏科版二年级下册劳动第8课《杯套》课件
- GB/T 28799.2-2020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PE-RT)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财务报表分析文献综述2200字》
- GA 53-2015爆破作业人员资格条件和管理要求
- 金属学及热处理练习题答案
-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精美版)习作6
- 超声引导下针刀精准治疗膝骨关节炎课件
-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规培-课件
- 国内旅客临时住宿登记表格式
- 八年级期末质量分析-课件
- 费森4008s常见故障排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