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化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1页
素材化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2页
素材化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3页
素材化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4页
素材化中考语文总复习积累与运用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词语了解与利用第1页例1

·自贡以下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人物。B.韬光养晦:隐藏才能,安心静养。C.珠烁晶莹:像珍珠那样闪亮,像水晶那样明净。D.露出马脚:比喻隐蔽事实真相泄露出来了。┃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总结

┃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真题典例B[解析]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第2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A第3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解析]B项,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这里宜用“前所未有”。D项,不认为然:不认为是正确,表示不一样意,多含贬义。这里宜用“不认为意”。第4页

例3

·陕西请从所给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填写在横线上。(1)历史________(蕴藏蕴含蕴蓄)着兴盛衰亡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么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________(别开生面别出心裁别具匠心)文学作品。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蕴含别具匠心第5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解析]本题考查是词语辨析能力。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在内。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依据语境,结合词义,第(1)题选填“蕴含”。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开辟一个新局面或创造出一个新格调式样。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一样新观念或方法。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含有与众不一样巧妙构思。依据语境,结合词义,第(2)题选填“别具匠心”。第6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例4

·潍坊依次填入以下句子横线处词语,最恰当一项是(

)(1)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资本上山热”,个别企业为________暴利,低价圈进大量林地后,很快就高价转手卖出。(2)爷爷从繁忙工作岗位上退休后,有时到菜市买菜,有时到河边钓鱼,有时还到公园下下象棋,打打太极拳,过着________生活。(3)想经过“购岛”把钓鱼岛据为己有是滑稽可笑,________日本怎么包装,怎么买卖,________改变不了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铁事实。A.牟取悠游自在不论……都B.牟取怡然自得即使……也C.谋取怡然自得不论……都D.谋取悠游自在即使……也A

第7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解析]牟取:谋取(名利),是贬义词。谋取:设法取得,是中性词。悠游自在:形容悠闲、不受拘束,侧重于生活状态。怡然自得:形容自己感到喜悦、舒适,侧重于心理感受。“不论……都”表条件关系,“即使……也”表假设关系。第8页

例5

·湛江请从以下提供词语中选取最少三个词语写一段描绘课堂情景话,要求句子通顺,语意完整,合乎情理,字数在40~60之间。兴致盎然对答如流味同嚼蜡充耳不闻昏昏欲睡渊博惬意烦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在课堂上,老师讲得生动有趣,展现了她渊博知识,我们听得兴致盎然,对于老师提问题,我们都能对答如流。第9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解析]这是一道考查遣词造句能力题目。只要我们从要求词语中选取三个或三个以上词语,围绕“描绘课堂情景”这一主题,利用描写表示方式展开描写,语句连贯流畅即可。第10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温馨提醒]本考点常考题型有:1.了解词语含义,如例一。2.能够准确利用词语,重点是成语了解与利用;如例二、例三。3.能够正确利用词语,如例四。4.考查遣词说话能力,如例五。词语了解与利用常见题型有:(1)直接解释词语;(2)选择题(词形型、词义型、选取型、识别型)、填充题(积累型、替换型、语境型);(3)遣词写话题。第11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方法总结对于词语考查,历年来都是热点。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书写题、修改题、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从考查内容上看,重点考查对词语了解与利用。依据对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我们可知,词语拼写,词形识改,关联词语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辨析,成语利用等是常考点;正确了解词语在详细语境中意义、依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也是必考点。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如:“节俭”与“吝啬”,前者褒,后者贬。2.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3.从词义指称事物范围大小进行辨析。如:“年代”与“年月”等,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第12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

4.从“详细”与“概括”不一样进行辨析。如:“衬衫”与“衣服”,前者详细,后者概括。5.从所指对象不一样去辨析。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数量重。6.从词性上进行辨析。如:强大(形容词)和壮大(动词)。7.从词语习惯搭配上进行辨析。如:“发扬”只能搭配“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等;“发挥”只能搭配“作用、威力、主动性、创造性”等。第13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对于关联词语,我们一定要记住它是配对使用。如:“只有……才……”“不论……都……”等。还要对那些轻易混同关联词进行辨同析异,掌握其使用方法。如:“因为”和“因为”,二者都是连词兼介词,都表示原因,作连词时都能够连接分句;“因为”常和“所以”搭配,“因为”可和“所以、因而”搭配。“因为”可用于后一分句,“因为”却不能。另外,还得注意关联词语摆放位置是否得当。成语题是各地中考试卷里“常驻大使”,题型多为误用识别型选择题。对成语学习关键在于积累一些易错成语。成语误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个:第14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

1.望文生义。如:“果不其然”常被人误认为是“果真不是这么”意思。2.自相矛盾。如:“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子,但有些人在写一个人时候用上这个成语,造成前后不一,不能自圆其说。3.褒贬失当。如:“侃侃而谈”与“夸夸其谈”、“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都是前褒后贬,感情色彩不一样。4.轻重失度。如:“自暴自弃”和“妄自菲薄”,前者词义较轻,后者词义较重。5.重复累赘。如:“忍俊不禁”原本就含有笑意思,但还有些人说“忍俊不禁地笑”。6.不合语境。如:“设身处地”和“身临其境”,前者用在构想语境里,后者应该用在现实语境里。第15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

7.谦敬错用。成语中惯用谦辞有抛砖引玉、一孔之见等;惯用敬辞有高抬贵手、鼎力相助等。这些成语常被人们错用误用,闹成笑话。8.形近混同。如:不负众望、不孚众望;名副其实、名不副实;事半功倍、事倍功半等。这些成语一字之差,意义迥异。对词义了解不能局限在对词语本义识记上,还要掌握词语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变色龙》一文中“颜色”和“收拾”等,更主要是对词语语境义了解和表示作用分析。这一考点,常穿插在当代文阅读中考查。第16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考点自主训练与能力提升

┃B[解析]障:障碍。壁:墙壁。这里“厚障壁”是指很深隔膜。第17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B

[解析]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收任务,或首先应该做某事。第18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B第19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C[解析]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识人偶然相遇。用在此处不合语境。[解析]豁然贯通:指一下子明白了某个道理。近义词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等。第20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B[解析]A项,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客气话)。C项,五光十色:形容色泽绚丽,种类繁多。D项,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停。第21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C[解析]不认为然:不认为是正确,表示不一样意(多含轻视意)。第22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C[解析]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合实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第23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D[解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第24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解析]A项,“严密”侧重于严格、紧密;C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年纪;D项,“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优异人物。B第25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D[解析]A项,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尤其崇敬(多用于贬义)。B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C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第26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C[解析]得意忘形:形容浅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第27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B

[解析]肆无忌惮:任意忘为,没有一点儿顾忌。它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第28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D

[解析]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改变很大。第29页专题二┃词语了解与利用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