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_第1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_第2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_第3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_第4页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考试全真模拟卷(基础夯实版)——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测试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文言文阅读理解要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下列对“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中“而”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连词,表递进B.连词,表转折C.连词,表假设D.连词,表并列2.下列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乎”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叹词,表示疑问B.叹词,表示感叹C.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D.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3.下列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愤怒B.不满C.不悦D.不安4.下列对“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亦”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A.副词,表示肯定B.副词,表示否定C.副词,表示疑问D.副词,表示感叹5.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说”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愉快B.愤怒C.不满D.不悦6.下列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愉快B.愤怒C.不满D.不悦7.下列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君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有道德的人B.有才能的人C.有地位的人D.有财富的人8.下列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中“时”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时间B.时候C.时机D.时刻9.下列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远”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远方B.远近C.远近的地方D.远近之间10.下列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不愠”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愤怒B.不不满C.不不悦D.不不安二、文言文翻译要求: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四、文言文选段填空要求:根据文意,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民之视之,若雠雠然。彼窃国者,恶知有仁义乎?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曰:‘然则何如?’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长上,可使制梏梏,挞笞而不怨,刑杀而不怒。夫是以君子远疱厨也。’”11.王何必曰利?亦有______乎?()A.利益B.仁义C.税收D.军事1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贼其父,民之视之,若______然。()A.雌雄B.雌雄同体C.雌雄相争D.雌雄相斗1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A.非我之过,兵之过也B.非我之过,兵之过也,然非我也C.非我之过,兵之过也,然非我也,兵之过也D.非我之过,兵之过也,然非我也,兵之过也,然非我也14.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长上,可使制梏梏,挞笞而不怨,刑杀而不怒。()A.制造梏梏,鞭打而不怨恨,刑罚杀戮而不愤怒B.制造枷锁,鞭打而不怨恨,刑罚杀戮而不愤怒C.制造枷锁,鞭打而不怨恨,刑罚杀戮而不愤怒,使君子远离厨房D.制造枷锁,鞭打而不怨恨,刑罚杀戮而不愤怒,使君子远离厨房,远离战争15.夫是以君子远疱厨也。()A.因此君子远离厨房B.因此君子远离厨房,远离战争C.因此君子远离厨房,远离战争,远离税收D.因此君子远离厨房,远离战争,远离税收,远离刑罚五、文言文选段填空要求:根据文意,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论语·为政》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即温习旧知识;知新,即获得新知识。温故知新,意味着通过复习旧知识,能够发现新的理解和认识。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成为别人的老师。1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A.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B.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学生C.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朋友D.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家人17.温故,即______旧知识。()A.温习B.学习C.研究和探讨D.思考18.知新,即______新知识。()A.获得新知识B.发现新知识C.创造新知识D.探索新知识19.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才能______新的知识。()A.获得新知识B.发现新知识C.创造新知识D.探索新知识20.从而成为别人的______。()A.老师B.学生C.朋友D.家人六、文言文选段填空要求:根据文意,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论语·里仁》曰:“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居住在一个仁爱的地方才是美好的。选择居住的地方如果不选择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21.子曰:“里仁为美。”()A.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美好的B.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丑陋的C.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危险的D.居住在仁爱的地方才是幸福的22.择不处仁,焉得知?()A.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B.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聪明的呢?C.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有智慧的呢?D.选择不居住在仁爱之地,怎么能算是有道德的呢?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D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而”作为连词,可以表示递进、转折、假设、并列等关系。根据句子“学而时习之”,这里的“而”表示并列关系,意为“并且”。2.B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乎”作为叹词,可以表示疑问、感叹等。根据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乎”表示感叹,加强语气。3.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愠”意为愤怒。根据句子“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愠”表示愤怒,但孔子说“不愠”,即不愤怒。4.D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亦”作为副词,可以表示肯定、否定、疑问、感叹等。根据句子“不亦君子乎?”这里的“亦”表示感叹,加强语气。5.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说”意为愉快。根据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表示愉快。6.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乐”意为愉快。根据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的“乐”表示愉快。7.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君子”通常指有道德的人。根据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的人。8.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时”可以表示时间、时候、时机、时刻等。根据句子“学而时习之”,这里的“时”表示时间。9.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远”可以表示远方、远近等。根据句子“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远”表示远方。10.A解析思路:在文言文中,“不愠”表示不愤怒。根据句子“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不愠”表示不愤怒。二、文言文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解析思路: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保留原文的意思和结构。翻译如下:孔子说:“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1.B解析思路:根据句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乎?”可知,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仁义的重要性,而不是利益。12.D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民之视之,若雠雠然”,这里的“雠雠”意为敌对的样子,表示民众对窃国者的愤怒。13.D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可知,这里的“非我也,兵也”是窃国者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孔子指出这与自己动手杀人并无二致。14.B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可使制梏梏,挞笞而不怨,刑杀而不怒”,这里的“制梏梏”意为束缚,表示即使受到鞭打和刑罚也不会怨恨。15.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夫是以君子远疱厨也”,这里的“远疱厨”表示君子远离厨房,意味着远离血腥和残忍。四、文言文选段填空16.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孔子认为通过温习旧知识,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17.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温故,即温习旧知识。”可知,“温故”指的是温习旧知识。18.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知新,即获得新知识。”可知,“知新”指的是获得新知识。19.A解析思路:根据句子“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温习旧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