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你和朋友小新决定研学山东,品味齐鲁。小新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巨野历史悠久,①因古大野泽而得名,②是春秋鲁哀公“西狩获麟”之地,③秦末彭越起兵之所,④近代举世闻名的“巨野教案”亦发作于此。巨野县金山文化旅游区,是菏泽市唯一集山水资源于一体的景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明代张居正故居和石头寨建筑,群古朴典雅;核桃园镇前王庄、付庙名列中国传统村落;金山拥红dié翠,景点相连;白虎山峭壁悬崖环抱,碧水如镜;青龙山水体晶lán,清澈见底。1.小新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的一项()
A.篮迭qiǎoyāB.蓝迭qiǎoyāC.篮叠qiàoyǎD.蓝叠qiàoyǎ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
A.①B.②C.③D.④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近代举世闻名的“巨野教案”亦发作于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4.研学途中,小新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感受,其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全村致富,我在研学途中见到许多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乎。B.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发现了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C.在这次研学活动中,小张同学匠心独运,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D.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三、名著阅读(★★★)5.壮游梁山,品读《水浒传》。(1)在梁山景区,你和小新看到一幅图片(图1)。图中右边被两人控制的这个人物的名字是①____,他的绰号是②____,“风雪山神庙”“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四个故事情节中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是____。图1(2)谈到图1被执人物受陷时,你们和一位年龄相仿的游客交流读书体会。游客:上图最左的人物叫高俅。这个人生来就是个坏人。可见,龙生龙,凤生凤。小新:我觉得,高俅成为坏人原因,是后天结交的朋友的大多是混混。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结合小说故事悄节阐述理由。四、基础知识综合(★★★)6.研学中,为完成社会实践作业,你和小新选了下面的资料。资料一约上三五好友,赴一场文化市集,期待与文化“撞个满怀”,这是当下不少青年人娱乐休闲的新选择。或在人头攒动的商业步行街、或在清新雅致的茶馆驿站、或在文艺复古的街巷里弄,市井烟火气与时尚潮流范交织叠加,让文化市集成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文化景观。资料二不同于以售卖日用品、食品等为主的传统市集,文化市集主打的是妙趣横生的文创产品、新奇时尚的文化活动。各式各样的非遗展示、装帧精美的文学经典、可爱灵动的手工艺品、充满巧思的文创周边……文化市集蒸腾着“文化的热气”。在这里,有对传统文化保持浓厚兴趣的年轻人,有被各种精致物件吸引了目光的孩童,亦不乏悠游漫步的老者。它的火热,彰显着文化穿越岁月长河、打破年龄界限的魅力。(1)请你帮小新把资料一中的画横线句子,改写成两个简单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2)小新依据资料二拟出下联,请你根据资料一写出上联。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文化市场彰显文化魅力。五、名句名篇默写(★★)7.品味齐鲁,放眼中华。你和小新领略了祖国河山之美,重温了古圣先贤的名言金句:“峨眉山月半轮秋,①______________”,是诗仙李白江行的独特体验;“②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是唐代诗人许浑抒发的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是李商隐运用比喻巧借双关抒写至死不渝的爱情;“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是王维依托黄河对边塞景色的动情抒怀。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②。三山③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④。总为浮云能蔽日⑤,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凤凰台:在金陵城内。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纹彩五色,状如孔雀,时人谓之凤凰,遂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台。②吴、晋皆建都于金陵,故云。衣冠:犹言知名人物。③三山:在金陵西南江滨,三峰排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④白鹭洲:在金陵西大江中。秦淮河贯金陵城中,西流入长江,而白鸾洲横截其间,故云“二水中分”。⑤浮云:喻朝中奸佞。日:喻玄宗。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从传说落笔,寓有好景难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从而为下文的怀古作好了气氛的渲染。B.三、四两句联想到曾建都于金陵的东吴和东晋两个朝代,运用了借代表达了往古的繁华、兴盛已随着时间流逝。C.五、六两句诗人目光从眼前的“幽径”、“古丘”移向三山和白鹭洲,欲扬先抑,极写登台所见景色之壮丽。D.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9.请赏析“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妙处。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节选自《马说》)【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可诬一代之人!”(选自《资治通鉴》)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有千里马”的“然”与“屋舍俨然”中的“然”,意思相同。B.“骈死于槽枥之间”中的“骈”,名词作状语,在句中意思为“一同”“并列”。C.“上令封德彝举贤”的“上”指皇上,“君子用人如器”的“器”指器物。D.“岂借才于异代乎”是倒装句,“岂借才于异代”,就是“岂可于异代借才”的意思。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因奚B.其乎C.非莫D.非安12.【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13.请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14.[乙]文封德彝的话,能证明[甲]文中哪句话?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八、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聚会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的上班族,几乎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这部分人群被称为“低头族”。如今,“低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材料二中学生用手机在做什么?
①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向老师汇报学习等6%②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互相讨论8%③用手机拍摄功能,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5%④遇到危险可以及时求救2%⑤打游戏调查总人数,消磨时间43%⑥听歌,打发时间36%材料三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长时间阅读信息或上网时,由于眼睛聚集手机屏幕上的图文,比读书看报更费劲,因而更容易导致眼疲劳。此外,幕亮度高及不断变换的光影会对眼睛造成持续的刺激导致刺痛、流泪、光等症状,原本近视的人可能受到更为严重的影响。材料四晚间使用电脑、手机和其他有亮光的电子阅读器都会让大脑认为还是白天,影响人体褪色素的生成,打乱了人体的生物节律,使失眠的情况更加恶化。很多人喜欢把手机带上床,发微博玩游戏玩累了才睡觉,手机随手放在枕边。其实手机在待机情况下也是有辐射的,睡眠状态下人的防护程度也是最弱的。15.下列有关材料-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个人、群体和在交通工具上表现为例,说明“低关”已成为生活。B.材料二,列举了学生使用手机用途的数字,说明了手机对学生的危害。C.材料三,从分析原因入手,说明了手机对眼睛的不利影响。D.材料四,从手机可能打乱人体生物节律和有辐射角度,对人们晚间正确运用机有启示。16.结合材料二,你认为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家长、学校、学生的正确态度,应各是什么?17.根据材料三,你对使用手机中如何保护眼睛有何建议?18.综合上面四则材料,请发表你的观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天,从花瓣上启程祁云枝①顶着零下三摄氏度的气温出门,当耳畔响起雁塔晨钟时,我们已走进西安大兴善寺。这座拥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寺院,居于陕西西安市南郊一隅,肃穆,静谧。墙里墙外两重天,几步之遥,便是如今热闹繁华的小寨商圈。②步入最后一进院落,一缕花香让心头一震。只见法堂前的台阶下,两树蜡梅正灼灼绽放。我低呼一声,直奔树下,细细打量起枝杈上的花朵,像端详一位心仪的故人。③背阴处的积雪尚未消融,料峭寒气里,蜡梅枯瘦枝干上无数蜡黄的花朵,仿佛盛满美酒的金盏,正频频举杯庆贺,香气四溢。站在树下,分明能听到“酒杯”相碰时发出的泠泠之音。这是大自然为即将到来的春天举行的首场狂欢,是庆祝,也是呼唤。④天地为之一新。春天,已从花瓣上启程。⑤铜钱般大小、背衬蓝天的花瓣,几近透明,黄得没有一丝杂质,暖玉般温润。红柱、黛瓦、白雪、黄花,彼此映衬,共同组成了寂寥院子里的冬日盛景,也给冰天雪地里看它的人带来了暖意。⑥我不知道,这蜡梅何以有能力将土地的黄色以及阳光的金色统统幻化成花瓣的色彩,在寒冷的枝头喷薄而出。我只知道,这蜡质娟秀的花瓣,质厚,润泽,是蜡梅的独创,也是它抵御严寒的智慧。⑦两树蜡梅,高七八米,树冠的覆盖面积二三十平方米。看树身树皮,很有些年头了。不远处,树冠依然碧绿的女贞和松柏,也站在寒冷冬天的阳光里,和两株绽放的蜡梅一起为冰雪世界带来傲雪的生机。过去的几十上百年里,它们如同兄弟姐妹,用叶、花、果遥相呼应,彼此鼓励,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⑧想起两年前在杜公祠见到的三株古蜡梅。杜公祠位于西安长安区少陵原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末年毁于一场大火,清嘉庆九年重建于今址。如今的杜公祠,是1960年对祠内建筑维修而成。说起杜甫祠堂,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杜甫草堂,其实,杜甫之所以自号为“少陵野老”,是因他在少陵原生活了许多年。⑨时值夏天,三株两百余岁的古蜡梅,用密匝匝的果实接待了我们。枝丫处坛子状的果实,两头小,腹部大,拇指长短,头部向外翻卷着刺状物。果皮(果托)光亮,绿中透褐,表面饰有彼此共边的六边形网纹,果子看起来凹凸有致,像个艺术品。每个“坛子”里,盛有七八粒种子。⑩杜甫可曾采摘过蜡梅果,可曾为这些果子写过诗赋予它们个个模样精致,配得上大诗人的赞美。摘下一个“小坛子”,我把它拿给同行的朋友看,她先是一愣,继而笑问:“这是啥果子?能吃吗?”待她得知这是蜡梅果时,眼睛嘴巴同时圆了起来。因为,她家的窗外,也有一树蜡梅。这树蜡梅几乎算是陪伴了她一家漫长的生活时光,注视着她操持家务,注视着她家姑娘从呱呱坠地到亭亭玉立……但她总是只闻蜡梅香,从未曾细细端详了解过它,更不识这蜡梅果。那一刻,吃惊之余,她更多的是感慨,感慨日常的视而不见,感慨美好的无声陪伴。我又何尝没有这样的感慨呢?⑪西安荐福寺藏经阁后面的院子里,也有两株蜡梅。我和家人习惯每周末踏访古木,三周前去拜访那里的千岁国槐时,见到过它们。蜡梅果黑色的木质果皮,多数已在风雨的侵蚀下洞开,释放出了其中的种子。湖北荆州的章华寺据说也有一株两千多岁高龄的蜡梅树。相传,那里曾经是楚灵王游玩的花园,园子阔大,仅梅林就占地四十亩。朝代变迁、风雨洗礼后,最终存活下来的梅树,唯余此株。每年腊月,蜡梅盛开时香飘百米,一树澄澈的金黄,悦人眼目,满园花香,润泽人心,提振精神。⑫古刹名寺多古木,一是古木承载了美好的寓意,诸如银杏、松、柏、槐、樟、桂、梅等,许多寄托了人们对于长寿、吉祥、富贵、美丽等的希冀,因此被保护得很好;再者,这些古树本身,也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是凝固的诗,是生长的画,甚至,被赋予了某种神性。⑬一群白鸽,咕咕地叫着,从房顶上起飞,扑棱棱落在蜡梅脚下的池子里,在池水的冰层上踱步、觅食。环顾周围,依然冰天雪地,只有蜡梅冲寒绽放,用它的美、它的香环绕我。人间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突然间心生感动,原来,春天就藏在这蜡梅的花朵里。(《人民日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房屋租赁合同3
- 《难治性肾衰竭》课件
- 2025年装修新房前签订合同的重点注意事项
- 2025世纪广场大酒店不锈钢大门及护栏生产与安装合同
- 《典型的微生物》课件
- 《爱耳日宣传》课件
- 《人口与资源关系》课件
- 《专注匠心永恒》课件
-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25)含解析
- 石家庄铁道大学《外贸英语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项目启动会监理方讲话稿
- 妊娠期哮喘的药物治疗与管理优质课件
-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新)ppt
- 中医临床三基训练
- 幼儿园成语故事《朝三暮四》课件
- 病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梳理(最新最全)
- 安全施工作业票(模版)
- 项目部施工管理实施计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 【202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