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21-2019 道地药材 第21部分:川黄柏_第1页
T∕CACM 1020.21-2019 道地药材 第21部分:川黄柏_第2页
T∕CACM 1020.21-2019 道地药材 第21部分:川黄柏_第3页
T∕CACM 1020.21-2019 道地药材 第21部分:川黄柏_第4页
T∕CACM 1020.21-2019 道地药材 第21部分:川黄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21部分:川黄柏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20部分:川黄连;——第21部分:川黄柏;——第22部分:川姜黄;——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21部分。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四川国药药材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兴松、赵润怀、周海燕、王继永、江波、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谭沛、道地药材第21部分:川黄柏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川黄柏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量特征。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川黄柏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术语和定义T/CACM1020.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川黄柏chuanhuangbo产于以四川巴中、绵阳、雅安、乐山、宜宾等为核心的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及与四川盆地接壤的陕西、贵州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高原气候区域交接的湿润山区的黄柏。4来源及形态本品为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川黄檗(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4.2形态特征树高12m~20m,落叶乔木。成年树有厚、纵裂的木栓层,内皮黄色,小枝粗壮,暗紫红色,无毛。叶轴及叶柄粗壮,通常密被褐锈色或棕色柔毛,有小叶7片~15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cm~15cm,宽3.5cm~6cm,顶部短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两侧通常略不对称,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叶背密被长柔毛或至少在叶脉上被毛,叶面中脉有短毛或嫩叶被疏短毛;小叶柄长1mm~3mm,被毛。花序顶生,花通常密集,花序轴粗壮,密被短柔毛。果多数密集成团,果的顶部略狭窄,椭圆形或近圆球形,径约1cm,大者达1.5cm,蓝黑色,有分核5~8(~10);种子5粒~8粒,很少10粒,长6mm~7mm,厚4mm~5mm,一端微尖,有细网纹。花期5月~6月,果期9月~黄柏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书中记载其原名为黄蘖。《神农本草经》记名檀桓。生汉中山谷。案说文云:檗,黄木也,蘖木也,司马相如赋有蘖;张揖云:檗木可染者;颜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云:“蘖木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亦起,目热赤痛,口疮。久集注》云:“蘖木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藏肠胃中结气热,黄阴阳蚀疮。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亦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一名檀桓。根,名檀桓,主心腹百病,安魂魄,不饥渴。久服轻身,延年通神。生汉中山谷及永昌,恶干漆。今出邵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出东山者,厚重而色浅。其根于道家入木芝品,今人不知,取服入。又有一种小树,状如石草著作相比较,该书除主要收录芸香科黄檗属植物之外,还补充说明有“子蘖”等植物,后者应为小唐代《新修本草》将黄柏列为上品,云:“〔谨案〕:子檗,一名山石榴,子似女草经集注》相比,该书将新增的“子蘖”收为“小檗”,多刺的植物收为“刺檗”,前者应为小檗科宋代苏颂《本草图经》云:“檗木,黄柏也。生汉中川谷及永昌,今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佳,木高数丈,叶类茱萸及椿、楸叶,经冬不凋,皮外白里深黄色。根如松下茯苓作结块。五月、六月采皮,去皱粗,曝干用。其根名檀桓。”指出黄柏以蜀中(今四川)所产者为最佳。当时黄连的原植物主要来源于芸香科黄檗属植物。至此,黄柏的原植物,又回到与《神农本草经》一致的描述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首次按产地、道地的分布来描述黄柏。在明代以前的文献中,均记载了黄柏以蜀中的质量为好,说明四川为黄柏的道地产区。《本草气寒。降也。无毒。树尚蜀(四川)产,皮宜夏收。内黄紧厚为优。”这里也记载四川为黄柏的主产区。《本草纲目》记载:“黄檗,性寒而沉,生用则降实火,熟用则不伤胃,酒制则治上,盐制则治的小檗科小檗属植物。《本草纲目》使用“黄柏”这一简称,并说明使用黄柏的原因,开始以“川黄清代张志聪《本草崇原》云:“黄蘖,气味苦,寒,无毒。主治五脏肠胃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蘖者百,俗作黄柏,省笔之讹。黄蘖木出汉中(今陕西汉中以东等地)山谷及永昌(今云南保山)、邵陵(今湖南邵阳)、房(今湖北房县、竹山等地)、商(今陕西秦岭以南各地)、山东诸处。今以蜀(今四川)中出者,皮厚色深为佳。树高数丈,叶似紫椿,经冬不《中国植物志》中收载的芸香科黄檗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种,在我国有2种及1变种,即黄檗、川黄檗及其变种秃叶黄檗。黄檗(即关黄柏)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川黄檗及秃叶黄檗(即黄柏)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等省。由此可知,历代本草文献所主要收录的芸香科黄檗属植物,应为川黄檗以黄蘖、蘖木、蘖木、檗木、黄蘖、黄檗等名称所描述的原植物,从《神农本草经》开始的历代本草文献,主要收载的原植物应为芸香科黄檗属植物,至于《本草经集注》中少有提及的“子蘖”“小檗”“刺檗”等,主要应为小檗科小檗属植物。“黄蘖”是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的中药正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版刻印刷出现的漏笔现象,至唐代时,“蘖木”往往被写成“蘖木”。在宋代,在“蘖木”名下出现“黄蘖”附名。而古人认为,“蘖”是“檗”的俗写形式。至明代,各本草文献将“蘖木”改写为“檗木”;“黄蘖”改写为“黄檗”。明代还出现了“檗木”项下的附名“黄檗”被改写成“黄柏”的现象。但在同一时期,李时珍明确指出“黄柏”是一种错误的省略写法。在清代,正名的“檗木”被附名“黄蘖”或“黄檗”所替代。至近代,由于简化字的推行,“黄柏”作为中药的正名被广泛使用。关黄柏在历代本草文献中均无记载,民国时期始有著录,然认为其品质不及川黄柏,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将其收载于黄柏项下,至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开始,又将黄皮树与黄蘖分列开来。历代本草文献对川黄柏较为推崇,认为四川盆地边缘山地所产黄柏品质较高,为道地药材。川黄柏产地沿革见表1。出处宋明清民国四川顺庆府南充县出者为川柏,色老黄,内外皮黄黑,块片小者,佳,可作染料用分布于陕西南部、浙江、江西、湖北、四川、川黄柏产于以四川巴中、绵阳、雅安、乐山、宜宾等为核心的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以及与四川盆四川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26℃,雨量充沛,适宜黄柏生长。川黄柏气候适应性强,苗期稍能耐阴,成年树喜阳光。野生川黄柏多生于避风山间谷地,混生在7质量特征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黄柏的相关质量规定。7.2性状特征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mm~6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川黄柏多呈板片状,长宽较为固定,类长方形,厚1mm~7mm。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川黄柏与其他产地黄柏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表2川黄柏与其他产地黄柏性状鉴别要点比较项目川黄柏其他产地黄柏多呈板片状内皮暗黄色;外皮较平坦内皮暗黄色或淡棕色;外皮平坦或具纵沟厚度断面断面颜色深黄色,色泽饱满断面颜色深黄色[1]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35.[2]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51.[3]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苏敬等.新修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315.[5]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8.[6]刘文泰等.本草品汇精要[M].曹晖校注.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67.[7]陈嘉谟.本草蒙笙[M].陆拯,赵法新校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11.[8]李时珍.本草纲目(新校注本):下册[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