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2-2019 道地药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1页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药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2页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药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3页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药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4页
T∕CACM 1020.12-2019 道地药材 第12部分:杭白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12部分:杭白菊Daodiherbs—Part12:Hangba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11部分:浙元胡;——第12部分:杭白菊;——第13部分:杭白芍;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2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桐乡市杭白菊产业协会、金杭州师范大学、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振皓、王瑛、李振宇、王志安、沈晓霞、马常念、周建松、沈学根、李明焱、何伯伟、曹鉴清、王龙台、郑化先、王汉波、吴叶锋、赵凤杰、吴华庆、毛碧增、赵维良、郭增喜、张文婷、王如伟、姚德中、张国亮、王慧中、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谭沛、张辉、郭亮、余意。道地药材第12部分:杭白菊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杭白菊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cm~150cm,经人工矮化栽培后株高50cm~60cm。茎直立,后期呈半匍匐状。分枝能力强,被柔毛。叶绿色,单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长约5cm,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直径2.5cm~5cm。总苞半球形,外层总苞绿色,条形,有白色绒毛,边缘膜质。中层苞片阔卵形,内层苞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花托小,凸出,呈半球形;舌状花雌性,着生花序边缘,长达2cm~3cm,宽3mm~6mm,白色,无雄蕊,雌蕊1枚,花柱短,柱头2裂。管状花两性,位于花须中央,黄色,花冠管状,先端5裂,聚药雄蕊5枚;雌蕊1枚,子房下位,长圆形;花柱线形。瘦果柱状,无冠毛。花期10月~11月。《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生川泽及田野,久服能轻身延年”,并将其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南宋时期范成大在《吴郡志》卷三十中记载:“杭州属邑,有白菊者,曰甘菊,一名家种以供蔬茹,叶淡绿柔莹,味甘,咀嚼香味俱胜,撷以作羹及泛茶,极有者、农学家张履祥,在《补农书》中对杭白菊的栽培情况进行了记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古人春食苗、夏食英、冬食根……亦有以此为业者……黄白两种,白者为胜。”因此,早在300多年自明末清初以来,菊花作为商品逐渐被栽培驯化。本部分遵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关浙江种植菊花的最早记载见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周淙的《乾道临安志》,书中记载:“物崇德、桐乡(今合并为桐乡)是全国有名的菊花之乡。”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杭州白话报》记载:杭州白菊在清宫曾作为御用上品“贡菊”。因此,清代菊花以杭产者佳,杭产菊花被广泛栽培与民国时期《本草正义》记载:“近今药物恒用之品,则以杭产黄色小花为正,而杭产白色小花,有蒸晒二种,蒸菊,将鲜菊入蒸笼内先蒸瘪再晒、烘焙至燥,其色老黄,收藏朵瓣不散。晒菊,以鲜花烈日晒干,其花嫩黄,朵松花瓣易散,皆道地。”民国35年(1946)《浙江工商年鉴》记载:“茶菊以杭县、塘栖、乔司、临平及杭市笕桥所产者为著,为杭州名贵特产。每年输出上海,转销粤港达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产于浙江嘉兴、桐乡、吴兴多系茶菊,产于浙江海宁者多系黄菊,此二者,统称‘杭菊'……出口以杭菊为主。销全国,并出口。”综上分析,杭产菊花闻名全国,海宁、石门(原崇德)、桐乡、嘉兴等地所产菊花统称杭菊。又因杭产菊花以白色为主,又称杭白菊。杭白菊既是白菊,也是甘菊,又是茶菊,更是杭菊的主体(杭黄菊现在较少)。头状花序的舌状花片较宽,管状花多数而外露,其常用处方名为质量要求是色白、气香、味甘。从清代开始,杭菊主产地逐渐向北推移,在桐乡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药茶两用菊花种植基地。经过历代医药学家长期的临床实践,推选出来的杭菊疗效好、质量佳,为道地药材,同时,杭菊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杭白菊产地沿革见表出处宋明杭州城精产甘菊,香味清美,及时采之,胜于诸品清甘菊花,家园所种,杭产者良。有黄白二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甘菊即茶菊,出浙江、江西者佳,形细小而香……近日杭州笕桥、安徽池州、长期以来,崇德、桐乡(今合并为桐乡)是全国有名的菊花之乡民国近今药物恒用之品,则以杭产黄色小花为正,而杭产白色小花,其气味醇味最甘缓,清香幽静,尤为过之产杭州海宁等处……有蒸晒二种,蒸菊,将鲜菊入蒸笼内燥,其色老黄,收藏朵瓣不散。晒菊,以鲜花烈日晒干,其花嫩黄,朵松花瓣易散,皆道地茶菊以杭县、塘栖、乔司、临平及杭市笕桥所产者为主产于浙江桐乡、崇德、海宁药用菊花以河南、安徽、浙江、栽培最多……产于浙江嘉兴、桐乡、吴兴多系茶菊,产于浙江海宁者多系黄菊,此二者,统称“主。销全国,并出口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8℃,全年大于或等于10℃的平均积温5258℃,无霜期238.6d,年平均日照时数1983.4h,年平均降水量1193.8mm。田面高程在海拔吴淞基面2.8m~6.0m,平均4.05m,地面高程海拔为5m~8m。地质为钱塘江下游冲积平原,沉积层厚度从西南部约100m增至东北部的180m左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熟化程度高,宜种性广。旱地土壤略偏酸性,pH6.5左右,多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菊花的相关质量规定。7.2性状特征杭白菊呈碟形或扁平状,直径2.5cm~4cm,有分散或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浅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杭白菊与其他产地杭菊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表2杭白菊与其他产地杭菊性状鉴别要点比较项目呈碟形或扁平状,有分散或数个相连成片呈碟形或扁球状,常数个相连成片[1]佚名.神农本草经[M].孙星衍,孙冯翼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2]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杭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万历杭州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42.[4]张履祥.补农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59.[5]吴仪洛.本草从新[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6:64.[6]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