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达标(三十二)一、选择题1.(2024·石家庄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中国应创设新式海军,发展工业与航运,提倡海洋风气,转移国民观念,只有驾驭海权才能在“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以实现“制夷”的目标。对魏源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A.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谛视民族危机B.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抵制侵略有机结合C.实现了从“师技”到“师道”的转变D.胜利扭转了中国重陆轻海的传统观念答案A解析材料“‘西人以动力横绝五洲’之际”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出现,魏源提出“驾驭海权”以实现“制夷”的目标,从海洋文明发展的视角谛视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动身展资本主义的主见,故B项错误;材料中魏源的思想还未付诸实践,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魏源个人的思想,无法推断对中国重陆轻海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错误。2.(2024·洛阳统考)有学者认为,鸦片斗争到甲午中日斗争之间中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是魏源开其端,李鸿章达其盛,张之洞奠其终。该学者意在说明他们()A.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B.都是近代保守势力的代表C.仅停留在器物之学的层面D.对近代化的探究最终失败答案C解析李鸿章、张之洞等“师夷长技”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故C项正确。材料“中国保守主义思想”指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在器物层面,而非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李鸿章、张之洞等代表当时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而非保守势力,故B项错误;“保守主义思想”体现在社会变革内容的局限,故D项错误。3.(2024·日照调研)道光20年(1840年9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须要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C.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D.阻碍了传统教化的转型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科举考试的内容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说明关注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材料中科举考试的内容并未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不是追求人才的多元化,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科举考试内容有利于推动教化的近代化,故D项错误。4.(2024·惠州模拟)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斗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依据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起先接受国际交往原则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据材料“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清政府依据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可知,清政府起先了解到国际法等外交常识,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外交活动,说明清政府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故A项正确。5.(2024·凉山模拟)立宪派认为,应力求从中国传统政体和文化中找寻宪政的依据。甚至认为,中国旧章原来就是立宪的,“周官言宪法,传称监于成宪,仲尼损益四代之制,以垂万世之宪”。由此可知立宪派()A.主见西学中源说B.质疑西方宪政制度C.意在削减立宪阻力D.力促中西民主结合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立宪派想要在中国实行立宪必定遭到传统文化的阻挠,提出立宪思想在中西具有相像性,以削减阻力,故C项正确。6.(2024·昆明二模)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释》;甲午中日斗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民约论》。这一变更()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C.表明士人对传统文化相识趋向理性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斗争之后,中国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变更,由学习西方的格致之学到学习西方的民主启蒙思想,这一变更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有关,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7.(2024·濮阳模拟)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热衷于“大誓群臣”,为此一再拟疏上奏,却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削减阻力。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维新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B.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更C.康有为反对改革集权体制D.社会变革须要重视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依据“没有想到要从京都至各省分批召集官绅,讲习新法,以理服人,削减阻力”可知康有为并未给官绅讲习新法,导致官绅对维新相识不足,这是维新失败的重要缘由,因此得到的启示就是社会变革须要重视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发生变更,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集权体制,故C项错误。8.(2024·东北五校质检)梁启超从1899年到1903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同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A.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B.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C.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D.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宣扬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提出西学是根本,西学只是救亡图存的工具,故A项错误;依据“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可知,梁启超引入了多种政治理念,君主立宪只是其中的一种,故B项错误;梁启超宣扬西学,目的就是要在西学中找寻救亡图存的道路,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故D项错误。9.(2024·洛阳一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初用意仅在于确立儒学在官学与朝廷政治中的地位,不许其他学派分沾。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章太炎等闻名学者则认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禁止诸子百家在社会上流传,是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这一变更说明()A.对儒家思想探讨的不断深化B.西方思想冲击儒学正统地位C.思想相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D.国人民主科学意识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维新派抨击汉武帝在学术文化上的专制独裁政策,是适应政治改革须要的有意为之,故A项错误;维新派的主见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须要,材料没有反映出西学的影响,故B项错误;维新派的主见是适应政治改革的须要,思想相识受社会政治的影响,故C项正确;D项出现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10.(2024·承德联校质检)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见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索B.相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变更了新文化运动肯定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李大钊不主见一味否定中国文化,而主见中西文化调和,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非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肯定化倾向是其弊端之一,李大钊个人的此种思想并不能变更新文化运动的肯定化倾向,故C项错误;李大钊的身份是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故D项错误。11.(2024·济南期末)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如此批判儒学:“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肯定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当时()A.封建礼教受到剧烈批判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C.社会主义观念深化人心D.共和政体不断完善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肯定不能共存的东西”可知,新文化运动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封建礼教,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观念深化人心,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解除。12.(2024·榆林一模)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谈到新文化运动时引用时人观点说:“中国人没有语法不科学,书写说话不科学,太不像话,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据此推断新文化运动()A.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B.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C.具有显明的西化色调D.以变更文字来变更社会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人对中国汉字的相识,没有体现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B、D项说法片面,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从材料“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来书写。当然最激进的方式就是把汉字废了算了,干脆用拼音字母”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带有显明的照搬西方的特点,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近代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经验了一个变更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第一次鸦片斗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斗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照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里义正辞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同等。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首次明文规定中国人在称呼英国人时不准出现“夷”这个字眼,并且照旧声明“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同等”。——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沟通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看法,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沟通中的冲突及其作用》(1)材料一反映了清王朝的“夷狄”观有何变更?分析其变更的缘由。(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相识,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学问,从文明史观视角分析近代国人由“自居天朝”到“醉心欧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夷狄观变更:从称洋人为“夷狄”,蔑视洋人到不再运用“夷”,认同英国的同等地位。缘由:鸦片斗争的战败和英国的据理力争。(2)相识:“保存国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醉心欧化”,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史实:封建顽固派因循守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因素:在中西文明的沟通碰撞中,逐步相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宋思想家叶适)剖析理学的思想来源,揭示其“中国之学”和“夷狄之学”相混杂的内在本质。叶适认为,理学尤其是程朱之学事实上并不是源于尧、舜、子思之道,而是发挥孟子的“新说奇论”,再掺之以佛学和老庄之学部分内容的产物。其结果是“道之本统晦矣”。朱熹等人更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而夸其表,耀于文而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材料二方孔之初立教也,黜古学,改今制,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同等为同等,亦汲汲然动矣。岂谓为荀学者,乃尽亡其精意,而泥其粗迹,反授君主以莫大无限之权,使得挟持一孔教以制天下!彼为荀学者,必以伦常二字,诬为孔教之精诣。——谭嗣同《仁学》材料三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胡适等人及学问界力主“全盘西化”,否定传统文化,梁漱溟是不赞同的。他第一次在北大开课时便对“打倒孔家店”的学生说:“我此来除为释迦、孔子说明发挥外,更不做别的事。”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更是大胆地指责了新文化运动“向西走”的不对,公开声称要“向东走”。他称“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志向归宿,比西洋文化来得高妙”。他断言:世界将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刘友梅《梁漱溟:世界文化将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与孔子时代的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叶适、谭嗣同关于儒学相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英YL期中】蚌埠市怀远县等3地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
- 《数据科学基础》课件
- 中国新质生产力驱动
- 2025年山南a2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二次接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纳税筹划与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寻乌县第二中学2025年高三3月初态测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
-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印度社会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碾子山区2025届数学五下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s,promises单元检测试题
- 2023届汇文中学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地图含市县地图矢量分层地图行政区划市县概况ppt模板
- GB/T 12939-2002工业车辆轮辋规格系列
-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课件
- 资源昆虫学-传粉昆虫
- 声纳教学讲解课件
- 压花艺术课件
- 《囊萤夜读》评课稿
- DB32T4220-2022消防设施物联网系统技术规范-(高清版)
- 儿童抑郁量表CDI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