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一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ㅤㅤ文学,像那山麓间的潺潺溪流,从远古的梦里醒来,在草长鹰飞的盛夏时节萌发希望,在百川汇海的奔涌中沉淀智慧。面对词赋篇章,人们时常思考文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ㅤㅤ它是情感的纽带,是思想的桥梁,是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可以从中追溯历史的脉络,触摸未来的脉搏,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鲁迅先生认为,文学也可以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穿透重重雾霭,驱散怅惘与迷茫,指引光明的方向。列夫•托尔斯泰说:“文学是生活的镜子。”它虽缄默不语却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深邃。因为有文学,所以我们在大自然的清幽恬静中,让所有的喧嚣_______。(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潺潺(chán)B.栖息(qī)C.缄默(jiàn)D.风雪载途(zài)(2)(2分)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深遂B.雾蔼C.怅惘D.草长鹰飞(3)(2分)填入文中横线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戛然而止B.此起彼伏C.周而复始D.豁然开朗2.(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做《诗》,到了汉代将其列为“五经”之一。 B.《社戏》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文中以儿童视角回忆了儿时看社戏的经历。 C.《恐龙无处不有》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黄发垂髫”中“黄发”代指小孩,“垂髫”代指老人。3.(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诗句批注出处(1)挑兮达兮,。女子独自徘徊在城楼上,有焦灼,有心爱之人不来的嗔怒。《子衿》(2),端居耻圣明。巧用比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幻想得到心上人,想象结婚的盛况。《关雎》(4),。在芳草掩映下,桃花林飘若红雨,美不胜收。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活动。(共12分)【品古韵】4.(2分)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拥对联】5.(2分)文文同学模仿古人,从诗歌中选取不同的字词组合成对联,这是文文同学选好的下联,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备选词,补全上联。备选词:两岸秋色里伊人苍苍水蒹葭上联:下联:满庭梧叶月明中【唱古诗】6.(2分)小逸认为,要唱古诗,必须用古曲,今人谱写的曲子不合古诗之意蕴。你同意小逸的观点吗?请举例分析。【读经典】7.(6分)阅读《经典常谈》,我们采用选择性阅读法。(1)(2分)学完《富贵不能淫》,想了解关于公孙衍、张仪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相关内容,应该选择阅读。A.《尚书》第三B.“春秋三传”第六C.《战国策》第八D.《史记》《汉书》第九(2)(2分)班级朗诵会同学们朗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想了解这段文字所在的篇目,应该翻阅阅读。A.《说文解字》第一B.《周易》第二C.《尚书》第三D.《诗经》第四(3)(2分)《说文解字》中,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见下图,请你说出“山”采用的是造字法,“尊”采用的是造字法。三、阅读。(共34分)8.(2分)古代诗歌阅读。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对这首诗歌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写“伊人”生活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空寻找“伊人”的过程,是一首叙事诗。 B.诗中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瑟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背景。 C.诗歌含蓄委婉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D.诗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每章前两句写景,三四句明主题,五至八句绘追寻情状。9.(12分)文言文阅读。【甲】核舟记ㅤㅤ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ㅤ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ㅤㅤ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ㅤㅤ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ㅤ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ㅤㅤ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虞初新志》)(1)(2分)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高可二黍许可:以B.如有所语语:语言C.佛印绝类弥勒类:像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狭窄(2)(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2分)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小结。B.船头三人,介绍颇为详细,不仅细致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还着意描述苏、黄二人泛舟的心情。C.本文在小中寓大,将动态人物静态化,表现三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展现刀笔之神和“象”外之韵。D.最后一段将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数目作总计,并抒发赞叹,收束全篇,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乙】论书法与人品[明]李日华ㅤㅤ姜白名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微老自题其米山①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③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④,争巧拙于毫厘也。(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4)(2分)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B.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C.必须胸中/廊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D.必须胸中廊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5)(4分)艺术是相通的。有些同学对【甲】文“技亦灵怪矣哉”的评价有不同看法,请联系【乙】文内容,谈谈王叔远仅仅是“技法”高超吗?10.(7分)阅读文章,完成问题。能源系统智能化(一)减少碳排放与节省成本ㅤㅤ①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减排目标,在促进经济与环保的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AI系统,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能够被实时监测和自动记录,并进一步生成透明、精准的报告。这种高效的数据处理确保了市场的公开透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升了监管机构的管理效率。同时,企业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排放状况,并据此优化生产流程,确保符合碳排放政策的要求。(二)提升经济体系的韧性ㅤㅤ②在预测气候风险、优化应急响应以及支持灾后恢复方面,人工智能(AI)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ㅤㅤ③首先,AI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从历史气象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中挖掘规律,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其次,AI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政府优化救援资源的调度。最后,在灾后恢复阶段,通过分析受灾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数据AI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恢复路径。)ㅤㅤ④AI通过整合物联网传感器、遥感卫星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帮助各国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实时追踪温室气体排放、森林覆盖变化及极端天气趋势,为政府提供早期预警信息,AI技术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用户通过平台监测自己的碳足迹,积累绿色能量并种植真实树木。这种“游戏化”模式不仅激发了公众的环保热情,还能推动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潮流。ㅤㅤ⑤在国际上,欧洲多个国家正通过AI驱动的应用程序促进绿色消费和环保行动,英国的一些超市推出了碳标签系统,为每件商品标注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了解其环境影响,并引导他们选择更环保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消费行为与环境影响之间关系的认知,还促使消费者优先购买低碳产品,为环保消费营造了积极氛围。(三)迈向智能化的绿色未来ㅤㅤ⑥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将大幅提高减排效率,并推动企业和国家更好地履行碳中和承诺。中国在这一智能化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可以与全球领先国家及地区共享AI和碳市场管理的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还借助AI技术帮助共建国家建立环保监测系统,推动绿色经济在共建国家落地。(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2年21日,有删改)(1)(2分)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AI系统,企业碳排放数据能被实时监测、自动记录并生成透明精准的报告,既确保了市场透明度,又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B.AI既能够预测极端天气,还能帮助政府优化救援资源的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C.第(二)部分按照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说明AI在气候风险管理、环境监测及全球绿色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D.我国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还借助AI技术帮助共建国家建立环保监测系统,推动绿色经济在共建国家落地。(2)(2分)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3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将大幅提高减排效果,并推动企业和国家更好地履行碳中和承诺。11.(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片芭蕉叶杨青ㅤㅤ①七岁前,我的世界里没有高楼街巷,只有屋后的梨树、樱桃树、无花果树,以及翠绿的芭蕉。ㅤㅤ②芭蕉,叶片宽大,长势旺盛,遍布乡间的房前屋后。家乡雨水充沛,加之芭蕉生命力极强,要不了一年半载,一株芭蕉幼苗便能如盖如伞,撑起一大片阴凉。ㅤㅤ③有一年赶上春雨绵绵,我急着去村小上学,家中仅有的一把雨伞却损坏已久。母亲灵机一动,转身提着镰刀朝屋后走去,回来时,一片状如蒲扇的芭蕉叶便摆在了我眼前。我看到芭蕉叶后欢天喜地,忙顶在头上冲出家门。ㅤㅤ④一路上,同学们相继汇拢,撑伞者有之,淋雨者有之,顶着芭蕉叶的却唯有我一人。三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那个落雨的清晨。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粘连在我身上。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ㅤㅤ⑤在乡间,草木是人们的挚友,也是生活的帮手。就拿房前屋后的植物来说,几乎样样都是管用的。竹子不仅提供竹笋,也带来竹筐、斗笠和竹席;松树的枝叶用作引火材料,它的身躯则做成各式家具,成为新娘们的嫁妆。芭蕉也不例外。ㅤㅤ⑥初夏,樱桃正红,母亲摘下几斤,用芭蕉叶托着,嘱咐我给邻里送去;秋天,新稻成熟,用旺火蒸熟,再用芭蕉叶包好,赶路的人就有了远行的底气。立春后农事渐多,人们对芭蕉的索取却最少,只为给它留足生息繁衍的时间。ㅤㅤ⑦后来我进城求学,屋后的芭蕉见不着了,遗憾之余,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和它们重逢了。从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到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从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到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它们伴我度过无数个思乡的夜晚,在泛黄的诗集间,悄然长成一片精神的绿荫。不仅是诗词,我还在书卷上看到一则美谈,说唐人怀素少时家贫,无钱购买纸张,就采宽大的芭蕉叶作纸练字,日复一日,终成一代书家。ㅤㅤ⑧芭蕉,远不止我认为的那样,它早已从乡间的房前屋后走进了美好的文字中,也从乡村走到了城市,在城市中扎下根来。ㅤㅤ⑨在我生活的南方小城,信步走进公园,或漫步临河街巷,会看见一丛丛芭蕉骄傲地生长着。人们在芭蕉的阴凉下谈笑、小坐,畅快自在。此刻,时光慢了下来,市井街巷里也有了乡村的闲适,屋后的芭蕉以新的形式再次陪伴在人们身边。ㅤㅤ⑩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它却长成了如树一般高大的体型。芭蕉枝叶柔软易折,貌似柔弱,实则却有顽强的生命力,纵使经历霜雪,也会不卑不亢地挺立着。ㅤㅤ⑪仲夏的夜里,窗外的雨倾斜而来。灯下,我翻开一卷泛黄的诗集,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正映在昏黄的光晕里,恍惚间,我又想起了儿时屋后的芭蕉。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雨水击打着芭蕉叶,声声入耳,使人着迷。故乡的田垄和炊烟,仿佛又在眼前了。(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2日第20版,有改动)(1)(3分)芭蕉叶自乡野至市巷,其“行迹”与人之步履相契。请梳理文中①﹣⑩段芭蕉叶的“行走”和“我”的情感脉络。芭蕉叶的“足迹”关于“芭蕉(叶)”的事件对“芭蕉叶”情感乡野屋后①欢喜、依恋②以另一种方式与芭蕉重逢遗憾、怀念市井街巷一丛丛芭蕉骄傲生长③(2)(3分)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3)(3分)作者在第⑦段引用了古诗词和怀素练字的故事,有何用意?(4(4分))文章结尾提到“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借描写芭蕉叶表达了哪些情思?四、写作。(共40分)12.(40分)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请以“特别的”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2025学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一中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题号248答案DBA一、积累与运用。(共14分)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ㅤㅤ文学,像那山麓间的潺潺溪流,从远古的梦里醒来,在草长鹰飞的盛夏时节萌发希望,在百川汇海的奔涌中沉淀智慧。面对词赋篇章,人们时常思考文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ㅤㅤ它是情感的纽带,是思想的桥梁,是心灵的栖息地,我们可以从中追溯历史的脉络,触摸未来的脉搏,找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鲁迅先生认为,文学也可以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穿透重重雾霭,驱散怅惘与迷茫,指引光明的方向。列夫•托尔斯泰说:“文学是生活的镜子。”它虽缄默不语却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世界的深邃。因为有文学,所以我们在大自然的清幽恬静中,让所有的喧嚣_______。(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CA.潺潺(chán)B.栖息(qī)C.缄默(jiàn)D.风雪载途(zài)(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CA.深遂B.雾蔼C.怅惘D.草长鹰飞(3)填入文中横线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A.戛然而止B.此起彼伏C.周而复始D.豁然开朗【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ABD.正确;C.有误,“缄默”的“缄”应读“jiān”。故选:C。(2)本题考查字形。A.有误,“深遂”的“遂”应为“邃”;B.有误,“雾蔼”的“蔼”应为“霭”;C.正确;D.有误,“草长鹰飞”的“鹰”应为“莺”。故选:C。(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与运用。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B.此起彼伏:意思是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C.周而复始:意思是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D.豁然开朗:意思是由狭窄幽暗一变为宽阔明亮,比喻顿时通达领悟。本句是形容喧嚣的声音停止,用“戛然而止”恰当。故选:A。【解答】答案:(1)C(2)C(3)A【点评】解答字音字形题,要在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做《诗》,到了汉代将其列为“五经”之一。 B.《社戏》一文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文中以儿童视角回忆了儿时看社戏的经历。 C.《恐龙无处不有》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 D.古诗文中常有一些代称,如“黄发垂髫”中“黄发”代指小孩,“垂髫”代指老人。【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ABC.正确;D.有误,在古代,“黄发”代指老人,因为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代指小孩,指小孩垂下来的头发。故选:D。【点评】文学常识是需要积累的,同学们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3.(6分)古诗文名句默写。诗句批注出处(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女子独自徘徊在城楼上,有焦灼,有心爱之人不来的嗔怒。《子衿》(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巧用比喻,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幻想得到心上人,想象结婚的盛况。《关雎》(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在芳草掩映下,桃花林飘若红雨,美不胜收。陶渊明《桃花源记》【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在城阙兮(注意“阙”的书写)(2)欲济无舟楫(注意“楫”的书写)(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注意“英”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活动。(共12分)【品古韵】4.(2分)依次在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可以说,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而缺乏音乐性的诗歌也必将在艺术上大为逊色。通过音乐和诗歌的完美结合,历代文化得以闪烁璀璨的光辉。①好诗的诞生又激发了音乐的多样化,它们就是这样相辅相成地陪伴着。②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③从古至今,我国的音乐与诗歌总是紧密并存的。④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A.①④②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解答】通读语段可知,③句点明论点,为第一句;②句论述“音乐对诗歌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的影响,为第二句;④句论述音乐对“诗歌的传播和发展”的作用,为第三句;①句反过来论述诗歌对音乐的影响,并照应下文“没有诗词韵律的音乐是苍白无力的”,为第四句。因此正确排序为③②④①。故选:B。【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拥对联】5.(2分)文文同学模仿古人,从诗歌中选取不同的字词组合成对联,这是文文同学选好的下联,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备选词,补全上联。备选词:两岸秋色里伊人苍苍水蒹葭上联:两岸蒹葭秋色里下联:满庭梧叶月明中【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下联“满庭梧叶月明中”,“满庭”是偏正的结构,表示地点范围;“梧叶”是名词,是具体事物;“月明中”是方位短语,表明所处环境。看备选词,“两岸”和“满庭”类似,都是偏正表示地点范围;“蒹葭”与“梧叶”一样是名词,为具体植物;“秋色里”和“月明中”结构相同,都是表示时间或环境的方位短语。所以用“两岸蒹葭秋色里”来对“满庭梧叶月明中”较为合适。【解答】答案:两岸蒹葭秋色里【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唱古诗】6.(2分)小逸认为,要唱古诗,必须用古曲,今人谱写的曲子不合古诗之意蕴。你同意小逸的观点吗?请举例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辩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要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力,能够说服对方,言之有理即可。【解答】答案:示例1:我不同意。今人谱写的曲子也可以表达古诗之意蕴,有的还能体现时代新意。这方面有许多经典的例子,如《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今人为李白《将进酒》谱的曲子就很好。示例2:我同意。唱古诗,就要用古曲,因为古曲最贴合古诗之意蕴。如用《阳关三叠》这一古曲诉说离别,雅致蕴藉,今人谱写的曲子怕是没有这样的韵味。【点评】辩论意思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读经典】7.(6分)阅读《经典常谈》,我们采用选择性阅读法。(1)学完《富贵不能淫》,想了解关于公孙衍、张仪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相关内容,应该选择C阅读。A.《尚书》第三B.“春秋三传”第六C.《战国策》第八D.《史记》《汉书》第九(2)班级朗诵会同学们朗诵“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想了解这段文字所在的篇目,应该翻阅D阅读。A.《说文解字》第一B.《周易》第二C.《尚书》第三D.《诗经》第四(3)《说文解字》中,提到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见下图,请你说出“山”采用的是象形造字法,“尊”采用的是形声造字法。【分析】《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A.《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主要记录虞、夏、商、周时期;B.“春秋三传”是对《春秋》的注释,记载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C.公孙衍、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D.《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汉书》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所以想了解公孙衍、张仪所在时代(战国)相关内容应选《战国策》。故选:C。(2)本题考查名著常识。A.《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B.《周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C.《尚书》是历史文献汇编。所以应翻阅《诗经》;D.“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卫风•硕人》,是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美貌的诗句。故选:D。(3)本题考查名著常识。象形造字法是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山”字的字形就像连绵的山峰,是典型的象形字。形声造字法是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尊”字,从酋,从寸;“酋”表示酒,是形旁,“尊”的读音和“酋”有一定关联,是声旁,所以“尊”是形声字。答案:(1)C;(2)D(3)象形形声。【点评】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三、阅读。(共34分)8.(2分)古代诗歌阅读。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对这首诗歌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写“伊人”生活环境和主人公在不同时空寻找“伊人”的过程,是一首叙事诗。 B.诗中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萧瑟凄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特定背景。 C.诗歌含蓄委婉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D.诗分三章,运用重章叠句,每章前两句写景,三四句明主题,五至八句绘追寻情状。【分析】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解答】A.有误,《蒹葭》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以及主人公对“伊人”的反复追寻,抒发了对“伊人”的爱慕、思念之情,而非叙事诗。BCD.正确。故选:A。【点评】理解诗歌主题的时候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9.(12分)文言文阅读。【甲】核舟记ㅤㅤ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ㅤㅤ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ㅤㅤ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ㅤㅤ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ㅤ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ㅤㅤ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选自《虞初新志》)(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CA.高可二黍许可:以B.如有所语语:语言C.佛印绝类弥勒类:像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狭:狭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②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3)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具体说明,最后小结。B.船头三人,介绍颇为详细,不仅细致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还着意描述苏、黄二人泛舟的心情。C.本文在小中寓大,将动态人物静态化,表现三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展现刀笔之神和“象”外之韵。D.最后一段将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数目作总计,并抒发赞叹,收束全篇,突出雕刻者精湛的技艺。【乙】论书法与人品[明]李日华ㅤㅤ姜白名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微老自题其米山①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②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③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④,争巧拙于毫厘也。(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注】①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②凑泊,会合、聚集。③澡雪:清洗、洗涤。④髹采圬墁之工:指漆匠、泥水匠等工匠。(4)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A.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B.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C.必须胸中/廊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D.必须胸中廊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5)艺术是相通的。有些同学对【甲】文“技亦灵怪矣哉”的评价有不同看法,请联系【乙】文内容,谈谈王叔远仅仅是“技法”高超吗?【分析】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左右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小船从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唉,技艺也真神奇啊!【乙】姜白石论书法说:第一必须人品高。文徵明老人自己给他的米山题句说:作者人品不高,用墨没有法度。由此可知,一点墨落在纸上,也绝不是小事。必须胸中空旷,没有一点东西,这以后烟云的美色,与天地间生生不息的变化之气,才会自然地汇聚在笔下,变化出奇异的景物。如果是投机钻营的世俗念头没有洗涤干净,即使每天面对着山峰沟壑,每天临摹精妙的作品,到头来只能和那些漆匠、泥水匠等工匠,在毫厘之间比较技艺拙劣。【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A.有误,句意: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大约,上下。B.有误,句意:好像在说些什么。语:说话。C.正确;D.有误,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修狭:长而窄。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字词:罔不,没有一件不是;因,依据。句意: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重点字词:容寂,神色平静;若,好像。句意: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章是把“把静态人物动态化”,不是“将动态人物静态化”。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必须胸中空旷,没有一点东西,才能使画出的烟状的云彩、秀美的景色,与天地间生生不息的气息自然会合。可断句为: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故选:D。(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结合乙文的“一须人品高”和“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可知,王叔远“技亦灵怪矣哉”不只是他的雕刻技法高,更在于他做到了“人品高”和“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对美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能够全神贯注、心会神凝,因此才能创作出奇妙的艺术作品。所以创作出“核舟”这样高超的艺术作品,源于王叔远的技法高超,更源于他个人修养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答案:(1)C(2)①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有没有烧开的样子。(3)C(4)D(5)我认为王叔远创作如此“奇巧”的艺术品,当然离不开其娴熟高超的雕刻技法;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本身出色的思想境界即裴行俭所说的“器识”(器量与见识)。创作时,作者只有进入如乙文中所提到的思想纯净、精神集中的状态(“胸中廓然无一物”),才能创作出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佳品。所以,核舟不仅仅是王叔远技法高超的体现,更是其超凡脱俗、胸中自有丘壑的精神境界的具体表现。【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10.(7分)阅读文章,完成问题。能源系统智能化(一)减少碳排放与节省成本ㅤㅤ①碳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化手段,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减排目标,在促进经济与环保的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借助AI系统,企业的碳排放数据能够被实时监测和自动记录,并进一步生成透明、精准的报告。这种高效的数据处理确保了市场的公开透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提升了监管机构的管理效率。同时,企业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的排放状况,并据此优化生产流程,确保符合碳排放政策的要求。(二)提升经济体系的韧性ㅤㅤ②在预测气候风险、优化应急响应以及支持灾后恢复方面,人工智能(AI)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ㅤㅤ③首先,AI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大数据分析,从历史气象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中挖掘规律,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其次,AI能够在应急管理中发挥关键作用(帮助政府优化救援资源的调度。最后,在灾后恢复阶段,通过分析受灾区域的经济与社会数据AI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恢复路径。)ㅤㅤ④AI通过整合物联网传感器、遥感卫星数据以及大数据分析,帮助各国建立高效的环境监测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这些平台能够实时追踪温室气体排放、森林覆盖变化及极端天气趋势,为政府提供早期预警信息,AI技术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用户通过平台监测自己的碳足迹,积累绿色能量并种植真实树木。这种“游戏化”模式不仅激发了公众的环保热情,还能推动低碳生活成为一种社会潮流。ㅤㅤ⑤在国际上,欧洲多个国家正通过AI驱动的应用程序促进绿色消费和环保行动,英国的一些超市推出了碳标签系统,为每件商品标注其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帮助消费者在购物时了解其环境影响,并引导他们选择更环保的产品。这一举措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消费行为与环境影响之间关系的认知,还促使消费者优先购买低碳产品,为环保消费营造了积极氛围。(三)迈向智能化的绿色未来ㅤㅤ⑥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将大幅提高减排效率,并推动企业和国家更好地履行碳中和承诺。中国在这一智能化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中国可以与全球领先国家及地区共享AI和碳市场管理的经验。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还借助AI技术帮助共建国家建立环保监测系统,推动绿色经济在共建国家落地。(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年2年21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借AI系统,企业碳排放数据能被实时监测、自动记录并生成透明精准的报告,既确保了市场透明度,又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B.AI既能够预测极端天气,还能帮助政府优化救援资源的调度。可以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C.第(二)部分按照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说明AI在气候风险管理、环境监测及全球绿色治理中的决定性作用。D.我国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还借助AI技术帮助共建国家建立环保监测系统,推动绿色经济在共建国家落地。(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下列句子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将大幅提高减排效果,并推动企业和国家更好地履行碳中和承诺。【分析】文章主要介绍了能源系统智能化中AI在减少碳排放与节省成本、提升经济体系韧性以及迈向智能化绿色未来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智能系统对于推动企业和国家履行碳中和承诺、实现绿色发展的积极意义。【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第(二)部分是按照气候风险管理、环境监测及公众意识培养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并非由主到次、由具体到抽象,且文中只是说AI在这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故选:C。(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文中举了英国一些超市推出碳标签系统的例子,具体说明了AI在国际上推动绿色消费和环保行动方面的作用。通过这个具体事例,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到AI是如何通过标注商品碳排放量来引导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进而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的,使文章的说明更具说服力。(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大幅”不能删去。“大幅”表示程度深,强调了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对提高减排效果的显著作用。如果删去“大幅”,就无法突出这种智能系统在减排方面的强大效能,不能体现出其对推动企业和国家履行碳中和承诺的重要意义,也不能准确表达出智能系统在能源系统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所以“大幅”一词不能删去,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答案:(1)C(2)举例子。文中举了英国一些超市推出碳标签系统的例子,具体说明了AI在国际上推动绿色消费和环保行动方面的作用。(3)不能删去。“大幅”表示程度深,强调了高效、透明和智能化的智能系统对提高减排效果的显著作用。如果删去“大幅”,就无法突出这种智能系统在减排方面的强大效能,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点评】说明文语言特点为: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正确无误的认识;有条理地说明描述某一对象的特征或位置等;摸清事物之间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语言简明,说明严密,拥有科学性和严谨性。11.(1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片芭蕉叶杨青ㅤㅤ①七岁前,我的世界里没有高楼街巷,只有屋后的梨树、樱桃树、无花果树,以及翠绿的芭蕉。ㅤㅤ②芭蕉,叶片宽大,长势旺盛,遍布乡间的房前屋后。家乡雨水充沛,加之芭蕉生命力极强,要不了一年半载,一株芭蕉幼苗便能如盖如伞,撑起一大片阴凉。ㅤㅤ③有一年赶上春雨绵绵,我急着去村小上学,家中仅有的一把雨伞却损坏已久。母亲灵机一动,转身提着镰刀朝屋后走去,回来时,一片状如蒲扇的芭蕉叶便摆在了我眼前。我看到芭蕉叶后欢天喜地,忙顶在头上冲出家门。ㅤㅤ④一路上,同学们相继汇拢,撑伞者有之,淋雨者有之,顶着芭蕉叶的却唯有我一人。三十年过去了,我仍记得那个落雨的清晨。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粘连在我身上。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ㅤㅤ⑤在乡间,草木是人们的挚友,也是生活的帮手。就拿房前屋后的植物来说,几乎样样都是管用的。竹子不仅提供竹笋,也带来竹筐、斗笠和竹席;松树的枝叶用作引火材料,它的身躯则做成各式家具,成为新娘们的嫁妆。芭蕉也不例外。ㅤㅤ⑥初夏,樱桃正红,母亲摘下几斤,用芭蕉叶托着,嘱咐我给邻里送去;秋天,新稻成熟,用旺火蒸熟,再用芭蕉叶包好,赶路的人就有了远行的底气。立春后农事渐多,人们对芭蕉的索取却最少,只为给它留足生息繁衍的时间。ㅤㅤ⑦后来我进城求学,屋后的芭蕉见不着了,遗憾之余,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和它们重逢了。从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到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从李清照的“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到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它们伴我度过无数个思乡的夜晚,在泛黄的诗集间,悄然长成一片精神的绿荫。不仅是诗词,我还在书卷上看到一则美谈,说唐人怀素少时家贫,无钱购买纸张,就采宽大的芭蕉叶作纸练字,日复一日,终成一代书家。ㅤㅤ⑧芭蕉,远不止我认为的那样,它早已从乡间的房前屋后走进了美好的文字中,也从乡村走到了城市,在城市中扎下根来。ㅤㅤ⑨在我生活的南方小城,信步走进公园,或漫步临河街巷,会看见一丛丛芭蕉骄傲地生长着。人们在芭蕉的阴凉下谈笑、小坐,畅快自在。此刻,时光慢了下来,市井街巷里也有了乡村的闲适,屋后的芭蕉以新的形式再次陪伴在人们身边。ㅤㅤ⑩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它却长成了如树一般高大的体型。芭蕉枝叶柔软易折,貌似柔弱,实则却有顽强的生命力,纵使经历霜雪,也会不卑不亢地挺立着。ㅤㅤ⑪仲夏的夜里,窗外的雨倾斜而来。灯下,我翻开一卷泛黄的诗集,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正映在昏黄的光晕里,恍惚间,我又想起了儿时屋后的芭蕉。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雨水击打着芭蕉叶,声声入耳,使人着迷。故乡的田垄和炊烟,仿佛又在眼前了。(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8月12日第20版,有改动)(1)芭蕉叶自乡野至市巷,其“行迹”与人之步履相契。请梳理文中①﹣⑩段芭蕉叶的“行走”和“我”的情感脉络。芭蕉叶的“足迹”关于“芭蕉(叶)”的事件对“芭蕉叶”情感乡野屋后①用芭蕉叶遮雨上学欢喜、依恋②诗词相伴以另一种方式与芭蕉重逢遗憾、怀念市井街巷一丛丛芭蕉骄傲生长③欣慰、亲近(2)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3)作者在第⑦段引用了古诗词和怀素练字的故事,有何用意?(4)文章结尾提到“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作者借描写芭蕉叶表达了哪些情思?【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作者童年时期与芭蕉叶相关的点滴往事,以及成年后在城市中重新发现芭蕉的种种经历,展现了芭蕉叶从乡野到城市的“行走”轨迹。文章不仅描述了芭蕉作为一种植物的实用价值和美丽形象,更深入探讨了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所承载的情感与文化意义。芭蕉叶既是童年的玩伴、生活的帮手,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客,更是连接故乡与现在、自然与人文的纽带。全文表达了对故乡、童年、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活中简单而纯粹事物的喜爱之情,并借此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梳理能力。①结合文章语句“有一年赶上春雨绵绵,我急着去村小上学,家中仅有的一把雨伞却损坏已久。母亲灵机一动,转身提着镰刀朝屋后走去,回来时,一片状如蒲扇的芭蕉叶便摆在了我眼前。我看到芭蕉叶后欢天喜地,忙顶在头上冲出家门。”可概括为:用芭蕉叶遮雨上学。②结合文章语句“后来我进城求学,屋后的芭蕉见不着了,遗憾之余,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和它们重逢了。”可概括为:诗词相伴。③结合文章语句“在我生活的南方小城,信步走进公园,或漫步临河街巷,会看见一丛丛芭蕉骄傲地生长着。人们在芭蕉的阴凉下谈笑、小坐,畅快自在。”以及整体文意,可概括为:欣慰亲近。(2)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理解。画线句子“那些雨丝如同一条时间的线,一头连着故乡和童年,一头牵引着如今早已长大成人的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细雨比作时间的线,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与思念。通过这种比喻,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的眷恋,还揭示了时间流逝和个人成长的心路历程。细雨作为自然景象,与作者的情感紧密相连,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本题考查对引用的作用及其意义的理解。第⑦段中引用古诗词和怀素练字的故事,旨在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并展示芭蕉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这些引用不仅是对芭蕉叶文化价值的延伸,也加深了读者对其精神象征意义的理解。通过古诗词,芭蕉叶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寄托;通过怀素练字的故事,芭蕉叶又被赋予了坚韧和实用的意义。这些引用强化了芭蕉叶作为连接个人记忆与传统文化纽带的作用,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意蕴的理解。文章结尾提到“它们在大地上生长,散发着浓郁清香”,这不仅是对芭蕉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作者心中那份对故乡、对自然的深情厚谊的一种抒发。结合全文内容,芭蕉叶贯穿了作者的成长轨迹,承载了对童年美好回忆的怀念,同时也象征了无论环境如何变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通过对芭蕉叶的描写,作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中简单而纯粹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薄料卷材采购合同协议
- 装修材料订单合同协议
- 装修合同安全协议书范本
- 装修消防协议书范本
- 药品承包协议合同协议
- 蛋糕食品采购合同协议
- 荒山承包种果树合同协议
- 船外机销售合同协议
- 装修灶台合同协议书模板
- 菜花种子销售合同协议
-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题
- 五年(2020-2024)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2 阅读理解七选五解析版
- 远红外线治疗仪
- 【关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控制的探究(论文)20000字】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Myweek课件
- 钢筋模板混凝土质量培训课件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0210801081158
- 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比例电磁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一平台在线形考(任务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法(四川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