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1页
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2页
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3页
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4页
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020.DB13B39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651—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唐山市赵老师菌业有限公司、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遵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荣、高志会、张良、张彩凤、柴旭生、赵铁军、李天琴、高海元、杨术江、赵加蔷、陈秀勇、侯雪梅、王晓成、李娜、麻立春。IDB13/T2651—2018香菇栽培技术规程12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香菇生产的栽培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技术、出菇、采菇、病虫害防治等。本标准适用于北纬36°~42°区域内香菇栽培。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香菇菌种GB19170NY/T5010NY5099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食用菌竞争性杂菌综合防治技术规范JB/T10594DB13/T2220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345培养基配制--机械装袋--蒸料灭菌--冷却--接种--无菌培养--转色现蕾--脱袋--催蕾出菇--采秋冬春出菇栽培在5月份~7月份生产制作菌棒,9月~次年5月出菇。夏菇栽培在11月~次年3月中旬生产制作菌棒,5月分~10月份出菇。四季栽培在1月分~12月份均可生产制作菌棒,根据菌株特性要求安排1月份~12月份周年1DB13/T2651—2018根据不同地域和具体自然条件,按照香菇的生长特性选择以下栽培模式:a)立式采用平地搭建一层人字形骨架斜摆菌棒立式出菇模式,每亩棚摆放菌棒22000棒~25000棒。b)畦式地摆将成熟的菌棒脱袋后,直接摆于地面上,排紧菌棒出菇。每亩棚摆放菌棒8000棒。5.4菌种选择及生产5.4.1菌种选择选择香菇168、808、辽抚4号(0912)等适宜北方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菌种符合GB19170、《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5.4.2菌种生产5.4.2.1一级母种采用PDA培养基接入定向育种的脱毒菌丝,经过抗逆性培养后再接入试管培养基在4℃下保存备用。5.4.2.2二级原种采用小麦、高粱或木屑为主料,配入麦麸、石膏等制作培养基,包装物可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最好使用750ml塑料专用菌种瓶装料,使用常规常压蒸料灭菌法灭菌。菌种可使用固体种或液体种。5.4.2.3三级栽培种采用木屑81%、麦麸18%、石膏1%配方制作培养基,灭菌后冷却接种,在18℃~26℃净化环境中培养发菌。选用以硬杂木为主的阔叶树枝杈加工成的圆形颗粒木屑,也可采用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辅助原料选用新鲜麸皮、米糠、玉米粉、石膏、石灰等。培养料水分在55%~60%为宜,实践掌握用手紧握成团指缝间不滴水为度。2DB13/T2651—20185.7.2pH值拌料时pH值7~7.5,出菇时pH值4.5~5.5。5.8装袋5.8.1装袋规格15cm×58cm或17cm×60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高温灭菌时使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棒,可配用大于内袋2cm的外套袋。5.8.2装袋方法将混合充分的培养料用机械装入塑料袋内,松紧适中,用手轻摁无指痕,15×58塑料袋装棒呈直径9㎝,长度42㎝左右。5.9灭菌5.9.15.9.2采用常规灭菌法蒸料17h~24h,停火后焖锅2h趁热出锅。采用常压锅短蒸料灭菌,达到100℃保持6h后焖锅2h以上趁温80℃左右出锅,在无灰尘洁净环境下冷却至30℃左右备用。5.9.35.10高压锅灭菌125℃保持2.5h。冷却趁热70℃~80℃时出锅移入第一净化冷却室,50℃以下时移入第二冷却室冷却到30℃时进入接种。菌棒从灭菌锅出来到发菌过程全程应在洁净无污染环境下进行,强光检测每立方米内灰尘不大于2个,接种前用微量净化剂喷洒消毒。在洁净环境16℃~28℃温度下暗光发菌,空间湿度保持70℃以下,通风良好。低温时引光增温,高温时遮光降温,并将菌棒摆垛降到六层以下,每层3个菌棒。当菌棒接种孔菌丝相连时进行第一次通氧,采用2寸钉子在菌种孔菌丝内1cm以内处刺孔增氧;菌丝基本长满时第二次通氧,采用钉子木板拍打菌棒通氧;菌棒转色和原基基本形成时进行第三次机械通氧,出菇前可以进行第四次机械大通氧。3DB13/T2651—20185.13转色菌棒完全发满菌丝后,昼夜温差加大到6℃~10℃,增加光线刺激,促进转色和原基形成,使其自然转色达到生理成熟。6出菇6.1脱袋6.1.16.1.26.2菌棒偶见0.2%现蕾时表明已生理成熟,可转入生殖生长,立即脱袋、排床。脱袋后的菌棒及时喷水一次,然后控水到大量现蕾时进入正常喷水管理。出菇管理6.2.1出菇场所保持香菇品种特性的温度范围,中低温品种一般在6℃~22℃;湿度在85%~95%之间;光线在600Lx以上;中高温品种温度保持在12℃~28℃。6.2.26.2.3高温期管理低温期管理采用棚上草帘、棉被等全遮光降温,或者安装水帘机喷水降温。打开保温被或草帘,以达到要求时为止。必要时可以在棚内吊挂遮阳网遮阴,引大光线增温。6.2.4补水管理菌棒重量降低到原棒重70%以下时,采用专用注水针方法直接向菌棒内注水,菌棒重量达到原菌棒棒重的95%时即可。药物补水采用专用补水剂,按照1:30的比例稀释,用电动喷雾器直接向菌棒上喷洒,每瓶500ml喷洒4000棒,喷后及时微喷喷水2h以上,待菌棒重量达到原棒重的85%以上时停水,即可达培养花菇时,空间湿度掌握在60%~75%;培养水菇时,空间湿度掌握在90%~95%;培养光面菇时,空间湿度掌握在75%~85%。菌棒发菌正常时一茬采菇期可达到2~3个月,当菌棒很少出菇且菌棒重量不足原棒重的70%以下时,停止喷水进行养菌管理,增加光线,降低温度,培养菌丝复壮10d~15d。待菌棒上采过菇的凹陷处菌丝完全复壮发白后,注水进入下茬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