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2025.0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出土文物是探索先民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图1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先民的()

山顶洞人装饰品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牙雕红山文化玉龙图1A.玉雕工艺 B.社会分工 C.审美意识 D.图腾崇拜2.据表1可知()表1关于汉文帝“霸陵”的记载、传说与考古记载、传说与考古说明“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史记》)“因其山,不起坟。”(《汉书》)“昔汉家皆先造山陵……古者因山为坟,此诚便事。”(《唐会要》)从汉至宋,相关文献没有指明霸陵具体位置;对“山川因其故”有“依托山脉作陵”和“以山为陵,建陵其内”两种理解元代方志《类编长安志》认为,霸陵在京兆通化门东40里白鹿原北凤凰嘴下元代有人根据唐昭陵的形制认定霸陵位于凤凰嘴下,此说流传至今,影响甚大21世纪初,多次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凤凰嘴进行考古探测,未在凤凰嘴山体内发现汉代陵墓遗存后据出土文物等确认凤凰嘴2公里外的江村大墓为汉文帝霸陵A.两汉时期无人知晓霸陵内情 B.史迹和文献互参可校勘正误C.方志谬误缘于元人主观臆测 D.现代科技锁定霸陵遗址位置3.宋代水磨坊分布广泛,规模空前扩大,以水磨为主题的绘画创作达到高峰。这些画作多以严谨写实的笔法描绘磨坊的主体建筑结构,对于水轮机械的转动关系也表现得非常清晰。这一绘画现象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古代科技的成熟C.艺术风格的创新 D.理性精神的映照4.表2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表2明清时期平民出身的进士统计数据(部分)朝代地区明朝清朝人数占全省总数百分率人数占全省总数百分率河南7938.32422.0陕西和甘肃4940.23835.1江苏18652.22111.4福建15661.21916.1四川8243.62626.5辽宁550.0423.5A.科举制度完善 B.文化教育普及 C.社会流动趋缓 D.经济重心南移5.前秦皇帝、氐人苻坚志在“混六合为一家”,西夏开国皇帝元昊明确宣布“国称大夏”,金朝政权声称“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明朝朱元璋评价忽必烈“混一天下,宽恤爱人”。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A.政治制度的继承性 B.自然经济的分散性C.社会治理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共同性6.1839年6月,清政府颁布《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督责各级官吏认真查拿鸦片烟贩,全国范围内随即掀起了清查吸食、收缴烟具、缉拿烟贩、铲拔罂粟的热潮。1842—1859年,各地奏报鸦片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少。对这一变化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鸦片走私利润的暴跌 B.清廷治国能力的削弱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D.海关管理水平的提升7.1902年,蒋百里主张“要扩充军人教育于学校和社会”,得到时人认同;1921年,陈独秀反对学校体育中的兵式体操,提出“训练儿童身心各种器官,使各种感官及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引发社会共鸣。这一变化体现了()A.思想解放的深入 B.民族危机的加深C.近代教育的成熟 D.社会矛盾的转移8.表3的变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表3敌后抗日根据地典型作战方式的变化根据地1941年1943年后冀中根据地地道战与隐蔽战运动战、破袭交通线、拔除据点晋察冀根据地伏击战与反“扫荡”防御战拔除据点、恢复村庄华中天门地区夜间突袭与快速歼敌攻打县城A.防御阶段的战术创新 B.工作重心的悄然转换C.统一战线的不断扩大 D.因势而变的进取精神9.1964年,中央批准在大庆地区设立安达特区,实行“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和“不建集中城市”的建设模式。次年,仿照安达特区成立攀枝花特区。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经济特区。上述“特区”的共同之处是()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兼顾了统一领导与灵活管理C.改变了国家经济布局的重心 D.利用了国外资金与先进技术10.图2是近年中外共建的部分基建项目。这反映出()图2A.世界共享中国的发展成就 B.中国开启国际化经营战略C.高铁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 D.不结盟运动促进中外交流11.公元前3世纪,古埃及托勒密王朝修建法洛斯灯塔。有研究指出,灯塔下层仿效巴比伦的层塔建筑,高71米;中、上层高41米,呈八角状;塔顶矗立着希腊海神波塞冬的青铜铸像。这一建筑体现出()A.神权王权的紧密结合 B.异质文明的层叠交融C.希腊城邦的殖民印记 D.早期文明的多元一体12.中世纪晚期伊始,整个欧洲大陆被饥荒与疾病的阴影笼罩,人们才意识到眼下的动荡不安与转瞬即逝也弥足珍贵。人与骷髅共跳“死亡之舞”的景象被频繁地表现在画作中,由死亡激起的生命感油然而生。据此可知,当时()A.信仰得救成为共识 B.社会活力持续衰退C.世俗精神逐步回归 D.绘画风格趋于保守13.15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接见完成环球航行的英国航海家、海盗德雷克,接受了德雷克献上的五大箱黄金、二十吨白银等战利品,并宣称“海洋和空气为所有人共有”。这显示出英国()A.竞逐殖民霸权的野心 B.共享海洋权益的诚心C.打造世界工厂的雄心 D.维护国际法规的决心14.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长途出行方式逐渐从乘坐豪华马车转为乘坐火车。他们选乘一九等车厢,但三等车厢嘈杂的交谈声与欢笑声不停传过来,往往引发他们的抱怨或嫉妒。这折射出()A.交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社会精英仇视无产阶级C.工业革命引发情感危机 D.技术进步助推平权趋势15.20世纪二十年代,为反抗土地被侵占,美国西南的印第安部落派出代表前往华盛顿维权。这些代表头戴羽毛、身披毛毯。许多知名媒体重点记述了他们奇特的服饰与习俗,甚至将其描绘为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陌生民族而抱以“同情”。这些报导()A.承认了印第安人的基本权利 B.流露出主流社会的傲慢心态C.反映了和平主义的时代潮流 D.展现出移民国家的包容色彩16.1947年2月,英国被迫放弃巴勒斯坦托管权,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联合国。11月,联合国通过美国提出的在此地同时建立阿拉伯人国家和犹太人国家的提案,苏联对此表示认可。这反映了()A.新兴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平衡 B.联合国反对强权政治的立场C.国际秩序变化中的大国博弈 D.美苏两极格局在战后的确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礼记·中庸》最早记载“书同文”的理念。秦统一后通过刻石、编纂识字课本推行正字规范。汉律规定“吏民上书,字不正辄举劾”。唐代的“正字运动”整理了汉字规范,并用规范字体刊刻《开成石经》立于国子监。在“语同音”方面,西周“雅言”为最早官话,北宋以开封和洛阳方言为标准音。元统一后,继续沿用中原雅音。明清的几次大型移民运动客观上促使官话在全国推广流行,但尚未形成固定标准,其推广普及程度有限。——摘编自汤洪、张以品《从“书同文”到“语同音”:语言文字规范统一与文化认同》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开始,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方之所以富强,皆是其切音(拼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而汉字繁难是中国贫弱的原因之一。由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以期“言文合一”,从而提高下层民众识字率。切音字运动就此展开,各方人士积极参加,创制汉字辅助符号。清末十余年,先后出现30多套切音字方案,但没有任何一种取得举国公认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语言文字改革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础。1954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确立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颁布,后整理出《简化字总表》,极大降低了汉字学习难度,助力扫盲运动。196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学校、军队及公共服务领域广泛推广。1982年“推广普通话”写入宪法,普通话普及率逐年提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和质量提升行动,提高全民语言文化素养”并将其置于“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关键任务之中。——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革命(1949—1958)》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规范和统一语言文字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末切音字运动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改革的差异。(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从古至今规范和统一语言文字的认识。(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3——据郑晓云《长江何以文明:对其内涵与必然性的阐释》整理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长江文明的认识,对其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1868年,伊朗国王开始在法国顾问的帮助下改建首都德黑兰,新型公路取代了以往狭窄弯曲的死胡同与旧街道。后来,又在比利时的主持下修建了以德黑兰为中心的多条公路。此后,德黑兰的商队旅馆和商店成倍增长,欧洲人明显增加。北部新城区充斥着服务外国人的酒吧和饭店,住房宽敞,排水设施完备;南部旧城区人口拥挤的问题未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甚至因为住房短缺而在角落里搭满棚户。这一时期,伊朗政府、商人和社会贤达相继在德黑兰开设工厂,但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同时,德黑兰出现了现代中学与职业技术学校,《伊朗国家日报》等刊物开始发行。1891年,德黑兰首次出现了市民反对外国特权的示威游行,群众涌向王宫,政府被迫让步。1905年12月,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引起众怒,群众要求罢免宰相、召开议会、制订宪法,伊朗立宪革命爆发。随着俄、英武装镇压,立宪革命最终走向失败。——摘编自车效梅《中东伊斯兰城市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中后期至20世纪初德黑兰城市发展的表现。(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中后期至20世纪初德黑兰城市发展的影响。(8分)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CDBADB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BCAD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答案】(1)特点:具有延续性;以强化文化认同为目的;国家主导推行;颁行法律和设立范本并重;官方教育与民间交流并行;雅言、雅音逐步推广,成效不一。(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2)差异:前者: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后者:新中国国家建设的开展。前者:开启民智、救亡图存,服务于识字扫盲的短期目标;后者:构建国家文化认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与全民语言文化素养提升的长远规划。前者:方案庞杂,缺乏统一标准;后者:任务聚焦(聚焦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内容系统。前者:主要是民间自发探索;后者:政府主导(专设机构、通过立法、政策和长期规划),分层实施。前者:创制辅助符号;后者:简化汉字和创制拼音双轨并行。前者:成效有限;后者:识字率显著提升,普通话普及。(每个角度3分,任答四个角度即可;每个角度又包括清末与新中国的对比两个小点,答出其中一个小点2分,同时答出两个小点3分。共12分)(3)认识:规范和统一语言文字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强化国家认同;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语言文字标准化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改革需结合社会实际,融合传统与现代。(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其它言之成理者亦可)18.【答案】示例一见解:作者认为物质支撑、联系与凝聚及广泛的影响力共同支撑长江文明的发展,我赞同。说明: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稻作农业,以蜀锦、苏绣等为代表的丝织业,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业等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为长江文明的发展注入坚实的物质基础。长江流域水网密布,并通过开凿邗沟、灵渠、京杭大运河等运河,沟通了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形成了庞大水上贸易网络;并由此形成了以南京、景德镇、苏州为代表的城市及城市带;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联通促进思想的繁荣,先后形成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文化和以朱子学为代表的理学思想。以长江流域为核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产自江南的瓷器、茶叶和丝织品流行于亚、非、欧三洲,丰富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域外文明的发展。示例二见解:作者认为水稻农耕系统为长江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撑,我赞同。说明: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水稻种植推动长江流域进入文明时代。唐宋时期,水稻种植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最重要的生计。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中国的经济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明清时期,江南稻作农业的生产日趋综合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出现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农业经营模式。水稻种植不仅养活了长江流域的人口,更成为支撑全中国社会的经济资源,使长江流域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和赋税来源地。所以,稻作农业的持续发展,为长江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可以从整体或局部的不同角度提炼该学者的认识,之后可以从赞成的角度提出见解,如“赞成水上交通网络的形成推动长江文明的联系和凝聚”;也可以从修改的角度提出见解,如“该学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