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河西走廊四坝文化遗址年代约为距今3900年—3400年,出土发现了储藏有粟粒的大型陶罐和经过人为驯化的炭化小麦粒、大麦粒等。这反映出当时()A.小麦成为该地主要粮食作物 B.存在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差别C.与河姆渡文化处于同一时期 D.当地已有较稳定的定居生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四坝文化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栽培小麦等的耕作技术,种植粟、麦等多种农作物,这说明当地先民已经过上较为稳定的定居生活,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其他粮食的生产情况,无法得出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排除A项;材料中不涉及墓葬规模对比,不能得出贫富分化、等级差别,排除B项;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两者所处时期不同,排除C项。故选D项。2.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到战国时期,明确宣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上述变化表明()A.当时诸侯争霸需要 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春秋时期楚国认为自己是蛮夷,不与中原交往,到了战国时期认为楚国是黄帝的后代,说明当时的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项正确;华夏认同和诸侯争霸无关,排除A项;国家统一基础是靠着兼并战争奠定的,排除B项;当时封建制度没有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3.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观察图中货币信息,这一现象产生得益于()A.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 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D.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确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标准化建设,说明中央集权体制为秦朝实现货币统一提供了重要保障,B项正确;君主专制的决策模式对统一货币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是影响货币政策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统一货币的前提是国家实现了统一,“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连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 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C.政府对工商业控制放宽 D.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东汉初年,官府手工业作坊还有相当大的规模,盐铁业仍然为国家所掌握。”“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及所学可知,东汉章帝与和帝时期,由恢复盐铁官营到允许民间在交税的前提下经营盐铁买卖。由此可见,东汉政府对工商业的控制有所放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的相关信息,况且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废弛,排除A项;“工商食官”是国家对工商业的一种管理制度。“工商食官”制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营手工业的出现,以及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东汉魏晋时期,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后汉书五行志》记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即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说明了()A.各族同源共祖观念溢生 B.政治改革导致风俗变迁C.社会动荡引发人口流动 D.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除传统乐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广为流传”“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即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可知,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的乐器、饮食等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并且受到了汉族统治集团的喜爱,说明各民族交流交往促进了文化的交融,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信息,体现不出同源共祖观念的溢生,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治改革与风俗变迁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民族文化的交融,未涉及人口流动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6.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 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隋代疏通大运河后,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代“地大人众,政繁务殷”,细、棉布、纸张等特产被列为唐代贡品,表明隋唐时期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D项正确;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还未完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大运河等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排除B项;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7.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下列解读正确的是()(北宋)司马光《传家集》“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晚清·梁启超《王荆公》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王安石)庶足以当之矣。A.历史人物价值随时间发展提升 B.人物评价缺乏客观标准C.历史评价受史料丰富程度影响 D.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可知,北宋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导致国内混乱;南宋罗大经认为,北宋的灭亡是王安石变法导致的;晚清梁启超认为,从夏商周到现在,四千多年历史中,王安石堪称古今第一完人。综上可知,不同时期对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评价,说明时代变迁影响人物评价,D项正确;王安石变法由导致国内混乱到成为北宋灭亡的原因,非历史人物价值不断提升,排除A项;对王安石的评价,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而非缺乏客观标准,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史料丰富程度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辽朝分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三岁一试,并设恩科;西夏“策举人,立唱名法”;金朝“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借用宋朝奏名、弥封、誊录和三甲制度。据此可知,此时期()A.崇文抑武得到统治者普遍认同 B.儒家思想成为各政权主流思想C.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统一性 D.大一统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尽管各朝的科举制度在具体实施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发展,并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借鉴和影响,这种现象表明,在这一时期,制度文化上表现出一定的统一性,C项正确;辽朝、西夏和金朝并没有采用崇文抑武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提及科举考试的具体内容,不能推断儒家思想是否成为各政权的主流思想,排除B项;辽朝、西夏和金朝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而是多个政权并存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9.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C.彰显了人自我意识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并且将个人的“致知”置于“格物”之前,这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项正确;陆九渊的学说是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纲常伦理观念,排除B项;心学维护的是君主专制统治,非批判,排除D项。故选C项。10.明朝建立后,朝廷和蒙古部落多有冲突。隆庆和议后,明政府在大同等地划定马市,蒙古部每年以进贡的形式向明朝送来马匹,明朝则对其提供布匹、绸缎、铁锅、茶叶等物资作为交换。蒙古人还可以用这些物资折换成白银以换取草原所需生活物资。明朝这些做法()A.开放马市是明朝外贸的主要方式 B.促进了蒙古社会的转型C.游牧民族在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 D.有利于北部边防的稳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建立后,朝廷和蒙古部落多有冲突,明代设置的马市有利于尚处于游牧经济的蒙古部族购买中原地区商品,加强了双方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北部边防的稳定,D项正确;明朝和蒙古部落的贸易不属于外贸,排除A项;明朝这些做法有利于北部边防的稳定,材料中不涉及蒙古社会转型,排除B项;明朝这些做法有利于北部边防的稳定,未体现游牧民族在贸易中是否处于被动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1.宋代以来行商者走街串巷,将叫卖发展为吟唱,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范石湖集》称“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录有“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邮鸭蛋,半分一个”的叫卖词。这表明宋代以来()A.市民文学蓬勃发展 B.商贩市场意识增强C.城市娱乐活动盛行 D.行商具有品牌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宋代以来行商者走街串巷,将叫卖发展为吟唱”“墙外卖药者九年无一日不过,吟唱之声甚适”“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录有‘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邮鸭蛋,半分一个’的叫卖词。”可知,宋代以来行商叫卖方式多样,由此可见商贩市场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宋代以来商业的发展,并非市民文学的蓬勃,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宋代以来的商业,并非城市娱乐活动,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商贩通过叫卖吟唱发展商业,并非维护自己品牌,排除D项。故选B项。12.如图为中国古代某一税收政策的结构框架图。该税收政策改革()A.废除了户籍管理制度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C.加重了民众经济负担 D.减弱了人身依附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税收政策改革是清朝的摊丁入亩,它废除了人头税,放松了人身依附关系,D项正确;户籍管理制度依然存在,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废除人头税会减轻民众负担,排除C项。故选D项。13.18世纪末,一两白银兑换铜钱一千文左右,随着白银大量外流,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1600文铜钱才能兑换一两白银。对上述变化情况解读正确的是()A.白银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 B.缘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C.这一趋势将加重百姓负担 D.五口通商加剧银贵钱贱【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白银价格上涨,意味着铜钱贬值,百姓在进行交易时需要支付更多的铜钱来购买相同的商品和服务,这会加重百姓的负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白银取代铜钱的流通功能,白银和铜钱仍然都在流通使用,排除A项;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会导致白银流入增加,而不是外流,白银大量外流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劣势地位有关,排除B项;五口通商是在1842年鸦片战争后,而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1839年,道光十九年,排除D项。故选C项。14.曾有参股洋务民用企业的商人这样说道:“若云官办,则实招商股,若云商办,则有总办、帮办、提调名目。商民虽经入股,不啻途人,即岁终分红,亦无非仰人鼻息。”此商人意在()A.说明洋务民用工业的性质 B.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C.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D.宣泄参股商人的不满【答案】B【解析】该商人认为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股权性质不清,商民即使入股也是仰人鼻息,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产权变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中商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而非单纯说明洋务民用企业的性质,排除A项;该商人发言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中,尚未失败,排除C项;宣泄不满不是根本和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15.19世纪60年代中叶至70年代初叶,中亚的阿古柏、俄罗斯帝国侵入中国新疆,日本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外部危机日益显著,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塞防”与“海防”之争()A.体现清政府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C.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 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边疆危机,清廷内部出现海防和塞防的争论。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危机严重。因此边疆危机的出现折射了清廷国力的衰弱,C项正确;内部分歧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涉及清政府面对边疆危机而采取的对策,未涉及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清政府只是提出了应对边疆危机的对策,并不能得出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16.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 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C.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 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答案】D【解析】据题干“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其名声大振,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并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并未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现君主立宪制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材料一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1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2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3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4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5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6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材料二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历史有何史料价值?(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答案】(1)价值:海昏侯墓中出土大量以儒家典籍为主的竹简和孔子屏风,反映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地位的上升,成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对西汉统治上层的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海昏侯墓中发现的可食用植物遗存和金银器,反映了北方和南方农耕技术的结合和西汉中后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角羊银当卢”和鎏金青铜钩取骆驼,可论证西汉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2)不赞同。理由:墓葬文物穿衣镜是实物史料但属于艺术品,不能简单用来直接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史记》作者司马迁是汉代史学家,其掌握的有关孔子生年的史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应该将两者进行结合,并搜集更多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结论。【解析】【小问1】据材料一“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和所学可得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以儒家典籍为主的竹简和孔子屏风,反映了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地位的上升,成为西汉王朝的正统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儒家思想对西汉统治上层的影响渗透到日常生活;据材料一“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和所学可得出,海昏侯墓中发现的可食用植物遗存和金银器,反映了北方和南方农耕技术的结合和西汉中后期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和所学可得出,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角羊银当卢”、“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和鎏金青铜钩取骆驼,可论证西汉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小问2】据材料二“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可知,不赞同。据所学可知,墓葬文物穿衣镜是实物史料但属于艺术品,不能简单用来直接解释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史记》作者司马迁是汉代史学家,其掌握的有关孔子生年的史料有待进一步考证;应该将两者进行结合,并搜集更多史料进行相互印证,从而得出结论。18.材料一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材料二下表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订立前后新、旧税率比较表货物品名单位旧税率新税率法定税率实征税率进口货物棉花一担0.2981.7400.400洋布一匹0.0690.3730.100漂白纱布一匹0.2850.7020.150棉纱一控0.4832.4061.000罗纱一丈0.7121.2420.150出口货物南京丝一担15.27623.73310.000广东丝一担8.57610.57010.000茶一担1.2796.0002.500木棉一担1.8442.6510.250砂糖一担0.2590.4751.000——摘编自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根据协定税则,中国只征出口税每担2.5关两而英国则征进口税合10关两,美国更高,可至21关两。美国对中国米课进口税每包二角二分,而中国对美国面粉根本不课进口税;美国对中国植物油课进口税率25%,而中国对美国煤油课进口税率5%……结果形成中国进口税极度低下,出口税高于进口税的奇异现象。中国关税税率如此之低,既达不到充当财政收入的目的,更谈不上保护生产的作用。——摘编自侯吉昌《西方列强在华海关税则制定权的获得——以两次鸦片战争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关税变化的影响。【答案】(1)过程: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拥有独立的海关主权;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主权遭到破坏,被列强控制;原因: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西方列强掠夺原材料与扩大国际市场的需要。(2)影响: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清政府的海关财政收入减少;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日益瓦解;便利了西方工业品对中国的倾销;阻滞了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第一小问是变化,据材料一“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可知,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拥有独立的海关主权;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海关主权遭到破坏,被列强控制。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西方列强掠夺原材料与扩大国际市场的需要的角度分析。【小问2】据材料二“ 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订立前后”可知,中国的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据材料二“ 中国关税税率如此之低,既达不到充当财政收入的目的”可知,清政府的海关财政收入减少;结合所学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日益瓦解、便利了西方工业品对中国的倾销、阻滞了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的角度分析。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2)请证明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答案】(1)含义:“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表现:“能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政“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受动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吸收佛教精神,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催生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2)理由:从宋代至晚清,理学长期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主导,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得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解析】【小问1】含义:“能动”是自觉主动的意思,“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指的是受外来影响。“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表现:“能动时代”:据材料“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可知,王国维认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宋代理学兴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能动时代”。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政“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受动时代”:据材料“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可知,王国维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佛教思想的吸收融合、晚清对西方思想的吸收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受动时代”。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吸收佛教精神,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催生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小问2】据材料“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和所学,主要从理学占据主导、八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