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烛》——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2020QJ10YWTB
课例编号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秋季
004
课题《红烛》——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8月
教学人员
姓名单位
授课教师杨海威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
指导教师田圆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无题》与《红烛》的比较阅读,帮助学生领悟“蜡炬”和“红烛”
两个意象在象征内涵与所寄情感上的不同,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不同,
以及这些不同背后的作者、时代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意象解构”的方式进行对比,帮助学生领悟“蜡炬”和“红烛”
两个意象在象征内涵与所寄情感上的不同以及诗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不
同
教学难点:通过“中年”与“青春”,“末世”与“新生”的对比,帮助学生领悟两
个意象差异背后的作者和时代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
学
时间主要师生活动
环
节
一、导入:教师从“意象”这个概念的解析入手,帮助学生领悟同一个物象
被不同的情感包裹,也会形成不同意象的原理,尝试用举例的方式,引发学
生思考“蜡烛”这个物象在李商隐和闻一多的诗中,所形成的意象有着怎样
的不同,也就是“蜡炬”和“红烛”的不同。
二、学生自读《红烛》一诗
三、教师布置任务:
教师:我们在文艺评论中总能看到一个术语,叫“意象解构”,它指的
是诗人经常将一个完整的意象,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来表情达意。比如,
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丁香”,到了诗人戴望舒笔下,就被分解成“丁
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颜色、味道、气
质三个部分。受此启发,我希望大家能够找出“蜡炬”这个意象在李商隐的
诗中主要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红烛”这个意象在闻一多的诗中主要被
解构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否相同。
四、学生暂停播放键,自己细读文本,完成任务。
五、学生活动完毕,教师明确任务答案,并进行深度引导。
1.明确:“蜡炬”被分解为“灰”和“泪”两个部分;
“红烛”被分解为“色”“灰”(蜡)“泪”“光”四个部分。其中,
“灰”和“泪”是蜡炬和红烛所共有的,“色”与“光”是红烛独有,而蜡
炬没有的。我们就不妨就先从“色”和“光”开始分析。
2.引导:在《无题》中,李商隐并没有写“蜡炬”的颜色,在日常生活中,
蜡炬可以红色,也可以是白色,甚至还可以是薛宝钗所说的“绿蜡”,但为
什么闻一多偏偏选择了“红烛”呢?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红色”的象
征意义。
3.引导:作者开篇就说:“红烛啊!这样红的烛!”,明确突出了红烛
的“红”字,可见,红色的确是诗人强调的重点。接下来,他又说:“诗人
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明确将红烛的红类比为红心的红。
你觉得,红心的红一般代表什么特点?
4.明确:赤诚、热烈、忠诚。可见,红烛的红色也是代表赤诚、热烈、
忠诚。那么,红烛的赤诚、热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红烛又是为什
么而忠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一看红烛的“光”。
5.明确:“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
出?”这句诗明确指出“光”象征着红烛的灵魂,而我们熟知烛光的特点就
是照亮别人,但照亮别人必然要燃烧自己,对此,作者明确地给出了红烛的
态度:宁可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别人。就像诗中所言:“烧吧!烧吧!烧破
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在
这里,“照亮别人”象征着“拯救世人”,“燃烧自己”象征着“自我牺
牲”,红烛宁可牺牲自我,也要拯救世人,而这恰恰就是“光”的内涵,红
烛的灵魂,所以,“光”象征着红烛牺牲自我,拯救世人的理想信念。这种
理想是赤诚的,是热烈的,红烛忠诚于这种理想信念。
6.引导:结合诗句分析“蜡炬”与“红烛”的“灰”和“泪”象征意义
的不同。
7.明确:“蜡炬”的“灰”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逐渐残损、衰
亡的躯体;
“红烛”的“灰”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自我牺牲后还能培育花果
的脂膏;
“蜡炬”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伤之情;
“红烛”的“泪”象征着因理想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着急焦虑之情(依据: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残风”象征着理
想的阻碍者,由此可以看出,红烛理想坚定,生怕受到阻碍!)
8.总结:“蜡炬”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
贞;
“红烛”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六、教师布置新任务:
教师: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闻一多笔下“红烛”意象的象征内涵和所寄
情感是比较固定的,但是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是不一样的,尤其
是每节诗歌的开头,诗人咏叹“红烛啊!”,这背后的情绪都不尽相同,请你
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
明确:第一节:对红烛的赞颂;
第二节:对红烛的困惑;
第三节:对红烛的了悟;
第四节:对红烛的激励;
第五节:对红烛的感伤;
第六节:对红烛的彻悟;
第七节:对红烛的慰藉;
第八节:对红烛的认同;
第九节:对红烛的肯定和期望
教师:我们不难看出诗人的情绪中有困惑,有迷惘,有感伤,但也有赞
颂、激励和期望,这些情绪一直都在波动,但最终困惑、感伤还是让位于肯
定和期待,有一种对理想的执著与憧憬,这种情绪状态特别符合我们上节课
说的一个词“青春”!闻一多写这首诗时24岁,正是青春激扬的年纪;而李
商隐写《无题》时38岁,恰恰人到中年。这种作者年龄的反差,让我们看到
了《红烛》中的抒情主人公似乎是一个勇于献身、追求理想的年轻人,而《无
题》里的抒情主人公好像是一个为爱所苦、相思成灾的中年人。这种差异固
然和作者的个性、年龄、身世紧密相连,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这背后有着时代
的差异。李商隐写诗的时代正值风雨飘摇的晚唐末世,而闻一多写诗的1923
年,却是五四之后中国天翻地覆的一年,一方面,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
取民族独立;另一方面,长沙日军肆意枪杀中国平民;一方面,胡适力倡研
究旧国学;另一方面,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一方面,蔡元培愤然辞
去北大校长职务;另一方面,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这是充满动荡、分裂、冲突的一年,到处燃烧着绝望的怒火,到处也盛放着
希望和转机的曙光。而24岁的闻一多当时正是一名清华赴美留学生,面对时
代的变局,他积极投入反帝爱国的浪潮中来,用手中的笔和画改变旧时代,
创造新生活,激情满怀地追求理想,并愿为理想而献身。所以,晚唐的末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英语)
- 企业业务合同标准文本使用
-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EPS再生料在医疗包装中的重要性
- 2024年家政保洁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个人投资项目合同范例
- 医疗行业的新机遇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与疾病预测研究报告
- 公司加盟协议合同范例
- 亚马逊仓库转让合同范例
- 医疗设备供应链的效率与质量控制
- 初中化学燃烧及其利用寒假知识点总结模版
- 2024年北京市高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 DL∕T 2025.2-2019 电站阀门检修导则 第2部分:蝶阀
- DL∕T 1033.6-2014 电力行业词汇 第6部分:新能源发电
- 2024年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解读及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NB-T35113-2018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
- DB51-T 5071-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自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材分析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第一节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至八)试题及答案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项目管理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