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重庆市大足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积累运用(3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琥珀(bó)鲲鹏(péng) B.杀菌(jùn)葵花(kuí)C.负荷(hé)刹那(chà) D.摧毁(cuī)砌墙(q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爆炸解闷警戒开僻 B.嫩绿昏暗推侧慌忙C.窟窿愤怒潇洒劫难 D.慰藉聚集敏捷胳搏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B.白发谁家翁媪(老翁和老妇)C.欲将轻骑逐(骑马) D.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我把下载的电影保存在电脑文件夹里。/哥哥送我一个黑色文件夹。B.只有不断学习,时刻充电才会取得进步。/妈妈正在给电动车充电。C.大运会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成都的窗口。/整洁的街道是城市文明的窗口。D.西沙群岛有很多可以潜水的海域。/他总在微信群里潜水。5.下列句子中真正表达“不喜欢”的一项是()A.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B.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C.那蜈蚣甚是吓人,脚密密麻麻的,加上它的毒性,更是让人不寒而栗。D.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6.阅读科普读物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下列最适合的阅读方法有()①品味故事中神奇的想象。②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科技术语。③体会故事中深刻的道理。④读后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下列阅读长文章的方法,不适合的一项是()A.阅读时,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B.把长文章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C.阅读时,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讲了什么内容。D.阅读过程中不能停下来,应该一气呵成。8.细心拼读音节,规范书写汉字。大足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党员shuàixiān响应号召:清理、chōngshuā街道卫生死角,nǔlì改善环境;小学生也要积极响应,争做文明好少年,pìrú:红领巾小志愿者们在yōngjǐ路段协助wéichízhìx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听从指挥。9.在下侧的书签上,正确美观地书写一句你积累的名言。提示:书写要工整美观,自右向左竖着写,字距要均匀,上下字要对齐,注明作者的名字时要注意合适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10.下面是陈欢同学写的童话故事的片段,请按要求补充写一写。①夏天,天气闷热,一丝风也没有,使人喘不过气来。②③小精灵想帮助人们赶走夏日的闷热,于是补写要求:抓住两三种夏天的典型事物,在第②句的横线上把闷热的情境写具体。发挥想象,突显童话的奇妙,把第③句补充完整。11.照样子,学表达。(1)读例句,仿照加点部分介绍事物特点的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仿照例句,用上拟声词和动词另写一个句子。例:一只小苍蝇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结合语境填写诗句。(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的诗句“,。”里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描绘了初夏时节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2)抒情言志是古诗的一大特点,《墨梅》中的诗句:“,。”诗人借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二、阅读赏析(33分)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子里冒?柴油燃烧的时候,从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13.以上内容出自《》,作者是(国籍)(姓名)。14.判断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提出的问题。(填序号)A.看到的现象B.听到的声音C.触到的感觉烟会走烟筒出去烘烤的马铃薯有硬皮柴会毕剥作响15.除了“炉子”,我还对书中这个内容感兴趣,因为。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____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③光而读之。【注释】①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②逮:到,及。③映:照耀16.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故事的题目:。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凿穿一个洞”。②联系上文可知,文中的“其光”,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③“读之”中的“之”指的是“书”。18.请说说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本文是一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请你再写两三个这样的成语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①1961年7月的一天,湖南安江农校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照例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脱鞋挽裤,走到泥泞的田里,一行行地观察水稻。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一株奇特的水稻;稻秆挺直,穗大粒多。他伸出双手,抚摸着那些可爱的稻穗,然后一穗一穗,一粒一粒地数着。一株水稻,足有十余穗,每穗都有一百六七十颗饱满的谷粒!袁隆平小心翼翼地用布条在稻秆上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株水稻。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②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满怀希望地播下了这些稻种。可是,当秧苗长高之后,稻子高的高,矮的矮,成熟时间也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比得上它们的妈妈。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的心头,他经常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但他很快想到,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杂交第二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其品质下降。这些水稻既然发生性状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那株优异的水稻就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第一代。经过反复统计整理,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重拾了信心。③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他也因此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细读第①②自然段,照样子提取关键信息,体会袁隆平的心情变化过程。事件发现奇特水稻(2)发现水稻分离证实一代杂交水稻心情(1)满怀希望(3)(4)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B.杂交水稻的研究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C.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了袁隆平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D.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放弃,才有可能取得成功。22.阅读短文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并能提出新的问题。不懂的问题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我能联系上下文回答我还会提出新的问题23.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与世长辞。班级开展了“缅怀英雄,国士无双”主题悼念活动。根据你的认识,完成下题。①晓敏参加“缅怀袁隆平”诗集制作活动,制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①筛选编排②制作封面和目录,装订成册③写诗,收集诗歌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②下列最适合作晓敏诗集名称的是()A.发明创造B.成长足迹C.诗海拾贝D.守望稻穗③班级举办诗歌朗诵会,晓敏收集的哪首诗不适合入选本次节目单?()A.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您的身影却出现在稻田。您总是手拿着那放大镜,认真观察水稻的细微变化,您与水稻为伍,与大地为伴。B.在您的生命历程里,没有昼夜,没有寒暑,只有稻米一样饱满的梦,远离饥饿,获得温饱。C.您忘了疲惫,没了困倦,因为人们的生命重于泰山,在防控第一线,您是如鼎洪钟,您是南粤雄山。D.您用拉起小提琴的双手,培植高产的种子。如父如山扛起粮食的命运,心中不息的火种,让炊烟里的稻花香浓起来。三、习作展示(30分)24.习作。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大足区中小学首届劳动技能大赛即将举行,你参加过哪些劳动?炒菜、洗衣、种花、叠被子、整理房间……把你最拿手的一项劳动技能,以“,我最拿手”为题写一篇习作,就可以报名参加初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将劳动的过程与体会写清楚。字数达到400字以上。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琥珀: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故“琥珀”的“珀”读“pò”。

B.有误,杀菌:杀死病菌。故“杀菌”的“菌”读“jūn”。

C.有误,负荷:担负。故“负荷”的“荷”读“hè”。读“hé”时,指荷花。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考查了汉字读音的辨析。辨析汉字读音要注意平翘舌的发音及声调的不同,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2.【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开僻”应改为“开辟”;

B:有误,“推侧”应改为“推测”;

C:正确;

D:有误,“胳搏”应改为“胳膊”。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辨析判断。3.【答案】C【解析】【分析】A、B、D正确。

C.有误,欲将轻骑逐(骑马),这里的“骑”字,解释为“骑兵”更为准确。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讲述的是边疆战斗场景,因此“轻骑”指的是轻装的骑兵,而不是单指骑马这个动作。所以选项C的解释不够准确。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4.【答案】C【解析】【分析】A.意思不同,第一个“文件夹”指用于存储程序、文档、快捷方式和其他子文件夹的地方。第二个“文件夹”指用于归类放置文件,打印纸等文档的容器类文具。

B.意思不同,第一个“充电”是指学习新知识,第二个“充电”是补充电量。

C.意思相同。

D.意思相同,都是指各种设施、装备、资源等。意思不同,第一个“潜水”指在水面以下活动。第二个“潜水”指隐身在微信或论坛中光看不说话的意思,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了多义字词。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5.【答案】C【解析】【分析】选项A: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并没有明确表达出对这个事实的情感态度。

选项B:是在描述鹅的行为,也不能明确表示出对鹅的喜恶。

选项C,通过使用“吓人”“不寒而栗”等词语,明确表达了对蜈蚣的不喜欢和厌恶。

选项D:虽然在描述鹅吃饭需要人侍候的情况,但使用的语气更像是在描述一个有趣的现象,而不是表达不满或厌恶。故答案为:C【点评】理解句子,要领会句子中的内容要点,概括出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注意辨析句子的含义,做此题,要多揣摩。仔细思考,加以分析。6.【答案】D【解析】【分析】①品味故事中神奇的想象。这个方法适用于文学作品或科幻小说,但在科普读物中,重点在于科学知识和事实,而不是想象力。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适合的。

②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科技术语。这个方法是适合科普读物的。当你遇到不懂的术语时,可以尝试以下步骤:回忆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看看是否有类似的概念可以帮助理解。查阅书中的附录、注释或索引,这些部分通常会解释专业术语。使用在线资源或专业词典来查找术语的定义和背景信息。

③体会故事中深刻的道理。虽然科普读物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哲学或道德层面的思考,但这并不是解决不懂问题的主要方法。这个选项更适合于阅读文学作品或哲学书籍。

④读后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个方法也是适合科普读物的。当你对某个话题感兴趣但书中内容不够详尽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一步学习: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科普文章。参考权威的科学网站或组织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入相关的科学论坛或社区,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和讨论。

综合以上分析,最适合的阅读方法是B.用学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科技术语和D.读后查阅资料,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两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普读物中的内容。

故选:②④。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和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作答中。7.【答案】D【解析】【分析】A选项“阅读时,如果忘记了前面的一些内容,就再返回去看一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在忘记之前读过的内容时,及时回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B选项“把长文章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主旨大意。

C选项“阅读时,有时还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前面讲了什么内容“,这种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D选项“阅读过程中不能停下来,应该一气呵成“并不符合有效的阅读策略。因为阅读长篇文章时,适当的停顿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或概念,影响对文章的理解。所以,不适合的阅读长文章的方法是D选项“阅读过程中不能停下来,应该一气呵成“。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需要学生了解阅读长文章的常见有效策略。一般而言,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回顾、总结和思考,以确保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8.【答案】率先;冲刷;努力;譬如;拥挤;维持秩序【解析】【分析】不要把“努”写成“怒”,不要把“譬”写成“壁”。故答案为:率先、冲刷、努力、譬如、拥挤、维持秩序【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9.【答案】【解析】【分析】写出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即可。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故答案为: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名言的积累和书写,书写要工整美观,自右向左竖着写,字距要均匀,上下字要对齐,注明作者的名字时要注意合适的位置,使格式更美观。10.【答案】湖边樟树绿得发黑的叶子没精打采地垂着;湖里碧绿的荷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热了,卷着边儿,懒洋洋地躺在湖面上。;唤来了无数的小水滴,聚集成了一朵朵遮住烈日的乌云,继而变成了一场清凉痛快的大雨。【解析】【分析】注意仿照例句的特点,想象要合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前后变化,并具有童话色彩。

要具体写出夏天的闷热。列举几种事物来描述即可。前一句写了天气闷热,后面想象的要点是小巫女带来凉爽。故答案为:湖边樟树绿得发黑的叶子没精打采地垂着;湖里碧绿的荷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热了,卷着边儿,懒洋洋地躺在湖面上。唤来了无数的小水滴,聚集成了一朵朵遮住烈日的乌云,继而变成了一场清凉痛快的大雨。【点评】考查了想象写话、句子的补充,补充句子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11.【答案】(1)这种新型书包非常轻,比一本字典还要轻。(2)一群小鸭子嘎嘎嘎地呼叫着穿过院门,一头扎进了门前的小河里。【解析】【分析】(1)例句中,“碳纳米管”与钢铁相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手法,据此仿写。

(2)例句中,用了拟声词“嗡嗡地”和动词“飞”。据此用上拟声词和动词写一句话。

故答案为:(1)这种新型书包非常轻,比一本字典还要轻;(2)一群小鸭子嘎嘎嘎地呼叫着穿过院门,一头扎进了门前的小河里。

【点评】本题考查了句子的仿写。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12.【答案】(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解析】【分析】(1)由提示的内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描绘了初夏时节万物蓬勃生长的画面。”可知对应的诗句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诗人借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故答案为:(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点评】本题考查了诗句的积累。学习古诗,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答案】13.十万个为什么;苏联;米·伊林14.A;C;B15.水龙头;水的用途很多,我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13.考查了名著的常识积累。以上内容出自《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苏联的米·伊林。

故答案为:十万个为什么、苏联、米·伊林14.烟会走烟筒出去是看到的现象,烘烤的马铃薯有硬皮是触到的感觉,柴会毕剥作响是听到的声音。

故答案为:A、C、B15.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及原因即可,比如,我还对书中水龙头这个内容感兴趣,因为水的用途很多,我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故答案为:水龙头;水的用途很多,我想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答案】16.凿壁偷光17.正确;错误;正确18.匡衡有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19.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程门立雪。【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字词解释、情感主旨、延伸扩展和给文章加标题,需要综合掌握的基础上作答。16.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这个小故事的内容。通过阅读和结合注释,我们可以得知这个故事讲的是匡衡勤奋学习的事迹。由于没有蜡烛照明,他通过在墙上凿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这个故事对应的成语是“凿壁偷光”。

故答案为:凿壁偷光17.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和内容理解。

①正确,根据字面意思和上下文理解,“穿壁”在这里显然是指匡衡在墙上挖了一个洞。

②错误,根据故事内容,匡衡自己家里没有烛光,他是借用邻居家的烛光。因此,“其光”指的是邻居家的烛光。

③正确,“之”在古文中常常作为代词使用,这里前文提到了“书”,所以“之”很可能是指“书”。

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18.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这个故事主要展示了匡衡的勤奋好学和对知识的渴求。尽管生活条件艰苦,没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匡衡仍然想办法克服困难,继续学习。

故答案为:匡衡有学习勤奋刻苦的精神品质。19.本题考查扩展延伸。要求列举其他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故事名称。这类成语通常描述古人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精神。

囊萤夜读:讲述车胤用纱布袋装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悬梁刺股:讲述孙敬和苏秦为了防止瞌睡,分别用绳子绑住头发悬挂在梁上,和用锥子刺大腿来保持清醒的故事。

凿壁借光:实际上与“凿壁偷光”类似,也是讲述匡衡的故事,但这里的“借光”更强调借用光线而非偷窃。

故答案为:囊萤夜读、悬梁刺股、程门立雪。【答案】20.欣喜;春天播下稻种;失望;重拾信心21.B22.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杂交第二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其品质下降。;杂交水稻与普通水稻有什么区别?23.C,D,C【解析】【点评】学习理解短文内容,了解短文的主旨,认真阅读短文,抓住短文中的关键语句回答问题。20.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完成思维导图。通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由:突然,他欣喜地发现一株奇特的水稻;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满怀希望地播下了这些稻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的心头,他经常嘀咕着:“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经过反复统计整理,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想法,重拾了信心。”据此可得出答案。

故答案为:欣喜,春天播下稻种,失望,重拾信心21.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并不是非常顺利的。

故答案为:B22.联系上下文来提问题和回答即可。比如,为什么水稻会出现性状分离?从遗传学的观点看,杂交第二代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其品质下降。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