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透视1
中外美术史3
陶瓷工艺学6
陶瓷史9
设计概论11
设计素描I13
设计素描nis
设计色彩17
平面构成19
色彩构成21
立体构成23
图案设计25
电脑设计ICorelDraw27
电脑设计IIPhotoshop29
风景写生31
陶艺I33
摄影基础35
装饰基础37
国画I-线描造型39
陶瓷装饰材料应用I41
陶瓷装饰材料应用H43
雕塑45
专业实践47
毕业设计49
毕业论文51
卫生洁具设计53
陶瓷与其它材料55
陶瓷与环境57
日用陶瓷设计59
陶瓷坯、釉料配制61
窑炉与烧成63
陶艺n65
陶瓷模型制作67
产品装饰设计69
陶瓷装饰材料应用in7i
标志与图形设计73
编排设计76
广告摄影78
包装设计80
广告与招贴82
书籍装帧设计84
POP设计87
建筑制图89
室内设计91
表现技法94
家具设计96
模型设计与制作98
油画100
版画102
专业英语104
《透视》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张运伟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透视
2.课程英文名称:PerspectiveCourse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绘画基本透视把握能力,在于培养学生的绘画创
作设计(特别是环境设计)中透视的运用。
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美术透视意识,并掌握透视基本理论,使学生毕业后
能胜任中等美术课程教学工作。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透视学理论为基础,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和由浅
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结合绘画和设计中透视构图和透视设计方法,有所侧重地归纳出绘画和
设计中常用的种类,令学生在提高透视理论的同时科学地、条理性地把握透视方
法。
3.坚持每个阶段都布置练习作品,以使学生更具体、深入地认识该课透视
的规律及重点,难点。
4.由于透视课教学时数有限,并且教学内容有多处矛盾。有所选择的筛选
课本中典型的、常见的教学章节进行教学,更有助于学习、消化。
5.要求每位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并当堂画好示范作品,板书清晰、强
调重点、讲透难点。并在开新课前重温上节要点,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18周,2学时/周)
课程内容周数教学要求
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形成及分类和透视学的历史,
透视学导论1使其对“透视”有初步的认识结合绘画和设计中透
视学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目的。
透视的基本概念中“透视让学生了解透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透视专业名词
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的内涵和作用。要求学生深入理解视点与实际画面
2
念”“视域画面、物体与的距离和与物体的观察距离”参数“,并意识到不
视点关系同距离的控制所造成的环境设计心理。
透视的基本概念中“近大
了解“近大远小与消失”的透视基本规律,为绘图
远小与消失、位置的选择3
的位置选择及构图提供理论依据。
与构图”
学习“一点透视”的形成和特点,掌握平行透视图
平视一点透视4
的作法。
学习“成角透视”的形成特点,掌握成角透视图的
平视二点透视5
作法。
同平行透视结合、分析两者的根本联系,让学生更
平视原视域倾斜消失6
快更清晰的掌握平视倾斜透视的特点和作用方法。
可成角透视联系,分析两者的根本联系,由浅及深,
倾视二、三点消失单视域
7-8先完成对平行俯仰透视的认识和掌握绘图方法,在
空间的形成与特点
学习成角俯仰透视、并掌握作用方法。
用“方”去解析“圆”,把以上课程的关于“方”形
曲线透视9-10透视状况延伸到“圆”形透视中,让学生掌握在“圆”
之内,之外的不同透视圆弧作法。
强调人体的对称因素与动作变化对透视原理的服从
关系,强调头部的球体结构用圆形透视的规律理解
人物透视11-12
五官的间距与透视变化,掌握科学的透视方法和表
现手段。
图解分析阴影的形成规律,让学生具体认识难点、
要点,以至掌握作图方法。图解分析反影的形成,
阴影与反影透视13-14
令学生掌握反影的规律和点于水面,镜面的反影的
作图技能。
讲解透视法的相对性和散点透视的涵义,结合国画
视觉运动中几种复合视
15-17和立体派画家经典作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散点透
域空间
视的规律和创作方法。
复习18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透视原理与技法》李蜀光著西南师大出版社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黄碧源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中外美术史
2.课程英文名称:ChineseandForeignArtHistory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32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外美术史》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
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中外美术史各时期的主要美术流派、美术
现象、画家及代表作品等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中外优秀的美术传统和成就,提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分析能力,提高美术理论水平和美术素
养。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中国美术史》部分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中国美术的源流一原始社会美术2
第二章青铜的光辉一夏商周美术
第三章春秋战国美术2
第四章秦汉美术2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
第六章隋唐美术2
第七章五代宋时期美术2
第八章元代美术2
第九章明清时期美术2
第十章近代美术2
合计18
《外国美术史》部分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原始、古代美术2
原始美术;
古代埃及美术;
爱琴美术与古代希腊美术
古代罗马美术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美术2
早期基督教美术
拜占庭美术
罗马美术
哥特式美术
第三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第四章17、18世纪欧洲美术2
17、18世纪意大利美术
17世纪佛兰德斯美术
17世纪荷兰美术
17、18世纪西班牙美术
17、18世纪法国美术
第五章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4
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
法国浪漫主义美术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美术
法国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美术美术
19世纪德国美术
18、19世纪英国美术
18、19世纪俄罗斯美术
第六章20世纪美术4
西方现代美术
苏联美术
合计18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一、《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教材编写组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2004年重印)。
参考书:
1、《中国美术简史》李福顺著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004
年重印)。
2、《中国书画美术史纲》樊波著一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国山水通史》陈传席著一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4、《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一文物出版社出版,1997年版。
5、《明清文人画新潮》林木著一上海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6、《中国佛教美术源流》范瑞华著一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教材:二、《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第12次印刷)。
参考书:
1、《外国美术史纲要》陈洛加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外国美术名家传》邵大箴奚静之主编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3、《艺术哲学》丹诺著傅雷译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4、《艺术的起源》朱荻著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欧洲绘画史》德斯佩泽尔、福斯卡著路曦等译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6、《世界美术史》休•昂纳约翰•弗莱明著啸声译1989年国际文化出版社
7、《现代绘画史》里德著刘萍君译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8、《世界名画家传》(美)亨利•托马斯黛娜•莉•托马斯著黄鹏译1982年
江苏人民出版社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和课堂提问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之和。
六、其他必要的说明
在教学课时安排上,其中“实践课时”是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调
研自学等时间。
《陶瓷工艺学》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正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陶瓷工艺学
2.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Technology
3.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陶艺方向)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陶瓷工艺学是陶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
学生能够从理论上掌握陶瓷原料的基本性能、坯釉料的基本性能及制备方法、陶
瓷的成型方法、陶瓷的干燥方法、陶瓷的装饰方法、陶瓷的烧成方法,使学生对
陶瓷材料和工艺有着深层次的理解。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绪论陶瓷的概念、分类及其起源和发展22
原料
第一节粘土类原料
第一章第二节石英类原料88
第三节长石类原料
第四节其他原料
坯料及:其计算
第二章第一节坯料的类型
第二节确定坯料配方的依据88
第三节坯料计算
第四节坯料的基本工艺性能要求
坯料的‘制备
第一节坯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
第二节原料的预烧与精选
第三节原料的破碎
第三章第四节除铁、过筛与搅拌22
第五节泥浆脱水
第六节练泥和陈腐
第七节坯料制备流程
第八节坯料的质量控制
成型
第一节成型方法的分类及选择
第二节可塑成型
第四章第三节注浆成型22
第四节压制成型
第五节热压铸成型
第六节成型模具
釉
第一节釉的作用与特点
第二节釉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釉性能
的测试:方法
第五章第三节釉的分类与制釉原料88
第四节釉料配方及计算
第五节釉料制备
第六节施釉
第七节施釉缺陷及控制
干燥
第一节干燥机理
第六章第二节干燥机理方法及设备22
第三节干燥制度的确定
第四节干燥缺陷的产生及排除
烧成
第一节:坯体在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
学变化
第二节:特种陶瓷的烧结
第七章第三节:烧成设备22
第四节:烧成制度
第五节:窑具与装窑
第六节:烧成缺陷分析
第七节:烧成新工艺
陶瓷装,而
第一节陶瓷色料
第二节色釉及艺术釉
第八章22
第三节彩饰
第四节贵金属装饰
第五节其他装饰方法
合计36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陶瓷工艺学》章秦娟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日用陶瓷工艺学》李家驹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教学形式:教师讲授和辅导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命题考试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对陶瓷坯料和釉料配制材料性能、烧成制度、成型方
法以及陶瓷装饰材料的掌握;
难点:本课程的难点是陶瓷坯料和釉料配制、陶瓷装饰材料、成型、烧成制
度是否能够相互满足其它环节的工艺要求。
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
《陶瓷工艺学》是阐述陶瓷坯料和釉料配制、装饰材料、成型、烧成等内容
的理论课程,为《陶艺I、II》、《陶瓷模型制作》、《陶瓷坯、釉料配制》、《窑炉
与烧成》、《陶瓷装饰材料应用I、II、III》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陶瓷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曾辉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陶瓷史
2.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History
3.课程类别:专业理论课(陶艺方向)
4.适用专业:陶艺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陶瓷史》是陶艺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
解陶瓷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陶瓷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和及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使
学生对陶瓷历史有着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第一章陶瓷的起源、早期陶瓷史22
第二章隋、唐陶瓷史22
第三章宋代陶瓷史22
第四章辽金夏、元代陶瓷史22
第五章明代陶瓷史22
第六章清代陶瓷史22
第七章民国陶瓷史、中国仿古瓷概述22
第八章早期的窑口22
第九章隋、唐时期的窑口22
第十章宋、元、明、清时期的窑口22
第十一章瓷器的分类44
第十二章不同时期瓷器的胎、釉、彩的特点44
第十三章不同时期瓷器的器型、题记、纹饰4
4
的特点
第十四章世界陶瓷发展简史44
合计36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
参考书:《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中国瓷文化》邹丽娜著时事出版社
教学形式:教师讲授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命题考试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其它必要的说明
本课程的重点是各个时期陶瓷的发展情况和时代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是各个时期瓷器的窑口分布、瓷器的胎釉彩、器型纹饰、瓷器
的制作等。
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
《陶瓷史》是陶艺专业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大量
的陶瓷参考和借鉴资料,为以后进行创作打下基础。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周燕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概论
2.课程英文名称:SurveyofDesignArt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设计史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设计概论是美术学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风格,
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学习
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
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章节内容学时
第一章何谓设计4
第二章设计的本质与特征2
第三章设计形态4
第四章设计思维4
第五章设计美学4
第六章设计风格学4
第七章设计与科学技术4
第八章设计心理学4
第九章设计的历史4
第十章设计与教育2
合计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学文件
教材:曹田泉《艺术设计概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参考书:
1、凌继尧徐恒醇著《艺术设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2、尹定邦著《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赵农著《设计概论》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4、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5、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教学形式:教师讲授和辅导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命题考试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设计素描I》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刘剑钊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素描1(静物)
2.课程英文名称:SketchforDesign(Physical)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60学时
7.总学分:3学分
二、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的教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必需的造型基
础;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
素描静物写生练习、生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最基本的造型艺术的观察方法,以及
对体积、空间、光影、结构、质感等。使学生初步掌握画面中各物体之间的构成
关系和构图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整体的作画方
法。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章节内容讲授讨论实践小计
第一节柱头、马头等石膏体组合111012
第二节不同质感不同透明度的组合静物111012
第三节素描静物(服饰、甲壳动物等)111012
第四节素描静物(甲壳食物、木料等)111012
第五节素描静物(甲壳食物、木料等)111012
合计555060
四、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观察方法:整体观察、比较、由表及里、特征意识、节奏意识
2、表现方法:以线带面、体面式、结构式、光影式
3、写生要素:形与体、体与面、线与面、结构与形体、三大面与五大调子
4、步骤与要点:起稿、塑造形体、边缘线与背景、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
5、静物写生要点:构图、透视、质感与量感、空间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素描语言与形式》马也仇永波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素描基础》孙化一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形式:讲授、示范与实践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实行百分制。学生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
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和任课教师评分,再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
核成绩,交教务员备案。
七、其它必要说明(教学设备及教具模特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
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设计素描II》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刘剑钊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素描11(结构)
2.课程英文名称:SketchforDesign(Structure)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常规素描静物写生
6.总学时:60学时
7.总学分:3学分
二、教学目的
通过设计素描的教学:一方面,为学生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必需的造型基
础;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表现能力。通过
该课程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对物体形态结构的观察、分析和理解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造型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章节内容讲授讨论实践小计
第一节机器设备与机械零件写生111012
第二节机器设备与机械零件写生111012
第三节各类有肌理结构动物写生111012
第四节各类有肌理结构植物写生111012
第五节各类有肌理结构昆虫写生111012
合计555060
四、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节结构素描的构成要素
1.形体结构:
2.构造结构;(解剖结构)
3.空间结构;
4.知识点:对物体的形体结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三要素的观察、分
析与理解,并结合实例进行练习。
第二节结构素描的表现要素
1.线条的作用:1)分析比例;2)透视;3)构造;4)空间。
2.结构线的理解:1)内外结构线;2)主次结构线。
3.知识点:对物体内外结构线,主次结构线的观察,分析、理解与表现,
并结合实例进行练习。
第三节结构素描的基本画法
知识点: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遵循构图法则和透视法则。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素描语言与形式》马也仇永波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素描基础》孙化一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教学形式:讲授、示范与实践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实行百分制。学生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
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和任课教师评分,再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
核成绩,交教务员备案。
七、其它必要说明(教学设备及教具模特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
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刘剑钊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色彩(静物)
2.课程英文名称:ColorForDesign(Physical)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48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教学目的
设计色彩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自然色彩的观察能力,
理性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运用各种表现技法进行描绘的能力。通过对静
止的物体的安置,组合进行室内的写生,训练学生从静物的固有色、光源色、环
境色等方面进行绘画写生训练,达到把握静物构图、造型、色彩表现的能力。培
养学生发现色彩的能力,提高对色彩的审美观和艺术观,为今后设计中的色彩运
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章节内容讲授讨论实践小计
第一节蔬菜/花卉组合111012
第二节复杂水果组合111012
第三节高调子器皿组合111012
第四节透明器皿组合111012
合计444048
四、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1、水粉画的工具性能和表现特点。
2、色彩知识讲授。
①、冷暖
②、明度
③、纯度
④、色相
2、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3、色彩静物作画步骤与方法
①起形(用2B铅笔认真起形,造型力求准确)
②铺设大体色彩、明暗深入刻画物象细部
③深入塑造
④整理阶段
4、知识点
①色彩的观察方法
②色彩感情因素的把握
③色彩的表现方法
五、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及参考书目:《色彩基础》马也仇永波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色彩》马遥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水粉画》吴东梁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素描、色彩》张歌明编著湖北美术出版社
教学形式:讲授、示范与实践相结合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实行百分制。学生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
由教研室组织教师和任课教师评分,再由任课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
核成绩,交教务员备案。
七、其它必要说明(教学设备及教具模特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应准备教学范
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杜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平面构成
2.课程英文名称:PlaneConstitution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平面构成》是视觉设计领域内形象之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
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
并按美的形式法则,设计所需要的图形、构图及组合关系,从中培养设计人员审
美能力、构思能力及拓宽其设计思路。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第一章设计从构成开始
第一节构成的概念和简要历史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内容和目的
第三节平面构成是构成和设计的基础369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一节点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线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面的形态特征和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形态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重复构成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41620
第三节特异构成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渐变构成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五节发射构成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丰富构成语言的方法
第一节材料、肌理和质感
第二节构图和分割
第三节错觉和视知觉的现象和应用347
第四节形式美法则和应用
第五章自然、文化和时代中的构成
第一节自然的灵感
第二节文化和艺术赋予的智慧和启迪
第三节数码时代的构成和设计
合计1026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平面构成》毛溪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平面构成》洪兴宇邱松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
教学形式:采用讲授结合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阐述各自的创意构思,并
针对个案评析。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每次作业成绩总平均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杜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
2.课程英文名称:ColorConstitution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色彩构成》作为设计类的专业基础科目,通过色彩的形成原理,研究色彩
的色相、明度、纯度关系,使学生们能够掌握配色规律及法则,获得色彩审美能
力,能够正确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第一章色彩与色彩构成
第二章色彩的本质
11
第一节光源
第二节光与色
第三节色彩的产生
第三章色的属性
第一节色彩三属性145
第二节色立体
第四章色彩混合
第一节加色混合、减色混合145
第二节中性混合
第五章色彩对比
第一节对比与连续对比145
第二节色彩三属性对比
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
第六章
系246
第一节
面积与色、形状与色
第二节
位置与色、肌理与色
第七章色彩心理
第一节色性与调性246
第二节色彩与感觉
第三节色彩经验与色彩记忆
第八章配色的方法与原则
第一节什么是好的配色
第二节统一性调和268
第三节对比性调和
第四节配色原则
合计1026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色彩构成》李莉婷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现代色彩构成》姜海梨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学形式:采用讲授结合课堂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阐述各自的创意构思,并
针对个案评析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每次作业成绩总平均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黄兵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立体构成
2.课程英文名称:Three-dimensionalConstitution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平面构成
6.总学时:36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课程,它是艺术设计和美术学的专业基
础课程。它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立体构成
的学习和训练,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会应用不同的材料和
不同的形体,空间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并提高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
从而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立体构成是从事环艺设计、装潢设计,
陶艺设计,美术学等专业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知识。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章节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第一章立体构成基础及范围
绪论
立体构成的基础在于抽象11
立体构成的3个条件
立体构成的范围
第二章形体研究
形态
11
造型
形态要素
第三章形态感觉
形态的力感
量感
空间感22
错视感
肌理与质感
形态的节奏与比例尺度
第四章形态要素的构成
点的立体构成
线的立体构成2826
面的立体构成8
块的立体构成8
第五章形体视觉的基本特征
单纯性
内聚性
方向性
向光性22
光复性
往复性
成形性
力能性
第六章构成要素的视觉关系
主从关系
比例
平衡22
空间
姿态
互衬对比
第七章造型科学研究
造型科学
22
造型的程序法则
造型的形式法则
合计122436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立体构成》张世卓编著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月
参考书:《立体.材料.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8月
《立体构成》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每次作业成绩总平均
六、其他必要的说明
作业主要集中在线材构成,面材构成,块材构成。也可以根据具体专业加一
个综合构成的练习,练习课时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自行调整
《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杜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图案设计
2.课程英文名称:GraphicDesign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4.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先修课程:
6.总学时:48学时
7.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图案设计》是一门主要的技能性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图案构成的形
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外图案发展的脉络和特征,通过图案基础构成形
式的练习,掌握其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的图案设计和创造能力,提高图案的设
计应用水平。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早下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小计
第一章装饰的起源
第二章图案的历史演变与发展11
第三章图案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构成
第一节图案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图案的基本构成
第四章收集素材与图形变化
第一节收集素材的主要途径
第二节写生的方法
第三节变化与写生的关系2128
第四节图形变化的要求和归纳
第五节图形变化的整体美感
第六节图形变化美感的特殊性
第七节图形变化的形式
第八节图形变化的表现特点
第五章图案设计的中点、线、面与黑、白、灰11
第六章图案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第一节装饰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第二节装饰色彩的属性244
第三节装饰色彩的对比关系
第四节装饰色彩的表现特征及规律性
第五节装饰色彩的多种表现方法
第七章图案设计中的构成纹样
第一节单独纹样42022
第二节适合纹样
第三节二方连续纹样
第四节四方连续纹样
合计103648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基础图案》陈辉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现代图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 衢二中二模数学试卷
- 连云港小学数学试卷
- 期中6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 去年徐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 2025年记忆绵枕项目合作计划书
-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政策影响分析
- 热交换器冷却效果评估报告
- 农地保护政策执行效果分析报告
- 瑜伽场馆市场推广渠道研究分析报告
- 桥架支吊架安装标准图-桥架支吊架图集
- (3.1.1)-野外地质工作安全(一)
- GB/T 845-2017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
- GB/T 328.20-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20部分:沥青防水卷材接缝剥离性能
- FZ/T 01093-2008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 军工产品技术状态管理讲义课件
- 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TSG D3001-2021
- 互联网医院建设方案
- SQL注入技术原理及实战
- 东方通——数据中心项目数据交换平台技术方案
- 医学精品课件口腔开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