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5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大题02水与河湖(5大热点角度)(解析版)_第1页
冲刺2025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大题02水与河湖(5大热点角度)(解析版)_第2页
冲刺2025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大题02水与河湖(5大热点角度)(解析版)_第3页
冲刺2025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大题02水与河湖(5大热点角度)(解析版)_第4页
冲刺2025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大题02水与河湖(5大热点角度)(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题02水与河湖内容预览【明考情·知考向】命题特点+4年高考真题热点角度解读【研大题·提能力】琢典例+悟思路+通类题,提能力【刷大题·拿高分】刷模拟+真题,助力拿高分【命题特点】以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为中心要素的非选择题,主要选取小尺度区域与水相关的情境,如河流、小流域、湖泊、湿地等进行命题。结合区域图、统计图等考查水循环环节及其地理意义(如湿地形成及其其功能、分析水资源的多少、水库的运行机制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描述与演变、湖泊特征的描述与变化)、海水的性质(如温度、盐度、密度)、洋流的分布及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近年来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考点外,还需拓展不同区域水量平衡问题的探究,理解各种补给类型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培养学生能够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能力。热点角度01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2024年吉林卷18(2),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2024年浙江卷6月27(3),从水循环角度应对措施长江流域季节性缺水的措施2024年江苏卷23(3),莱斯岛地下卤水的形成过程2023年浙江卷6月27(3),黄河流域水汽输送及径流深度变化2022年广东卷17(1),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2021年全国乙卷37(3),圩田水灾成因2021年辽宁卷19(2)(3),祁连山云含水量特点2021年北京卷16(1),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热点角度02河流、湖泊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2024年山东卷19(1),丹江口水库防洪水位、蓄水量与库容2024年浙江卷1月26(1),水库建设对河流含少量的影响2024年全国甲卷37(3),洞庭湖洪水夏秋连涨为主的原因2023年新课标卷37(2)(4)(5),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变化2022年广东卷17(3),纳木错与仁错贯通的理由2022年北京卷16(1),水库入库径流量变化特点2022年北京卷18(2),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淡水湖的原因2022年山东卷18(2)(3),古雅斯河水系变化2021年北京卷16(3),梯田面积与输沙量变化热点角度0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4年湖北卷18(2)(3),育空河径流量的增加2024年广东卷18(1),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过程2023年浙江卷1月27(1),长江流域降水年际变化2021年全国乙卷37(4),圩田利用方式2021年浙江卷6月28(1),河流补给2021年浙江卷1月26,疏勒河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变化及其影响2021年山东卷19,人工群岛概况2021年北京卷17(1),河上修建水电站热点角度0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24年山东卷19(3),丹江口水库供水2024年广东卷18(2),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2023年浙江卷1月27(2)(3),长江流域上下游调水及水资源利用2022年辽宁卷18,地下水分布、补给和可持续利用措施2022年全国乙卷36(4),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影响热点角度05海水运动及其影响2024年浙江卷1月27(1),海湾泥沙主要来自沿岸流2023年海南卷18,高盐度海水影响与盛行风影响的海水变化2022年天津卷17(2)(3),秀山岛潮流能2021年广东卷17,罗斯环流、罗斯冰架2021年天津卷18(1),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变化2021年福建卷17,小黄鱼洄游规律热点角度01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2024·浙江卷6月·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长江流域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控制,从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看,影响上游和中下游的季风环流不同。从流域东部输出的水汽相对集中在冬春季节,主要受近地面和高空不同气流影响。材料二图1为长江流域四个方位水汽输入和输出占比。图2为长江流域年内各季水汽输入和输出数量对比关系。(3)长江流域每年有较稳定水汽净输入,但季节性缺水仍然存在,试从水循环角度提出应对措施。【思路详解】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长江流域会出现季节性缺水。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蓄积多雨期地表水,来缓解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问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缓解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问题;可以通过开采地下水来缓解地表缺水问题;还可以通过人工降水缓解极端缺水问题。【答案】(3)蓄积多雨期地表水(修建水库);区域间调水;利用地下水;适时开展人工降水。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表现举例地表径流降水与蒸发降水丰富,蒸发相对较小,地表径流丰富;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地表径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植被覆盖植被具有截留雨水、减缓水流速度、增加下渗等作用。土壤性质土壤的质地、孔隙度等影响下渗,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地形坡度地形坡度影响水流速度和汇流时间。湖泊和沼泽湖泊和沼泽能够蓄积大量的雨水,在洪水期削减洪峰,使地表径流流量减小;在枯水期,又能补给河流,增加地表径流流量,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趋于平缓。人为因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城市化、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径流。下渗降水特征降水强度小,雨滴对土壤表面冲击力小,不易破坏土壤结构,水分有足够时间下渗;降水持续时间长,土壤能持续接受水分补给,下渗量会随时间增加。土壤特性质地砂土颗粒大、孔隙大,水分易通过孔隙下渗,下渗能力强。孔隙度结构疏松的土壤,孔隙多且连通性好,下渗量大。地形地貌坡度坡度小,水流速度慢,水分在地表停留时间长,下渗机会多。坡面形态凹形坡面有利于水分汇聚,增加下渗量;凸形坡面水分易分散流失,下渗量相对较少。植被覆盖截留作用植被冠层能截留部分降水,达地面的降水量减少,截留的水分缓慢滴落,延长了水分下渗时间。根系作用植物根系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分下渗。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特性地下有透水性良好的含水层,如砾石层等,且与地表土壤连通性好,下渗的水分容易进入含水层,下渗量会增加。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浅,土壤中水分接近饱和,下渗空间小,下渗量少;地下水位深,土壤孔隙空间大,下渗能力强。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化城市中大量的硬化地面,阻断了水分下渗通道,使下渗量减少,城市地表径流增加。农业活动合理的耕作措施,如深耕、秸秆还田等,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下渗;过度灌溉可能使土壤水分饱和,减少下渗空间;不合理的农业开垦,破坏植被,降低土壤下渗能力。工程建设水利工程修建水库、水塘等水利工程,抬高局部地下水位,使周边土壤水分含量增加,下渗能力下降,在工程蓄水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分下渗。排水工程城市排水系统完善,快速排走地表积水,减少水分下渗时间;渗水井、透水管道等设施,则有利于增加下渗。蒸发温度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越容易挣脱液态水的束缚变成气态水,蒸发速度就越快。湿度当空气湿度低时,空气中水汽距离饱和状态远,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水汽,液态水蒸发进入大气就更容易,蒸发速度快。风速风可以将蒸发出来的水汽迅速带走,使蒸发面附近的水汽含量降低,加快蒸发速度。光照光照强,物体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温度升高快,加快水分蒸发。水面面积水面面积越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就越大,蒸发量就越大。灌溉与排水灌溉增加地表的水分含量,扩大蒸发面,蒸发量增加。完善的排水系统能及时排走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水分含量,降低蒸发量。植被破坏与造林植被破坏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区域的蒸发散总量。植被减少后,地面裸露,土壤水分蒸发加快。大规模造林,树木的蒸腾作用会增加空气湿度,使区域蒸发量增大,通过遮阴等作用降低土壤表面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城市建设城市中大量的建筑物和硬化路面,改变了下垫面性质,蒸发面减少,蒸发量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会使城市气温升高,一定程度上加快蒸发。降水大气环流气压带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降水丰富;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风带西风带从低纬吹向高纬,温暖湿润,受其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信风带一般从高纬吹向低纬,较为干燥,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一定降水季风环流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水汽,降水多,如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降水少。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迎风坡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易形成降水;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地形类型与高度高原和山地由于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相对较少,如青藏高原内部降水较少;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利于水汽深入,降水相对较多。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近,水汽充足,降水相对较多洋流暖流流经的地区,暖流增温增湿,使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地区,寒流降温减湿,使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下垫面状况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植被蒸腾作用强;湖泊、河流等水域面积大的地区,水域蒸发量大,可增加空气湿度,利于降水形成。人类活动城市化城市建设使硬化地面增多,植被减少,蒸发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空气对流增强,可能使城区降水增多。农业活动农业灌溉增加水汽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增加局部地区降水;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活动导致植被破坏,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降低,降水减少。1.(2025·广东惠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贺兰山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某研究团队选取了A、B、C、D、E五个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研究区的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地理信息。表为研究区的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统计表,图左示意各研究区草本和灌木的总平均生物量(不含乔木),图右示意各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研究区自然带海拔(m)年降水量(mm)年均温(℃)A荒漠草原13501918.32B浅山灌丛18002315.40C山地针叶林24502532.89D亚高山灌丛草甸26002622.32E高山草甸29002662.19(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研究区A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答案】(1)气温高,蒸发量大;气候干旱,降水量少;生物量较大,蒸腾较大;荒漠草原,下渗更容易(或下渗量大),或土壤保水能力差。【详解】(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研究区A温度较高,土壤蒸发量较大,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少;根据表格信息可知,A研究区平均生物量较大,植物生长需水量较大,蒸腾量较大;该地植被为荒漠草原,土质疏松,孔隙度较高,土壤水分更易下渗,土壤保水能力较差。2.(2025·福建福州·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北川河位于青海省,为黄河二级支流。流域内海拔2228~4595m,年均降水量575mm,年均蒸发量800~1000mm。下图为“北川河流域位置与甲、乙两水文站地下水位示意图”。受地势起伏影响,甲、乙两地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流域大量选种小叶耐寒植被,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分别在图a,b中用虚线画出甲、乙两地地下水位线,并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流域种植小叶耐寒植被对提高地下水位的作用。【答案】甲、乙两地地下水位线如图所示:叶面小,植物蒸腾少;植被遮阳、阻风、降低土温,减少土壤蒸发;阻滞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地下水位提高。【分析】本题以北川河水文特征与植被恢复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水循环等地理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绘图技能,体现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受地势起伏影响,甲、乙两地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不同。甲处地势较高,地表水位高,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乙处地势较低,地表水位相对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地表水,由此分析甲乙两地地下水位线如图所示:水循环包括蒸发和蒸腾、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种植小叶耐寒植被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对地面来说,起到遮挡阳光和降低土壤温度、削减风力等作用,从而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轻地下水分消耗。耐寒植被叶片较小,植被蒸腾量小;植被的覆盖能够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流的冲刷力,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使更多的水分通过下渗进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提高。热点角度02河流、湖泊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2024·浙江卷6月·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长江两水文站位置及水文数据图,悬沙是指河水中悬移的泥沙,甲地为雨养农业(无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水作为水分来源的农业生产)区。图2为图1中甲地某年土壤盐分变化图,土壤电导率值越大盐分越高。材料二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蓄水,对其下游河段输水输沙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水库下泄水流携带的泥沙越少,对河床冲刷越强。河口土壤的水盐变化深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土壤盐分过高,会对低耐盐作物造成危害。(1)三峡水库建成前后,宜昌与汉口两水文站测得悬沙平均粒径发生了变化,宜昌站变____,汉口站变____,分析成因____。【思路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三峡水库建成前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08,建成后为0.004,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小(细);三峡水库建成前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为0.010,建成后为0.013,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粗)。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宜昌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近,三峡大坝建成之后,颗粒大的悬沙被大坝拦蓄下来,宜昌站悬沙平均粒径减小;汉口站距离三峡大坝较远,三峡大坝建成之后,河流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变强,颗粒较大的泥沙被搬运到汉口站,汉口站悬沙平均粒径变大。【答案】(1)细粗宜昌站位于三峡大坝坝前,颗粒大的在水库内沉积(或被大坝拦截),使得坝前的宜昌站悬浮的泥沙粒径变细;汉口站平均流速增大,携带能力增强,悬沙平均粒径增粗。河流、湖泊的水文水系特征表现举例河流水文特征水位水位高或低,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或小。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与降水季节变化一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与气温变化相关。湖泊、水库等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可使下游河段水位变化减小。水量

流量大或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主要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类型、降水季节分配、流域面积大小等。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植被覆盖率低、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流速流速快或慢。地形坡度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慢。结冰期有或无结冰期,结冰期长或短。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地区,河流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湖泊水文特征水位水位高或低,水位季节变化大或小。入湖河流的水量大,湖泊水位高;降水多,补给湖泊,水位上升;蒸发旺盛,水位下降;人类过度取水,会使水位降低;周边地形平坦,汇水范围广,水位可能较高。水温水温的高低及垂直、水平分布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水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水温低;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盐度盐度的高低,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大量河流注入,且有河流流出,盐度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降水少,无河流流出,盐度高;周边有大量盐类物质输入,会使湖泊盐度升高。含沙量含沙量的高低。入湖河流含沙量大,湖泊含沙量高;湖泊周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会增加湖泊含沙量;湖泊水流速度慢,泥沙容易沉积,含沙量相对较低。结冰状况有无结冰及结冰期长短。纬度高,气温低,结冰期长;海拔高,气温低,易结冰;水体流动性差,容易结冰;冬季风势力强,降温快,结冰期可能提前且延长。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度地形地势流经广阔平原、高原等地形区,地形相对平坦开阔,没有明显的地形阻挡,河流能够较为顺畅地延伸,长度较长。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稳定,没有断层、褶皱等活动造成河流改道或截断,有利于河流保持较长的流程。气候条件降水丰富且均匀,河流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能够维持较长的流程,不至于中途干涸。流向地势高低河流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这是决定河流流向的最主要因素。地形地貌山脉、高原等的分布也会影响河流流向,河流会沿着山脉之间的谷地或盆地边缘流动。流域面积地形流域内四周被高山、高原等地形环绕,形成相对独立的集水区域,且地形平坦开阔,集水范围大,流域面积就大。支流支流多且分布范围广,能够汇聚更多的水流,从而扩大流域面积。气候降水丰富的地区,河流径流量大,需要更大的集水区域来容纳水流,流域面积往往较大。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地形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有利于支流的发育,支流数量可能较多;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支流相对较少。山脉走向和山谷分布也会影响支流的形态,若山谷呈放射状分布,可能形成扇形水系。地质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影响河流的下切和侧蚀作用,从而影响支流的形成和发育。降水降水丰富且分布均匀的地区,支流发育较好,数量较多,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会影响支流的形态。河网密度降水量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多,容易形成众多河流和水系,河网密度大。地形地势平坦、排水不畅的地区,水流容易汇聚,河网密度较大。土壤和植被土壤透水性差、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下渗少,地表径流多,有利于河网的形成和发育,河网密度较大。落差或峡谷分布地形起伏地势起伏大,高差悬殊的地区,河流落差大,容易形成峡谷。地壳运动地壳抬升或下沉运动强烈的地区,会改变河流的基准面和地形坡度,从而影响河流落差和峡谷的形成。1.(2025·河北张家口·一模)阅读相关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伊犁河上游是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过渡地带,每年5-9月以降水为主,每年10月一次年4月以降雪为主。伊犁河谷水源丰富,物产富饶,每年3-4月多发洪灾。下图为伊犁河谷位置及周边区域图。(1)从气候角度描述伊犁河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答案】(1)流量季节变化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有结冰期。【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犁河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天山、博罗克努山的冰雪融水和夏季的山地降水,补给时间主要在夏季,而其他季节补给很少,使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由于该河流域位于42°N-45°N范围内,冬季气温较低,河流具有结冰期。2.(2025·江西南昌·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乍得湖位于非洲中北部,属于内陆淡水湖。下图是乍得湖流域略图,图中湖泊遗迹是1963年的湖泊范围。乍得湖主要补给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20世纪中叶以来,乍得湖流域沿河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水源在数量上发生较大变化,并造成湖泊面积大幅缩小。(1)与甲处相比,指出乙处河流断面汛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答案】(1)汛期:更长。原因:纬度低、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更长,雨季更长。【详解】(1)结合图片信息,甲处相对乙处纬度更高,乙处位于北纬10°以内,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更长,雨季更长,其所在河流断面接受更多的降水补给,因而汛期相对甲处更长。3.(2025·陕西西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峡湾密布,草原如茵,森林如带。新西兰南岛把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并置在同一时空中,精炼荟萃成瑰丽夺目的画卷。下图为新西兰南岛水系分布图。(1)对比分析南岛东西两侧河流特征差异。【答案】(1)东侧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西侧流量大且相对稳定。西侧流速快,东侧流速慢。东侧含沙量相对较高,西侧含沙量低。【详解】(1)读图,由纬度位置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南纬西风带控制范围,山脉位于岛屿西部且大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西侧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且相对稳定;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西风带带来的气流在山脉西侧形成迎风坡导致这一侧降水丰富。丰富的降水为植被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繁衍,因此西侧的植被茂密,盖度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山脉的东侧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在这里,气流下沉,降水相对较少,由于水分供应不足,植被的生长受到限制,导致东侧的植被较为稀疏,盖度较低,河流含沙量相对较高。西侧河流流程短,落差大,流速快,东侧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热点角度03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4·湖北卷·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思路详解】(2)由图可知,地表有积雪,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的降雪可能部分转化为降雨,雨水增加,补给河流;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形成多个热融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雨水、积雪融水等地表水下渗增加,增加了地下水,地下水再补给河流。(3)冬季气温低,河流的补给较少,若补给增加,则增幅明显;由材料可知,1980~2019年气候变暖,可推测冬季部分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以及雨水补给增加;夏季冻土融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补给河流增多,最终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答案】(2)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全球变暖,雨水增加,补给河流;冻土融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3)冬季河流补给较少;1980~2019年气候变暖,冬季部分积雪融化和雨水补给河流;夏季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补给河流增多;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河流的补给特点影响补给时间补给量水位变化流量汛期其他特征雨水雨季补给,不同气候区雨季不同。取决于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大的地区,雨水补给量大,河流径流量大。降水集中时,河流水位迅速上升;降水减少时,水位下降明显,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雨水补给是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使河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水源,增加河流径流量。汛期与雨季时间基本一致。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对地表的冲刷作用强,会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河流,使河流含沙量增加。冰雪融水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冬季气温低,冰雪冻结,基本无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冰雪融水量最大,是主要补给期。补给量与气温和冰雪储量密切相关。在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雪储量大,夏季气温较高时,融水量大。河流水位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融水增多,水位上升。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但年际变化相对较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冰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水源,维持河流一定的径流量。形成夏汛,在夏季气温最高时,冰雪融水达到高峰,使河流出现明显的汛期。冰雪融水相对较为纯净,含沙量一般较小,使河流在冰雪融水补给期水质相对清澈。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冬季气温低,降雪堆积形成积雪,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对河流补给。补给量取决于冬季的降雪量和春季气温回升的速度与幅度。气温回升影响,河流水位会在春季上升,形成春汛。在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大量补给河流,春季流量增大。河流出现明显的春汛,对缓解春季干旱有重要作用。积雪融水含沙量和污染物含量低,可以改善河流水质。积雪融水温度较低,会使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地下水补给过程较为稳定,全年都能进行补给,是河流较为稳定的补给来源。补给量相对较小,在以地下水为主要补给源的地区,如岩溶地区的地下河,地下水补给量可能较大。对河流的水位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河流出现明显的水位涨落,能在河流枯水期起到维持水位作用。为河流提供稳定的基流,保证河流在枯水期也能有一定的水量。无明显的汛期地下水水质较好,提高河流水质。地下水的温度相对稳定,可调节河流的水温。湖泊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流;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河流补给湖泊。取决于湖泊的蓄水量和河湖水的水位差。湖泊蓄水量大,且与河流的水位差大时,补给量较大。对河流的水位有调节作用,使河流的水位变化相对平稳,减少河流的洪峰流量,增加枯水期流量。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减少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河流洪水期,湖泊可以容纳部分洪水,削减洪峰;在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补充河流的水量。湖泊对河流中的泥沙有一定的沉积作用,使进入湖泊后再流出的河流水含沙量降低。1.(2025·湖南长沙·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基流是枯水季节河流所能维持的最小水流,主要是由地下水补给。勒拿河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流域内冻土广布,多年冻土中储存大量有机碳。研究人员假定降水不变,模拟发现勒拿河流域基流和融雪径流随着气温升高先增后减。实际监测发现,勒拿河流域气温增加明显,径流量总体增加,但不同季节变化情况不同。下图示意1999-2008和2009-2017两时间段勒拿河溶解性有机碳(单位:Tg)的季节变化。(1)分析假定降水不变时,随着气温升高勒拿河基流先增后减的原因。(2)推测气温升高,勒拿河汛期的变化。【答案】(1)初期,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融雪径流增多;冻土融化增多,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基流补给增多;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冰雪减少,蒸发进一步增强,地下水减少,基流减少。(2)春季气温升高,融雪时间提前,融雪量增加,春汛提前,水量增加;夏季剩余冰雪减少,蒸发旺盛,夏汛水量减少。【详解】(1)首先,在气温升高的初期,气温升高,融雪量增加,融雪径流增多,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气温上升,勒拿河流域内的冻土开始融化。由于冻土中储存了大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回升,这些冻结的水逐渐融化,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多,基流补给增多,导致勒拿河的基流增加。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升高,融雪量减少,地下水补给减少;蒸发量也开始增加,地下水减少,基流减少。(2)气温升高,春季气温回升提前,融雪量比以前提前,春汛提前;由于春季融雪量加大,夏季剩余的冰雪减少,加上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夏汛的水量相对以前减少。2.(2025·新疆·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汉江中下游多次出现特枯低水位。某科研团队从汉江中下游干流皇庄水文站自1950年至2022年的年最低水位变化趋势作简要分析:受上游水库群调蓄的河流含沙量发生明显变化,进而对河床冲於产生较大影响。下图示意皇庄水文站所处河段最低水位年际变化趋势。(1)描述皇庄水文站所处河段年最低水位的变化特征,并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年最低水位出现的主要季节。(2)从河流含沙量角度,分析皇庄站河段年最低水位变化的原因。(3)指出皇庄站河段年最低水位的变化带来的影响。【答案】(1)皇庄河段最低水位波动下降;其中1970—1980年下降幅度最大;1950—1960年波动幅度较小;1954年为最高值,2022年为最低值。季节:冬季;皇庄站河段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冬季降水少,容易出现最低水位。(2)受上游水库群调蓄影响,大量泥沙被拦在库内,河流含沙量下降明显;皇庄河段河床淤积减轻,水位下降;清水下泄,水流挟沙力增强,河床受下切侵蚀影响不断降低,河流最低水位总体下降。(3)影响枯水期居民用水安全;影响河道正常航运;导致河流两岸地下水位下降;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可知,皇庄河段最低水位整体上呈现波动下降的变化特征;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70—1980年;1950—1960年波动幅度较小;最高值出现在1954年,最低值出现在2022年。汉江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夏季降水多,水位高,冬季降水少,水位低。(2)结合所学可知,水库具有拦截泥沙,调节径流的作用,因此水库蓄水后,大量泥沙被拦在库内,河流本身的含沙量下降明显,因此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泥沙量变少,河流水位下降;清水下泄,水流挟沙力增强,河床冲刷下切,侵蚀能力增强,导致河流水位下降。(3)河段最低水位较低,使得枯水期居民的用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型船只航行时容易搁浅,影响正常航运;河段水位低会导致河岸的地下水位下降,影响整体的水环境的稳定性。3.(2025·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衡水湖(位置见下图)是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境内的淡水湖泊,分为东、西两湖。衡水湖没有自然河湖汇入,水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汇水、引蓄卫运河水及黄河水。某研学小组对衡水湖开展了相关研究活动。活动一:同学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衡水湖水位不断下降。(1)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衡水湖水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1)无天然河湖补给,人工引水入湖量减少;周边地区人口增多,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用水量增大;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详解】(1)衡水湖水位不断下降,说明水量收支失衡,即水量支出>水量收入,由材料可知,衡水湖没有自然河湖汇入,水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汇水、引蓄卫运河水及黄河水,水量收入较少可能与人工引水入湖量减少有关。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口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蒸发加剧,衡水湖水位下降。4.(2024·浙江嘉兴·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冻胀丘是地下水冻结引起土层膨胀,使地表隆起形成的丘状地貌。阿尔泰山区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分布着大量冻胀丘,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退化明显。鄂毕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北坡,下表为鄂毕河不同年份年内流量分配占比(%)表,图1为鄂毕河流域图,图2为冻胀丘景观图。1930~1959年1960~1989年1990~2018年春14.0214.3717.94夏56.656.451.81秋20.7819.6720.08冬8.69.5610.17材料二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不断深化,依托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将陆上丝绸之路与冰上丝绸之路进行链接,以此构建“陆冰丝绸之路”陆海运输网络,促进亚欧大陆纵向的互联互通。(2)说出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的变化,并从气候变化角度分析原因。【答案】(2)增加。气候变暖,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增加,春季冻土融化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加。【详解】(2)根据鄂毕河不同年份内流量分配占比表格可知,从1930~2018年,鄂毕河春季径流量占比从14.02%到14.37%,最后到17.94%,整体呈递增趋势。联系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这一知识可推知,春季导致河流流量增加的水源主要是积雪融水,结合近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可得到结论:气候变暖,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增加,导致鄂毕河春季流量占比增加。结合材料可知,阿尔泰山区广布冻胀丘,地下水丰富,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当地春季冻土融化产生的水量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加,导致鄂毕河春季流量占比增加。热点角度0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024·广东卷·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思路详解】(2)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可以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说明。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矿井水和雨水等水资源,将它们储存在地下水库中,为矿区提供稳定的水源。这不仅可以解决矿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可以避免矿井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和浪费;地下水库的建设通过减少矿井水的直接排放,可以降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同时地下水库的储水作用有助于增加矿区的湿度,改善植被生长条件,促进生态恢复;由于地下水库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矿区可以减少对外部水源的依赖,从而降低用水成本。同时,地下水库的建设还可以为矿区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开展水产业、旅游业等;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是一种技术创新和示范,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矿区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还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答案】(2)煤矿采空区地下水库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矿井水和雨水等水资源,为矿区提供稳定的水源,缓解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减少矿井水的直接排放,降低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地下水库的储水作用有助于增加矿区的湿度,改善植被生长条件,促进生态恢复;地下水库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降低矿区用水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建设地下水库是一种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和应用这种技术,可以促进煤炭开采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协调发展,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表现举例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供需矛盾突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使得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但水资源总量有限且时空分布不均,导致供需不平衡。水资源污染严重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大量水体受到污染。一些河流、湖泊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使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水资源浪费普遍农业灌溉中大水漫灌等粗放式灌溉方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低,生活中公众节水意识不强,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水资源管理不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统一规划。水资源价格体系不合理,水价偏低,难以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不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完善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配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水资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优化价格机制合理调整水价,实行阶梯水价制度,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措施农业节水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耐旱作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农业用水总量。工业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单位产值用水量。生活节水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减少生活用水浪费。加强污水处理与回用加大处理投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推进污水回用积极发展污水回用技术,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绿化、道路冲洗等,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水源地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格限制保护区内的开发活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河流、湖泊等水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湖、退田还湿等,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调蓄能力。1.(2025·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年来,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及学者的关注。图1示意洪水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材料二

根据流域地形、水系特点及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可将汉江流域划分为丹江口以上流域、唐白河流域及丹江口以下干流流域三级水资源分区。图2示意汉江流域地理分区及水系分布。(1)说出洪水资源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关注的主要原因。(2)指出汉江流域洪水资源丰富的季节,并分析原因。(3)推测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利用机制。【答案】(1)洪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下,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不断增加;受地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日益严峻。(2)季节:夏、秋季节。原因:汉江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内分配与降水量相对应;夏、秋季节,汉江流域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洪水资源丰富。(3)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对洪水期的径流采取调控(疏导和回补等)措施,将洪水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用水。【分析】本题以洪水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和汉江流域相关资料为材料,涉及洪水资源利用、河流水文特征以及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洪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流流域内水资源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采取合理措施能较好地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同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产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及供需矛盾逐渐加剧;受地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水资源短缺以及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因此,推动流域洪水资源利用受到我国政府及学者的关注。(2)分析思路如下。区域定位:汉江流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特点:夏秋季节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流域特点:夏秋季节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防洪压力大。洪水资源特点:洪水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3)第一步,仔细读题,抓住解题关键词。“机制”是本问的关键词,即作答时要注重利用方式的系统描述。第二步,解读相关材料信息。由材料一可知,在洪水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中,控制性水库是核心,既可以向区域外调水,也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回补流域内的水资源,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内水资源的调蓄、开发利用等。由材料二可知,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第三步,转换信息,总结答案。汉江流域中下游干流河道洪水资源的利用机制为以丹江口水库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实现流域内洪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2025·江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亚欧大陆腹地某山区河流以季节性融雪补给为主,汛期出现在5-6月,夏季径流量较小。下图示意2023年该流域融雪期间气温与积雪覆盖率、雪深三者平均值的变化。(1)简述2023年该流域融雪期间气温与积雪覆盖率、雪深的关系。(2)评价该河流融雪洪峰对下游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影响。【答案】(1)随着气温波动上升,雪深波动下降;在有积雪的时期,气温与积雪覆盖率关系不明显,但在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积雪全部消融,积雪覆盖率、雪深都为0。(2)有利影响:为流域内提供用水,为水库蓄积水源;提高沿岸地下水位,促进植被生长。不利影响:威胁沿岸农牧业生产与居民生活;造成土壤侵蚀,河岸崩塌。【分析】本题以某山区河流的补给为材料,涉及陆地径流的补给以及洪涝灾害的危害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可知,整体雪深随气温升高而波动下降;6月2日之前,气温呈一定的波动,积雪覆盖率和雪深也呈现一定波动,但是气温与积雪覆盖率关系不明显,在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后,积雪全部消融,积雪覆盖率、雪深都为0。(2)有利影响可以从提供水源、发展生产等角度描述,不利影响主要从洪涝灾害、土壤侵蚀等角度描述。融雪可以增加径流,为流域提供水源,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改善土壤的墒情,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积雪短期内集中融化。易产生洪涝灾害,淹没河流沿岸,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洪水侵蚀河岸,加剧水土流失和崩塌等灾害。热点角度05海水运动及其影响(2024·浙江卷1月·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福建省东北部主要为丘陵地形,植被覆盖率高。沿海地带构造下沉,形成了众多的海湾和岛屿,海岸线曲折。该海岸带是福建省淤泥质滩涂的主要分布区域。下图为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略图。下表为图中甲、乙两海湾不同水深海域和滩涂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海湾海域面积滩涂面积水深0-5米水深5-20米甲88.128.22.3乙129.0133.01.4材料二:锂电池、电动载人汽车等被称为中国外贸的“新三样”。宁德市形成了临海分布,内部具有产业链关系的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1)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____季的沿岸流,分析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的主要原因____。【思路详解】读图可知,该沿岸流自北向南流,甲海湾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沿岸流势力弱,而冬季受偏北风影响,沿岸流势力较强,可以携带较多的泥沙至海湾堆积,因此甲海湾泥沙主要来自冬季的沿岸流;读图可知,甲海湾面积较大,且水深较浅,靠近河流入海口,沿岸还有沿岸流,均可挟带泥沙,泥沙的来源丰富;海湾海岸线较为曲折,风力较小,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利于泥沙堆积。因此其淤泥质滩涂面积广阔。【答案】(1)冬海湾面积大;水浅;泥沙来源丰富;海浪等海洋动力作用较弱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举例洋流气候暖流流经的地区,会增温增湿,使沿岸地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流经的地区,会降温减湿,使沿岸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形成大渔场。上升补偿流海域深层海水上涌,也会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吸引鱼类聚集,形成著名渔场,如秘鲁渔场。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省燃料,加快航行速度,提高运输效率;逆洋流航行则会增加燃料消耗,减慢航行速度。洋流还会携带冰山等障碍物,对海洋航行安全造成威胁。海洋污染洋流加快海洋污染物质的扩散,降低污染浓度,减轻局部海域的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扩大,影响更大范围的海洋生态环境。潮汐海岸地貌涨潮海水携带大量泥沙等物质冲击海岸,侵蚀海岸岩石,形成海蚀崖、海蚀洞等海蚀地貌落潮海水将部分泥沙等物质带离海岸,在一些海湾、河口等区域堆积,形成沙滩、沙洲等堆积地貌。海洋生物潮汐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使潮间带的环境变化。一些海洋生物在涨潮时出来觅食、繁殖等,落潮时则隐藏在岩石缝隙或泥沙中。人类活动大型船舶可利用涨潮时水位升高进入港口,节省能源和时间;渔民可根据潮汐规律安排出海捕捞和养殖作业;潮汐能利用潮汐涨落产生的水位差推动水轮机发电。海浪海岸侵蚀波浪不断冲击海岸,使海岸岩石破碎,加速海岸侵蚀,形成各种海蚀地貌。海洋生态波浪可以使海水充分混合,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波浪的大小和强度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行为,小型海洋生物会附着在礁石等物体上,以避免被波浪冲走。游泳能力强的生物则会利用波浪的力量进行洄游等活动。海上活动较大的波浪会使船舶颠簸摇晃,增加航行风险;大风浪天气会影响渔船的出海作业安全和捕捞效率;波浪的冲击可能会破坏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等设施,影响其安全性。1.(2025·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威海湾位于山东半岛北部,在赵北咀和北山咀两岬角(岬角是指向海突出的夹角状的陆地)之间(下图)。威海湾水深6~9米,泥沙淤积量少,航道可常年通行。注入威海湾的河流有5条,都是间歇性小河。刘公岛位于威海湾湾口,岛上峰峦起伏,素有“东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3)威海湾内海水存在季节性上升流现象。推测夏季湾内上升流主要出现位置,并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3)威海湾南部(或南部沿岸地区)。过程:夏季,该海域盛行偏南风(东南季风);使得威海湾南部沿岸海水(向北)做离岸运动;南部沿岸海水的减少,导致底层海水上升补偿沿岸表层海水损失,形成上升流。【详解】(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升流形成的地方海水均呈现离岸运动;夏季该海区盛行东南风,故而南部海岸的海水向北离岸运动,使得南部海岸表层海水减少,底层海水上升补偿表层缺少的海水,形成上升流,故上升流出现在威海湾南部(南部沿岸地区)。2.(2025·江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莫湾地处北海东岸,是一个半封闭的潮汐浅海湾,有树状的潮汐深槽发育。罗莫湾成为幼鱼育苗场,幼鱼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较弱,成鱼在罗莫湾繁殖后代,幼鱼借助潮汐深槽向外海迁徙。图示意罗莫湾潮汐深槽的形态。(1)简述罗莫湾成为幼鱼育苗场的有利条件。(2)说明罗莫湾潮汐深槽的形成过程。(3)分析潮汐深槽对幼鱼向外海迁徙的积极作用。【答案】(1)水域较为封闭,天敌较少;有半岛阻隔风浪,风平浪静;浅水地区光照强,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2)涨潮时,大量潮水涌入罗莫湾,罗莫湾水位高;落潮时,受半岛约束,落潮流集中从两座半岛之间的缺口退出罗莫湾;罗莫湾受能量集中的潮水冲刷,形成深槽,且不断延长,支流增多。(3)落潮流顺着潮汐深槽流动,助力幼鱼向外海迁徙,节省体力;提供相对固定的通道,防止幼鱼走失、走散幼鱼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较弱,深槽水体较深,水温较为稳定,有利于为幼鱼在迁徙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分析】本题考查罗莫湾成为幼鱼育苗场的有利条件、罗莫湾潮汐深槽的形成过程、潮汐深槽对幼鱼向外海迁徙的积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育苗需要稳定的水域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因此需要从风浪、天敌等角度分析,还需要考虑幼鱼生长过程中的食物需求。据图分析,罗莫湾是一个半封闭潮汐浅海湾,水域较为封闭,天敌较少;罗莫湾有半岛阻隔风浪,风平浪静利于幼鱼育苗;罗莫湾是一个半封闭潮汐浅海湾,浅水地区光照强,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利于幼鱼育苗。(2)潮汐深槽的形成必然与潮汐进退有关,涨潮时潮位涌高,落潮时能量集中释放冲刷出深槽,伴随溯源延长,深槽扩大。涨潮时,潮位涌高,大量潮水涌入罗莫湾,罗莫湾是浅海湾,大量潮水涌入导致水位高;落潮时,受两侧半岛约束,落潮流集中从两座半岛之间的缺口退出罗莫湾,潮水受狭管效应影响,流速加快;罗莫湾受能量集中的潮水冲刷,形成深槽,且不断延长,支流增多。(3)潮汐深槽对幼鱼向外海迁徙的积极作用可以从节省幼鱼体力、提供路线以及适应环境等角度分析。落潮流顺着潮汐深槽流动,速度较快,可以助力幼鱼向外海迁徙,节省体力;潮汐深槽提供了相对固定的通道,防止幼鱼走失;由于走散幼鱼对温度变化的适应力较弱,而深槽水体较深,水温较为稳定,有利于为幼鱼在迁徙过程中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因此潮汐深槽对幼鱼向外海迁徙有积极作用。3.(2025·广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海水分层结构增强或减弱影响着海洋热量、溶解氧、营养盐等物质和能量的垂向输送,从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这里常常成为生物以及海水环流的重要分界面。下图为2020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图。(1)指出图中温跃层的标号,推测其深度最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表层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分层结构越稳定,推测海水分层结构增强对当地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原因。【答案】(1)温跃层为②。其最深的季节为冬季。原因:冬季表层海水降温,达一年中最低值,上层的低温海水使海洋上层结构不稳定,垂直混合明显,使混合层厚度增加;冬季南海海面盛行冬季风,风速较大,风浪搅拌作用加强了海水垂直混合,使得表层混合层达到一年中最厚,从而使温跃层深度达到一年中最深。(2)影响:使当地渔业资源减少。原因:海水层结构增强导致上下层海水物质交换减弱,上泛到海洋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输送到海洋深处的溶解氧减少,从而导致海洋渔业资源减少。【分析】本题以2020年8~11月我国南海中沙群岛海域多个观察站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垂直分布统计为背景材料,涉及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渔业资源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据材料可知:海洋混合层是指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其下为水温急剧下降的温跃层,读图可知:①层水温均一,变化小,是海洋混合层,其下的水温层②水温急剧下降,因此②是温跃层。冬季气温较低,海洋上层海水温度低,密度增大,冷而重,易下沉,使海洋上层层结不稳定,也有利于垂直混合,使混合层厚度增加;冬季南海海面盛行东北季风,风速较大,风力搅拌作用加强了海水垂直混合,加之使得混合层达到一年中最厚,从而温跃层深度达到一年中最深。因此该海区海水混合层厚度最大的季节是冬季。(2)在海水分层结构增强的情况下,上层温暖的海水与下层较冷的海水之间的物质交换减少,下层海水中的营养物质难以上升到上层,导致上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浮游生物数量减少,渔业资源减少;上层海水输送到下层海水的溶解氧减少,一些底栖鱼类可能会因为缺氧而死亡,渔业资源减少。1.(2025·陕西·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咸水湖,每年12月开始冻结,次年3月或4月开始消融,湖冰消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青海湖湖冰消融期,降水增多会导致湖冰融化减慢,风速增大则会加快湖冰融化。下图示意青海湖的位置。分别说明青海湖湖冰消融期降水增多和风速增大对湖冰融化造成影响的原因。【答案】降水增多的影响:降水增多会使湖面温度降低,减缓湖冰融化;降水增多,积雪覆盖湖面,使湖冰表面反照率提高,湖冰融化减慢。风速增大的影响:风速增大会加强表层湖水和深层湖水混合,有利于湖冰融化;风速增大会使湖冰破裂,融化速度加快。【分析】本题以青海湖湖冰融化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体性质、水体运动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利用题中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降水增多对湖冰融化的影响:当降水量增加时,云层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湖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加上降落到湖面的雨水温度通常低于湖面温度,导致湖面温度下降,从而延缓湖冰的融化过程。当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现时,积雪会覆盖在湖冰表面,形成一层高反照率的雪层,减少湖冰吸收的热量,从而减缓湖冰的融化速度。风速增大对湖冰融化的影响:在湖冰消融期,青海湖的表层水温通常较低,而深层水温相对较高,风速增大时,使得表层湖水与深层温水发生混合,表层水温升高,从而加速湖冰的底部融化过程。当风速增大时,风对湖冰表面的机械作用力增强,可能导致湖冰表面出现裂缝甚至破裂,冰块之间的缝隙会暴露更多的冰面与空气和湖水接触,增加了冰体与外界的热交换面积,从而加速湖冰的融化。2.(2024·湖南株洲·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内蒙古高原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影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研究者利用遥感数据统计了湖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层次分割的方法评估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影响的贡献率。表1:内蒙古高原湖泊数量、面积湖泊类型湖泊面积/km21988年2012年2021年数量/个面积/km2数量/个面积/km2数量/个面积/km2小型湖泊1~10135438.1156456.24261179.1中型湖泊10~5011228.616371.928629.5大型湖泊>5042287.521807.742555.1合计1502954.11742635.84584363.6表2: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变化的贡献率影响因素1988—2012年1988—2021年贡献百分比/%贡献百分比/%气候31.2236.25人类活动68.7463.69(1)描述1988—2021年内蒙古高原湖泊的变化特征。(2)分析1988—2012年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3)说明湖泊面积减小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1)1988—2012年,中小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均增加,大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湖泊总数量增加、总面积减少;2012—2021,大中小型湖泊数量及面积均大幅度增加;1988—2021年小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最显著,面积变化率最大。(2)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湖泊补给减少;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煤炭开采导致地面塌陷和水均衡破坏,影响湖泊的补给水源,造成水源污染。(3)湖泊面积减小,导致高原湖泊蓄水量显著减少,造成水生态系统退化;导致周边土壤因水分条件变差,引发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导致该区域空气湿度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变弱;导致水生生物和鸟类的栖息地缩小,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本题以内蒙古高原为背景材料,考查湖泊、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据表1数据分析,1988—2012年,中小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均增加,而大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减少,总体看湖泊总数量增加、总面积减少;在2012—2021年,图中数据显示,大中小型湖泊数量及面积均大幅度增加;其中1988—2021年小型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最显著,而且面积变化率最大。(2)据表1数据分析,1988—2012内蒙古高原湖泊总数量增加、总面积减少,原因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加剧,因此湖泊水量减少;当地农业用水增加较快,导致湖泊补给减少,湖水补给减少;当地过度放牧导致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地下水水位下降,补给减少;当地工业发展,煤炭开采导致地面塌陷和水均衡破坏,影响湖泊的补给水源,造成水源污染。(3)从整体性角度考虑,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减小,会导致高原湖泊蓄水量显著减少,进而造成水生态系统退化;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减小,导致周边土壤因水分条件变差,进而引发植被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减小,导致该区域空气湿度降低,昼夜温差变大,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变弱,环境变差;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减小,导致水生生物和鸟类的栖息地缩小,生物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3.(2024·河北邯郸·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黄河流域的济南市玉符河回灌工程(见图一),是由多级泵站将玉清湖水库蓄存的黄河水经预埋的输水管送至玉符河上游的卧虎山水库和沿岸的放水口,黄河水进入玉符河河道后,在催马和东渴马村之间的强渗漏带河段发生大量渗漏,转化为岩溶地下水,可有效补充济南市的地下水量。为保障回灌工程的合理运行,研究人员设计了砂槽(长、宽、高分别为50厘米、10厘米、60厘米)实验,以模拟玉符河河道放水补源过程,重在厘清强渗漏带河段的水量分配、泥沙迁移和沉积规律,为科学合理制定补源项目运行方案提供参考。图二示意砂槽模型装置。

(1)从实验目的角度推测砂槽模型装置中水源的突出特征,并说明理由。(2)分析河道橡胶坝对回灌效果的影响。(3)试以此模型装置为器材,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并说明实验结果对制定补源项目运行方案的参考价值。【答案】(1)特征:含沙量较高。理由:黄河水中泥沙含量高;实验中水源含沙量高,可模拟验证黄河水含沙量对水量分配的影响。(2)使地表水流速降低,有利于涵养水源;但会使更多的泥沙在砂槽表面沉积,堵塞孔隙,减少下渗。(3)实验:用不同含沙量的水源进行实验。参考价值:控制回灌水中的含沙量,保证岩溶水补给效率。或实验:以水泵控制不同流量(流速)进行实验。参考价值:控制回灌水的流量(流速),增加下渗总量,提高岩溶水补给效率。【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回灌工程为材料,涉及实验操作和验证,主要考查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由材料“设计了砂槽试验,以模拟玉符河河道放水补源过程,重在厘清强渗漏带河段的水量分配、泥沙迁移和沉积规律,为科学合理制定补源项目运行方案提供参考”可知,应使用含沙量较高的水源,是因为黄河水中泥沙含量高,这样做可验证含沙量对水量分配的影响。(2)回答该题需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橡胶坝使地表水流速降低,有利于涵养水源,但另一方面,流速降低会使更多的泥沙在砂槽表面沉积,堵塞砂卵砾石介质的孔隙,减少下渗。(3)由前两题可知,水源条件和流速都会影响回灌效果,因此可以设计两组实验,一组实验用不同含沙量的水源,参考价值是通过控制回灌水中的泥沙浓度,保证岩溶水补给效率,含沙量不同,岩溶水补给效率不同。另一组实验以水泵控制不同流量,参考价值是通过控制回灌水的流速,流速慢下渗会增加,增加下渗总量,提高岩溶水补给效率。4.(2025·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北滨海地区是长江、淮河、黄河等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广袤平原,受多次海侵海退影响,海陆相地层交替形成。该区域地表下100m以内的地下水以咸水为主,河口处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下图为江苏局部海岸线变化示意图。(1)指出图示时段滨海地区海岸线的总体变化特点,并简析该变化的主要原因。(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滨海地区河口处表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形成过程。(3)请你为滨海地区地下水及土地合理利用提出建议。【答案】(1)特点:向海洋方向发育(向东发育)。原因:历史时期该地区有多条入海河流,河流挟带的泥沙较多;泥沙在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大量沉积;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势较低,汛期河流水位快速上涨,易导致河流频繁改道,从而使河口泥沙淤积的范围扩大,大片区域成为陆地,进而使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2)河口处地势低平,海水易倒灌;海水在倒灌的过程中使部分盐分渗透至土壤表层与地下水中;随着地表水分的蒸发,地下水挟带地下深层的盐分向上运移,在地表汇集。(3)地下水:汲取地下盐水,发展制盐工业;实施淡水回灌,避免海水倒灌。土地合理利用:种植耐盐碱作物,吸收土壤及地下水中的盐分;设立湿地、盐沼保护区,减少人类活动干扰,避免盐碱化加重。【分析】本题以苏北滨海地区海岸线的变化为材料,涉及流水地貌、水循环以及生态脆弱区的发展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1)读图结合图例可以判断从7000年前到现代海岸线总体呈现向东或者从陆地向海洋方向发育。原因可以从泥沙沉积角度分析;读图历史时期该地区有多条河流入海,河流含沙量较大,河口处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在河口沉积;夏季降水多,地势低洼,河流易改道,河口淤积范围扩大,陆地面积扩大,海岸线向东发育。(2)根据材料该区域地表下100m以内的地下水以咸水为主,滨海地区地势低平,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海水在滨海地区下渗,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上升,地表水分蒸发,地下水携带盐分向上运移到地表,地表盐分较高。(3)该问从地下水合理利用及土地合理利用两个方面作答;地下水含盐量高,所以可以利用地下水发展制盐工业,雨季实施地下水回灌,减少海水倒灌;土地合理利用:土壤含盐量高,可以种植耐盐碱作物;设立;设立保护区,减少人类干扰,避免加剧盐碱化。5.(2025·江苏泰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左图为渭河流域示意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2)说出图中泾河的水文特征。(3)目前渭河河道淤积严重。根据颗粒物来源地及支流特征,指出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其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2)水文特征:流量较大;受夏季降水补给为主,为夏汛,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流速快;有结冰期。(3)特征:北侧颗粒物较小。原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河流流程长,落差相对较小,流速相对较慢,搬运泥沙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详解】(2)该地属于季风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丰富,据图可知,泾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较广,集水面积大,流量较大;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导致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泾河流经黄土高原,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导致植被覆盖率低,落差较大,流速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位于北方地区,冬季温度低于零度,有结冰期。(3)据图可知,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颗粒小;且北侧的河流流程长,地势起伏小,落差相对较小,导致河流的流速相对较慢,河流的搬运泥沙能力弱,沉积物颗粒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故北侧沉积物颗粒小。6.(2025·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辽河流域是农耕活动和畜牧活动的交错区域,该流域的主要农业种植区集中于上游和下游河段。在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辽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辽河含沙量位列我国第三。材料二下图为辽河流域地形简图,下表为某年辽河流域主要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数据资料表。水文站年径流量/亿m3年输沙量/万t兴隆坡站5.51542铁岭站27785六间房站32828(2)分析兴隆坡站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3)指出兴隆坡站至六间房站河段河流输沙量的总体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2)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结冰期较短。(3)特征:先减少后增加。原因:兴隆坡站位于上游,地势起伏大,流水侵蚀能力强,输沙量大;兴隆坡站至铁岭站河段地势减缓,泥沙大量淤积,输沙量减少;铁岭站至六间房站河段接受支流的汇入,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增加。【详解】(2)兴隆坡站上游地区的海拔较高,以山地为主,兴隆坡站上游地区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快,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气温较低,河流有结冰期,但结冰期较短。(3)由表格数据可知,兴隆坡站至六间房站的输沙量变化总体呈现先减后增的特点。兴隆坡站上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较强,因此输沙量较大;兴隆坡站至铁岭站河段地势相对低平,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淤积量大,因此输沙量减小;铁岭站至六间房站河段有支流汇入,河流获得支流补给,径流量较大,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输沙量增加。1.(2024·江西·高考真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某沙漠内散布大量高大沙山(约20000km²)和湖泊(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水面蒸发量约2000mm。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引起了科研小组的关注。科研小组一研究发现:相对于平坦沙地,沙山增强了降水下渗补给地下水的强度;沙山表层0.3m以下为湿沙层;多次降水实验发现15mm的一次降水能下渗至0.3m深。假设“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如18mm的一次降水补给地下水3mm),则可根据每年超过15mm的降水场次及相应降水量(数据省略)计算出“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

科研小组一基于“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的推断,通过计算发现“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大于湖泊的年蒸发量(如下图示意);若忽略地下蒸发,当地降水足以维持湖泊水量的稳定。而科研小组二则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并猜测“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主要补给来源可能是通过深层大断裂获得的沙漠区域外水量。(1)科研小组一计算了“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和湖泊的年蒸发量(以m3计)。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2)科研小组二认为“一次降水超过15mm的部分都补给地下水”的假设不合理,列出2条反对理由。(3)为验证猜测,科研小组二计划选择湖泊的水温、水位、水化学成分等指标进行监测。针对其中任意2个指标,分别说明其选择依据。【答案】(1)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量补给量:8/1000×(20000×10002)=1.6×108(m³)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70/1000×(20×10002)=1.4×106(m³)“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1.6×108+1.4×106=1.614×108(m³)湖泊的年蒸发量:(2000/1000)×(20×10002)=4×107(m³)(2)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以下后仍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下渗至0.3m前会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会有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在下渗过程中可能在沙山下部以径流或泉水的形式渗出地表(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该部分降水可能有一部分未下渗,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消耗于蒸发),忽略该部分蒸发消耗会增大地下水补给的估算量。(3)水温: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水温较高且稳定,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温的季节变化小且年均水温明显高于平均气温(冬季水温明显偏高且稳定);水位: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地下水量稳定(不受当地降水影响),如果监测到湖泊水水位季节变化小(稳定),且与当地降水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不受当地降水影响);水化学成分:流经深层大断裂带的水,含有较高的深层地质背景矿物(锶/硒/锂/锌/偏硅酸等)化学成分,且水中矿物含量稳定(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小)。【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沙漠中湖泊水量的补给来源研究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水量平衡原理、水循环环节、水体相互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详解】(1)沙山区面积约为20000km²,沙山区降水对地下水的年补给量多年平均值约8mm,因此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年补给量=8mm×20000km²=(8/1000)m×(20000×1000²)m2=1.6×108(m³);湖泊面积约20km²,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70mm,因此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70mm×20km²=(70/1000)m×(20×1000²)m2=1.4×106(m³);据此可计算得知“沙山区地下水—湖泊”系统的降水年补给量=沙山区地下水的降水年补给量+湖泊的降水年补给量=1.6×108+1.4×106=1.614×108(m³);湖泊面积约20km²,湖泊水面蒸发量约2000mm,因此湖泊的年蒸发量=2000mm×20km²=(2000/1000)m×(20×1000²)m2=4×107(m³)(2)“一次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