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4.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_第1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4.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_第2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4.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_第3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4.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_第4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4.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讲

天下书法归吾吴:吴门书派明代以来,苏州一带文风鼎盛。从书法流派上,可追溯到明初苏州杰出的书家宋克,其后有一批很有影响力的书家,如祝颢、徐有贞、沈周、李应祯、吴宽、王鏊等人。时有“家家习字,人人作画”之说,也说明书画在当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祝允明、文征明继起并开创了“吴门书派”的局面。吴门书派,是指明代中期在吴门(今苏州)崛起的书法风格趋于类同的一批书家。代表人物为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和陈淳。王世贞所言:“天下书法归吾吴,而祝京兆允明为最,文待诏征明,王贡士宠次之。”启功先生认为:“祝书在明中叶声名籍甚,盖其时华亭二沈之风始衰,吴门书派继起,祝氏适当其会,遂有明代第一之目。”后人将祝、文、王称为“吴门三子”或“吴中三家”,又将祝、文、王、陈称为“吴中四家”。一、祝允明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生而右手六指,号枝山,又称枝指生,又称“祝京兆”,苏州人。与王献之相类似,祝允明的家庭环境为他的书法成就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如他的祖父祝颢为明朝正统年间进士,书法以行草著名。由于他的狂草领异标新,所以被称为明代草书第一家。代表作品有《前后赤壁赋》《闲居秋日诗卷》《杂书诗卷》等。论述祝允明的草书风格可先从他的诗风谈起。祝允明诗歌取法李白,感性、俊逸、豪放。祝的书法风格与其诗风有莫大的相同之处。其草书用笔速度快捷,下笔果断爽劲,如狂风扫落叶,笔锋到处,所向披靡。他的草书作品从第一字到最后一字,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就笔画处理而言,方法多样。有的突出点画,或者笔画两端端点突出。侧锋使用较多,或者点画的下笔处重按用笔,形态较为粗重,甚至将笔画简化为点,如天女散花,繁星满天;有的突出线条,纵横交错,大量运用弧形笔画。祝允明草书《前后赤壁赋》纵观祝允明草书,可以这样说,祝允明是善于制造矛盾又善于化解矛盾的大家。他在书作中制造的矛盾为其书法增加了造险的成分,同时,这些矛盾的解决,又为其书作增色不少。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草书《杜甫秋兴八首》与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前后赤壁赋》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

张弼草书《御沟流红词轴》

在祝允明各种书体中,草书是最具代表性的。他在许多草书中常常夸张线的感觉,有些类似于明代早、中期的解缙、张弼。但在《前后赤壁赋》中许多横向或斜向的夸张笔画已经被一个个如高空坠石那样的点画代替。祝允明《燕喜亭等四记》

祝允明行书《九愍九首诗卷》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祝允明行草《归田赋》局部

二、文征明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仲,别号衡山,因曾为翰林院待诏,人称“文待诏”,苏州人。文征明是书法史上大器晚成的典型。他的小楷精绝,被称为能得晋人笔意的典型,代表作有《金刚经卷》《千字文》等;他的行草书受黄山谷、赵孟頫影响上追王羲之,其行书用笔从不苟且,结体很规范,俊俏典雅,章法上行书与草书相间,行气连贯,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自书雪诗卷》《游天地诗卷》《自书七言律诗卷》等等。他的儿子文彭、文嘉也是有名书家。文彭行书《五言律诗轴》

文嘉《行草扇面》文征明在绘画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他是继苏轼、赵孟頫之后又一个诗书画均佳的全才。文征明诗歌法杜甫,偏于理性。其书法风格亦同,与吴中书派的其他几家相比,文征明书法特征显得比较平和而法度谨严,可以说,文征明书法是以法度取胜的,他书法创作水平最高的书体是行书,如行书《午门朝见诗轴》,可看出其行书以二王为体,遒劲秀媚。

文徵明行书《午门朝见诗轴》在这幅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书家在较小范围的情绪波动,书家的运笔显得比较理性。如用笔速度与节奏较为均匀,字形大小变化较小,字形的倾斜度较小等等。在结字上多为内紧外松,也有比较宽博的外紧内松,点画尽量集中于字形的外部,中间留空。这幅行书风格平淡苍劲,行间距较大是其“平淡”的主要原因。行间距离的加大使行气比较连贯,但是,因为字间距离并不是特别紧凑,所以全篇在变化少的同时给人一种平淡的感觉。王世贞《文先生传》云:“先生门无杂宾客,故尝授陈道复书,而陆仪部师道归自仪部,委质为弟子。其最善后进者王吏部毂详,王太学宠,秀才彭年、周天球,而先生二子彭、嘉,亦各能精其业。时时过从,谈榷艺文,品水石,记耆旧故事。焚香燕坐,萧然若世外。”可见祝、文之后,后辈多有效仿。文家子孙中有书画家六十余人,而文征明弟子中诸如陈淳、王毂祥、彭年、周天球等人也较有影响。文征明行书《西苑诗卷》文征明行书《题画诗横卷》文征明《行书诗轴》文征明行书《千字文》三、王宠王宠(1494—1533),字履仁,又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吴县人。王宠天分极高,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焕发出了与祝、文同样闪烁的光芒,为吴门书派主将之一。王宠传世墨迹有《李白古风诗卷》《荷花荡六绝句卷》《古诗十九首卷》等等。王宠的小楷结字宽绰有余。一般的书法家都比较注重点画本身的形态与位置,而第一流的书法家往往更注重点画之间的空白。所谓既重实处,更重虚处。一般来说,小字的虚处较难处理,所谓“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王宠此作给人的强烈印象就是其空白的突出,宽绰有余。王宠小楷《谢康乐诗》王宠草书《自书诗卷》王宠的行草书上追晋唐,古拙疏宕,遒逸空灵而有古意。如其草书《自书诗卷》,点画书写强调点的感觉,如繁星满眼,各有其序;字体遒逸,翩翩欲飞;整体上纵而能敛,不像祝允明豪纵出奇。故而神韵超逸,迥出时人。王宠《致南村书》王宠《杂书帖》王宠《行书诗卷》四、陈淳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苏州人。年少时拜文征明为师,成年后与文征明日益疏远,书法、绘画风格也与其迥异。他的书法作品多草书,书法风格更倾向于祝允明的奇纵与豪放;绘画以大写意花卉及山水独创一格,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书法代表作有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卷》和《杜甫陪郑广文游何氏山林诗卷》等。

陈淳草书《杜甫陪郑广文游何氏山林诗卷》清代周星莲认为:“作字须提得笔起,稍知书法者,皆知之。然往往手欲提,而转折顿挫辄自偃者,无擒纵故也。‘擒纵’二字,是书家要诀。有擒纵,方有节制,有生杀,用笔乃醒;醒则骨节通灵,自无僵卧纸上之病。否则寻行数墨,暗中索摸,虽略得其波磔往来之迹,不过优孟衣冠,登场傀儡,何足语斯道耶!”在书法风格上,陈淳也拉大了与老师(文征明)的距离,终于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在文征明的学生中,陈淳是唯一一个反叛师门而又与老师并称于世的书法家。陈淳的草书较祝氏草书更为险绝,其用笔善用擒纵。用“擒纵”二字去理解陈淳的用笔是很恰当的。由于毛笔提得高,在空中的运行轨迹就长,加以擒纵,则笔势表现就很充分。而且其笔画少圆转弧形,多方折直画。结字左收右放。在章法处理上,行间距离大,字间距离小。陈淳《荷花小鸟图》题跋陈淳《白阳山诗》陈淳《宋之问秋莲》陈淳《五绝扇面》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字元玉,号天全翁。苏州人,官至兵部尚书,封武公伯,行草书深得怀素、米芾笔意。他是祝允明的外祖父,对少年时的祝允明熏陶有加。后来祝允明回忆说“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龄以来,绝其令学近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五、吴门书派其他书家

徐有贞《行书别后帖》李应祯(1431—1493),号范庵,苏州人。先为授中书舍人,后官南京太仆少卿。博学好古,尤善书法。他是祝允明的岳父,祝曾得到他的亲授。同时,李应祯与文征明父亲文林为同僚,文征明亦曾从其学书。李应祯《行书致惟颙札》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江苏人。山水、仕女、历史故事、花鸟画均善。其书法与绘画一样,均保留自己的独特性,所以讲到吴门书家不可不提唐寅。但其风格与祝、文不似,故一般不将他列入吴门书派。唐寅行书《花下酌酒歌扇面》此外,陈淳的父亲陈钥与文征明相友善,故陈淳曾奉父命受业于文征明。综上所述,明代中叶在苏州形成了以祝、文、王、陈这几家为核心的书法群体,且相互影响和促进,但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