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模板_第1页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模板_第2页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模板_第3页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模板_第4页
少数民族蒙古族民俗风俗介绍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族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少数民族介绍PPT讲解人:稻小壳目录第一部分蒙古族的名称及人口MENGGUZUDEMINGCHENGJIRENKOU第二部分蒙古族的历史进程MENGGUZUDELISHIJINCHENG第三部分蒙古族的科学与艺术MENGGUZUDEKEXUEYUYISHU第四部分蒙古族的文化与习俗MENGGUZUDEWENHUAYUXISU第一部分蒙古族的名称及人口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蒙古族的名称蒙古永恒之火“蒙古”意为“永恒之火”。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的意思。也有人认为“蒙古”的原意是“天族”。“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一词是“忙豁勒”的音变,最早见于唐代,即《唐书》中的“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后来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骨”等许多同音译名。“蒙古”的汉文译写始见于元代文献。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成吉思汗时期蒙古草原上的总人口在170万左右。纪元1206年蒙古汗国正式建立的时候,减去二十多年争战的死亡数字,蒙古汗国的总人口应不少于150万。中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国根据蒙古国家统计委员会2013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蒙古族人口约为228万。俄罗斯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2009年数据)。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和杜尔伯特人)等。第二部分蒙古族的历史进程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原始社会时期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涅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在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无常处”的生活。4世纪中叶,生活在潢水和老哈河流域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自号“契丹”。居于兴安岭以西(今呼伦贝尔地区)的鲜卑人的一支,称为“室韦”。6世纪以后,室韦人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恒室韦、大室韦等5部,各部又分为若干分支。后来,达怛又成为蒙古诸部的总称。由于蒙古部的强大,“达怛”一名逐渐又被“蒙古”所代替,成为室韦诸部的总称。文字记载蒙古之称谓,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是大室韦的一个成员,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以南地区。12世纪时,这部分人子孙繁衍,氏族支出,渐分布于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组成部落集团。这些部落按其生活方式和发展水平,大致分为“草原游牧民”与“森林狩猎民”两类。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第一类包括久住原地过游牧生活的突厥诸部和后来迁入接受突厥影响、完成向游牧生活过渡的蒙古诸部;原始社会时期蒙古族的统一与对外征伐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举行的忽里勒台(大聚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蒙古汗国的建立,对蒙古族的形成具有很大意义。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从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后建立横跨欧亚的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余年征战,统一了中国,建立元朝。由于南下或西征,蒙古族民众被征调各地,因此,蒙古族分布散遍及各地。1368年,元朝灭亡,残余力量退居蒙古草原。大蒙古国元朝北元蒙古族的历史发展元朝灭亡后,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剌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末,女真建立后金政权。1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清朝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但清朝在蒙古地区推广喇嘛教,实行“蒙禁”。第三部分蒙古族的科学与艺术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蒙古族的蒙医蒙医是蒙古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蒙古族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一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医学科学。在诊治疾病中具有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等特点。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都受它支配。“希拉”有火热之意。机体的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粘液状物质,具有寒性的特征。医学著作如《四部甘露》、《珊瑚验方》、《蒙医金匮》、《蒙医制剂和脉诊》、《蒙药正典》等在医学理论、方剂、诊断和药物等方面都有较大影响。此外还译注了许多医学著作,如《蒙藏合壁医学》、《脉决》、《医学四部基本理论》《药五经》等。在兽医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蒙古族蒙古族的天文蒙古族的数学蒙古族的哲学蒙古族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明安图前后在清朝钦天监工作了数十年,参加了《律历渊源》、《历象考成后编》、《仪象考成》三部天文历法书的编纂工作。蒙古族对数学作过许多研究。最先研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是蒙哥。从欧洲传进三个有关三角函数的解析式子,但是没有证明。明安图”惜仅有其法,而未详其义“,于是用三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不仅创用”割圆连比例法“证明了三个式子,而且又独立获得六个解析式。都伦著有《贻笑大方算草》一卷,又名《少广章初编》,内容属于初等数学。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后,以汗权天授,加强汗权,利用长生天的思想,实现其统一,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至忽必烈建立元朝,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封建的君主制度。蒙古族“音乐民族”、“诗歌民族”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长调民歌好来宝乌力格尔马头琴蒙古牧民在长期游牧劳动中创造了长调民歌形式,用以抒发情感,表现游牧生活。长期流传过程中,长调民歌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包括草原牧歌、赞歌、思乡曲、婚礼歌、情歌等不同歌曲种类。好来宝,又作“好力宝”。是一种由一个人或者多人以四胡等乐器自行伴奏,坐着用蒙古族语言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十二世纪前后。乌力格尔,汉语意思为“说书”,因采用蒙古语说唱,故又被称作蒙古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在众多乐器中,马头琴最受蒙古人推崇。马头琴是蒙古人独有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蒙古族的建筑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鬃绳等部件构成。蒙古包在《汉书》等汉语典籍中,被称作“毡帐”或“穹庐”。在蒙文典籍里被称为“斡鲁格台格儿”,意为无窗的房子,现代蒙古语则称“奔布格格日”或“蒙古勒格日”,意为圆形或蒙古人房子。“蒙古族的绘画与文学舞蹈蒙古族的绘画蒙古族的文学蒙古族的舞蹈最早的古代蒙古绘画艺术,是游牧人的岩画,大多是民间画家所为。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劳动的形象。玉出汗擅长墨竹画:《风烟翠图》也先帖木儿:《山水壁画》伯颜守仁:《竹石图》张彦辅:《江南秋思图》张彦辅:《江南秋思图》布颜图:《潇湘图》蒙古族文学历史悠久,神话传说、英雄史诗和歌谣祝赞等,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氏族社会和奴隶制初期部落民的渔猎畜牧业生产,原始部落之间激烈频繁的征战,以及古代劳动者渴求征服自然力和社会邪恶势力的理想和愿望。英雄史诗:《勇士古那干》《江格尔》史传文学名著:《蒙古秘史》民间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抒情歌谣:《母子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吉林、黑龙江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间舞蹈。蒙古民族的舞蹈文化与他们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密切联系。蒙古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由于长期生活在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牧民们在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的音乐舞蹈,比如“挤奶舞”、“筷子舞”、“盅碗舞”,其中最著名的是“安代舞”。第四部分蒙古族的文化与习俗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民族图腾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狼图腾鹿图腾鹰图腾熊图腾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科尔沁右翼杜尔伯特乌尔图那苏贝是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的第二十七世孙,他们的氏族自称是鹰氏族,各代的长子、长孙都以各种鹰来命名。布里亚特和达尔哈特人常称熊为祖先、神圣的,称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长者、老人,他们认为人是从熊变来的,并直呼熊为祖父、父亲、祖先,这正是人们把熊看成与自己有血缘亲属关系的表现,所以才用相应的亲属称谓称呼它们,像亲属一样对待它们。蒙古民族的狼图腾最早只是古代乞颜部落孛儿只斤氏的图腾,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经过数百年的演绎,狼图腾被人们当成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图腾。蒙古族的交通习惯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古代时期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内蒙古西部地区骆驼很多,蒙古语称它为“特莫”,是牧民们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可骑乘、可载货。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蒙古族的节日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成吉思汗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那达慕大会:农历七~八月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祭腾格里汗蒙古语音译,腾格里汗意为“天帝”。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祭火蒙古人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火神母)更加崇敬。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敖包是石堆的意思。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中文|字体名称汉仪汉黑简稻壳儿PPT模板使用说明(本页为说明页,用户使用模板时可删除本页内容)01字体说明02素材说明图片:模板中使用的图片来源于【稻壳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