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1页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2页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3页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4页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海洋发展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和范畴,理解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2.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理解维护我国海洋主权的方式及其重要意义。3.结合我国国情,掌握我国海洋发展的相关战略及其内容。1998年和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青少年海洋意识进行了调查。这16年间,认为国民海洋意识“强”的比例从3.9%提高至20.9%,认为“弱”的比例从49.6%下降到29.9%。在海洋资源、海洋科技、海洋环保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较好;但是,在海洋安全、海洋国土、海洋政策等意识上,青少年表现则相对薄弱。《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16)》显示,我国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指数偏低,海洋意识总体偏弱,普通居民海洋知识欠缺,某些重要概念模糊,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问题探究1.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国家海洋权益?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而海洋政治斗争的中心是海洋权益。全球愈演愈烈的海权之争,背后都是巨大的海洋利益。2.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我们为什么先要提高海洋意识?海洋意识是确立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思想基石。海洋意识既是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向海洋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构成国家和民族海洋政策、海洋战略的内在支撑。因此建设海洋强国首先从树立海洋意识开始。海洋权益是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主要包括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内涵说明海洋政治权益包括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海洋经济权益包括开发领海、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的自然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等海洋文化利益包括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海洋科学利益将海洋作为科学实验基地,以认识海洋自然规律等海洋安全利益将海洋作为国防屏障,通过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和抵御海上军事冲突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万多米。大陆坡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陆架大陆坡洋盆大洋中脊海沟海底地形类型海域划分海域划分首先需确定沿海国或群岛国的领海基线。一般采用正常基线法和直线基线法等划分。领海线领海基线陆地海洋ABCDEFG适用于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正常基线法: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海岸比较平直的地方适宜采用此方法确定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法:我国领海基线以直线基线法确定。【划分】沿海国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内海、海湾、海港和海峡内的水域和领陆范围以内的河流、湖泊【相关权益】与陆地领土的地位相同,享有完全的排他性主权【划分】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宽不超过12海里【相关权益】沿海国在领海内享有国家主权,包括领海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外国船舶享有过境通过权【划分】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相关权益】沿海国在其毗连区内具有防止和惩治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等法律和规章的行为而在毗连区内行使必要的管制权【划分】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相关权益】沿海国享勘探、开发、养护、管理等主权权利和从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管辖权。所有国家享有航行、飞越其上空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但不得从事危害沿海国主权和安全的活动【划分】指邻接一国海岸但在领海以外的一定区域的海床和底土【相关权益】沿海国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在内的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其他国家享有在大陆架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以及航行和飞越其上空的权利【相关权益】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对所有国家开放,对于公海上的海盗行为、走私毒品等罪行,各国都可依法行使管辖权公海将下面的海洋区域与海洋权益连线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勘探、开发、管理自然资源惩治防止犯罪共同使用,和平目的享有主权勘探、开发海床、底土矿产资源测一测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国内法历史证据国家实践举例说明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分析其利弊。活动Activity1.将进一步取得中小国家特别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信任,从而提高自己在第三世界的形象。2.中国的海岸线很长,大陆架宽广,海洋资源丰富,因而从经济效益着眼,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有利。3.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分享开发深海海底资源而获得的利益。4.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损于渤海和琼州海峡作为内海的法律地位,因为渤海和琼州海峡无论在国防上或经济上对中国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有利于我国解决周边海域的国际争端,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弊:公约部分规定模糊,对我国海洋领土的划分产生不利影响。活动Activity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证据有哪些?历史依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的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赤尾屿等地名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明永乐元年)的《顺风相送》。地质依据:钓鱼岛地处水深不足200米的东海大陆架,是我国台湾岛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向东与琉球群岛之间以水深2000多米的冲绳海槽相隔。法律依据:国际与我国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活动Activity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有哪些重要意义?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属的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77万平方千米的海区中应归我国管辖的为54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维系着国家诸多重大安全和发展利益。①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②防御敌对国家③维护我国对外贸易航运通道

④打击犯罪,营造和平⑤改善海洋环境,维护生存空间5)要有足够的海上军事力量,在必要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1)要有坚定的国家决心,公开宣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2)要有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以支持政府部门甚至是军事力量保卫国家海洋权益;3)要对所拥有的海域进行有效管理,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体现所承担的国际责任;4)开展国家间的外交活动,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自身的海洋主权;维护海洋权益的手段和方法南海50多个可以住人的小岛或浅礁中,中国仅保有8个。其他都被周边国家非法占据。南海现状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对岛礁划界问题提交国际海洋法庭仲裁。最终得出不利于中国的非法仲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以航行自由为幌子,以军舰飞机高频次进行所谓的“南海巡航”。我国对于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主要有哪些?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2.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我国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3.分析南海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立场:中国表示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主张: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提出:“要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在涉海争端问题上明确重申,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重大方针;坚持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但绝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地理位置:南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联系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通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交通:海洋运输仅次于欧洲的地中海居全球第二,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大型货轮航经此地资源:南海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其中渔业资源种类多、渔获量大,油气资源丰富意义: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中国90%以上的对外贸易、60%以上的石油能源依赖海洋运输,为了保障我国海上生命线的安全,急需建设海洋强国我国海洋国情1.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3.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辽东湾底部及西岸海冰灾害风险较高;渤海湾底部沿岸、莱州湾沿岸受温带风暴潮灾害影响较大,长江口以南前述沿岸受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较大;浙江台州和舟山、珠江口以东、海南东部地区海啸灾害潜在风险较大。4.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5.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临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我国海洋国情①海洋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各海洋经济区海洋产业趋同,缺乏特色,大都以海洋渔业、海洋运输等传统产业为主。②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海洋资源日益枯竭,海洋环境治理任务艰巨。③深海远洋开发相对滞后。④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⑤缺乏统一的综合性海洋立法。我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必须科学、全面地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陆海统筹”、地缘政治视角下的海洋“地理不利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海洋问题。海洋战略不仅事关军事和海防,而且与政治、经济、贸易、资源密切相关,是统领性、全局性、左右胜败的海洋谋略、方案和对策。中国共产党总结大国崛起的经验,把握大国崛起的规律,制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第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第三,主张近海海洋权利。海洋防御战略改革开放之后海洋开放战略第一,对外开放,向海而兴。第二,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规则的制定。第三,启动国内海洋立法工作。第四,和平解决海洋争端。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原因

当前,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明朝初期,郑和率领浩大船队七下西洋,将中华文化和发明创造送给友邦。到了近代,封建王朝固步自封,实施海禁,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发展海洋事业,泱泱大国逐渐沦落为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惨痛的历史教训,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奋发图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蓝色国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无。今天我们去寻找梦中的新大洋和泰西大陆,扬我大明之国威。P112活动2.为什么要坚持陆海统筹建设?3.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你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1.海洋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对此谈一谈你的看法。(1)海洋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对此谈一谈你的看法。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历史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是因海而兴、依海而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贸易迅速扩大,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度提高,对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维护和拓展,因此中国走向海洋是历史的必然。(2)为什么要坚持陆海统筹建设?

海陆统筹是随着陆地资源的衰竭、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对海洋资源价值的发现、海洋科技的进步、海洋经济地位的提高而诞生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海陆统筹。第二,人口趋海移动趋势加速要求我国必须进行海陆统筹。第三,海陆统筹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海陆统筹”将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临海产业带这个载体,把海洋资源的利用及海洋优势的发挥由海上向陆域转移和扩展;另一方面,促使陆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内陆的经济和技术力量向沿海集中。(3)国家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你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①一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为以后建设海洋强国做准备;②二要积极宣传海洋强国建设;③三要为海洋强国建设出谋划策;④四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承担维护祖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历史使命。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洋科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坚持陆海统筹发展01将滨海开发向海洋延伸,发展海洋产业,振兴海洋经济,构建海运大通道。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推动海洋经济发展02提升海洋传统产业,优先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传统:渔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新兴:滨海旅游业、深海探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01020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于2013年提出的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