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_第1页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_第2页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_第3页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_第4页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设计—余灰敏一、教学目标1.具有关爱集体、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情怀。2.维护国家的尊严,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3.通过案例分析,具有维护国家尊严和荣誉的能力。4.通过分享参加公益活动的经历,增强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能力。5.说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难点】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何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本节课我运用了引用实例进行导入的方法。引用实例,导入新课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公民拿出黄金首饰和外汇积蓄捐给政府;“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国公民自发赶到遇袭地点救人,或到医院排着长队献血;1998年我国抗洪救灾和2003年抗击非典中,亿万中国公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设计意图:通过这几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各国公民的行为,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迅速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一:李文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深切地感受到,出租车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线,于是他向全市的出租车司机发出“文明在的士、美化新城市”的倡议。一位市民向环保部门举报某化工厂在夜间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九年级的同学利用双休日在市民广场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公益宣传活动。想一想:这些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吗?为什么?他们这样做有何影响?学生前后桌组成小组讨论,讨论完后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尽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做到“我为人人”,才能收获“人人为我”的幸福。我们要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热情参与和谐社会建设。2.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二:四名刚刚大学毕业的青年人,为抵制制作美化侵略战争的电脑游戏软件,愤然向外资公司提交辞职申请。不久,又有七名员工提出辞呈。他们说:“这件事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我们别无选择”。其中一名大学生说:“在外资公司工作,既是一种待遇,更是一种考验。我们中国人应该懂得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阅读情景材料,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这些大学生作出自己的选择的原因,他们这样选择面临什么样的考验。通过回答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其中一位愤然辞职的大学生,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教师总结:作为中国公民,无论在哪儿工作,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我们要增强自我判断、自我选择的能力。3.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在刚才的环节中,我们已经对承担社会责任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老师将责任、荣誉、国家等词语在黑板上展现出来,请同学们体会这些词语的内涵。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有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的意识。4.肩负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在1998年的抗洪救灾中,亿万中国人民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当洪水袭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干部群众不顾个人生命和家庭利益,“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当上级下达“破堤泄洪”的命令后,他们又毅然“舍小家,保大家”。阅读材料,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涵。教师总结: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中国人,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我们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1.社会需要互助和关爱请同学们分析案例三:读大学时,小石就是某环保组织的志愿者,虽然已经毕业几年了,工作换了好几份,但他这份“兼职工作始终没有换过。他坚持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人不喜欢蔚蓝的天、碧绿的草和优美的环境。虽然工作很忙,志愿者的工作也不轻松,要组织各种论坛、做会务、当翻译,别说双休日,就是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可是小石并不觉得有多苦,而认为只不过是多付出一些时间而已。他付出了,但收获的更多……阅读情景材料,进行讨论:作为一名志愿者,小石虽然很忙,但为什么不觉得苦和累。通过讨论进行思考:如果你是小石,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总结:小石在奉献中找到了快乐、实现了自身价值的道理,而我们也应当向小石学习,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请同学们分析案例四:。一位老人70岁时开始自费做艾滋病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她先后走访了100多个村庄,见过1000多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上。2000年至2003年,她无偿资助了多名艾滋病孤儿。2003年7月,这位老人荣获“亚洲的诺贝尔奖”——拉蒙——麦格塞公共服务奖。这位老人说“‘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不是因为‘给’是一种牺牲,而是因为通过‘给’表现了我的生命力。”阅读材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给’比‘得’带来更多的愉快”这句话的体会。教师总结:在社会生活中,给比得永远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我们付出的越多,心灵的收获也就越大,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活动,促进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环节三:拓展延伸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回想自己曾参加过哪些社会公益活动,并谈谈自己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体会和感受。教师总结: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对于增强责任感、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谐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从而以实际行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环节四:小结作业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对祖国,对人民都应该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我们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