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悬移支架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大有能源昌平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六月十五日
目录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1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及上下位置关系.................................1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1
第三节:地质构造................................................2
第四节:水文地质................................................2
第五节:影响工作面的其它因素....................................3
第六节:储量及服务年限..........................................3
第七节:工作面编制依据..........................................3
第二章、采煤方法...................................................4
第一节:巷道布置................................................4
第二节:采煤工艺................................................5
第三节:设备配置.................................................11
第三章、顶板管理..................................................12
第一节:支护设计................................................12
第二节:顶板管理................................................14
第三节:回采巷道及端头顶板管理..................................21
第四节:矿压观测................................................22
第四章、生产系统..................................................23
第一节:运输系统................................................23
第二节:通风与监控系统..........................................25
第三节:排水、防尘、注浆、防灭火系统............................26
第四节:供电....................................................28
第五章:通讯照明系统............................................28
第六章:压风自救系统............................................28
第七节:煤层预裂................................................29
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29
第一节:劳动组织................................................29
第六章、煤质管理..................................................33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33
第一节:一般规定................................................33
第二节:顶板管理................................................34
第三节:过断层、老巷、顶板破碎带及压力大时的移架措..............36
第四节:探放水设计..............................................36
第五节:爆破管理................................................39
第六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控......................................41
第七节:工作面防灭火设计及安全措施..............................43
第八节:运输管理................................................49
第九节:机电管理................................................50
第十节:其他....................................................50
第八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51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概况及上、下位置关系
井下位置:昌平煤业有限公司首采工作面11040工作面,位于矿井运输上山
的西翼,主采2-2煤层,工作面东部紧邻主井,矿井的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在工
作面的东部,两条上山为梯形棚+喷浆复合支护,均沿煤层顶板布置,运输上山
为进风巷道,通过H040工作面下巷——11040工作面切眼——11040工作面上
巷,回风从专用回风巷回风,其布置在岩石里。
工作面上巷长305米,下巷长316米,切眼长89米,设计采高4.5米,设
计可采储量16.16万吨,该工作面服务年限为13个月。
地面位置:工业广场西南侧,紧邻供应仓库,西部皆为旷野农田,没有建筑
物。
水文地质:该工作面地质属于单斜构造,走向大致为80。,倾向大致为
170。,煤层倾角平均11。工作面内没有断层,地质构造属于简单类型。地面坡
度不大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时有短暂的积水,不会对该工作面造成危害。
11040工作面煤层埋深大致为88米,煤层厚度平均3.8米,倾角为11°,
煤层夹肝厚度一般为0.31米,属于较稳定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硫、中热值长
焰煤。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2-2煤位于煤系地层义马组底部砾岩段以上,下距三迭纪地层0.5-28.92m,
平均6.4m,倾角11°,埋深70-250m,标高在+409—+500m之间,煤层厚度
2.12—12.36m,一般在4.5-6.4m,夹肝0T1层,一般在3-7层,厚度0.28m,
夹阡岩性多为泥岩或灰砂岩,煤层底部煤阡互迭层,全部沿走向和倾向煤层厚度
稍有变化,层次稳定,全区普遍可采,属稳定型煤层。
附,煤层柱状图,及煤层特征情况表
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数值备注
煤层厚度/m4.5
煤层倾角/度11度
煤层硬度/f<1.5
煤层层理中等发育
煤层节理中等发育
绝对CH&涌出量/n?,min-10.31
煤尘爆炸指数36.03
地温本井田基本无热害区
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板:伪顶为泥岩或碳质砂岩,厚度一般小于0.5m,直接顶为粉砂岩、中
细粒砂岩及泥岩,厚度2-4m,老顶为砂岩,厚度13T7m。
底板:底板为泥岩、粉砂岩、中细粒砂岩,厚度为0-40.85m,平均为23.3m.
第三节地质构造
矿区地质条件简单,走向大致75°—85°,倾向165°—175°,地层倾
角8°-12°,平均9。左右,矿区内没有发现断层。
第四节水文地质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因为矿区范围内有小煤矿采动影响范围,煤层
顶板含水性较差,预计在回采过程中局部将会出现滴水现象,但不会影响正常回
采。必须严格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第五节影响工作面回采的其它因素
一、瓦斯
本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0.31m3-min-1,基本无瓦斯突出危险,但是根据
瓦斯局部聚集的特性,要采用煤层注水顶板预裂,提前降低煤体瓦斯含量,并加
强回采期间瓦斯管理,加强对上隅角等瓦斯易聚点的管理。
二、煤的自燃
煤体自燃等级为I级易自然。主要采用煤层注水、和采空区注氮预防发火,
工作面上下巷建立完善的防灭火注浆系统和注氮系统。
三、煤尘爆炸
煤尘具有爆炸性危险,为防止煤尘爆炸,要做好煤体注水和工作面防尘、降
尘。
第六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走向长X倾斜长X煤层厚度X容重X回采率
=310X89X4.5X1,4X93%
=16.16万(t)
二、工作面服务期限
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16.16/(15-12)(t/月)=12.9个月
第七节编制依据
1、《昌平煤业矿井初设》、《昌平煤业安全专篇》。
2、《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规程》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
3、有关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其他技术规定。
第二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巷道布置
一、巷道布置概况
地面位置:工业广场西南侧,紧邻供应仓库,西部皆为旷野农田,没有建筑
物。
水文地质:该工作面地质属于单斜构造,走向大致为80°,倾向大致为
170°,煤层倾角平均11°工作面内没有断层,地质构造属于简单类型。地面坡
度不大无常年性地表水,雨季时有短暂的积水,不会对该工作面造成危害。
11040工作面煤层埋深约为88米,煤层厚度平均4.5米,倾角为11°,煤
层夹砰厚度一般为0.31米,属于较稳定煤层。煤质为低灰、低硫、中热值长焰
煤。
二、工作面上巷
1、支护形式:上巷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梯形棚2.4X2.4m的工字钢支护,
棚距0.5m;
2、巷道断面:设计高度2.2米,下宽3.6米,净断面为6.4itf;
3、巷道用途:上巷通过采区回风下山与与总回风巷贯通,形成回风流;上
巷车场与轨道连通,主要用于辅助运输。
三、工作面下巷
1、支护形式:下巷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梯形棚2.4X2.4m的工字钢支护,
棚距0.5m;
2、巷道断面:设计高度2.2米,下宽3.6米,净断面为6.4itf;
3、巷道用途:下巷与采区皮带上山连接,主要用于运煤、进风;
四、工作面切眼
1、支护形式: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采用整体顶梁悬移支架支护,
支架型号:ZH2000-16-24支架长度2.9m支架中心距1米。
2、巷道断面:设计高度2.2m,宽2.9m,净断面6.38itf。
3、巷道用途:连接上、下巷,形成通风、生产系统,提供回采空间。
第二节采煤工艺
一、工艺流程
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工艺流程:安全检查一上、下巷超前替棚一分茬一加固一扒帮一手镐落煤(风
镐落煤)一超前支护一打眼一装药一爆破落煤一移架一移刮板输送机一放老塘
顶煤一装煤一采空区处理一交接班
交、接班和爆破前后必须检查液压支柱是否漏液,确认完好后按照采煤工艺
流程执行。
安排专门的工人对上安全出口和超前支护进行替棚工作。
1、技术要求
(1)超前替棚前准备好足够的工字钢和DZ35型的单体液压支柱,以供替棚
时使用。
(2)替棚前首先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发现不安隐患及时处理,在确保安全
的情况下才能作业;替棚时不得少于2人,两人协同合作,做好自主保安。
(3)替棚时,如地点顶板破碎,支护歪斜,需先进行维护,严禁出现空帮
空顶现象,确认安全后,方可替棚。
2、安全注意事项
(1)替棚前,要严格敲帮问顶制度。
(2)替棚人员必须站在顶板完好,支架完好地点,避开受力作用线方向操作。
(3)遇死棚时,先架好临时支柱,后采用挑顶或破底的方法替棚,严禁用炮
崩或机械等其它方法强行替棚。
(4)替棚过程中要时刻注视顶板及支护状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及时
维护。人力不可抗拒时,应立即撤人,待顶板稳定后维护好再行工作。
二、采高和循环进度
1、采高:工作面沿顶回采,正常回采期间,采高控制在2.0—2.2m之间;
初放期间,采高控制在2.0m以内;采高最低不低于1.8m,特殊情况措施需另外
制定专项措施。
放老塘顶煤采用自然垮落法,再由人工用长柄工具把老塘顶煤扒到工作面溜
子上运走,完成工作面一次采全高。
2^循环进度:0.8m
3、工作面煤层较厚,采煤队要沿底回采,浮煤清理干净,努力提高资源回
采率,有特殊情况措施另外补充。
三、落煤
1、工作面落煤方式是放炮、风镐与手镐落煤相结合,工作面主要是风镐落
煤,施工时不便于风镐落煤时,采用手镐落煤;遇到煤硬时,采用爆破落煤。
2、放顶煤采用自燃垮落法落煤。回采前要采用煤层注水对顶煤进行预裂。
3、采煤时必须先掏梁窝,再出伸缩梁,做好超前支护。
4、按规定操作风镐,做好自主保安。
5、爆破落煤炮眼布置方式及爆破方法。
(1)炮眼布置方式:采用三花眼布置;
(2)爆破方法:使用FD-150型发爆器,煤矿许用乳化炸药、煤矿许用瞬发
电雷管;进行串联爆破、正向爆破;一次装药、一次起爆,分段进行;
(3)炮眼布置三视图。
(4)爆破说明表。
置视图
炮眼布
距底21匚
爆破说明表
炮
一
装
炸
炮
炮
放
炮
雷雷
连
次
眼
角度药
药
位置眼
眼
炮
管管
眼
线
长
个
量
深
型
名
顺
型个
方
间
距
距
度
水仰数
度
号
称
序
号数
式
距
底
顶g⑺
角(k年
m平\7
(度)(度)
腰
2.00.61.41.06050.2105矿5
瞬5
用L
段串
发
乳
眼顺
电
化
序
雷
炸
起
管
药
底爆联
1.01.80.20.975-80.3101010
眼
合计:炸药消耗4.0kg雷管消耗15个/次
四、装运煤流程
工作面采用人工装煤,其要求是:溜子运转时装煤,停溜时不准装煤,大块
肝石及杂物要拣出,禁止在空顶下摧煤。
运煤使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下巷使用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转载。
要求:溜子铺设平直,刮板间距一致,链条长短适当,不得过松或过紧,机头、
机尾处打上点杆,转载点搭接合理,不拉回头煤,在空载状态下开机,分二次起
动,运行平稳正常后方可正常装煤。
爆破一人工装煤一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一下巷转载刮板运输机一下巷皮带运
输机一采区运输上山皮带一主井煤仓一提升至地面。
五、悬移支架移架过程
放炮后护顶(伸缩梁超前护顶)一收回伸缩梁一提起四柱前移一落四柱支
撑顶梁一移托梁
①、放炮后伸出伸缩梁超前护顶,在伸缩梁掩护下采煤工手工落煤,刷出
0.8m的移架步距宽度。
②、收回伸缩梁。
③、操作手柄提起四根支柱,使支柱底盘脱离底板100mm。
④、伸出移架千斤顶活塞,推动顶梁带动四根立柱同时向前移动0.8m。
⑤、顶梁移到位后,操作手柄落下四根支柱,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
秒,以保证足够的支柱初撑力。
⑥、移架千斤顶活塞收回,使托梁整体前移0.8m,恢复到放炮前位置。
⑦、将各操作手把恢复到“零”位
六、工作面支护及采空区处理
(一)工作面支护
⑴、支护形式:采用ZH2000/16/24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每架四柱。正
常生产时,支架中心距1000mm
支架主要技术参数
参数
名称单位备注
普通支架端头支架
支架高度mm2200
支架长度mm29003700
伸缩梁长度mm800
支架中心距mm1000
支柱直径mm125
支柱数量根4
移架步距mm800
工作阻力KN2000
初撑力KN1200
支护强度MPa0.64
柱鞋直径mm300
泵站压力MPa20
工作液M10乳化液浓度3〜5%
操作方式顶梁为邻架操作,立柱为本架操作
(二)、移刮板输送机
(1)采面结束后,工作面浮煤、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开始移刮板输送机。
(2)移刮板输送机必须从机头或机尾进行,严禁从中间往两头移或从两头往中
间移。刮板输送机要做到平、直、稳、正、牢,与煤壁保持0.2m间距。移刮板输
送机后应及时打上机头、机尾压(破)柱,盖好机尾盖板,否则严禁开机试运转。
试运转时,要先点动刮板输送机至少一次,严禁一次直接启动刮板输送机,待确
认安全后方可启动运转刮板输送机
(3)工作面移机头、机尾时,采面刮板输送机必须停机,待机头(机尾)移过后
在安全条件下才能进行开机。
(三)、采空区管理
顶板管理的选择及依据:工作面伪顶为薄层泥岩,直接顶及老顶均为中粒砂
岩,泥质钙质胶结,根据以往顶板管理经验,按照生产上安全、技术上可行、经
济上合理的原则,决定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要求冒落高度普遍大于1.5倍
采高,当采空区冒落不充分(面积超过2X5m2)时,必须采取加固支架、或制定
强制放顶措施。
七、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W=LXSXhXyXc
式中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t;
L——工作面平均长度,89m;
S---工作面循环进尺,0.8m;
h---工作面设计采高,4.5m;
Y——煤的视密度,取1.4t/m3;
c——工作面采出率,93%o
代入数据,计算得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为417.16吨。
第三节设备配置
一、工作面机电设备配置表
工作面机电设备配置表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主要技术参数备注
风煤钻MZ-12C台4
工作面刮额定功率:2X40kw
SGW-40T部1
板输送机输送量:150t/h
下巷刮板额定功率:2X40kw
SGW-40T部1
输送机输送量:150t/h
下巷胶带额定功率:2X43kw
SPJ-650部1
输送机输送量:200t/h
下巷胶带额定功率:2X30kw
SPJ-650部1
输送机输送量:200t/h
乳化液额定工作压力:31.5Mpa
BRW80/31.5台2一台备用
泵站额定流量:80L/min
绞车JD1部3牵引力:10KN
电动机功率:11.4kw
绞车JD1部1牵引力:19.4KN
电动机功率:ll.4kw
、乳化液泵站设计
1、泵站位置及管路选型:
乳化液泵站选在H040工作面上巷外段,泵站采用BRW80/31.5型液压泵,一
台使用、一台备用。管路选用直径为19nlm主供液管路和一条直径为25mm(具体需
根据工作面长度、支架控制方式、泵站距工作面的距离而定)主回液管路到工作
面。
2、泵站使用规定
工作面每班设一名乳化泵站司机管理,乳化泵站司机必须熟悉乳化泵的性
能和构造原理,具备保养、处理故障的基本技能,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
作资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泵站司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泵站必须安放平稳,固定牢固,停放在顶板完整,无片帮,无淋水处;
2)、坚持使用乳化液浓度配比,乳化液浓度必须保证觊一5%,曲轴箱内润
滑油合格,油位在油位线之间,油槽内润滑合格,油绳放置合理,并有合格的过
滤网。
3)、泵站压力表动作灵活压力达到额定值20-31.520MPao
4)、泵件、泵箱、液压管路无漏、串液现象。
5)、泵压由检修大班调定,其他人员不得调整,正常情况下只准开一台泵,
另一台备用,若有损坏及时修复。
6)、开泵前检查泵站和液压系统各部件,达不到完好标准不准开泵。
7)、更换液压管或液压管密封圈,应停油泵或关闭断路阀。
第三章顶板管理
第一节支护设计
一、单体支柱支护强度验算
为确保可靠的支护强度,对单体支柱支护强度验算做如下确定: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支护强度
pt=9.81XhXYXk
=(9.81X2.0X2,4X6)kN
=282.528N/m2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
h——采高,取2.0m;
Y——顶板岩石的密度,t/m3,取2.4t/m3
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
该处取6。
2、支架实际支撑能力
Rt=KgXKZXKbXKhXKaXR
=(0.99X0.95X0.9X1.0X0.9X2000)
=1523.61
式中:Rt——单体液压支柱实际支撑力,kN;
Kg——支柱工作系数,0.99;
KZ——支护增阻系数,0.95;
Kb——支柱不均匀系数,0.9;
Kh----采高系数,1.0;
ka——倾角系数,0.9;
R——支架额定工作阻力,2000kNo
3、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
Nl=Pt/Rt=282.528/1523.61=0.187架/m2
4、工作面支架支撑面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结合我矿地质的实际情况,工作面悬移支架的控顶面积
2.8*0.96,面积为2.688m2.
已知一架悬移支架支护面积为:2.688m2
工作面一架悬移支架面积需要支架数为:
N=s*N1
=2.688*0.187
=0.503架
0.503架W1架
根据以上公式求的悬移支架能满足现有工作面的支护强度。
式中N——设计一架悬移支架支护面积需要的架数,架;
s-----架悬移支架的面积,m2;
N1——工作面支护密度,架/m2;
5、柱鞋直径的计算
①N2007RIt(nQ)
=2005(228.54/9.8)+⑶14X3.7)
=282.8mm
式中①---柱鞋的直径,nun;
Q----底板比压,MPa。
根据以上计算,柱鞋直径取300mm。
根据以上计算的支护强度,工作面考虑实际操作情况,结合相邻矿区以往回
采经验,决定采用ZH2000/16/24型悬移支架支护。
第二节顶板管理
一、控顶方法
工作面选用ZH2000/16/24型悬移支架支护顶板,最大控顶距3.7米,最小控
顶距2.8米,支架中心距为1米,支架间隙距为0.04米。
二、移架放顶方法
(一)移架方式
使用全液压邻近控制移架。
(二)移架顺序
放炮后护顶(伸缩梁超前护顶)一收回伸缩梁一提起四柱前移一落四柱支
撑顶梁一移托梁
(三)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悬移液压支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熟悉其性能、构造原理和液
压控制系统,熟悉支架使用操作安全技术措施,能够按完好标准维护保养,熟悉
顶板管理方法和工作面作业规程,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液压泵站压力不得低于20Mpa。
3、掌握好支架的合理高度:2.0~2.2m,当工作面实际采高不符合上述规定
时,应采取措施后再移架,支架内各立柱伸出长度应一致。
4、工作面放炮前要对支架立柱进行二次注液,防止放炮将支柱崩脱。
5、每班工作前要检查液压支柱工作状态,发现失效柱,漏液阀、柱、管要
及时更换,由班组长安排专人检查工作面支架的所有操纵阀手把是否处于中间位
置,确认无误后,方可打开总液压截止阀。
6、开总截止阀前要认真检查各管路、接头插销及U型卡连接状况,防止突
然来压甩掉伤人,每次开停阀门时,操作人员要尽可能远离连接接头位置。
7、每次移架前都要先检查本架管线,清除架前障碍物,保证移架期间不出
现挂、卡、阻现象。
8、不准随意拆除和调整支架上的安全阀。
9、支架前移时必须使立柱底盘脱离浮煤,不允许拖着立柱向前移动。因特
殊情况确需带压移架时,要有专人观察托梁及挡肝板的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
待处理正常后再行操作。
10、移架前要拉线,确保按照循环进度移架。支架应保持一直线,其偏差不
得超过±100mm,支架垂直顶底板,其歪斜小于±50,支架中心距1000mm,支架
顶梁要与顶板平行,相邻支架顶梁间的空隙W40mm。
11、相邻两架支架的顶梁高低错差W40mm。
12、悬移液压支架工操作时要掌握八项操作要领,做到快、匀、够、正、直、
稳、严、净,即:
⑴、各种操作要快;
⑵、移架速度要均匀;
⑶、移架步距要符合规定;
⑷、支架位置要正,不咬架;
⑸、支架要排成一直线;
⑹、支架、刮板输送机要平稳牢靠;
⑺、顶梁与顶板接触要严密不留空隙;
⑻、煤、阡要清理干净。
13、工作面要做到“四直、两平、两间隙”,即煤壁直、柱腿直、托梁直、
刮板输送机直,顶梁平、刮板输送机平,顶梁与托梁间的间隙、支架与支架间的
间隙。
14、煤壁落煤后,必须及时移架,对空顶进行有效支护;支架前方煤壁片帮
时,及时伸出前探梁,超前护顶,操作人员要始终在悬移顶梁的掩护下作业。
15、回采过程中保持切眼与下巷垂直,需要在机尾处增、减支架,不够一架
时使用兀型钢配合单体液压柱支护牢固。
16、严禁在支架前方放顶煤;严禁人员进入支架后方,距煤墙严禁超过200
mmo
17、支架的后柱应与顶梁垂直,保证支护有力。
18、在支架后部的顶煤或顶板垮落物未达1.5倍采高时,工作面放炮时要在
支架下进行临时斜撑支护,防止放炮冲击支架,向后产生位移。
19、炮眼眼口不得直对立柱,放炮前采取措施对立柱的活柱部分及胶管、阀
体进行掩护。
20、移架前,必须对移架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好退路,并指定有经
验的人员观察顶板。
21、允许在托梁上、顶梁上、两后柱中间打临时支柱。禁止使用没有柱帽的
单体柱,要使用防倒链,防止支柱滑脱。
22、前移顶梁时,必须使顶梁落在托梁上。顶梁前移受阻时必须停止移架,
处理完毕后,方能继续移架,严禁硬拉硬拖支架。
23、移架人员必须站在相邻支架内操作另一架支架,并观察支架和煤壁情况,
要保持支架垂直煤壁及输送机。
24、移架时相邻两移架间隔必须大于5架,严禁相邻两架支架同时卸载移架。
25、移架时,搬动操作阀,手把要准确、迅速、到位,移架后确保支架、刮
板输送机成一直线,且支架垂直于顶板,支架局部顶空时使用小方木搁实,保证
支架顶梁与顶板呈面接触。
26、移架时,严禁人员站在支架与刮板输送机之间,移架时操作人员要密切
注意观察煤壁、顶板情况以及相邻支架、支架本身的液压管路等情况,发现问题
应立即停止进行处理。
27、顶梁前进一个步距后,每个立柱都必须二次注液保证有足够初撑力。
28、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必须安排专人及时循环注液,保证支
柱初撑力。
29、工作面支架顶梁要升平,保证托梁受力均匀,不受损害。
30、工作面所有支架全部前移一个步距并支撑合格后,方可前移托梁,移托
梁前,要认真检查顶梁与托梁的间隙,严禁顶梁压在托梁上,每个顶梁与托梁的
间隙在15〜30mm之间时,方可前移托梁。
31、落煤时顶梁前端至煤壁可保留200mm左右的距离,当工作面有来压征兆
时,及时收回伸缩梁,支架前移,顶梁前端紧贴煤壁;并对煤壁进行闭帮。
32、当工作面出现来压征兆时(顶板有异常响动、顶板掉碎煤(砰)屑、煤
壁片帮、安全阀向外滴液),可适当提高泵站压力,保证工作面支架处于良好工
作状态,支架接顶后保持2~3秒再停止供液。在每一架支架下面打好支撑加强
支柱,以防支架向后产生位移。两巷超前支护、端头支护及临时支护的所有支柱
都必须给足初撑力,保证其数量及质量,同时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当工作面
来压征兆剧烈时,必须立即撤出工作面所有人员。
33、支架出现故障时,必须安排时间及时维修,不得带病作业。
34、移架的周围不准有其它人员工作,移动端头支架时,除操作人员外,其
余人员一律撤到安全地点。
35、站柱时根据煤层坡度,做到迎山合理,立柱支撑有力。
36、工作面遇断层、硬煤、硬夹石层需要放炮时,必须使用皮带等将支架的
立柱、管线、安全阀等进行有效覆盖,防止崩坏。移架前,必须把煤肝清理干净。
37、工作面悬移支架有3根立柱(包括3根)失效或损坏时,工作面立即停
止生产进行维修。
四、悬移液压支架维护注意事项
1、支架所用的阀组、立柱、均不准在井下拆检,可整体更换,更换前尽可
能将缸体缩到最短,接头处要及时装上防尘帽。
2、备用的各种液压软管、阀组、液压缸、管接头等必须用专用堵头密封,
更换时用乳化液清洗干净。
3、更换胶管和阀组液压件时,只准在“无压”状态下进行,且出液口前方
严禁有人。
4、乳化液用水要求水质清洁、无杂物、杂质,开泵工要坚守岗位,经常检
查水质状况,加供水过滤网。
5、必须采用合格乳化油,配比浓度达到3-5%,泵箱内乳化液要充足,缺
少时及时补液,同时要求泵液箱每月清洗一次,进回液管道过滤器由当班液压维
护工每班清洗一次。
6、职工不得随意乱开关操作阀手把,每次送液前,必须保证所有操作阀手
把处中间零位,不准将手把留在开停两者之间位置。
7、支架出现故障必须停止作业,及时维修。
8、初次下井或新维修好的立柱第一次使用时,应反复升降活柱2-3次,完
全排除缸内的空气。
9、当泵站的乳化液减少时应及时补液,达到规定比例,如发现乳化液配比
达不到要求或不干净时,应停止使用。
10、系统内过滤器必须每班清理一次,液压系统其它零部件拆卸后必须清洗
干净方可安装,在安装及检修时,必须用乳化液将管路冲洗干净,以防杂质进入
系统内,造成液压组件损坏。
11、各种操作阀严禁用力过猛,防止造成猛烈移动、液压组件损坏及伤人事
故。
12、各种管路应吊挂在最高位置,并排列整齐顺畅。
13、液压维护工要每班巡回检查高压管、接头及U型卡子,防止脱落,避免
高压管弹出伤人。
14、在工作中突然发生高压管脱扣、崩管或漏液,就近迅速关闭操作阀或截
止阀。
15、支架出现漏液、串液及自动卸载现象时应及时处理,管接头、配液阀、
安全阀等严禁缺少密封圈。
16、更换液压管部件时,必须关闭截止阀,截止阀必须工作可靠,做到谁关
谁开,严禁带压、带载拆卸管子和阀组。
三、工作面初采初放
工作面初次放顶要制定专项措施。
(一)、成立初采初放领导小组:
组长:王宏涛
副组长:刘红伟刘中年
成员:董念民吕国印李明姚永明司小咪常鸿义及采煤队干部。
初采初放领导小组成员在初采初放期间三班跟班指导,并监督落实初采初放
措施在现场的执行。
(二)、准备工作
1、初采初放前,要由领导小组成员组织各专业人员对工作面的各个系统进
行初步预验收,集团公司有关处室组织正式验收,合格后方准开采。
2、初采前必须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认真的培训学习,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
能了解支架的操作方法,各种操作手把的作用,简单故障的处理,工作中应注意
的各种事项。
3、工作面所需要的备用梁柱、材料等按要求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4、工作面必须有灵敏可靠的联系信号,并在槽头、槽尾打好压俄柱。
(三)、施工步骤
1、初采期间采高应控制在2.0m〜2.2m之间,初采头两趟炮采时一次拉炮长
度为3-5米。
2、严格按中线移架,移架步距为0.8m。
四、工作面初次放顶步距0.8米。
第三节回采巷道及端头顶板管理
一、工作面支护
采用ZH2000/16/24型悬移支架支护。
〈1>支架规格型号及数量
支架:ZH2000/16/24型悬移支架
初期用量:86架
〈2>架距、柱窝深度
架距:0.04m柱窝深度:0.2m
〈3〉控顶距要求
采面控顶距2.8m,放顶步距0.8mo
上下安全出口处控顶距4.2m。
二、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
上安全出口使用端头支架配合4根4.3mn型钢梁,二梁四柱,排距0.8m,
误差±100mm,柱距0.3m,误差±50mm,上安全出口必须沿倾斜向下超过机尾1m,
长度为3.5m。下安全出口采用端头支架支护,高度不低于2.0m,并留出不小于
0.7m的行人通道。
三、上、下巷超前支护
煤壁向外50m范围内支护应完整无损,并进行超前支护,距工作面10m范
围内打双抬棚,10-50m范围内打单抬棚,上下巷抬棚统一使用DZ35型单体液压
支柱配合12#工字钢支护,一梁三柱。
超前支护50米范围内巷道高度不低于2.0米,要求巷道内材料码放整齐,
电缆管线吊挂符合要求,无杂物、浮煤、阡石堆积,保证行人畅通。
四、支护形式图
见附图:11040工作面支护形式图(单位:mm)
第四节矿压观测
一、工作面的矿压观测
1、监控工作必须按集团公司有关文件要求执行,把监控工作纳入正常生
产技术管理中,切实掌握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及时消灭“死角”,把好安全
关。
2、跟班人员带表进工作面,认真填写当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遗留
问题要附处理意见,并反馈到矿、队值班室。
3、值班人员对当天反馈的信息,在班前会上向职工及时贯彻,分析原因,
并提出处理意见。
4、生产技术科矿压管理者对原始数据和宏观记录进行处理,结果反馈给
采煤队。
5、质量管理员必须对支柱进行精心测量,认真填写,不得滥造数据,上
井后及时将数据交技术科。
6、对工作面上、下端头破碎带、断层处及冒顶处等异常地段的支柱棵棵
三班监控,以加强对事故多发点和薄弱区域的管理。
7、初撑力和工作阻力,达标率不低于80虬
二、两巷的矿压观测
1、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利用移动观测站观测。在下巷超过工作面20米范围内,间隔4—5米安
设4台顶板动态观测仪,检测两巷顶底板的相对移近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
动过程和状态。
2、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利用两巷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并视情况补设部分基点,在回风巷、
进风巷分别距开切眼依次布置5个测区
3、两巷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柱液压阻力观测
在工作面推进60米后,分别在回风、运输巷超前支护范围外端的支柱上
安设单体柱压力监测仪,连续观测单体柱支护阻力的变化情况。测站处同时
设置一组顶底板移近量观测点,以便分析围岩变形时,支柱阻力的变化情况。
三、支柱质量检测
每旬有生产科不定期对工作面和两巷支护质量动态检查两次,对存在问
题,由采煤队立即整改。
检测内容要包括支架初撑力、煤壁片帮情况。
四、观测时间要求
1、工作面:观测到基本顶初次来压和6次周期来压。
2、两巷:观测至工作面回采结束止。
3、支护质量检测:整个生产期间
第四章生产系统
第一节运输系统
一、出煤系统
(-)运输设备及运输方式
工作面回采出的煤通过工作面SGW-40T型刮板运输机运煤至下切口,转载到
下巷SGW-40T型的刮板运输机上,再转载到11040下巷皮带上,后转载采区皮带
下山SPJ-650型的皮带运输机上,运输到采区煤仓。
(二)推移方式
工作面推移刮板输送机时,要统一指挥,防止推错节造成断链等事故的发生;
推移刮板输送机顺序坚持由一头向另一头依次推,严禁从两头向中间推。推工作
面机头、机尾时,必须先将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停机断电,特别是推工作面机头时
必须将下巷输送机停机断电,严禁用下巷输送机拉工作面机头。
(三)煤炭的运输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一下巷刮板输送机一11040下巷皮带一采区皮带下山皮
带输送机一采区煤仓一主井一地面煤仓。
二、运料系统:
(一)设备及材料运输方式
工作面需要设备等物资,采用JD-25绞车、矿车、花车、平板车等,通过工
作面上巷运至工作面。
(二)、工作面回风巷运输管理
1、巷道内必须保持清洁、无积水、绞车及信号完好。
2、绞车必须悬挂瓦斯检查牌板,小件上板,各种保护齐全。
3、人力推车时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执行。
三、运输安全技术管理
(一)、工作面溜子运输管理
1、司机应经过专业技术训练,懂得操作要领,考试合格,责任心强持有合
格证的人担任。
2、运行前,必须检查机械、电气设备及联络信号是否完好齐全,电缆要悬
挂好;机头、机尾压柱破柱按规定打牢。
3、机头前后5米必须清理干净。
4、出煤系统各巷道要加强维护清理,坏棚及时维修,保持巷道环境良好。
5、机电维修工要及时检修、维护各出煤系统确保运煤设备安全运转。出煤
系统内防尘管路齐全、各转载点必须有喷雾装置,开启能形成雾状。
6、各类机电设备保护装置及零配件齐全。
7、运煤系统内照明、信号装置齐全,运行时司机要集中精力,发现问题及
时停车,问题处理后方可开车。
8、严禁将溜子打倒车运行。
9、工作人员严禁蹲乘溜子。
(二)、工作面回风巷运输管理
1、巷道内必须保持清洁、无积水、绞车及信号完好。
2、绞车必须悬挂瓦斯检查牌板,小件上板,各种保护齐全。
3、人力推车时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六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二节通风与监控系统
一、通风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亿万富翁合同范例
- 企业员工健康管理培训与实践
- 医院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 中药买卖合同范例
- 医疗领域中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研究
- 医院内部沟通与协作的电子病历系统解决方案研究
- 上学期初中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总结模版
- AI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伦理应用探索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工程经济》考点速记手册
- 数字乡村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矿井瓦斯抽采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 -1.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科版 (共28张PPT)
- 通用城实景三维数据生产项目技术设计书
- 毕业设计(论文)-N402—1300型农用拖拉机履带底盘的设计
-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
- 设计公司钉钉考勤管理办法
- 边坡护坡检验批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