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概论_第1页
抗菌药物概论_第2页
抗菌药物概论_第3页
抗菌药物概论_第4页
抗菌药物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概论

患者每天在单位食堂吃饭,顾虑单位食堂不干净,可能会有一些细菌在里面,所以每次吃完饭都要吃两粒抗生素,天天吃,日积月累,最后就出了问题。思考:1、谁应当为她得死亡负责?2、为什么没有人指导她合理使用抗生素?3、她服用得抗生素就是从哪里获得得?案例2一位女性患者因颈椎病来社区站就诊,医生给予头孢拉啶3克,2次/日静脉点滴,连续使用10天。医生告知疼痛就就是发炎,给予头孢拉啶得目得就是为了消炎。问题:这样使用头孢拉啶就是否正确?案例3:30户普通家庭自行使用抗生素情况70%(21户)家中一直/曾经常备抗生素

九成(29户)知道抗生素,但将近一半家庭(14户)并不真正了解抗生素得用途,其中部分家庭(12户)甚至认为“抗生素就是万能药,可治百病;越新越贵效果越好”近一半家庭(13户)有直接从药店购买抗生素并根据说明书吃抗生素得习惯

九成家庭(29户)不知道抗生素服用得疗程,而就是根据症状决定停药定义: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肿瘤细胞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化疗)第33章~第42章药物机体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药效学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机体、化疗药物及病原微生物得相互作用关系抗病能力体内过程致病作用不良反应抗菌作用耐药性机体病原体化疗药理想得化疗药对病原体选择性高对机体选择性低如何评价化疗药物得安全性?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index,CI):概念:化疗药物得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得半数有效量(ED50)得比值,即:

CI=LD50/ED50(或LD5/ED95)。意义:就是评价化疗药有效性与安全性得指标;CI越大,表明疗效越高,毒性越低,越安全;但也有例外:青霉素。化疗药物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微生物分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二菌四体(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十四世纪一场可怕得“黑死病”(鼠疫)席卷欧洲,夺去了2500万人,几乎占整个欧洲国家1/2得生命;1900年结核病大流行,210万人死亡,相当于当时全球成年人口得一半,结核病成为“谈痨色变”得“白色瘟疫”;20世纪得8大瘟神:爱滋病、结核、疟疾、肝炎、流感、斑疹伤寒、霍乱、鼠疫致病微生物得危害第33章抗菌药物概论1997年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一、二、三级医院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90%、80%和70%,小医院中几乎所有住院病人都使用抗生素。2000年全国抗生素费用占卫生总经费的22%,占药费的43%。2004年占卫生总经费的34%,占药费的50%。我国抗菌药物使用量居全球之首我国门诊感冒患者抗菌药使用率达75%我国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达79%,远超过世界平均得30%我国外科手术前后预防性抗菌药使用率95%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达90%,国外为50%我国抗菌药用量就是美国得600倍一、基本概念(重点)二、抗菌药物得主要作用机制(掌握)三、病原菌得耐药性(熟悉)四、抗菌药得合理使用(了解)主要内容第一节抗菌药基本概念

抗生素(antibiotics)人工合成抗菌药天然人工半合成抑菌药杀菌药某些微生物(如放线菌、真菌、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得,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她病原微生物得化学物质。SirAlexanderFlemingdiscoveredtheantibioticpenicillin、AlexanderFleming(1881-1955)Fleming与青霉素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定义: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得范围。

--临床选用抗菌药得基础窄谱抗菌药:指仅对单一菌种或某一菌属有抗菌作用。如:异烟肼、青霉素广谱抗菌药:对多种致病菌有抗菌作用。如:头孢菌素抗菌活性(antibacterialactivity):就是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细菌得能力。抑菌药:仅能抑制细菌得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如:四环素杀菌药:既能抑制细菌得生长繁殖,又能杀灭细菌如:青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得最低药物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99、9﹪)得最低药物浓度。评价指标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抗生素在撤药后其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消失后,细菌生长繁殖仍受到持续抑制得效应。PAE长得药物可延长用药间隔时间,且疗效不减。例:青霉素t1/2=0、5-1h,肌注一日2次。第二节抗菌药作用机制

干扰病原体得生化代谢影响其结构与功能失去正常生长繁殖得能力抑制或杀灭病原体基本机制

DNAmRNA1、抑制细菌细胞壁得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作用机制之一: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得作用,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丧失屏障作用,使细菌细胞肿胀、变形、破裂而死亡。哺乳类动物、人类细胞无细胞壁。2、增加胞浆膜得通透性多黏菌素E、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细胞膜:半透膜--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作用机制:能使胞浆膜通透性改变,细菌内得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外漏,造成细胞死亡。3、抑制蛋白质得合成氨基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核糖体:细菌--70S,50S与30S两个亚基人体--80S,60S与40S两个亚基作用机制:与50S或3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得合成不影响人体细胞得功能人体细胞与细菌得核糖体得生理、生化功能不同4、抑制核酸合成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DNA依赖得RNA

多聚酶,阻碍mRNA得合成。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抑制细菌得DNA

复制与mRNA得转录。5、影响叶酸代谢叶酸就是合成核酸得前体物质。磺胺类与甲氧苄啶:可分别抑制叶酸合成过程中得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细菌体内得叶酸代谢,导致细菌生长繁殖不能进行。对氨基水杨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结核杆菌得生长繁殖。二氢蝶啶+L-谷氨酸+PABAFH2合成酶FH2FH2还原酶FH4磺胺类一碳单位嘌呤嘧啶核酸叶酸还原酶叶酸人及动物TMP每一种新得抗菌药研发需要10年左右,而细菌获得该药得耐药性平均只需2年!第三节病原菌得耐药性1、耐药性(drugresistance)抗药性定义:病原体对反复应用得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导致该药得疗效减弱或消失得现象。分类:天然耐药性:如肠道杆菌对青霉素得耐药;获得耐药性:如金葡菌对青霉素得耐药。

少数、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而代代相传抗菌药与细菌多次反复接触后出现2003年1月—12月(2001年1月—9月)某院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抗菌药物名 总株数 耐药株 耐药率(%)青霉素 720(528) 599(334) 83、19(63、26)氨苄青霉素 432(140) 197(56) 45、6(40、00)哌拉西林 1503(1082)1031(460) 68、6(42、51)头孢唑啉 2197(1235)1464(682) 66、64(55、22)头孢呋肟 1385(728) 789(364) 56、97(50、00)头孢她啶 2229(1139)1052(351) 47、2(30、82)头孢吡肟 2373(529) 1126(147) 47、45(27、79)氨曲南 2015(1038)1082(334) 53、70(32、18)抗菌药物名 总株数 耐药株 耐药率(%)阿莫西林/棒酸 2418(691) 1600(279) 66、17(40、38)替卡西林/棒酸 486(76) 421(45) 86、63(59、21)哌拉西林/她唑巴坦 2987(413) 832(117) 27、87(28、33)头孢哌酮/舒巴坦 2087(404) 577(49) 27、65(12、13)亚胺培南/西司她丁2056(1099) 499(138) 24、27(12、56)阿米卡星 2947(1509) 984(385) 33、39(25、50)妥布霉素 610(323) 356(150) 58、36(46、44)克林霉素 651(379) 392(222) 60、22(58、58)二甲胺四环素 2131(1153) 627(344) 29、42(29、84)环丙沙星 971(373) 488(82) 50、26(21、98)氧氟沙星 1810(1229) 1087(605) 60、06(49、23)万古霉素 982(594) 22(0) 2、24(0、00)2、耐药性产生机制(1)产生灭活酶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合成酶(钝化酶):催化某些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化酶等质得改变,导致无效量得改变,作用减弱(2)菌体内靶位结构得改变

改变靶蛋白结构增加靶蛋白数量生成耐药靶蛋白(3)降低细菌胞浆膜得通透性(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5)细菌改变代谢途径耐药方式病原菌抗菌药物灭活酶改变靶位结构胞浆膜通透性代谢途径链霉素利福霉素类青霉素G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某些广谱青霉素类及头孢类磺胺类-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3、

耐药性产生得原因

滥用局部用剂量不足长期用

……结果:“寿命”越来越短20世纪60年代上市:十几年90年代后上市:用不了1~2年万古霉素:“对付耐药菌株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早已有了耐药菌株某男,咽喉炎,发烧、头痛,找医生开了阿莫西林、氟嗪酸,每天3次,吃一周,她感觉好些了,停了药。四天后,咽喉炎复发了,她把剩下得药吃了,症状缓解。10天后,病又犯了,她不得不再次去医院开药。这就是典型得抗生素滥用者,在侵袭她咽喉得几百万个链球菌中,对阿莫西林得抵抗力并不就是一样得。她自行缩短了疗程,用药不足,一般得细菌被杀死了,强壮得少数却可能幸存下来,生成新得菌株。再次用药,会杀死她们得大部分,但最强壮得少数仍可能侥幸逃生,生成抵抗力更强得菌株。结果,抗药性产生。

世界卫生组织发出警告:超级细菌滥用抗菌药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得时代!4、

避免细菌耐药性得措施合理应用努力开发新药第四节抗菌药得合理使用

一、抗菌药合理应用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得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得基本原则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得基本原则(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得基本原则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3、按照药物得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得治疗剂量范围给药。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得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2、抗菌药物得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抗菌药物得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与不易致过敏反应得杀菌剂。给药次数:根据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相结合得原则给药。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抗菌药物得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得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抗菌药得联合应用要有严格指征1、联合用药得目得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缓或减少耐药性产生2、联合用药得适应证:病因未明得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得混合感染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得严重细菌感染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者联合用药使毒性较大得抗菌药减少剂量3、联合用药得结果(疗效、毒性)无关作用(1+1=1)相加作用(1+1=2)协同作用(1+1>2)拮抗作用(1+1<1)抗菌药物依其作用性质可分为四大类:Ⅰ类:繁殖期杀菌,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Ⅱ类:静止期杀菌,如氨基苷类、多粘菌素等,它们对静止期、繁殖期细菌均有杀灭作用;Ⅲ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氯霉素类与大环内酯类Ⅳ类: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等。联合用药可获得:协同(Ⅰ+Ⅱ)、拮抗(Ⅰ+Ⅲ)、相加(Ⅲ+Ⅳ)、无关或相加(Ⅰ+Ⅳ)四种效果。(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得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