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兖州十八中、兖州八中、十三中等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时间会飘远,岁月会流失,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我们只是凡尘中一粒微渺的尘埃,在漂泊中找寻幸福的痕迹,在梦行中证明存在的意义。憩居一处(安逸/安适)的静地,不与风争鸣,不与日争荣,自由自在(诠释/解释)生命的充盈;不羡慕高山的逶迤雄姿,不倾慕苍穹的广博神秘,拾一颗纯朴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那片浩瀚汹涌的水,仍旧尽日横冲直滚,倒悬飞溅,汹涌澎湃,雷鸣山崩;那些虹霓仍旧在它下面一百英尺的空中弯亘横跨。太阳照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仍旧像①,晶莹清澈。天色暗淡的时候,它仍旧像②,纷纷飞洒;像轻屑细末,从白垩质的悬涯峭壁上阵阵剥落;像③,从山腹幽岫里蒸腾喷涌。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tuō)
尘埃
浩瀚汹涌(hàn)B.轻屑(xiè)
虹霓
倒悬飞溅(dào)C.弯亘(gèng)
剥落
晶莹清澈(yíng)D.憩(qì)居
漂泊
悬涯峭壁(qiào)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安逸
解释 B.安适
诠释C.安适
解释 D.安逸
诠释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玉霰琼雪
②如絮如棉的浓烟
③玉液金波B.①如絮如棉的浓烟
②玉霰琼雪
③玉液金波C.①玉霰琼雪
②玉液金波
③如絮如棉的浓烟D.①玉液金波
②玉霰琼雪
③如絮如棉的浓烟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B.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C.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5.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B.《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C.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并通过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经典常谈》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丘之小不能①一亩,可以笼②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③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④。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⑤取器用⑥,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⑦,以效兹⑧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⑨之状与目谋,瀯瀯⑩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注】①不能:不足,不满,不到。②笼:等于说包笼,包罗。③货:卖,出售。不售:卖不出去。④怜:爱惜。售之:买进它。这里的“售”是买的意思。⑤更:轮番,一次又一次。⑥器用:器具,工具。⑦熙熙然:和悦的样子。回巧:呈现巧妙的姿态。技:指景物姿态的各自的特点。⑧效:效力,尽力贡献。兹:此,这。⑨清泠(líng):形容景色清凉明澈。⑩瀯瀯(yíngyíng):象声词,像水回旋的声音。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尤:格外B.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快乐C.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D.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全石以为底A.策之不以其道 B.去以六月息者也C.屠惧,投以骨 D.以其境过清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选自《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都是借写山水游记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B.甲文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的特点。C.甲文中的“似与游者相乐”的“乐”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感。D.乙文中的小丘景色优美,象征着作者身怀高才美德;遭遇遗弃,象征着作者怀才不遇,屡遭贬谪的命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送柴侍御①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注释:①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为此诗人写下这首诗。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缘情写景,语调流畅而轻快,表达了江河相连、两地比邻的相近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是宽慰友人之句,言语欢快,却让人感到浓浓的离别深情。C.整首诗组合多种意象,化“远”为“近”,移情于景,体现了作者的边塞诗的风格。D.这首诗用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营造出明丽高远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1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为后人津津乐道,请赏析这两句诗。五、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1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读古诗文,不但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以“,端居耻圣明”的比喻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劝慰友人: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桃花源记》中“,并怡然自乐”通过选取两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之中人们生活的安乐自在。(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这两句诗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与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六、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14.诗文寄情,让我们跟随《中国诗词大会》的脚步,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为感受诗词魅力,接受文化的熏陶,我们年级特意策划了三项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再补写出两项活动。活动一: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二:活动三:(2)小沙将分门别类的古诗词编辑成一个名为“古韵悠长”的小册子,请参照示例,从A、B两组诗歌中任选一组作为小册子的一个版块,并给该版块命名及说明理由。示例:《赤壁》《登幽州台歌》《黄鹤楼》版块名称:古韵·咏史怀古原因:这些古诗词曲都是借古物、古史来抒发作者当下内心的不同感受与情怀。备选项:A组《望岳》《己亥杂诗》《登飞来峰》B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友人》《渡荆门送别》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最后,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此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材料二】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15.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16.材料二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7.材料一划线句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18.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两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妈妈:上了初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拾
荒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膀,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19.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20.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21.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2.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23.岁月如微风拂过,我们在流逝的时光中成长和蜕变。从知识浅薄到知识丰富,是一个人的蜕变;从幼稚到成熟,也是一个人的蜕变。它如同破茧成蝶,是一个磨砺与涅槃的过程,是灵魂的升华,也是自我的超越。请以“我,不同以往”为题写一篇文章。温馨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并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答案】1.B2.B3.D【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与字形的掌握。A.逶迤(tuō)——yí;
C.弯亘(gèng)——gèn;
D.悬涯峭壁——悬崖峭壁;故选B。2.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辨析与运用。第一处:安逸:指安闲舒适;安适,指安静舒适。前者突出“闲”,后者突出“静”,根据后面的“静地”,可知应选择“安适”。第二处:解释:指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诠释,指说明;解释;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此处表明以“不与日争荣,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证明生命的充盈,所以应选择“诠释”。故选B。3.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解答此题可根据空格后面的词语特点来判断。首先确定这里要描写的是太阳照射下不同景物的特点,①处空格后面“晶莹清澈”中的“清澈”一词可知描写的对象应是水,应是“玉液金波”;②处空格后面的“纷纷飞洒”一词,可知描写的对象应是小且轻的,应是“玉霰琼雪”;③处空格后面的“蒸腾喷涌”符合“浓烟”的特点。故选D。4.【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呼吁”;B.语序不当,将“抗灾、防灾、减灾”改为“防灾、减灾、抗灾”;C.搭配不当,删去“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或在“和”后添加“使用”一词;故选D。5.【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论语》并不是史书,而是一部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的儒家经典,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故选D。【答案】6.B7.C8.D9.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10.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分析】这两篇游记均为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名篇,展现了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的独特审美。甲文《小石潭记》以“清冽”为眼,通过“空游无依”的鱼影、“斗折蛇行”的溪岸等意象,构建出幽邃寂寥的意境,最终以“过清不可久居”道出贬谪孤寂。乙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则通过“铲秽焚恶”的改造过程,将荒丘变为“嘉木美竹”的胜境,暗喻自身虽遭弃置仍怀高洁之志。两文皆以精微的景物刻画承载深沉的身世之慨,体现了柳宗元游记“借景写怀”的典型特征。【详解】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B.有误,“乐”是意动用法,可解释为“以……为乐”;故选B。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中“以”:介词,把。A.介词,依照、按照;
B.介词,凭借/凭、靠;C.介词,起提宾语,可译为“把”;
D.连词,表因果,因为。故选C。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永州八记》是借写山水游记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B.有误,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并非是突出小石潭色幽静、冷寂,恰恰相反,因为“小石潭景色幽静、冷寂”,让作者触景伤怀,感到忧伤孤寂;C.有误,“似与景游者相乐”的“乐”是指游人和鱼互相取乐,体现不出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快慰之情;故选D。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译为: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铲刈秽草”“伐去恶木”为并列短语;“烈火而焚之”是采取的措施;故断为: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乙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答案】11.C12.这两句运用想象描写了青山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的景象;第二句运用反问;巧妙新颖地表达了人分两地,但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详解】1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C.这是一首送别诗,不是边塞诗;故选C。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句意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从表现手法看,诗人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不同之地的青山、白云、雨露、明月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同分享世间万物的心愿,体现出二人深厚的友情。从修辞手法看,“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句,诗人运用反问的语气,言外之意是:与友人共赏青山共沐风雨,共享一轮明月,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作者借助想象,用反问句,想象和友人共看一轮明月,来宽慰友人。乙诗中诗人和友人共看一轮明月,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13.【答案】欲济无舟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黄发垂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济、楫、涯、邻、髫、蒸、撼。14.【答案】(1)示例:别出心裁诵古诗妙笔生花仿古诗声情并茂唱古诗妙趣横生演古诗(2)示例一:我选A组,版块名称:古韵·崇高愿景;理由:这些古诗都抒发了诗人崇高的理想抱负。示例二:我选B组,版块名称:古韵·离人心思;理由:这些古诗都抒发了诗人的离别情思。【详解】(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能力。要围绕古诗展开活动,并拟写活动的名称。示例:活动二:满腹诗意写古诗
活动三:含英咀华品古诗。(2)本题考查诗词主题归纳的能力。示例:我选A组,版块名称:古韵·放飞理想。理由:这些古诗都抒发了诗人执著追求人生理想的宏伟抱负。【答案】15.有效沟通,是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16.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沟通效率是逐渐下降的,使说明更具体、准确,直观、有说服力。17.不能去掉。“几乎”的意思是“差不多,十分接近”。句中是说大部分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还有个别没有做到。如果去掉了,就变成了所有的,与客观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18.示例:①深度理解妈妈的意图:她不是干涉自己的自由,而是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②要有“同理心”,回应妈妈的关切,打消妈妈的顾虑,保证自己不会因绘画耽误学习。③清楚讲明参加绘画培训的理由,让妈妈知道自己热爱绘画且绘画对未来发展有意义。④如面对面不好沟通,可采用写信等方式与妈妈进行细致的交流。⑤沟通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冷静、理智,不与妈妈发生冲突。(任答二点即可)【分析】这三则材料围绕“有效沟通”这一核心素养展开系统论述。材料一从理论层面阐释了沟通的本质与策略,强调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材料二通过“沟通漏斗”现象揭示信息衰减规律,凸显沟通技巧的重要性;材料三则提出有效沟通的实践框架。三则材料形成“理论-问题-方法”的递进结构,既展现了沟通作为核心素养的全球共识,又剖析了沟通实践中的现实困境,最终指向提升沟通效能的解决方案,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导意义。【详解】15.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信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的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第三段“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可知,有效沟通是与他人或群体进行的人际交流过程,其结果是双方达成共同协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可知,有效沟通还需要双方注意以上三个策略。根据【材料三】“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可知,有效沟通还需要在个人或群体间围绕设定的目标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综合以上信息,以“有效沟通是……”的形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示例:有效沟通是沟通双方围绕设定的目标,通过一定策略,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最终达成共同协议的一种人际交流过程。16.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结合“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的内容,由“100%、20%、80%”可知,该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运用具体数据说明了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沟通效率是逐渐下降的这一情况,使说明更具体准确直观、增强了说服力。1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几乎: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结合“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可知,“几乎”在句中起到了范围上的限制作用,是说大部分国家、地区或国际组织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可能还有个别没有做到。如果去掉就变成了“所有的”,和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不能删去。18.本题考查扩展阅读。解答时,结合材料一第三段中“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材料三中“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及材料三中有效沟通大纲提建议即可。示例:学会运用有效沟通大纲,在和妈妈沟通前,先想好自己要怎么和妈妈说;预设与妈妈沟通时的情况,提前想好应对话语,以达到说服妈妈的目的;找到妈妈不让参加绘画培训的关键点“怕影响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和妈妈沟通绘画和学习之间的平衡性。【答案】19.①婆娘争吵,妥协寄居②捐建学校,抬荒依旧20.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会。内容要点应包括:①无权占为已有;②批评儿子儿媳;③回报社会。21.②③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要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⑧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这样写使文章详略得当,中心突出。22.①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②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正确的金钱观/纯真)。③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详解】19.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已给出的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用与示例情节相同的表述形式来概括即可。在“凌晨拾荒,捡养弃婴”与“为救弃婴,倾其所有”之间的情节对应的是文章四、五两段的内容,用八个字来概括,即为:儿媳反对,妥协寄居;最后一个情节对应的是第十三段的内容,可概括为:捐建学校,依旧拾荒。20.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根据第十三段内容,可知王婆婆并没有把钱给自己的儿子儿媳拿去买房。王婆婆当时的心理活动可从捐款无权占为己有的角度,从回报社会或修建学校等角度来作答。21.本题考查文章材料详略的安排。文章详略的安排是由中心决定的,表现中心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或不写。小说②③段写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弃婴的过程,这是文章的中心事件,可以突出文章的主旨,所以详写。而第⑬段是交代钱款的最后去向,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与中心的关系不大,所以略写。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纵观全文来看,这里所说的“丢弃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指垃圾。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即把文章表现的中心答出来。从弃婴的角度来说,指的是其父母丢弃的良知与责任;从王婆婆儿子儿媳来看,丢弃的是做人的善良与正确的金钱观。23.【答案】例文:我,不同以往雨,细细密密地落下,朦胧了远方的山峦,铺满了坑坑洼洼的小路。我紧紧握住手中的伞,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积水处,伴随着“嘎吱嘎吱”的声音。这一切还要从上个星期的一节体育课说起。那天的体育课,老师安排了一场篮球比赛,我信心满满地参加了。可是,短短的二十分钟,却让我颜面扫地。比赛开始,我方先发球,我抢到了球,飞快地向对方的篮筐冲去,可对方一挡,我便摔在了地板上,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顿时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像有只小兔子“怦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道德规范培训
- 地质灾害地面沉降与裂缝灾害恢复监测重点基础知识点
- 车辆试用协议书范本
- 部分合同提前终止协议
- 辞职后合同上写着保密协议
- 建筑工程合同价格形式分为几种
- POS机收单业务服务合同
- 【课件】江苏省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
- 辣椒成品收购合同协议
- 车辆抵质押合同协议
- 道路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学反思(三篇)
- 情感反应与内容反映练习
- DB63-T 1004-2011 青海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高清现行)
- 班组级教育安全培训记录表
- 评标专家聘用协议范本书
- GB∕T 9125.2-2020 钢制管法兰连接用紧固件 第2部分:Class系列
- ASME QME-1-2002核电厂能动机械设备的鉴定
-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乙二醇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一年级数学上册 20以内的减法玩扑克做数学教案 新版冀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