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全套复习纲要(精华版)一、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一)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1、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A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姜寨遗址的特征A开始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3、原始农耕诞生的标志和意义A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诞生的基础。4、炎黄传说A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史料主要存在于神话传说中,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成为华夏祖先。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5、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史料存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文献中的夏文化B儒家典籍《礼记》把夏朝建立之前的社会称为“大同之世”,其特点是“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把夏朝建立之后的社会称为“小康之世”,其特点是“天下为家”,社会存在等级分化。考古中的夏文化C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距今约3900——3500年,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遗物:有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石器、骨器、青铜器和玉器等遗物,以及饲养猪、狗、鸡、羊等痕迹,为探究夏史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商朝与青铜文化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2、青铜时代的功能与特征B商朝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其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3、甲骨文B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4、两种证据法D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第一手资料(直接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应相互印证。史料需要甄别。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一)、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1、西周的建立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纣王自杀,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称“西周”。2、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B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效果。周王成为“天下”共主。3、礼乐制度C礼乐制度: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演变成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依据人们是否有德来判定天命的归属。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诸子百家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C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垦荒地、竞相占地,攻城略地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②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士”阶层开始活跃。③各国当政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其中秦改革最显著。④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⑤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2、百家争鸣C春秋战国时期,以“士”阶层为骨干,对社会巨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治国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百家争鸣是古代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儒家: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提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战国孟子把“仁”发展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集大成者是战国后期代表韩非。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消极面也很明显。道家:以春秋老子为始祖。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礼治、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三)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战国七雄B战国的兼并战争,最终形成了齐、楚、秦、燕、赵、韩、魏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2、商鞅变法B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秦国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3、大一统帝国的建立B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先后兼并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4、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C秦朝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中央的最高管职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下设诸卿。丞相是百官之长,“助理万机”,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秦朝的地方政府为郡、县两级。郡下辖若干县,县下还设有乡、里等组织。郡县的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郡县的属吏则由郡守、县令自行选用。为了巩固新建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此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的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开边移民,以充实边地实力;焚书坑儒,以统一思想舆论。秦虽短命而亡,但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四)秦末农民起义秦短命而亡的原因:C秦朝的暴政表现有:其一、徭役繁重。不断动用民力,筑长城、修驰道,戍五岭、造阿房宫、建骊山陵墓等,征用劳力数百万人;其二、秦律苛细。一人犯法,亲戚邻里都要连坐。秦朝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经远远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秦朝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仍一味重功利、恃酷法,最终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造成了普天之下民怨沸腾的局面。统治者的宫廷争斗,大肆屠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2、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A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公元前206年,秦王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3、西汉的建立A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在长安建立西汉。三、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与合(一)汉承秦制1、汉承秦制B汉朝建立之后,政局初定,百废待举。为此,汉统治者虽继承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但政令施行宽简疏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汉初主要继承了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地方郡县制度。也采取了一些不同于秦制的权宜政策,如郡国并行制度、推行黄老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其目的就是重建大一统帝国。地方郡国并行制:刘邦看到秦短命而亡,认为这是由于秦未行分封而孤立无援。于是,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很大,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也日益明朗,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2、文景之治的内容B文景之治:在黄老思想的主导下,汉文帝、景帝时期采取“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以农为本、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B①设“内朝”和“外朝”:汉武帝时创立,目的在于加强皇权集权,削弱相权。以皇帝与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内朝”(或称“中朝”),成为宫廷的决策核心。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执行一般政务。②创刺史制度:汉武帝时创设,由中央特派监察官员做刺史,对地方进行监督和控制。③行“推恩令”:汉武帝颁布,旨在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灭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太学、郡县学校中教授五经等经学,从中选拔官吏“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从此,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3、汉武帝发动反击匈奴的三次战争A汉武帝在基本解决匈奴对北边的威胁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敦煌郡、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等四郡,天山南北地区遂与内地连为一体。(三)、光武中兴1、东汉的建立A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定都在洛阳,史称东汉。柔道的政策和作用B东汉初年,刘秀决定以“柔道”治理天下,实行一系列简政安民的措施,出现了“光武中兴”。但光武帝的“柔道”政策与豪强进行了妥协;致使中兴的局面只维持了两代。(四)、三国鼎立1、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A2、区域经济的发展Ba、北方人口的南移b、诸葛亮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的举措兴修水利、开展屯田、积极推动煮盐、织锦等手工业的发展、改变山地运输的落后面貌C、孙吴政权开发江南的举措造船技术提高、迫使山越人出山,推动山越人经济文化的进步。、民族交流与融合1、南北朝的政权更替A南北朝:东晋十六国之后,北方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了北魏,都城平城,随后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称之为“北朝”。南方依次出现了宋、齐、梁、陈四朝(都城建康),称之为“南朝”。东晋十六国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南北对峙”时期2、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C文化习俗礼制上推行汉化政策:将都城南迁至洛阳,随即下令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改鲜卑族复音姓氏为汉族单音姓氏;仿效汉族体制改定官制和律令;并以身作则,极力促进胡汉通婚。此外,还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改革对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民族融合总是双向的,不仅北方游牧民族勇猛强悍的民族性格对中原农耕民族深有触动,而且胡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也为汉文化广泛吸收。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了中原经济的多样化发展,胡族的生活习俗更对汉族产生了深远影响。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日益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的传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胡服以及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更趋丰富多彩。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也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了绚丽斑斓的色彩。以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为特点的民族融合,不仅使各民族缩小了差异,增进了团结,为再次的全国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四、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一)、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1、隋唐的建立A581年,杨坚篡周建隋,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李渊建立唐朝。2、三省六部制、政事堂C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制度规定,三省为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隋称内史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如果发现问题可以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事无不总”。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官吏考核任免、户籍财政、礼仪科举、军政、刑罚、工程营建等具体事务。(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唐朝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其后,凡被加以特定官衔而能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都成为宰相,致使宰相人数多至一二十人。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不过,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权将会受到一定限制,因而隋唐时代的皇帝尚无绝对的专制独裁之权。3、科举制的内容与作用B秦汉至隋唐人才选拔方式的演变:先秦主要实行世卿世禄制,秦朝实行军功爵制,汉代实行推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并沿用到清末(1905年)。魏晋南北朝,门阀世族更凭借显赫的声望逐渐把持选举大权,庶族子弟多遭排斥。科举取士主要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赴京应试,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先前的推举制,还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地方门阀往往凭借这种盘根错节的政治、社会联系扩展自己的势力,对统一王朝构成潜在威胁。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后,经科举入仕的都成为“天子门生”,于是,门阀势力受到有效抑制,地方上的离心因素逐渐消解,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总之,科举制度,打破了秦汉以来的推荐方式。冲击了门阀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二)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C626年,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627—649)。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谐,史称“贞观之治”2、唐蕃关系A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既重视加强国防,平息边患,又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与边地少数民族来往交流,和平相处。他接受吐蕃赞普(君主)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边地各族纷纷归附,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成就了唐文化的繁荣与恢弘,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3、开元盛世A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因其前期年号开元(713—741),被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唐朝社会走向鼎盛。玄宗后期,唐王朝由盛转衰。(三)、中外文化交流1、丝绸之路D“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汉朝与西域的贸易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翻越葱岭,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巩固唐朝的边防和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这条中西交通要道叫“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它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许多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与思想文化随之向西传播。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南亚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至唐代形成多个佛教宗派。中国化的佛教对中国本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唐都长安:B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城内分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京城是居住区和商业区。商业区有东市和西市,市里有许多店铺、茶肆、酒馆和旅社,有200多个行业和几千家店铺,商业非常繁荣。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各国人士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汇合,呈现出一幅斑斓绚丽的图景。3、遣唐使A日本将与唐朝的交往视为国家大事,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的还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人数多时一次达五六百。留学生归国时,带回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大量文献典籍。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一)、文官体制1、北宋的建立A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宋建立后,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却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2、文官体制C①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避免重演。②内容: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军事上的措施:中央: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枢密院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挑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留老弱者充任厢军和乡兵;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政治上的措施: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内容:①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度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了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②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影响:消除分裂割据的隐患,有利于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现象,最终形成了北宋“积贫”局面。(二)、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A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澶渊之盟:宋初与辽发生多次战争,直到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之间的战争状态才告结束,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国,史称西夏,在与宋、辽之间的和战关系中,形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2、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A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金军攻入宋都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同年,南宋建立,偏安东南。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南宋初年,岳飞率军与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形成宋金长期对峙的局面。榷场B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榷场由官府管理,虽然它的设置处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但却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5、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A在南宋与金对峙时,北方的蒙古迅速崛起。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为全蒙古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先后灭西夏、金,通过对外扩张,发展为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元朝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南宋灭亡。、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A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的表现B农业:大量耕地的开垦,出现了圩田、沙田、梯田。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普遍种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手工业:纺织、制瓷、造船有较大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机户3、海上丝绸之路A背景:①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②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③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④造船业发达和航海技术提高表现:①南宋时,出现广州、泉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②官府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③市舶司所在的港口,还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的“番坊”和用于番货交易的“番市”。④宋代的海外贸易,输入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输出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⑤以泉州为起点,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等50多个国家。影响: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四)、辉煌的科学技术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B北宋中期,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整整早了四个世纪。元朝时还有木活字记载,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架。13世纪活字印刷东传朝日、西传中亚、波斯和日本。2、火药武器发明、使用及其影响B北宋初年火药广泛使用于战争,灭南唐时用过火炮、火箭,以后又有火球、火蒺藜。以后又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元、明时期出现了金属管形火器铳和炮。13世纪,火药随蒙古西征外传。《梦溪笔谈》B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五)、行省制度1、行省制度C元朝设立的地方行政制度。除“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2、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吐番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域。元朝后期,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今台湾)。3、大都A六、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余晖(一)、皇权的强化与内阁制度1、明朝的建立A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建立明朝,为明太祖,同年灭元。2、内阁制度C①废丞相:朱元璋即位后,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大力加强皇权。他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中国历史上延续1600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听命于皇帝。②设殿阁大学士: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③内阁制度:明成祖正式确立内阁制度。内阁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实质上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二)、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1、清的建立A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后,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清势力占领了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正虎视眈眈窥测中原。2、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A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后,清朝取代明朝入主中原。随后,经过十余年的战争,清朝陆续平定了各地的抗清活动,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三)、康乾盛世(上)1、军机处的设立C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①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多为手握兵权的满族王公贵族,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②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希望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③雍正帝时:创设军机房。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④乾隆帝时:加强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至此,皇权空前加强。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成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2、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CA.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侵入中国的黑龙江流域。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军,迫使俄国同意和谈,随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此后这一地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B.清朝巩固对西北统治:清初蒙古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反复叛乱,历经康、雍、乾三朝才得以平定。随后乾隆帝又出兵平定了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军政。C.清朝加强对西藏治理:雍正时派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乾隆帝进一步提升驻藏大臣职权,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由驻藏大臣监督达赖、班禅的转世程序。D.统一台湾: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郑氏政权统治台湾20余年;康熙中期,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驻军守备。3、社会经济的繁荣的诸种表现A①原因:康、雍、乾时期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②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科护理试题库及答案
- 了解考点分析纺织品设计师证书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行业数字营销的实施案例试题及答案
- 刺猬原理面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2024年操作技能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效果监测试题及答案解读
- 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解读
- 宝安美术面试题及答案
- 2024广告设计师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技能提升措施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放射工作人员放射防护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第七天》读书分享交流会
- 比亚迪财务分析
- 2021年中国中车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工程设计资质专业人员专业对照表
- 开放大学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 立式机组轴线调整及瓦间隙计算
- 胸痛中心培训课件胸痛中心的时钟统一及时间管理胸痛中心时间节点管理要求
- 孕期艾滋病检测及服务流程
- 重症肺炎患者护理查房PPT
- 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小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