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北宋
的政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璧山区校级一模)《宋会要•职官》记载:“天子耳目,寄与台谏。”王安石变法期间,时任御史
中丞的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疏中不乏“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骞慢上,阴
贼害物”等言。这一现象表明()
A.台谏制度出现异化B.台谏势力迅速膨胀
C.权力制衡局面形成D.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2.(2024春•五华县期末)下面是张相承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诸侯争霸B.尊崇儒术C.藩镇割据D.重文轻武
3.(2023秋•西城区期末)“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等俗语都出自北宋。这主要是
由于北宋()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4.(2024•城中区模拟)宋代应举人参加考试时,均由监门按姓名引入考场,按座位就坐,不准点燃蜡烛
夜试,不准扶书、传义、代笔。试卷经封弥、录之后,才由考试官评定等第。这突出了宋代科举考试注
重()
A.思想教化B.公开平等C.择优录取D.格式规范
5.(2024春•太和县期中)北宋初期,由于土地买卖兼并已久,地籍紊乱,富者田产日增而田赋并未随之
增加,贫者田产日少而田赋并不随之减少。据《宋史》载,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私田百亩者,
只纳四亩的税。针对这一问题,王安石采取的应对举措是()
A.方田均税法B.保甲法
C.农田水利法D.募役法
6.(2024春•凉州区期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提拔一些资历浅的年轻人,并由文宜
主持的枢密院掌管军队等军政,他还将一半的禁军部署在京城附近。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禁军将领试图谋权篡位
B.赵匡胤重视武将作用
C.京城缺乏安全需要禁军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7.(2024春•太和县期中)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
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这反映了宋朝
()
A.文臣才能略高于武将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轻视军队建设和武备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8.(2024春•南宁期末)“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日腹心之患,即禁兵;日肢体之患,即藩镇。”
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D.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9.(2024春•竞秀区期中)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不
正确的是()
A.隋炀帝一一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唐太宗一一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C.玄奘一一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D.赵匡胤一一统一全国,杯酒释兵权
10.(2024•湖南一模)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音乐、舞蹈、绘画各个领
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科技堪称世界一流,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这与宋朝()
A.开创科举取土制度有关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关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
11.(2024•绿园区模拟)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①方田均税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2.(2024春•江汉区期中)如表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措施。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措施内容
募役法征收役钱,雇人到官府服役,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征收役钱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要求官僚、大地主也要均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征税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大生产
A.重在增加政府收入B.全力缩减了朝廷开支
C.改变重文轻武政策D.限制了官僚机构膨胀
13.(2024•玄武区校级模拟)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
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策。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
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材料反映了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
A.原因B.经过C.影响D.内容
14.(2024•大同模拟)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
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15.(2024•东营三模)赵普给宋太祖的治国建议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了“制其钱谷”,
宋太祖()
A.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知州三年一换
C.设置通判
D.设置转运使
16.(2024•高密市模拟)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
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这反映了唐至宋()
A.中央权力机构的发生改变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
D.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
17.(2024春•三元区期中)“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反映的是宋太祖()
A.杯酒释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
C.建立北宋D.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8.(2024春•三元区期中)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的方田均税法内容为:“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
平均征税。”这项措施触犯了()
A.农民的利益B.官僚地主的利益
C.国家的利益D.手工业者的利益
19.(2024•凉州区二模)《募役法》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
钱服役。《方田均税法》规定: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
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B.增强军事力量
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
20.(2024•永昌县三模)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修筑堤防珏岸,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
形成“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王安石变法的这一措施()
A.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
B.解决了土地兼并现象
C.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D.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北宋
的政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ADCBADDBDcc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ABDBCBAD
—.选择题(共20小题)
1.(2025•璧山区校级一模)《宋会要•职官》记载:“天子耳目,寄与台谏。”王安石变法期间,时任御史
中丞的吕诲上疏弹劾王安石,疏中不乏“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骄骞慢上,阴
贼害物”等言。这一现象表明()
A.台谏制度出现异化B.台谏势力迅速膨胀
C.权力制衡局面形成D.监察制度趋于完善
【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台谏本应是作为“天子耳目”,起到监督和进谏的作用,以维护朝廷的正常运转和政治清明。
但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时使用了诸如“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外示朴野,中
藏巧诈,骄骞慢上,阴贼害物”等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攻击性的言语,这说明台谏官员可能并非是基于
客观事实和正常的监察职责来进行弹劾,而是可能出于个人或集团的利益等其他因素,将台谏制度作为
打击政敌的工具,体现了台谏制度出现了异化。故A符合题意;题干中只是提到了吕诲对王安石的一
次弹劾,没有体现出台谏势力迅速膨胀,排除B;题干中仅体现了台谏官员对王安石的弹劾,没有显示
出其他权力机构与台谏之间、台谏与王安石所代表的权力之间有相互制衡的关系,排除C;从吕诲的弹
劾内容来看,不能体现出监察制度在各个方面都趋于完善,反而显示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排除D。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台谏制度出现
异化。
2.(2024春•五华县期末)下面是张相承同学做的学习笔记,依据笔记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A.诸侯争霸B.尊崇儒术C.藩镇割据D.重文轻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诸侯争霸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材料反应的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排除A项。
B.汉武帝时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材料没有体现尊崇
儒术。排除B。
C.宋朝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
发生。避免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出现。排除C项。
D.宋太祖推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
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土名额,提高进土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
迁迅速。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据题干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相承同学学习的内容是重文
轻武,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重文轻武政
策的相关史实。
3.(2023秋•西城区期末)“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等俗语都出自北宋。这主要是
由于北宋()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分析】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解题关键信息是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
【解答】根据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分析可知,材料观念与宋代重文轻武
的政策相关,C正确;
ABD与材料不相符,排除。
故选:Co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4.(2024•城中区模拟)宋代应举人参加考试时,均由监门按姓名引入考场,按座位就坐,不准点燃蜡烛
夜试,不准扶书、传义、代笔。试卷经封弥、录之后,才由考试官评定等第。这突出了宋代科举考试注
重()
A.思想教化B.公开平等C.择优录取D.格式规范
【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均由监门按姓名引入考场,按座位就坐,不准点燃蜡烛夜试,不准扶书、传义、
代笔。试卷经封弥、录之后,才由考试官评定等第”可知,宋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发展,更重视公开平
等,B项正确;科举制反映的是选官制度,与思想教化无关,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强调科举制注重
公开平等,与择优录取和格式规范不符,排除CD项。
故选:Bo
【点评】本题以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5.(2024春•太和县期中)北宋初期,由于土地买卖兼并已久,地籍紊乱,富者田产日增而田赋并未随之
增加,贫者田产日少而田赋并不随之减少。据《宋史》载,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私田百亩者,
只纳四亩的税。针对这一问题,王安石采取的应对举措是()
A.方田均税法B.保甲法
C.农田水利法D.募役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针对“当时纳税者才十之三,甚而有拥有私由百亩的人,只纳四亩
的税。”的问题,王安石采取的应对举措实施方田均税法,即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丈,核定各户占有土
地的数量,井按照田地的地势、肥瘠,把田地划分等级,制定地籍,分别规定各等级的税额,A项符合
题意;保甲法是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
闲练兵,排除B项;农田水利法是北宋鼓励农民兴修水利、耕种土地的措施,排除C项;募役法征收
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6.(2024春•凉州区期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提拔一些资历浅的年轻人,并由文宜
主持的枢密院掌管军队等军政,他还将一半的禁军部署在京城附近。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禁军将领试图谋权篡位
B.赵匡胤重视武将作用
C.京城缺乏安全需要禁军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提拔资历浅的年轻人,用文官掌管枢密院军事等,这些措施都是为
了削弱武将权力,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统治。将一半禁军部署在京城附近,也便于控制军队,
加强对全国军事力量的掌控。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北宋王朝的统治,D项正确;
禁军将领试图谋权篡位,与题干反映的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不符,排除A项;赵匡胤重视武将作用,
说法错误,宋太祖是为了削弱武将的权力,排除B项;京城缺乏安全需要禁军说法错误,使禁军将领
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7.(2024春•太和县期中)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
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这反映了宋朝
()
A.文臣才能略高于武将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轻视军队建设和武备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没有体现文官与武官素质的对比,不能看出文臣才能略高于武将,排除A项;
材料没有体现科举制的选拔,没有反映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
宋朝时期任用文臣统兵,但没有轻视武备,排除C项;
从材料中“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
人”可知,文官在这两个中央核心部门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反映了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重文轻武政策。
8.(2024春•南宁期末)“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日腹心之患,即禁兵;日肢体之患,即藩镇。”
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D.设锦衣卫监视百官
【分析】本题考查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材料“日腹心之患,即禁兵”并结合所学知,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
权,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AD两项与北宋无关,
C项是为了解决“肢体之患”。
故选:B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9.(2024春•竞秀区期中)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作用搭配不
正确的是()
A.隋炀帝一一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唐太宗一一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C.玄奘一一西游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
D.赵匡胤一一统一全国,杯酒释兵权
【分析】本题考查赵匡胤,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解答即可。
【解答】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匡胤并未统一全国,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
的局面,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隋炀帝统治时期,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
化交流,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太宗统治时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玄奘西行天竺,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
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
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C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以赵匡胤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10.(2024•湖南一模)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音乐、舞蹈、绘画各个领
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科技堪称世界一流,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这与宋朝()
A.开创科举取土制度有关
B.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关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故C正确;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取土制度,排除A;明代八股取土,清代文字狱,实行文化专
制政策,排除B;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D。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
因是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11.(2024•绿园区模拟)北宋王安石变法涉及经济、军事、教育领域,下列措施属于经济方面的是()
①方田均税法
②募役法
③保甲法
④农田水利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经济方面”。
【解答】据所学知,王安石变法经济方面的措施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故①
②④正确。保甲法属于强兵措施,故③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o
【点评】本题考查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2.(2024春•江汉区期中)如表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措施。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
措施内容
募役法征收役钱,雇人到官府服役,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征收役钱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要求官僚、大地主也要均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征税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扩大生产
A.重在增加政府收入B.全力缩减了朝廷开支
C.改变重文轻武政策D.限制了官僚机构膨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方田
均税法在核实土地后可以增加税收,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提高政
府收入,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措施体现的是
“开源”,不是“节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项;图表展示的是王安石变法
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与官僚机构无关,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24•玄武区校级模拟)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
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策。宋太祖一再强调“宰相须用读书人”“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
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材料反映了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
A.原因B.经过C.影响D.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材料“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可知,这说
明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目的是巩固宋朝统治,使宋朝能够长治久安,A项正确;宋朝实行重
文轻武政策的经过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等,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
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
定,材料未涉及影响,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内容,排除D项。
故选:A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2024•大同模拟)宋朝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甚至使用文臣统兵。当时的文官地位与待遇高于
武将,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宋代实行这种政策主要是为了()
A.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B.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弊端重现
C.促进全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加强全国各地军队战斗能力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
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
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故B符
合题意;稳定宋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属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促进全社会文化素
养的提高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以及影
响等知识。
15.(2024•东营三模)赵普给宋太祖的治国建议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了“制其钱谷”,
宋太祖()
A.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知州三年一换
C.设置通判
D.设置转运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政治,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解答】据题干“制其钱谷”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消除
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项正确;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是军事措施,排除A项;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对应“稍夺其权”,是为了集中地方行政权,排除BC项。
故选:D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政治,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
16.(2024•高密市模拟)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
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这反映了唐至宋()
A.中央权力机构的发生改变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
D.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根据题干“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
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可知,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
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
式拟旨,说明要完全按皇帝的要求才能发诏,体现皇帝在发诏中的决定权提高,这制约了宰相权力,君
主专制不断强化,B项正确;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体现的是皇权
和相权之间的关系,未涉及到中央权力机构的是否发生改变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皇权的
加强,而非相权加强,排除C项;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并不是
中央决策实现了民主,排除D项。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相
关史实。
17.(2024春•三元区期中)“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反映的是宋太祖(
A.杯酒释兵权B.加强中央集权
C.建立北宋D.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的建立,识记北宋的建立相关知识。
【解答】A.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材
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
B.材料反映的是北宋建立,没有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情况,排除B项。
C.结合所学可知,公元960年,赵匡义(赵匡胤之弟)和赵普等在陈桥驿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
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史称“陈桥兵变”,北宋建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C项正确。
D.北宋只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北宋的建立相关知识。
18.(2024春•三元区期中)王安石变法措施之一的方田均税法内容为:“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
平均征税。”这项措施触犯了()
A.农民的利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逼妻子写协议书
- 股权入伙协议书
- 工程劳务合同和协议书
- 建烟花爆竹入股协议书
- 管件采购协议书
- 电线产品协议书
- 换热站安全施工协议书
- 芯片代理协议书
- 退还补贴协议书
- 美甲学员协议书
- 第12课《我是小小消防员》(说课稿)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蔬菜生产实习总结
- 消防工程包清工合同范本年
- 梁宁产品经理思维30讲知识讲稿
- 《无痛消化内镜》课件
- 课题申报书: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图像的国家形象视觉构建研究
- 硫酸的安全培训
-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养成(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知到智慧树答案
- T-CBDA 70-2023 中小型体育馆室内装饰装修技术规程
- 女孩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
- 2024年物理实验室安全教育:从理论到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